西方经济学简答论述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375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简答论述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西方经济学简答论述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简答论述题.doc

《西方经济学简答论述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简答论述题.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简答论述题.doc

一、简答题: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①需求量的变动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②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曲线的移动。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购买欲望。

如果购买欲望强,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则反之。

(2)可替代程度。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则反之。

(3)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则反之。

(4)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

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

3、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类型、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1`)Ed>1,称为富有弹性。

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称为单一弹性,,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称为缺乏弹性。

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4)Ed=0,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

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

(3)计算公式(4)影响因数:

购买欲望;可替代程度;用途的广泛性;使用时间。

4.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①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②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③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MU=dTU/dQ。

5、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①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图:

无差异曲线

从图上可知,无差异曲线有四个基本特征:

A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是负值;

 B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在同一条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D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②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

消费可能线是用来表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一条线。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限制支出或收入一定,即PxQx+PyQy=M。

消费可能线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改变而改变。

具体表现如下:

 A价格不变,收入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B收入不变,价格同时成倍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C一种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水平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绕着某点转动。

③消费者均衡:

是指消费者的收入一定时,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最大。

条件是消费可能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

6.从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什么?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可能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

如果消费可能性与I1相交,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I1

I3>I2,但无法实现。

如图:

◎7、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等产量线Q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等产量线的特征:

a)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b)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c)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d)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图:

等产量曲线)(图:

等成本曲线)

8、等成本线的特征

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K,L)的最大组合的线。

等成本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劳动和资本之间存在着互相替代的关系。

9、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随着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产品的边际产量先增加后减少。

(2)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TP:

总产量,MP:

边际产量,AP:

平均产量)

★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1)①MP>0时,TP上升;②MP=0时,TP最大;③MP<0时,TP下降。

(2)①AP与MP相交于AP的最高点;②相交前,MP>AP;③相交后,MP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是AP达到最大至TP达到最大这一区间(即第二区间或阴影部分区间)。

10.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新增加题目)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它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种生产要素,该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总产出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最大不变®绝对下降的过程。

(1)其发生作用的条件:

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变的,即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②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③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

◎11.厂商利润公式是什么?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新增加题目)

(1)利润是收益与成本的差额。

用公式表示:

利润=TR-TC

(2)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

因为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增加,所以厂商不会停止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厂商会缩减规模,减少产量。

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即不增加产量也不缩减产量,此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12.土地的供给曲线及地租的决定(新增加题目)

经济学上的土地,泛指一切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特点是位置不变、数量不变。

当土地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时候,无论土地的价格如何,土地所有者都会将他拥有的全部土地提供给市场。

因此,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图:

均衡地租的决定

◎13、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1)劳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劳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2)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

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为负斜率,向左上方弯曲。

14、外部性及解决对策。

(一)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性,这无疑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外部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小于社会最优的产量,导致供给不足。

2、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则其产量将可能超过社会最优的产量,导致供给过剩。

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这一缺陷表明,需要由政府对市场机制加以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二)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思路

总的思路:

外部性影响内部化,主要政策手段包括:

1、政府征税和提供补贴。

2、企业合并。

3、明确产权(科斯定理)

15、科斯定理及其评述。

(新增加题目)

科斯定理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成本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就是说,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

因此,科斯定理宣称,只要交易费用为零,不论产权归谁,自由的市场机制总会找到最有效率的办法,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6、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1)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

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

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2)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

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

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

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17、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总供给曲线是表明在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未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曲线——ab线,平行于横坐标,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

由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总供给。

②短期总供给曲线——bc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由于资源接近于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

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因此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③长期总供给曲线——cd线,垂直于横轴,表明价格变动,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

所以,这条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18、对外贸易乘数及其作用的局限性(新增加题目)

(1)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换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理论认为,一国净出口量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增加是乘数或倍数关系,即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这是因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其消费也随之增加,于是带动其他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增加。

如此反复下去,收入的增量将是出口增量的若干倍。

相反,则反之。

(2)外贸乘数效应有其局限性:

一是假定国内处在充分就业状态,这时继续增加出口意味着总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将出现过度需求,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二是若国内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继续增加出口,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最终削弱本国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是其作用只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总进口额增加的条件下才能发挥。

否则,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

19、政府购买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异同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如果不考虑税收,

则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是社会保险、救济及其各种补贴。

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

在两种支出增加额相等的情况下,转移支付乘数效应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

二、论述题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1)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厂商在市场中面对的是一条完全弹性的、水平的需求曲线。

(2)厂商平均每出售一个单位产品多得到的收益为平均收益和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益,即边际收益与价格相等,即AR=MR=P。

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线是重叠的。

①短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均衡时存在三种情况:

亏损\正常利润\超额利润当P>SAC时,获得超额利润;当P

图形分别如下:

②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MR=LMC=SMC=AR=LAC=SAC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是超额利润为0,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均衡。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①短期均衡均衡条件是MR=MC

短期有几种情况1)供给小于需求,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存在正常利润;3)供给大于需求,亏损;4)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生产比不生产好;5)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停产。

均衡条件是MR=MC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

 ②长期均衡均衡条件为LMC=SMC=MR

在LMC=MR时,厂商实现了长期均衡。

同时,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也实现了短期均衡。

其均衡条件为LMC=SMC=MR,此时产商总是获得超额利润。

◎3、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

投资乘数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当某一个部门投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使其他部门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这些部门投资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最初自发投资增加量的数倍。

同理,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也成倍减少。

乘数发挥作用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

总的来说就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否则乘数就会相应的缩小。

也就是说,在各个轮次上产出出现梗阻,则乘数的大小会减小,梗阻的程度越严重,乘数相应就越小。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在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4、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

国民收入的增加虽然会造成边际消费倾向减少,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截距C0,也就是最低开支在不断上升。

因此长期国民消费曲线的斜率要比短期国民消费曲线的斜率来得大(陡直)。

如图:

◎5、失业的含义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2)失业按产生的原因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3)失业会直接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损失。

失业就是劳动力资源的闲置,而劳动力资源具有即时性,不能利用的劳动力资源无法移至下期使用,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闲置是这部分资源永久性浪费。

(4)从社会方面来看,失业的不利影响也是巨大的。

失业不但使失业者及其家属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还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失业者长期找不到工作,就会悲观失望,高失业率往往伴随着高犯罪率和各种社会骚乱。

当然,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的,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适当的失业会使在岗的人员更加努力工作,积极进去,促进经济的发展。

6、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1)从物价上涨率角度:

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2)从市场机制作用,可分为放开的通货膨胀和抑制的通货膨胀;3)从人们的预料程度,可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4)从其形成原因,可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1)收入分配效应;2)名义税制下的实际收入的变动;3)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

对抵押合同和养老金合同的影响;对借债合同及有关合同的影响;4)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7、财政政策的内容。

1)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等。

2)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劳务和物品的支出。

如购买军需品,科技、教育开支,机关购买公用品、政府公务员报酬及维持治安支出。

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3)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和增加转移支付,以及减少税收(主要是降低税率)。

4)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投资,减少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以及增加税收(主要是提高税率)。

◎8、货币政策的内容及运用。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的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具体手段如下:

(1)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

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2)再贴现就是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中央进行再贴现。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再贴现利率和贴现条件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及放宽再贴现条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以及苛刻再贴现条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3)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就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调节准备金率可以调节货币的供给量。

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

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包括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来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以刺激总需求。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则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减少货币的供给量,以抑制总需求。

9、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身可以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

这种自动稳定作用通常称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

作用如下:

在税收方面,累进制的自动稳定机制可以很好的减缓经济波动;在转移支付方面,能够影响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从而有利于减轻总需求的波动。

在农产品支持价格方面,政府按支持价格制度给予补贴,避免了农产品价格下跌,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社会总需求。

总之,在经济扩张时期,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助于缓和经济衰退。

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作用,因此这种政策工具被称为自动稳定器。

例如,在通货膨胀时期,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税收会增加,转移支付会减少,抑制总需求的过度膨胀和经济过热发展;反之亦然。

但是,自动稳定器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10.资源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人们称这一理论为赫-俄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

他们认为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即各国所拥有的资源不同,每一个国家都应该主要出口由本国丰富资源所生产的产品,进口本国稀缺的产品,这对各国的贸易是互利的。

而且使资源配置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最优化,会增加世界各国的福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发展一定要强调自己的比较优势,用自己的优势资源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