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0682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嘉定区汽车物流规划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

大力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加快推进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客车发展,提升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其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配套能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提升汽车电子系统集成能力,建成国内一流、制造能力大、产品竞争力强的汽车零部件研发和制造基地。

现代汽车服务业。

强化汽车展示博览、汽车贸易、汽车科教和汽车文化旅游功能,大力推进汽配零售、汽车物流、售后服务、汽车保险、汽车融资等领域的拓展,把国际汽车城培育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中心、汽车核心贸易区,以及全国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

都市型服务业:

依托产业化发展带动国际汽车城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生态居住、商业购物、宾馆酒店、餐饮娱乐、医疗教育等延伸产业。

项目SWOT分析

(一)优势条件

1、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腹地桥头堡和节点枢纽的区位优势

沪宁高速汽车城立交工程的竣工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使得安亭成为东接上海市区、西连长三角服务的枢纽。

随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沪宁高速铁路的建成,国际汽车城的辐射面将进一步拓宽,从长三角延伸向全国,国际汽车城独特的区位优势将逐步显现。

2、具有大国汽车市场容量和消费潜力的增长空间优势

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2008年全国汽车产量为935万辆,销售量为938万辆,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200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民需求的增加,未来中国的汽车消费和生产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而上海大众作为上海国际汽车城主要整车生产厂商,2009年上半年销量达到31.97万辆,销量为全国各汽车品牌之首。

无论从增长潜力还是品牌上升空间,上海国际汽车城都具有极强的优势。

3、作为全国唯一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的功能配套优势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研发、制造、贸易、展示、运动、旅游六大功能于一体,是全国唯一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

从汽车贸易来看,国际汽车城内二手车交易市场已经建成并营运,汽车零配件出口基地硬件建设已完成,正在逐步扩大服务功能;

从汽车展示来看,汽车会展中心、汽车展示贸易街的建成使用为汽车展览展示建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从汽车运动来看,F1国际赛车场和F1中国站赛事的举办,极大的提高了国际汽车城的知名度;

从汽车旅游来看,汽车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已经建成营业。

虽然目前由于环境和交通等条件的不成熟,汽车服务尚未成为发挥其作用,但在未来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4、作为全国龙头汽车产业生产基地的汽车制造优势

经过八年的发展,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制造名列国内其他汽车生产基地前列。

截至2007年,国际汽车城的整车产量已经占上海整车总产量的57%,零部件产值占上海汽车总零部件产值的34%。

在全国范围内,上海国际汽车城的整车制造仅次于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零部件生产则领先于国内的其他地区的汽车生产基地(见图12)。

图12:

全国五大汽车城比较

5、拥有国内一流大学智力资源和研发机构聚集的教育研发优势

上海国际汽车城在教育和研发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在人力资源方面,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坐落在汽车城内,可为国际汽车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在公共平台方面,国际汽车城拥有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风洞实验室等一流的实验室和监测平台;

在企业研发方面,国际汽车城集聚上海汽车工程研究院、优华劳斯、舍弗勒,以及即将落户的奇瑞和菲亚特研发中心(见图13)。

图13:

上海国际汽车城的教育研发优势

6、国家和上海合力推动汽车产业和汽车城发展的政策聚焦优势

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以及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分别从国家和上海市的层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政策环境,政策的聚焦效应必将形成合力推动国际汽车城发展。

 

(二)面临挑战

1、体制机制尚待磨合

为了进一步推进国际汽车城的发展,在管理机制方面,已经作出了新一轮的整合,从制度上改变了之前各开发公司各自为政的局面,但是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新老机制的转变和衔接还存在磨合的时间和过程。

从国际汽车城和市政府的联动方面,一些委办行政效率不高,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引进。

2、用地指标供给不足

用地指标的短缺成为制约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的一个瓶颈。

以总部集聚为例,经过谈判日本铃木准备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兴建中国总部,但由于土地指标迟迟无法批复,大大延迟了项目引入的效率,并且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对外形象。

3、产业布局尚需优化

国际汽车城的新一轮发展意味着产业布局的进一步调整。

一方面,之前的产业布局强行分割各功能区域,忽略了产业功能之间、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使得产业功能板块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导致产业化与城市化脱节;

另一方面,外岗的开发和黄渡镇的并入在扩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开发存量和增量的问题。

如何在提升现有存量能级的基础上开发增量,同时又为汽车城未来的发展预留出合理的土地,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4、政策支撑仍有障碍

虽然国家和上海都出台了鼓励和振兴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在政策的突破和集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看,汽车品牌专营权和跨区域交易限制性政策阻碍了汽车贸易的发展,汽车服务功能的集聚;

从上海层面看,各个汽车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分散经营,相互竞争,政策的集聚效应没有体现。

以汽车研发为例,在上海范围内,各汽车产业开发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各自吸引汽车研发资源(见图16),影响了研发资源的有效集聚。

图16:

上海汽车研发资源分布情况图

5、人力资源难以集聚

由于教育、医疗、居住、娱乐、购物等生活配套不健全,上海国际汽车城难以吸引人才留驻。

一方面,汽车城难以留住高等级的汽车研发人才和研发中心,同时大批在汽车城工作的员工每天往返提高了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和交通不便,难以吸引外来人流,汽车展示、汽车贸易等服务产业难以发展,无法吸引相关的服务业高端人才流入。

6、商务成本不断攀升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土地、劳动力等各项成本都在不断提升。

和国内其他汽车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园区相比,上海国际汽车城产业运营成本偏高,对成本导向型项目落地有一定的障碍(见图17)。

图4-4发展条件比较

1、从国际层面看

(1)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向汽车等实体经济蔓延,汽车产业投资和需求增速明显放缓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散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统计,2008年全球汽车产量同比下降3.7%,其中美国汽车产量下降达到19.3%。

汽车行业业内普遍认为2009年全球汽车市场形势更趋恶劣,全球最大的汽车配件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预计2009年全球汽车产量可能下降20%。

虽然受政策效应的驱动,中国2009年1-5月汽车市场产量大幅逆势上扬,但在刚性需求释放之后,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2)金砖四国(BRICs)的强势崛起,在承接国际汽车产业转移方面与我国展开激烈的成本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采购系统在汽车行业应用更加广泛。

国际整车集团普遍通过全球采购系统进行汽车零部件采购,以此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低成本汽车零部件生产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中国的土地、劳动力等运营成本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升,与诸如印度、巴西等低成本发展中国家竞争日益激烈,而中国目前整车及零部件整体技术仍然处于产业链中的中低级水平,未来的竞争压力仍会较大。

(3)新能源汽车成为国际汽车研发的重点,新能源汽车技术不完善和产业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虽然国际汽车界对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已经形成共识,但是新能源汽车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产业化进程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为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从目前来看,混合动力汽车虽然成本仍无法有效控制,但在产业化方面已有较大进展,预计2020年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的普及率将达到10%;

纯电动汽车成本高,需要配套充电站设施,续驶里程短,目前各国已经放弃大规模产业化的努力;

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产品研发阶段,最乐观的产业化估计也在15-20年之后。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产业化都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如何结合中国汽车产业的现实在各条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尽快破解技术和产业化瓶颈,占领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将是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2、从国内层面看

(1)低技术含量汽车制造环节向中西部转移。

上海土地、劳动力等各项制造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升高(见图14),各大汽车制造商将不会把更多的汽车制造放在安亭,资本密集型的传统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将不断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

同时,上海汽车产量年规划产量是150万辆,目前已经达到120万量,在产量上是没有大的突破空间了。

因此,上海的汽车制造环节,尤其是整车制造即将达到饱和。

图14:

各地区制造业平均工资比较图

(2)国内各城市汽车产业集聚地发展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的集聚度也不断提高,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汽车产业相对集聚的地区和城市主要有长春、环渤海区、武汉、上海、广州,其中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国际汽车城、广州花都汽车产业基地等发展较快,彼此之间竞争激烈。

3、从上海层面看

(1)其他高新技术园区分散了国际汽车城研发资源和人才集聚度。

上海汽车制造产业相对集中,但是研发资源相对分散(图15)。

上海国际汽车城虽然在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建设和汽车企业研发资源上有所建树,但由于交通不便利、城市化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尚未形成有效集聚。

图15:

上海各开发区汽车研发资源分布情况图

(2)其他汽车产业园区分散了国际汽车城的产业集中度。

到目前为止,上海已经形成了嘉定安亭、浦东金桥和临港新城三大整车制造基地,相互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就目前来看,临港新城将以上汽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和发动机制造为发展重点,浦东金桥则以上汽通用为核心,重点发展传统车型研发和制造,安亭国际汽车城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选准产业发展定位,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避免同质恶性竞争的出现。

(3)其他试点小城镇对安亭的竞争。

安亭作为上海十大发展改革试点的小城镇之一,与其他小城镇相比,具有成长潜力巨大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但是,城镇的发展不仅是产业的发展,更是相关配套、延伸产业的综合性发展,这样才能带动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这一轮的郊区城镇改革试点是安亭经济和社会腾飞的机遇,同时把握不好也是巨大的挑战。

(三)发展机遇

(1)国际汽车产业转移呈现由汽车制造为主向汽车研发为主的趋势。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研发需求大幅增加,国际汽车产业转移从单纯的“制造转移”向“研发转移”逐步升级。

从整车生产来看,由于技术驱动的中高档车型在新兴国家销售比例逐步提高,整车设计等研发项目随之转移到靠近产地的新兴国家;

从零部件制造来看,国际零部件供应商跟随整车生产商将区域或全球研发中心转移至成本更低的新兴国家;

从汽车研发来看,近年第三方研发机构大举进入新兴国家。

如意大利汽车设计公司Italdesign、博通等都在中国成立前台设计办公室。

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由于市场需求巨大,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将从国际汽车产业研发转移中获取更多机会。

(2)汽车技术创新呈现新能源、新材料主导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面临日益增长的能源与环保压力,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以及更轻的和可回收的新型汽车材料的使用上。

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上,与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面临困境的燃料电池汽车相比,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生物燃料汽车的研发和生产都获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居高不下的成本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产业化,成本瓶颈的突破成为各国汽车研发的焦点和左右未来汽车产业产业化的关键。

在新材料运用上,轻便可回收的塑料越来越多的成为替代钢材的新原料(见图7)。

图7:

钢铁和塑料占汽车重量比重趋势图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虽然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并不大,同时,也应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今后仍有希望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和产业化上占领汽车发展的制高点。

(3)全球性采购趋势加剧了汽车高端零部件向低成本国家的转移。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愈发激烈,通过全球采购系统向低成本国家采购零部件成为整车厂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图8)。

部分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零部件制造正从中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时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逐步发展,中国将获得承接制造更高等级的汽车零部件的机遇。

图8:

2007年通用汽车全球采购概况

(4)汽车电子化加快了汽车产业链的一体化合作。

汽车产业正在逐步向节能、环保、信息智能化发展,支撑这类需求的70%技术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在整车中占据的比重日益扩大。

汽车电子厂商在研发和制造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系更趋紧密。

一方面,为满足客户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汽车电子企业更多的参与整车设计与研发;

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汽车电子厂商越来越多的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5)世界各地的汽车城逐渐成为汽车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汽车城是集聚汽车产业集群化、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汽车产业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发达国家形成数个知名的汽车城,如美国的底特律、德国的斯图加特、日本的丰田市。

随着产业全球转移,新兴国家的汽车产业也在逐步扎堆集聚,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把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创新当作重要的公共政策。

我国目前已经在长春、上海、武汉、广州等地形成汽车产业基地,并在逐步向汽车城过渡。

(1)国家实施汽车产业政策聚焦战略,支持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加快发展。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家连续出台政策,对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2009年3月,国家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未来三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2009年6月出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并在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提供优惠方案,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政策支持和产业化契机。

(2)国家加大自主品牌汽车培育力度,支持大型汽车龙头企业并购重组。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以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图9),其汽车产量在全国汽车生产的集中度接近50%,轿车生产的集中度达到70%左右。

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从单纯的企业产能扩张、抢占市场向产业整合重组转变。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新一轮的重组主要目地是支持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品牌产品和具有规模优势的整车及零部件集团加快发展,加大产品调整力度,加快技术进步进程,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上汽作为上海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旗下名爵、荣威两个自主品牌瞄准中高档轿车市场,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品牌溢出效应。

图9:

中国汽车制造厂商架构示意图

(3)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汽车消费呈现多样化和快速增长趋势。

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正处在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段。

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汽车销售增长率从2007年的22.6%下降至6.7%,但2009年1-5月又快速回升至14.3%。

上海汽车产业在此期间发展迅速,上汽在2009年前五个月的国内汽车销量已占据20.1%。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进入汽车消费行列。

消费者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品牌和车型趋于多元化,国内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4)节能环保技术不断创新,新能源汽车研发成为重点。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油气资源并不丰富,为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成为重点。

现阶段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呈多种方案并存的趋势,基于煤炭的醇醚汽车燃料以及乙醇、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见图10)。

图10:

国内外厂商新能源汽车研发状况

(5)汽车服务行业方兴未艾,现代汽车服务业展现巨大潜力。

中国汽车服务市场正在逐步建立,但仍局限在有限的领域,远没有真正成型(图11)。

从法律法规方面看,存在较大法律空白和瓶颈,如汽车改装还缺乏统一的改装行业规范;

从汽车文化来看,中国处在第一代汽车消费者的阶段,汽车文化仍未形成,汽车文化和运动关注度较低;

从汽车金融服务来看,中国个人信用体系仍未建立,与之相关的汽车租赁等业务风险巨大。

而上海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和金融业发达的地区,消费者的成熟度更高,金融市场发展更迅速,汽车服务市场将为未来上海汽车市场提供巨大发展机遇。

图11:

国内外汽车服务市场占汽车市场百分比

3、从区域层面看

(1)长三角加快城市一体化进程,联手打造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机遇。

即将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指出:

把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一核六带”的核心,肩负交通枢纽、资源配置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创新源头的重任,而安亭镇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节点枢纽,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在产业整合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2)长三角加快产业一体化进程,联手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机遇。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制造业将进一步集聚。

上海未来将着重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长三角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中的核心。

上海国际汽车城是上海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将成为上海引领长三角汽车制造业,甚至辐射全国的重要汽车产业基地。

4、从上海层面看

(1)市委、市政府多项政策聚焦,为汽车城及其产业发展创造了政策利好效应。

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2009年5月,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放在重要位置,并明确提出嘉定将作为第一批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客车和动力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重点项目的区域之一。

在城镇发展方面,2009年7月政府通过《关于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政策意见》,将嘉定区安亭镇列入十大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中,为上海国际汽车城的产业集聚、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发展契机。

(2)上海加快区域格局调整推动新一轮城市功能转型,汽车城面临虹桥商务区崛起为“西部中心”的发展契机。

上海正面临新一轮的城市转型的关头,南汇并入浦东新区形成的大浦东板块、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所带来的虹桥商务区效应,将改变整个上海区域发展的版图,并对上海未来的城市功能转型和区域格局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安亭国际汽车城作为大虹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联结长三角和上海腹地的交通枢纽、产业基地和节点城镇,在吸引、集聚大量人流、物流的同时,也将对汽车城的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产生巨大影响。

5、从嘉定层面看

(1)安亭镇被确定为全市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城镇的发展契机。

安亭镇在2009年7月通过的《关于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政策意见》中,被列为十大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城镇。

未来将在规划引导、产业集聚、结构升级、现代农业、用地制度、财政投入、体制改革、组织领导八个方面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相适应的郊区示范城镇。

国际汽车城作为安亭重要的产业基地将在这一轮发展改革中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

(2)嘉定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汽车产业的反向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经过8年的发展,国际汽车城的产业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相继建成,2008年实现增加值233.5亿元,实现税收77.3亿元。

通过汽车产业的集聚发展,通过土地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设置,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并通过人口迁移和集聚。

而嘉定区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反过来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

(3)轨道交通11号线贯通将加快嘉定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并带动关联配套产业的发展。

年底通车的轨交11号线将大大改善嘉定区的交通状况,加快嘉定区发展进度。

一方面,11号线的贯通大大缩短嘉定到上海市中心的距离,形成虹吸效应,成为吸引市中心人口、中高端商业配套设施的导管,逐步形成11号线沿线的城市商务圈,推动嘉定的城市化建设;

另一方面,11号线在嘉定与长三角花桥地区的对接,将进一步打通上海和长三角腹地的快速联系通道,使双方的人流交换加快,资源流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

(4)嘉定区与同济大学联手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机遇。

2009年6月,嘉定区和同济大学签订了《同济大学与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上海国际汽车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同济大学与嘉定区关于建设上海国际汽车城同济科技园合作协议》,合力打造上海国际汽车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并在上海国际汽车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基础上开发“上海国际汽车城同济科技园”,园区将借鉴同济成功打造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及美国硅谷“斯坦福大学+科技园区+风险投资”的成功运行模式,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地面交通工具、机械与汽车制造等主导产业和汽车信息、电子等辅助产业。

(四)发展威胁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