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48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doc

精品资料

2011年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

2011年4月制订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是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

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特制订出《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是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具有理论性、系统性、欣赏性的特点。

作为对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起主要作用的核心课程,它通过对古代文学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的介绍,使学员们了解古代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和代表作家、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发他们对文学研究的兴趣。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重在向学员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精品《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的相关问题。

无论在容量还是难度上都在文学史基础上有所增加。

因此要求学员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对文学史中对《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内容有所了解。

(二)各章节教学要求

绪论

1.了解:

从辩体角度看古代诗文;

2.了解:

本教材的三个特点;

第一章《诗》、《骚》传统

1.掌握:

《诗经》

2.掌握:

屈原《离骚》及其他;

第二章从汉乐府到唐代的新乐府

1.了解:

两汉乐府;

2.掌握:

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

3.重点掌握:

唐代新题乐府诗歌;

第三章古诗

1.了解:

五古:

从《古诗十九首》到庚信;

2.了解:

七古:

从鲍照到李白;

3.掌握:

唐宋以降的五古;

4.重点掌握:

杜甫以降的七古;

第四章近体诗

1.了解:

五律、七律;

2.重点掌握:

绝句;

第五章词的起源与体制

1.了解:

词体的形成;

2.掌握:

词的体制特征;

第六章唐宋小令

1.了解:

小令的草创阶段;

2.掌握:

小令的定型升华期;

3.重点掌握:

令词艺术的辉煌期;

第七章唐宋慢词

1.了解:

慢词的兴起与演变历程;

2.掌握:

从柳永到李清照;

3.掌握:

从苏轼到辛弃疾;

4.掌握:

从姜夔到张炎;

第八章散曲

1.了解:

散曲的形成、体制与发展;

2.掌握:

小令;

3.重点掌握:

套数;

第九章先秦两汉的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

1.了解:

先秦诸子散文;

2.掌握:

先秦历史散文;

3.重点掌握:

秦汉子书与历史散文;

第十章唐前单篇散文

1.了解:

秦汉单篇散文;

2.了解:

魏晋南北朝单篇散文;

第十一章唐宋八大家与唐宋古文

1.掌握:

韩愈、柳宗元与唐代古文;

2.掌握:

欧阳修与北宋古文革新;

3.重点掌握:

“三苏”古文;

4.重点掌握:

南宋古文;

第十二章明清古文与小品文

1.了解:

明代秦汉派和唐宋派;

2.掌握:

桐城派和清代乾嘉时期的文统之争;

3.重点掌握:

小品文;

第十三章赋、骈文与八股文

1.了解:

从宋玉赋到宋代的文赋;

2.掌握:

骈文、八股文;

三、媒体资源介绍

本课程现有资源如下:

1.文字媒体有2种

(1)文字教材:

《古代诗歌与散文》陈文新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复习指导:

内容为课程考试说明、期末复习范围和重点提示等。

由中央电大文法部编写,中央电大考试处发送。

2.网络资源

除了中央电大的资源,由我校制作的、在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上发布的资源有五类:

(1)用于指导教学的有:

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教学实施细则各1篇;

(2)用于教学辅导的动态文本资源有:

作业讲评4篇;

(3)用于教学和教学辅导的流媒体资源有:

IP课件(中央电大),直播课堂(重庆电大);

(4)用于学习过程评价的有:

自检自测

(5)用于期末复习的有:

期末复习指导、历次考试试题汇编。

3.音像资源

(1)中央电大的录像,分专题讲课、直播辅导和期末复习;

(2)重庆电大的直播课、直播辅导课的光盘。

以上资源,文字资源由我校教务处提供,音像资源由我校远程开放教育技术中心提供,网络资源由学生自行登陆我校教学平台查阅。

四、课程教学平台介绍

教学平台是指教学活动得以在上展开的虚拟的或实体的教学环境。

本课程的教学平台有三类:

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网上师生交流、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

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建在“电大在线”上,进入路径为:

重庆电大主页()

点击:

在线学习注册点击:

选课点击: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1)

2.音像制品教学平台

本课程的中央电大主持教师直播讲课、直播辅导课和期末复习,以及重庆电大的直播课、直播辅导课,均有录像或光盘制品配置到试点分校、工作站,供学生借阅。

3.面授辅导平台。

各分校均设有本课程的面授辅导课。

五、课程教学模式建议

(一)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开放、自主、灵活、互动”,形成“基于网络环境的一主三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通过导学+助学+促学,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

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与具体内容详见附件2。

(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预定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性实施方案。

1.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本课程理论性极强的特点,各分校在实施教学时,应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相应地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化自主学习;

(2)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3)集中学习。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本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两类:

(1)传统手段;

(2)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3.教学方式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讲练式,观摹式,

4.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有辅导(导学)、作业、考核。

六、课程教、学、考一体化设计

(一)对教与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导学”、“自学”、“助学”和“促学”,分3个阶段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

一般情况下,宜安排总学时的40%左右为自学时间,总学时的30%左右为教学辅导时间;总学时的30%左右时间用于形成性考核作业、自测、复习等环节。

(二)教与学方式建议与要求

1.个别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具备网络环境的基础上自己确定学习方式、自己管理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对个别化自主学习者,各分校应要求:

(1)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从个人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学习方式、学习媒体、学习时间和地点;

(3)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自学,并参与小组学习和集中辅导;

(4)积极参加网上讨论、电话答疑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5)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性考核;

(6)填好个人学习日志,及时进行学习小结。

2.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通过交互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由于本课程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完全自学很难达到预定教学目的,协作学习是比较适合学习者选择的方式。

各分校应要求通过协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做到:

(1)组建学习小组,确定活动方式,制定小组学习计划;

(2)按计划采取在线或非在线方式,实时或非实时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3)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

(4)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3.集中学习。

集中学习主要解决带共同性的学习问题,方式有双向视频辅导、面授辅导、集中讨论。

(三)学习进度建议(见后具体安排)

章序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绪论

绪论

2

第一章

《诗》、《骚》传统

2

第二章

从汉乐府到唐代的新乐府

2

第三章

古诗

2

第四章

近体诗

2

第五章

词的起源与体制

2

第六章

唐宋小令

2

第七章

唐宋慢词

2

第八章

散曲

2

第九章

先秦两汉的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

2

第十章

唐前单篇散文

2

第十一章

唐宋八大家与唐宋古文

2

第十二章

明清古文与小品文

2

第十三章

赋、骈文与八股文

2

总复习

2

合计

30

(四)教学一体化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安排建议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总学时

90

集中辅导总学时

30

媒体资源

文字、音像、光盘、双向视频直播课堂、网页资源

单元

学习形式

学习内容、形式、方式和方法

备注

绪论

自学

(2学时)

内容

从辩体角度看古代诗文;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从辩体角度看古代诗文;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本教材的三个特点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重难点分析作业讲评

方法

讲解与研讨

第一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诗经》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诗经》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屈原《离骚》及其他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重难点分析作业讲评

方法

讲解与研讨

第二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两汉乐府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唐代新题乐府诗歌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串讲

第三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五古:

从《古诗十九首》到庚信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七古:

从鲍照到李白。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唐宋以降的五古

杜甫以降的七古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作品分析和欣赏

第四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五律、七律。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五律、七律。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绝句。

作业讲评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作品分析与欣赏

第五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词体的形成。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词体的形成。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词的体制特征。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作品分析

第六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小令的草创阶段。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小令的定型升华期。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令词艺术的辉煌期。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作品分析和欣赏

第七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慢词的兴起与演变历程。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从柳永到李清照。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从苏轼到辛弃疾;

从姜夔到张炎;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作品分析与欣赏

第八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散曲的形成、体制与发展。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小令。

集中辅导

(4学时)

内容

套数。

作业讲评。

课型

双向视频直播课堂录播课视频点播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作品分析与欣赏

第九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先秦诸子散文。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先秦历史散文。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秦汉子书与历史散文。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作品分析与欣赏

第十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秦汉单篇散文。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魏晋南北朝单篇散文。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重点掌握中国兵家文化的发展沿革和基本精神。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作品分析与欣赏

第十一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韩愈、柳宗元与唐代古文。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欧阳修与北宋古文革新。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三苏”古文;

南宋古文;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作品分析与欣赏

第十二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明代秦汉派和唐宋派。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桐城派和清代乾嘉时期的文统之争。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小品文。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作品分析与欣赏

第十三章

自学

(2学时)

内容

从宋玉赋到宋代的文赋。

小组学习

(2学时)

内容

从宋玉赋到宋代的文赋。

集中辅导

(2学时)

内容

骈文、八股文。

作业讲评

课型

面授课

方式

单元内容梳理、重难点分析、答疑解难、作业讲评

方法

研讨作品分析与欣赏

总复习

6学时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以网络考核方式和纸质考核方式进行

第一部分网络考核方式

总成绩为百分制,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主要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40%,主要侧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必须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个部分中分别达到合格要求,才能达到该课程的合格要求。

1、形成性考核

(1)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共六次,主要形式包括在线讨论、指定题目论文、作品解读次和阶段性测验。

①在线讨论

在当次考核范围内指定关于某一作家作品的若干题目,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学生认真研读作品及参考资料,在题目发布之后的二周之内,自选时间就这些问题进行实时的在线讨论。

讨论中,每人必须选取一个题目,深入分析,并就此题目发主帖一个,帖子字数不能少于500字。

讨论中就其他题目及其他同学观点所发帖子有效字数不能少于300字。

实时讨论时间为120分钟,未参加实时讨论的同学须在三天之内登录论坛,补发自己的主帖及跟帖。

教师负责对讨论进行引导和点评,并根据发帖情况给学生评分,满分100分。

②作品解析

在当次考核范围内设定关于若干重点作品的若干题目,包括作品注释、原文翻译、创作背景介绍、艺术手法分析、对比分析等。

学生在题目发布之后的二周之内,下载自己的任务,提交所有题目的答案。

教师根据答案判分,满分100分。

③指定题目论文

在当次考核范围内提供若干论题,学生自选论题,在题目发布之后的二周之内,提交

字数不少于一千二百字的小论文一篇。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论文评分,满分100分。

④阶段性测验

在当次考核范围内建立阶段性测验题库,题型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每个学生的测验试卷皆为随机自动生成,卷面分一百分。

学生在题目发布之后的二周之内,下载自己的测验试卷,提交所有题目的答案。

(2)具体安排

序号

考核范围

考核形式

发布时间

完成时间

出题方式

权重

第一次

《诗经》部分

在线讨论、作品解析或指定题目论文

第5周

发布后2周

 

10%

第二次

《楚辞》部分

在线讨论、作品解析或指定题目论文

第7周

发布后2周

 

10%

第三次

《诗经与楚辞》全部

阶段性测验

第10周

发布后2周

随机组卷

10%

第四次

《唐诗宋词》第一章、第二章

在线讨论、作品解析或指定题目论文

第12周

发布后2周

 

10%

第五次

《唐诗宋词》第三、四、五章

在线讨论、作品解析或指定题目论文

第15周

发布后2周

 

10%

第六次

《唐诗宋词》全部

阶段性测验

第17周

发布后2周

随机组卷

10%

(3)补充说明

①关於在线讨论。

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论坛或者当地电大的课程论坛进行。

若选择在当地电大的课程论坛进行讨论,则讨论结束后须将参加讨论的每个学生所发主帖及跟帖中的有效内容整理成文档,分别上传至中央电大的形成性考核论坛,作为本次考核的备案资料。

讨论可利用面授课程时间进行,也可另行安排时间。

建议每次小组讨论的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讨论前须要求学生作比较充分的准备,讨论中教师应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控。

②关于指定题目论文。

若情况许可,指导教师在评阅时最好在评分之外还能给学生适当的评语,指明该论文的优点和缺陷,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改进。

③形成性考核如发现明显雷同,一律按零分处理。

(二)终结性考试

本课程的终结性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题由中央电大统一命制,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及简答等。

卷面成绩一百分,以40%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

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日期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

第二部分纸质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考核有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形式,获得学分的合格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

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

1.形成性考核。

本课程配有有中央电大下发的“形成性考核册”,包括形成性考核作业4次。

(每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的成绩按滿分折合为5分计入总成绩)中央电大下发的“形成性考核册”,辅导教师批改。

教师必须做到全批全改。

每次形成性考核的题分分配见作业册。

学生必须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不完成形考作业或形考作业不及格的,不能参加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

2.终结性考核

本课程是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的必修课,终结性考核由中央电大统一出题考试,考核形式为卷试。

考试卷面成绩按滿分折合为80分计入总成绩。

终结性考核由中央电大提供期末复习指导。

七、教学支持服务

重庆电大将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支持服务。

教学支持服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性文件和教学信息。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1)》课程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主要有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形成性考核管理办法等。

教学信息通过重庆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发布。

在线教学平台的栏目及内容如下:

序号

栏目名称

内容

1

课程说明

说明本课程的性质、学时、主要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2

教师介绍

介绍课程责任教师的基本情况及联系方式

3

教学大纲

中央电大制定的本课程教学大纲

4

实施方案

重庆电大制定的本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5

教学辅导

重难点分析、电子教案、网上答疑文本

6

直播课堂

通过双向视频系统讲授、供网上点播的重点内容辅导

7

IP课件

经流媒体制作平台加工的、讲解重难点的录像课

8

自检自测

根据教学要求编制的供学生掌握学习情况的模拟试题

9

平时作业与作业评讲

重庆电大制定的平时作业题

10

期末复习

重庆电大的期末复习指导

2.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本课程的学习资源有:

(1)文字教材。

(2)音像光盘

(3)网上资源。

包括电子教案、视频点播、重难点分析、平时作业、自检自测等;

(4)电子图书。

重庆电大建有网上图书馆,可提供数万册的电大图书和期刊杂志供学习阅读。

3.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导

除音像、面授、电话辅导之外,还有在线实时辅导和非实时辅导。

在线实时辅导有直播课堂、网上讨论与答疑,非实时辅导有重难点分析和电子教案文本、电子邮件、BBS等。

4.对学生进行学习技能培训和学习方法指导。

通过入学教育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网上学习技能和图书检索技能等培训,通过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学辅导、小组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5.专业管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常规服务。

(1)专业管理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课、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学习媒体、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的权利,并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2)专业管理教师负责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常规服务。

八、教学过程监控

市电大从以下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本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和课程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1.加强教师管理,检查教师资格。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1)》课程辅导教师必须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教学经验;

2.各分校要按照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做好教学安排。

要组织辅导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教学实施细则,做好集中辅导、小组学习、个别化学习的安排。

其中课程集中辅导安排要注意两点:

第一,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手段,做好集中辅导安排;

第二,根据课程特点和资源配置情况适度安排辅导学时,面授辅导学时占总学时的1/3左右为宜。

(3)加强学生自学过程管理。

对学生自学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方法指导,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

并通过学生学习手册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媒体选用情况、学习进度、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等。

(4)加强教学辅导管理。

要制订课程安排表。

并通过检查教学日志、学生座谈、听课等方式检查教学辅导的内容和效果。

(5)加强形成性考核作业的检查和管理。

学生应按教学进度完成作业。

凡要求由教师批改的作业,每次作业均要求教师按百分制全批全改,并按平时作业管理办法折算成形成性考核成绩。

通过课程安排表、教学日志、小组学习登记卡、学生学习手册、学生平时作业等对形成性考核成绩进行审核和验收。

将在总成绩中占12%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分配为平时作业,参加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别化学习占8%。

市电大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工作开展检查。

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各分校提出整改意见。

九、教学反馈

责任教师:

向曙曦

电话:

68465151(每周二、四全天)

电子邮件:

xiangshuxi@

通讯地址:

重庆市九龙坡区华龙大道1号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邮政编码:

400052

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