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667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划分为: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

2.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1、管仲的心理学思想2、孔子的心理学思想3、荀况的心理学思想

4、朱熹的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的心理学思想1、苏格拉底:

“产婆术”2、亚里斯多德:

《灵魂论》3、柏拉图:

《理想国》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人类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学的实验工作。

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

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说

格式塔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柯夫卡和柯勃所创立):

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他们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而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被动学习以后的结果

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验

行为主义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系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所创立,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1.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必多(Libido)等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力2.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恋父、恋母情结等来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3.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结构,并以焦虑和各种心理防御机制解释在三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

基础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3、生理心理学4、发展心理学5、社会心理学

6、认知心理学7、人格心理学8、变态心理学9、动物心理学10、心理测量学

应用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2、临床心理学3、咨询心理学4、工业心理学5、管理心理学

6、广告心理学7、消费心理学8、环境心理学9、法律心理学

主要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研究法4.实验法(0.1实验室实验0.2.自然实验)

观察法通过对人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叫观察法。

优点:

资料真实缺点:

观察结果难以验证;难以进行精确分析;不能控制要研究现象的出现;观察结果易受无关因素影响;在质量上较多依赖于观察者的能力

自然观察法:

在自然的情景中(儿童心理)例:

“不同家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控制观察法:

在设置的情景中例:

“安全感”的研究。

△讨论:

“眼见为实”吗?

魔术表演、特异功能(手掌识字、意念移物)、广场枪击案。

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与想法,依此分析心理特性的研究方法

1、问卷法(含测验法)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的方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1.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剌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如:

照明))因变量(即反应变量。

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如:

工作效率))无关变量(又称无关变量)。

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如:

设备、管理者、天气等)。

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

)2.实验组与对照组3.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

第二章

脑:

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神经系统结构:

1、神经元2、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由与骨骼肌和感受器相联接的神经组成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把来自眼、耳、、鼻、舌以及皮肤、肌肉、关节等外部刺激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感知光亮、声音、疼痛、温度等变化)

人脑包括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和延脑等

脑的构造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即后脑、中脑和前脑

后脑包括小脑和延髓

中脑包括脑干的一部分,主要机能是视觉的皮层下反射中枢

前脑的主体是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结构

额叶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大脑:

从平面上看可分为:

左半球,右半球从立体上看可分为:

大脑皮层:

额叶、顶叶(灰质层)枕叶、颞叶白质层

脑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性的反应。

无条件反射:

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自然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的自然与人造的自然。

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社会现实)

三、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一)人的心理在社会实践中产生

(二)社会实践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途径

第三章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通过感觉才可以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感觉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面对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分为:

外部感觉(1.视觉2.听觉3.嗅觉4.味觉5.肤觉)

内部感觉(1.运动觉2.平衡觉3.机体觉)

感受性:

感觉的能力

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视觉的明暗适应)

(2)感觉对比(对比现象)

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

(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

(3)联觉

3、视觉后像

4、感受性与训练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既相同又相异的心理活动过程

相同点:

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

存在的区别: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则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最简单的认知活动,知觉则是高于感觉的认知活动。

感觉是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种类: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

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例:

恶人先告状、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例:

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

3.社会刻板效应(:

男人豪爽,女人细腻)

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影响观察效率的因素分析

(1)目的明确

(2)计划缜密(3)知识准备与经验基础4)及时记录与分析概括

二、观察力的培养

1.要有明确的目的与计划性。

2.成功的观察有赖于一定的知识、经验与技能。

3.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

4.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5.观察时做好记录。

第四章

记忆:

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现代信息加工理论:

输入、储存、提取

记忆内容分:

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记忆保持的时间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信息在记忆中的储存超过1分钟以上的记忆

识记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识记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识记的规律1.识记的目的:

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2.对材料理解:

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3.材料的数量:

材料数量越多,平均用的时间就越多。

4.材料的性质:

直观的优于词语,视觉的优于听觉的。

5.主体的情绪:

积极状态的效果优于消极情绪状态的效果。

保持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变化质的变化:

内容加工、改造。

量的变化:

记忆的内容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而减少。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回忆和错误回忆的现象。

遗忘和保持是相对立的心理过程。

遗忘种类:

暂时性遗忘:

暂时的,可恢复。

永久性遗忘:

永久的,须重新学习。

遗忘的原因衰退说:

得不到强化。

干扰说:

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动机性遗忘说:

压抑

遗忘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速度先快后慢,遗忘数量先多后少。

倒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

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回忆的干扰作用

影响保持的因素:

1、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3、识记材料的性质4、识记的数量和学习程度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合理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3)复习的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

(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再认:

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重新辨认出来的过程。

再认的条件:

1.识记的准确性和保持的巩固性2.再认的事物与识记所留下事物映象之间的一致性3.再认时的环境与识记时的环境相类似

回忆:

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

因此,再认容易,回忆困难。

影响回忆效果的因素:

1.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2.联想线索3.干扰的影响4.主体的情绪状态

联想线索分为

(1)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3)对比联想(4)因果联想

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

1.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复习时间2.复习要适量3.适当的超额复习——150%

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复习时间1.及时复习(依据“先快后慢”规律)和经常复习;2.复习方式多样化;3.采用阅读与尝试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4.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记忆品质:

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第五章

思维: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性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基本特性:

间接性(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概括性(玩具是可以供儿童玩耍的东西)

根据思维过程凭借物的不同分:

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指向性分:

1.集中思维:

求同2.发散思维:

求异与创

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其分析和综合的思维的基本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知觉的情意功能固着的影响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情绪与动机迁移的作用

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情绪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2.情绪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3.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使人产生情绪情感

联系1.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2.情感是情绪本质内容

1.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

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2.从反映角度看情绪:

带有情境性、外显性、冲动性。

情感:

稳定性、深刻性、内隐和含蓄。

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例如:

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爱国,首先要知国)情绪与情感反过来又影响认识过程

情绪的特性1.情绪的生理特性2.情绪的外显特征3.情绪的两极性4.情绪的情境性

情绪情感的功能1.动力功能(既可以是行为的动力,也可以是阻力)2.调节功能(情绪影响认知操作)3.信号功能(通过表情传递信息)4.保健功能(影响身心健康)5.感染功能(情绪会互相感染)6.迁移功能

情绪状态划分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式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暴怒,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

特点:

一是激动性,二是冲动性;三是是短暂性

应激是出乎预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具有超压性和超荷性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第七章

意志是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特征1.自觉地确定行动的目的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从形式上划分,动机斗争有:

1.双趋式冲突: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双避式冲突:

前有狼,后有虎……3.趋避式冲突:

果实甜蜜,但汗水太苦…4.多重趋避式冲突:

从内容上划分,动机斗争有:

原则性和非原则性动机斗争1

意志行动过程1.采取决定阶段:

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法制定行动的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及时执行决定敢于克服困难

挫折是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2.挫折原因挫折的心理起因有:

自我估计不适当;抱负水平过高;动机冲突;不合理需要等

3.挫折反应:

攻击,焦虑,退化,固执,冷漠,逃避等

挫折的心理原因:

1.自我估计不适当2.抱负水平过高3.动机冲突4.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

常见的心理防御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合理化作用(“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2.替代作用(失之东隅,收指桑榆)3.表同作用4.投射作用5.反向作用(自负的背后是自卑)6.压抑作用7.幽默作用

挫折的自我调节1.正确认识挫折,客观分析挫折的原因2.学习心理防御方式,减轻心理压力3.调节抱负水平(期望越高,失望越大)4.改善挫折情境5.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失败乃成功之母)

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2.果断性(布里丹效应;前怕狼,后怕虎)3.自制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坚持性(愚公移山,滴水石穿)

第八章

注意是意识的选择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停止。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注意分为: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一定目的,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注意。

客观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4.刺激物的开始与终止5.刺激物的新异性

有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

注意的范围(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2.与个人的活动任务有关3.与知识经验有关

注意的持久性(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广义的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保持稳定注意的条件1.与主体状态密切相关2.与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3.把内部注意和外部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

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地加深和减弱的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分配的因素:

1.对活动的熟练程度2.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注意的转移指根据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者在同一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渡到另一种操作。

注意转移的因素:

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2.新主意对象的特点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正确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新颖的教学内容2.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4.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5.利用间接兴趣

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

是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

(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

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

指在个性的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需要的种类

按需要的起源分1.生理性需要(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种需要

2.社会性需要(是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

按对象分物质需要(人对物资对象的需求。

精神需要(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人有五种基本需要:

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后来又增加两种:

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动机的分类  

按起源分:

1.生理性动机2.社会性动机

按内容的性质分:

1.正确性动机2.错误性动机

按作用分:

1.主导性动机2.辅助性动机

按持续的时间分:

1.近景性动机2.远景性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2.及时反馈与评价3.以正面表扬为主4.适当使用奖赏与惩罚5.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6.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

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情境和条件。

需要如:

求知欲诱因如:

奖励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

(1)激活作用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1个小时的英语单词。

(2)指向作用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后的大学六级考试。

(3)维持作用哪怕生病,小王的学习计划也从不中断。

学习反馈指对学习过程或结果的了解与知悉。

学习反馈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1)激励动机作用

(2)提供信息作用

为了有效的激励学习动机,反馈应该是即时的、充分的。

赫洛克的实验可以证明奖励、表扬比惩罚、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积极的归因模式1.:

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期望。

消极的归因模式:

1.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的种类:

1.物质的兴趣(对衣食住行的兴趣)2.精神的兴趣(对文学、交往、艺术的兴趣)3.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的兴趣)4.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1、使学生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已有兴趣的迁移4、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第十章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只有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能力包括成就和潜能)

才能:

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所必需的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

天才:

才能的高度的完善与创造性的发展。

优秀教师必备的八种基本的心理能力:

组织教材的能力2.记忆力3.逻辑思维能力4.口头表达能力5.观察力6.注意分配能力7.板书能力8.管理能力

能力的种类1.一般能力2.特殊能力3.模仿能力4.创造能力5.认识能力6.操作能力7.社会交际能力

一般能力(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注意力、思维能力)

特殊能力(美术能力、音乐能力等)

系统采用测验方法来测量人的智力,是在本世纪初,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医生西蒙提出来的。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创制了新的智力测验量表

一般能力测验(又称智力测验)1比纳智力测验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经统计处理得出的智商,称离差智商

能力测验应具备的条件1、标准化和常模标准化(常模:

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

2、信度3、效度4、实施程序和记分方法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量的差异)1.超常儿童2.智力中等儿童3.智力落后儿童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例如:

.“少年早慧”“大器晚成”

能力的类型差异(质的差异)

能力类型差异1.知觉方面2.表象方面3.记忆方面4.言语和思维方面

影响能力的因素1.先天的遗传素质2.后天的教育和环境3.实践活动

4.人的主观能动性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对能力发展而言是无法分离的,没有环境的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无法体现;没有遗传因素作为最初能力形成的基础,环境对能力也无法产生影响

首先,遗传是父母把自己的性状结构和机能特点传给子女的现象,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其次,环境是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最后,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十一章

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的特点:

1.天赋性2.相对稳定性3.可变性

气质的一般特征1.先天的、稳定的、变化缓慢的个性的心理特征。

2.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气质的可塑性

根据体液说气质可分为:

多血质(奋而热情的人)汁质(泼而好动的人)

粘液质(着而稳重的人)抑郁质(感深厚而羞涩的人)

根据身体形式和组织,将人分为四种:

1.运动型(斗志型)2.肥胖型(矮胖型)3.瘦长型(高瘦型)4.畸形型(异常性)

决定气质特点的三种最主要的神经系统特性:

①兴奋和抑制的强度(指大脑皮层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所经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性能)

②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之间的相对关系)

③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灵活性(指对刺激反应速度和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互替代、相互转换的速度特性)

气质是由激素的优势地位决定的,气质激素说可分为:

1.甲状腺型2.脑垂体型3.肾上腺型4.副甲状腺型5.性腺

气质类型与教育1.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

2.要教育学生善于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改善自己的气质

3.要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气质对于工作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区别:

1.气质先天、可塑性小;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