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611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学位复习资料矿业基础.doc

标准煤:

发热值为7000大卡/(29.27MJ)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1kg标准煤。

标准油:

发热值为10000大卡/(41.8MJ)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1kg标准油。

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

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

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区段(分阶段、小阶段)在阶段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主要运输巷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和主要绞车道的总称。

运输大巷(阶段大巷、水平大巷或主要平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

开凿在岩层中的称岩石运输大巷;为几个煤层服务的称集中运输大巷。

石门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主要绞车道(中央上、下山或集中上、下山)不直接通到地面,为一个水平或

上山在运输大巷向上,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按用途和装备分为:

输送机上山、轨道上山、通风上山和人行上山等。

下山在运输大巷向下,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按用途和装备分为:

输送机下山、轨道下山、通风下山和人行下山等

主要风巷总进风巷、总回风巷、主要进风巷和主要回风巷的总称。

进风巷进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

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进风用的叫总进风巷;为几个采区进风用的叫主要进风巷;为1个采区进风用的叫采区进风巷,为1个工作面进风用的叫工作面进风巷。

回风巷回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

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回风用的叫总回风巷;为几个采区回风用的叫主要回风巷;为1个采区回风用的叫采区回风巷;为1个工作面回风用的叫工作面回风巷。

专用回风巷在采区巷道中,专门用于回风,不得用于运料、安设电气设备的巷道。

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区,专用回风巷内还不得行人。

(一)煤层赋存状态及特点1、多数呈层状或近似层状,绝大多数成群生成。

2、煤层的结构——指煤层中有无夹石层(夹矸)简单结构煤层——不含夹石层的煤层,复杂结构煤层——含有夹石层的煤层,夹石层数(一~几十层),夹石厚度(几厘米~几十厘米)

3、煤层的厚度——煤层顶板到底板的垂直距离。

根据开采技术特点分为:

薄煤层——小于1.3m,中厚煤层——1.3m~3.5m,厚煤层——大于3.5m

国家对采区回采率和工作面回采率有何规定

对于采区:

厚煤层大于等于75%,中厚层大于等于80%,薄煤层大于等于85%

对于工作面:

厚煤层大于等于93%,中厚层大于等于95%,薄煤层大于等于97%

4、煤层的倾角,煤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

根据开采技术特点分为:

缓倾斜煤层,小于25°;倾斜煤层,25~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通常将倾角小于8°的煤层称近水平煤层。

5、煤层稳定性(根据厚度变化情况),分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

(二)影响煤层开采的技术因素。

(1)埋藏深度

(2)煤层的构造变化①单斜,②褶曲,③断层,④其它构造。

(三)煤系地层情况(围岩情况)①顶底板及岩性。

(物理性质)②砾石层,流砂层,含水层。

(四)煤层本身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质;硬度、破碎性、有害气体含量、自燃性和爆炸性、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等(五)水文情况,地表水、地下水、含隔水层、充水因素、水文地质类型、矿井涌水量等等

煤矿,以煤炭开采为目的的工业企业。

分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类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含碳物质沉积形成的基本连续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

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中一部分(由于行政管理或地质构造上的原因,将邻近的几个矿井或井田划归一个机构来管理)

井田,划归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

井田范围:

①由拐点坐标及开采深度确定;②包括井田走向长、倾斜宽、井田面积。

井田走向长:

小型矿井:

≮1500m;中型矿井:

≮4000m;大型矿井:

≮7000m

1、露天开采:

从敞露的地表直接采出有用矿物的方法,它与地下开采完全不同。

在开采之前,需要将矿体之上的岩石或表土剥离掉。

2、地下开采:

也称井工开采。

在开采之前,需要开凿一系列井巷进入煤层。

一个矿体是采用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的主要参数是剥采比(开采矿物与覆盖层采剥量之比)。

露天开采的优点比地下开采多,但由于受资源条件的限制,我国煤矿主要是地下开采。

煤矿,以煤炭开采为目的的工业企业。

分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类

成煤作用:

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经受的各种作用,称为成煤作用。

分泥炭化,煤化两个阶段。

煤的形成条件:

答:

第一,温暖潮湿利于植物生长繁殖的适宜的气候条件;第二,植物的大量繁殖是成煤的必要条件;第三,大面积沼泽化的自然地理条件;第四,地壳运动的良好配合。

煤矿的地址构造:

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1、单斜构造,走向倾向倾角2、褶皱构造,背斜、向斜,核部、翼部、轴面、轴线、枢纽3、断裂构造

(1)断层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面、断距

(2)断层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交断层、

煤层的厚度:

薄煤层:

小于1.3m,中厚煤层:

1.3m~3.5m,厚煤层——大于3.5m

国家对采区回采率和工作面回采率有何规定

对于采区:

厚煤层大于等于75%,中厚层大于等于80%,薄煤层大于等于85%

对于工作面:

厚煤层大于等于93%,中厚层大于等于95%,薄煤层大于等于97%

煤层的倾角,煤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

根据开采技术特点分为:

缓倾斜煤层,小于25°;倾斜煤层,25~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通常将倾角小于8°的煤层称近水平煤层。

井田走向长:

小型矿井:

≮1500m;中型矿井:

≮4000m;大型矿井:

≮7000m特大型矿井可达10~15km。

矿山井巷,为了进行矿井开采,在地下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按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

①垂直巷道-立井、暗立井、溜井②水平巷道-平硐、大巷、平巷、石门③倾斜巷道-斜井、暗斜井、上山、下山、斜巷

按服务范围及其用途可分为:

①开拓巷道:

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

②准备巷道:

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的运输、通风巷道。

③回采巷道:

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

煤田划分为井田:

1.井田境界、储量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2.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4.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5、要有良好的安全经济效果。

为什么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作为井田划分的依据?

因为:

用自然条件作为井田境界,相对减少了煤柱损失,提高了资源回收率,也减少了给开采工作造成的困难。

人为划分井田的方法(井田境界划分方法):

垂直划分,水平划分,倾斜划分,按煤组划分按煤层(组)间距的大小来划分矿界,及按自然条件划分。

另外,划分井田时还应便于工业场地的布置,以及照顾行政区域的划分。

井田内的再划分

井田化分为阶段,盘区或带区,分区域。

2、阶段内的再划分:

分区式,分带式布置,分段式,整阶段布置。

3带区,分带

)阶段与水平联系和区别,阶段——井田一部分,强调开采范围和储量。

水平——强调巷道布置,包括所服务的阶段。

二者联系是用水平上的巷道开采阶段内的煤炭资源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井田范围,一个井田可用一个水平开采,也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开采,前者称单水平开拓,后者称多水平开拓。

开拓方式概念:

为开采煤田,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通称为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分类从井筒形式分类:

井田开拓有立井、平硐、斜井、综合开拓方式;从开采水平数目分类:

有单水平开拓、多水平开拓;

从开采方式分有:

上山式、下山式和混合式开拓;

从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分类有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大巷。

平硐开拓的优点和适用条件。

答:

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及平硐开拓三种方式中,平硐开拓是最简单最有利的方式。

平硐施工条件较好,施工技术和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建井期短;一般不设硐口车场,无需在硐内设水泵房、水仓等硐室,减少许多井巷工程量;平硐无需排水设备,水自流出硐外,排水费用低,也利于防治水灾;采出的煤不需提升既可由平硐直接外运,运输环节和运输设备少、系统简单、费用低;地面工业广场内的建筑物较简单,不需要结构复杂的井架和绞车房。

因此,当地形条件适合、煤层赋存在较高的山顶、丘陵和沟谷地区,只要上山部分的煤炭储量大致能满足同类井型的水平服务年限的要求,都应采用平硐开拓。

上,下山开采在掘进,运输,通风及排水方面各有哪些不同特点。

及适用条件。

答:

(1)、掘进方面:

上山掘进时:

煤、矸装载运输及排水等工序较简单,掘进速度快;下山掘进时:

煤、矸装载运输及排水等工序较复杂,掘进速度慢,成本高;

(2)、运输方面:

上山开采时:

煤矸向下运输,运输能力大,从全矿看上山开采有反向运输;下山开采时:

向上运煤,虽运输能力较低,但无折返运输,总的运输工作量较少;(3)、排水方面:

上山开采时:

采区内涌水向下自流,无需设置采区水仓和泵房;下山开采时:

采区内涌水采用排水设备,将水排至运输大巷,需增加排水硐室和设备;(4)、通风方面:

上山开采时:

新风流和污风流均向上流动,风路较短,漏风较少;下山开采时:

新风流和污风流流动方向相反,通风线路长,漏风大,通风管理困难;(5)、基建投资方面:

下山开采能充分利用原有井巷和设施,减少开拓工程量和基建投资并延长水平服务年限。

适用条件:

当煤层倾角<16°、瓦斯涌出量低、涌水量较小时,可采用上下山开采。

伪顶:

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米以下,大多由松软的碳质页岩、泥页岩组成。

并非所有煤层都有伪顶。

6、直接顶:

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采煤时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

多为粉沙岩、泥岩等。

有时煤层之上无直接顶而为基本顶。

7、老顶:

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厚度及岩石强度较大、难于垮落的岩层。

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组成。

矿井储量:

是在规定的井田范围内,根据勘探资料计算而得的煤炭储量,是进行矿井设计和生产建设的资源依据。

矿井储量分为(矿井地质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和矿井可采储量及矿井设计储量)

矿井地质储量:

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A+B+C+D)尚难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

能利用储量:

工业储量zg,一般Zg=(A+B+C)缺煤地区Zg=A+B+C+0.5D

和远景储量(D)

矿区可采储量Zk=(Zg-P)C;P—永久煤柱损失;C—采区采出率,%。

矿井设计储量Zs=(Zg-P1);P1:

永久煤柱的损失量,包括井田境界煤柱、断层煤柱、铁路、公路、城乡等重要建筑等需要保护的煤柱;

矿井设计可采煤量:

Zk=(Zs-P2)·C;;Zk:

矿井设计可采煤量;

P2:

包括工业广场煤柱、井筒保护煤柱、水平大巷保护煤柱、阶段分界煤柱、主要上下山保护煤柱,可以定义为暂时煤柱。

矿井设计的采区回采率,分为三类:

厚煤层≥75%,中厚煤层≥80%,薄煤层≥85%。

矿井生产能力

一般指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即:

设计中规定矿井在单位时间(年或日)内采出的煤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

大型矿井:

120、150、180、240、300、400、500及500以上(其中300万t/a及其以上又称特大型矿井)(万t/a)

中型矿井:

45、60、90。

小型矿井:

9、15、21、30。

矿井生产能力的确定:

生产能力是主要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储量,开采条件,设备供应及国家需煤等因素确定:

1、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

2、矿井各生产环节通过能力。

3、储量条件,矿井生产能力应与其储量相适应,以保证矿井和水平有足够的服务年限。

4、安全生产的条件,主要是指瓦斯,通风,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5、经济条件

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是指按矿井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并考虑储量备用系数计算出的矿井开采年限。

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与储量的关系:

T=ZK/AK

Zk-矿井可采储量,万吨;T-矿井设计服务年限,a;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吨/a;K—储量备用系数,1.3~1.5。

特大矿井,300及以上设计服务年限70年 水平服务年限开采0~25°煤层30~40年——大型矿井 120、150、180、240,矿井设计60年,水平服务0~45°煤层20~30年,45~90°煤层为15~20年;

中 45、60、90 (t/a)矿井设计50年,水平服务0~45°煤层 15~20 年,45~90°煤层为12~15年。

小型矿井 9、15、21、30 各省自定

采煤方法:

是采煤工艺与采煤系统在时间上、空间上相互配合的总称。

采煤工艺:

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作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

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采煤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工艺过程。

采煤系统:

采煤巷道之间在时间上的配合以及在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称为采煤巷道布置系统。

也即为采煤系统。

采场和采煤工作面:

用来直接大量采取煤炭的场所,称为采场。

在采场内进行回采的煤壁,称为采煤工作面。

采煤工作在采场内,为了采取煤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称为采煤工作。

采煤工作可分为基本工序和辅助工序。

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

采煤方法分类:

1、壁式采煤法:

单一长壁采煤法,分层长壁采煤法;2、柱式采煤法:

房式,房柱式采煤法。

回采工艺:

炮采;普采(高档普采);综采;综采放顶煤.

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有:

生产安全,经济合理,煤炭采出率高

壁式体系采煤方法:

以长工作面采煤为主要标志。

①采煤工作面长度较长,通常在80m以上;②随着采煤工作面推进,顶板暴露面积增大,矿山压力显现较为强烈;③采煤工作面可分别用爆破、滚筒式采煤机或刨煤机破、装煤,用与采煤工作面相平行铺设的刮板输送机运煤,用支架支护工作空间,用放顶垮落法或充填法处理采空区;④在采煤工作面两端,一般至少各有一条回采巷道,构成完整的生产系统。

壁式体系采煤法按所采煤层倾角,分为缓斜、倾斜煤层采煤法和急斜煤层采煤法;按煤层厚度,可分为薄煤层采煤法、中厚煤层采煤法和厚煤层采煤法。

按采用的采煤工艺不同,可分为爆破采煤法,普通机械化采煤法和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按采空区处理方法不同,可分为垮落采煤法、刀柱(煤柱支撑)采煤法、充填采煤法。

按采煤工作面布置及推进方向的不同,可分为走向长壁采煤法和倾斜长壁采煤法。

按工作面向仰斜或倾斜推进的方向不同,倾斜长壁又有仰斜长壁和俯斜长壁之分。

按是否将煤层全厚进行一次开采,可分为整层采煤法和分层采煤法。

薄煤层、厚度小于3m的中厚煤层采用整层采煤法;厚度较大的中厚煤层、厚煤层既可采甩整层也可采用分层采煤法。

柱式体系采煤优缺点?

及其适用条件?

优点1设备投资少2采掘可实现合一,建设期短,出煤快3设备运输灵活,搬迁快4巷道压力小,便于维护,支护简单5采煤成本低6效率高单缺点:

采出率低,通风条件差采;适用条件1开采深度较浅300~~5002顶板较稳定的薄及中厚煤层;3倾角10度以下,煤层赋存稳定,起伏变化小,地质结构简单4底板较严整不太软,且顶板无淋水5低瓦斯煤层,且不易自然发火。

简述走向长臂与倾斜长臂的区别及各自适用的条件?

答:

两者的推进方向不同,走向长臂沿走向推进倾斜长臂沿倾斜方向推进;后者的巷道布置简单掘进和维修费用低,投产快;后者取消了采区上下山,分带斜巷通过联络巷直接与大巷连接运输系统简单;后者回采巷道沿煤层掘进,减少了因工作面长度的变化给生产带来的影响;后者通风线路短。

前者的适用条件:

缓斜、倾斜薄及中厚煤层或缓斜3.5——5.0m厚煤层。

后者适用条件:

主要适用于倾角在12度以下的煤层,工作面设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后可用于12至17度的煤层。

对于倾斜和斜交断层较多的地区能划分为规则分带的情况下可采用倾斜长臂采煤法

简述倾斜长壁采煤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优点:

①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及维护费用低②运煤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运费低③对某些地质条件和回采工艺条件适应性强④技术经济效果比较显著缺点:

长距离的倾斜巷道,使掘进及铺设运输、行人比较困难;就有设备不能更完全适应倾斜长臂工作面的要求;大巷装车点较多,使调用装车相互影响;存在污风下行问题。

适用条件:

①按目前的机械设备条件,主要适用与倾角在12°以下的煤层,当回采设备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应与倾角12°-17°的煤层②对于倾斜和倾交断层较多的区域,可采取倾斜长壁采煤法。

5.了解采区主要硐室的结构:

采区煤仓采区绞车房采区变电所采区水泵房等。

一、采区煤仓的形式,煤仓的形式按倾角分为垂直式,倾斜式和混合式;按断面形状有圆形、拱形、椭圆和矩形仓底倾角为60°~65°(主要参数:

断面尺寸和高度)圆形垂直煤仓直径为2~5m,个别5m以上;拱形断面倾斜煤仓宽度一般为2m左右,高度可大于2m。

煤仓高度不宜超过30m,以20m为宜有效容积V′≥V90%h≤3.5D圆形垂直煤仓应设计成“短粗”形。

三、煤仓的结构包括:

煤仓的上部收口、仓身、下口漏斗及溜口和闸门装置等。

煤仓的结构:

煤仓上口网孔上大块煤炭的破碎和杂物的清理工作,可在煤仓上部巷道内进行,或者设置专门的破碎硐室。

仓身煤仓仓身一般应砌碹。

砌碹的壁厚可为300~400mm。

下口漏斗及溜口和闸门基础1、煤仓仓身下部的收口漏斗一般为截圆锥形。

2、为了防止堵塞,下口漏斗应尽量消除死角。

3、为了安装溜口和闸门,在漏斗下方留一边长为0.7m的方形孔口,在孔口预埋安装固定溜口的螺栓。

三、煤仓的结构及支护(四)溜口及闸门装置1、煤仓的溜口一般均做成四角锥形,在溜口处安设可以启闭的闸门。

2、选择闸门时,应以操作方便省力,启动迅速可靠为原则,多采用上关式气动闸门。

第二节采区绞车房,一、绞车房的位置应在围岩坚固稳定的薄及中厚煤层或顶底板岩层中。

二、风道及钢丝绳通道两个安全出口:

1.绳道:

用于运输设备、行人、通风、走绳,绳道宽2000m~2500m,并在5m以内,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2、风道:

位于硐室的左、右、后侧,应靠近电机布置,净宽1.2~1.5m,主要用于回风。

2、绞车房尺寸,绞车房的高度1.2m以上绞车,绞车房应设起重梁,起重梁一般用Ⅰ20~Ⅰ40工字钢,两端插入壁内300~400mm,安装1.2m以下绞车可用三角架。

绞车房的坡度绞车房地面应高于钢丝绳通道低板100~300mm,并向绳道倾斜2‰~3‰,以免积水。

回风道应向外倾斜,以倾角不大于3°为宜。

采区变电所,一、采区变电所的位置一般设在输送机上山与轨道上山之间或设在上(下)山巷道与运输大巷交岔点附近。

二、采区变电所的尺寸,1、采区变电所的高度一般为2.5~3.5m;2、采区变电所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3、变电所的地面应高出邻近巷道200~300mm,且应有3‰的坡度。

4、变电所硐室长度超过6m时,必须在硐室两端各设一个出口。

在通道5m范围内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5、硐室与通道的联接处,设防火栅栏两用门。

采区水泵房设计水泵房的位置:

在下部井筒(下山)之间,采用垂直或平行井筒(下山)布置,并尽量与变电所联合布置。

一、水泵房尺寸确定1、水泵房尺寸

(1)水泵房长度L=nb+a(n+1)式中:

n――水泵台数;b――水泵及电动机的基础总长度,m;a――各基础之间的距离,取1.5~2m,最外侧基础墙应适当加大到2.5~3m。

一、水泵房尺寸确定

(2)水泵房宽度B=B1+B2+B3B1――水泵房基础宽度,m;B2――吸水井一侧水泵基础至墙的距离,一般为0.8~1m;B3――有轨道一侧水泵基础至墙的距离,一般为1.5~2m。

(3)水泵房高度净高3~4.5m;水泵房地面标高应高出车场轨面0.5m,并应向吸水小井设1%的下坡。

井底车场形式

按照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可分为环行式和折返式两大类型。

固定式矿车运煤时,两类车场均可选用,底卸式矿车运煤时,则一般用折返式车场。

(1)环形式:

(a)立井环形式:

立井卧式环形式、立井斜式环形式、立井刀式环形式、立井立式环形式;(b)斜井环形式;斜井立式环形式

(2)折返式:

(a)立井折返式:

立井梭式,立井尽头式。

(b)斜井折返式,斜井梭式

影响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因素:

井田开拓方式,大巷运输方式及矿井生产能力,地面布置及生产系统,不同煤种需分运提的矿井

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原则:

井底车场形式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车场的通过能力,应比矿井生产能力有30%以上的富裕系数,有增产的可能性;

(2)调车简单.管理方便,弯道及交岔点少;(3)操作安全,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4)井巷工程量小,建设投资省;便于维护;生产成本低;(5)施工方便,各井筒间、井底车场巷道与主要巷道间能迅速贯通,缩短建设时间。

井底车场硐室一、主井系统硐室:

推车机及翻车机硐室(自卸矿车卸载站硐室),井底煤仓及箕斗装载硐室、清理井底洒煤硐室及水窝泵房等。

二、副井系统硐室:

副井系统硐室有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马头门)、主排水泵房(中央水泵房)、水仓清理水仓硐室、主变电所(中央变电所)及等候室等。

三、其它硐室:

其它硐室有调度室、医疗室、架线电机车库及修理间、蓄电池电机车库及充电硐室防火门硐室防水门硐室、井下火药库、消防材料库、人车站等。

采区车场是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运输大巷连接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采区巷道的组成部分。

根据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车场。

作用:

在采区内运输方式改变或过渡的地方完成转载工作。

采区车场形式:

按地点分: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按服务对象分:

主提升甩(平)车场;辅助提升甩(平)车场。

按线路布置分:

单道起坡甩(平)车场;双道起坡甩(平)车场。

采区车场巷道:

分为甩车道、存车线、联络巷道及各种硐室。

采区车场形式的选择原则:

上部车场形式选择:

根据轨道上山与上部区段回风平巷(或回风石门)的连接方式不同,上部车场分为平车场、甩车场、转盘车场三类。

1、顺向平车场:

当绞车房与上山变坡点距离近,车场巷道直接与总回风巷相连;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用石门联接各煤层回风平巷和总回风巷;采区上部为风化带或松软岩层。

调车方便;巷道断面大,易跑车。

2、逆向平车场:

当绞车房距轨上变坡点较远;煤层联合布置采区;操作安全;通过能力小。

3、采区上部甩车场:

优点:

调车省力;通过能力大,可减少工程量。

绞车房高,不易维护,绞车房有下行风。

选上部车场解决的关键问题?

选用:

采区上部围岩稳定。

采区中部车场形式选择:

应注意各巷道间的交叉及相互不干扰的问题;既满足运输,行人要求,又满足通风要求形成完善的生产系统。

采区下部车场—采区上山与阶段运输大巷联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按装车地点不同,采区下部车场可分为:

大巷装车式;石门装车式;绕道装车式。

(一)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采区煤仓的煤炭直接在大巷装入矿车或输送机;

辅运由轨上与大巷间的绕道相联。

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

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优点:

布置紧凑,工程量省;调车方便。

缺点:

影响大巷通过能力;绕道维护量大适用条件:

顶绕式—上山倾角a>12°,起坡点落在大巷顶板,且顶板围岩稳定的条件。

底绕式—当上山倾角a<12°,上山提前下扎于大巷底板变平,且底板围岩稳定的条件。

(二)石门装车式下部车场1、在石门里布置装车站2、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优点:

工程量小;调车方便,通过能力大,不影响大巷运输。

缺点:

石门长度有时不够长,就要将车场延伸到煤层平巷内或延长石门。

适用:

煤层群联合布置的采区。

(三)绕道式下部车场1、绕道式下部车场:

开一段平行于大巷的巷道,专门布置装车线路。

2、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优点:

不影响大巷运输能力。

缺点:

工程量大;调车时间长。

适用:

采区生产能力大;矿井一翼有两个采区同时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