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82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doc

环境工程学

1、在沉砂池与初次沉淀池内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①);在混凝沉淀池及初沉池后期和二沉池中、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②);高浊度水的沉淀及二沉池后期的沉降通常为(③);沉淀池或者污泥浓缩池中的沉降类型为(④)。

A.拥挤沉降压缩沉降自由沉降絮凝沉降

B.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C.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D.压缩沉降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

2、铝盐和铁盐作为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

pH偏低,胶体及悬浮物颗粒浓度高,投药量不足的反应初期,以(①)作用为主;在pH值偏高,污染物浓度较低投药量充分时,以(②)作用为主;在pH值和投药量适中时,(③)作用则称为主要的作用形式。

A.脱稳凝聚网捕絮凝桥连絮凝

B.桥连絮凝网捕絮凝脱稳凝聚

C.网捕絮凝脱稳凝聚桥连絮凝

D.脱稳凝聚桥连絮凝网捕絮凝

3、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性能,并不得含有有害成分,一般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A.水力B.耐磨C.化学稳定D.抗蚀

4、加压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一般可采用25%~50%。

A.回流比B.压力比C.气水比D.进气比

5、气浮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效率较高,一般只需()min即可完成固液分离,且占地面积较少,生成的污泥比较干燥,表面刮泥比较方便。

A.5~10B.10~20C.30~50D.以上都不对

6、对于阳离子交换树脂,食盐再生液的浓度一般采用()%,盐酸再生液浓度一般用()%,硫酸再生液浓度则不用大于4~6%,以免再生时生成CaSO4。

A.5~10;4B.10~15;2C.5~10;4D.以上都不对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吸附量不仅与比表面积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习孔的构造和分布情况。

B.活性炭的细孔有效半径一般为1~1000nm。

小孔半径在2nm以下,过渡孔半径为2~100nm,大孔半径为100~1000nm。

C.细孔大小不同,在吸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

D.吸附过程中,大孔主要为吸附质的扩散提供通道,吸附量主要受小孔支配。

8、在不同的膜分离方法中,按照被分离物质的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微滤>超滤>钠滤>反渗透B.超滤>微滤>钠滤>反渗透

C.反渗透>超滤>微滤>钠滤D.微滤>钠滤>超滤>反渗透

9.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一般可采用加()、漂白粉或漂粉精法。

A.氯氨B.二氧化氯C.臭氧D.液氯

10.选择加氯点时,应根据()、工艺流程和净化要求,可单独在滤后加氯,或同时在滤前和滤后加氯。

A.原水水质B.消毒剂类别C.水厂条件D.所在地区

11.水和氯应充分混合。

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min。

A.60B.20C.25D.30

12.水和氯应充分混合。

氯胺消毒的接触时间不应小于()h。

A.2B.1.5C.1D.0.5

13.投加消毒药剂的管道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加氨管道及设备()采用铜质材料。

A.应该B.尽量C.不宜D.不应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杀菌消毒时,如水体中有氨存在,可以促进消毒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生成的氯胺本身就具有杀菌作用。

B.氯胺的消毒作用实际上是依靠了HOCl。

C.在加氯消毒的同时加入氨可以延长杀菌的持续时间。

D.氯胺有减少氯消毒副产物的作用。

15.符合水厂厂址选择要求的是()。

(1)水厂厂址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给水系统布局合理

(3)不受洪水威胁

(4)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

(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6)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

(7)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

(8)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A.全部B.

(1)、

(2)、(3)、(5)、(6)

C.

(2)、(3)、(4)、(5)、(6)、(8)D.

(1)、

(2)、(5)、(6)、(7)

16.平流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宜为3~8m,最大不超过15m,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

A.5B.6C.8D.10

17.平流沉淀池宜采用()配水和溢流堰集水,溢流率一般可采用小于500m3/(m·d)。

A.穿孔墙B.导流墙C.左右穿孔板D.上下隔板

18.下面有关米-门公式与Monod公式说法错误的是:

A.米-门公式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纯酶进行动力学试验,并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提出的关于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式。

B.在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米-门公式是常用的一个反应动力学公式,在具体应用中要采用微生物浓度代替酶浓度。

C.Monod公式是在米-门公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反映了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D.米-门公式和Monod公式中的饱和常数含义不同。

19.在酶抑制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竞争性抑制对最大酶反应速度没有影响,对米氏常数有影响。

B.非竞争性抑制对最大酶反应速度有影响,对米氏常数无影响。

C.基质抑制对最大酶反应速度有影响,对米氏常数无影响。

D.产物抑制对最大酶反应速度无影响,对米氏常数有影响。

20.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一级处理SS去除率为()。

A.40%~55%B.55%~65%C.65%~70%D.70%~75%

21.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一级处理BOD5去除率为()。

A.20%~30%B.30%~40%C.40%~50%D.50%~60%

22.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二级处理生物膜法SS去除率为()。

A.65%~85%B.55%~65%C.65%~70%D.60%~90%

23.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二级处理生物膜法BOD5去除率为()。

A.65%~90%B.60%~80%C.65%~90%D.50%~80%

24.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SS去除率为()。

A.70%~85%B.60%~85%C.65%~90%D.70%~90%

25.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BOD5去除率为()。

A.70%~90%B.65%~95%C.70%一95%D.60%~90%

26.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生活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应按每人每日()g计算。

A.25~35B.20~40C.25~40D.30~50

27.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生活污水悬浮固体量应按每人每日()g计算。

A.30~50B.35~50C.30~60D.40~60

28.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

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在污水处理系统前,采用机械清除时为()mm。

A.16~25B.25~40C.40~50D.50~60

29.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

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在污水处理系统前,采用人工清除时为()mm。

A.16~25B.25~40C.40~50D.50~60

30.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

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在水泵前,应根据水泵要求定。

如水泵前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不大于()mm时,污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A.20B.25C.30D.40

31.污水过格栅流速宜采用()m/s。

A.0.3~0.6B.0.6~1.0C.1.0~1.5D.1.5~2.0

32.污水过格栅倾角宜采用()。

A.250~350B.350~450C.450~750D.750~900

33.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最大流速应为()m/s。

A.0.3B.0.6C.1.0D.1.5

34.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最小流速应为()m/s。

A.0.15B.0.3C.0.6D.1.0

35.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最大流量时停流时间不应少于()s。

A.30B.60C.90D.120

36.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有效水深不应大于()m。

A.0.6B.0.8C.1.0D.1.2

37.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每格宽度不宜小于()m。

A.0.6B.0.8C.1.0D.1.2

38.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水平流速()m/s。

A.0.1B.0.2C.0.3D.0.4

39.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最大流量的停流时间为()min。

A.0.5~1.0B.1~3C.3~4D.5~6

40.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有效水深为()m。

A.0.5~1.0B.1.0~1.5C.1.5~2.0D.2.0~3.0

41.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立方米()L计算。

A.0.03B.0.04C.0.05D.0.06

42.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砂斗容积不应大于()d的沉砂量。

A.2B.3C.4D.5

43.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采用重力排砂时,砂斗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

A.350B.450C.550D.900

44.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采用人工排砂时,排砂管直径不应小于()mm。

A.200B.250C.300D.400

45.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沉淀时间宜采用()h。

A.0.5~1.0B.1.0~2.0C.2.0~3.0D.3.0~4.0

46.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沉淀时间宜采用()h。

A.0.5~1.0B.1.5~2.5C.2.0~3.0D.3.0~4.0

47.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污泥含水率宜采用()。

A.95%~97%B.97%~98%C98%~99%D.99%~99.5%

48.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污泥含水率在生物膜法后宜采用()。

A.96%~98%B.97%~98%C.98%~99%D.99%~99.5%

49.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污泥含水率在活性污泥法后宜采用()。

A.96%~98%B.97%~98%C.98%~99%D.99.2%~99.6%

50.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m。

A.0.1B.0.2C.0.3D.0.4

51.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m。

A.1~2B.2~4C.4~5D.5~6

52.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

泥斗的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

A.350B.450C.600D.900

53.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

泥斗的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圆斗宜为()。

A.350B.450C.550D.900

54.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d的污泥量计算。

A.2B.3C.4D.5

55.城市污水处理厂,机械排泥的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h的污泥量计算。

A.2B.3C.4D.5

56.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h的污泥量计算。

A.2B.3C.4D.5

57.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初次沉淀池不宜大于()L/(s·m)。

A.0.5B.1.0C.1.7D.2.9

58.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L/(s·m)。

A.0.5B.1.0C.1.7D.2.9

59.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应设置()。

A.撇渣设施B.滗水器C.消泡装置D.消火栓

60.当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潜力或建造沉淀池面积受到限制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

A.竖流沉淀池B.辐流沉淀池C.斜板(管)沉淀池D.平流沉淀池

61.城市污水处理厂,斜板(管)沉淀池应设()。

A.冲洗设施B.滗水器C.消泡装置D.灭火器

62.生物膜法一般宜用于()污水量的生物处理。

A.小规模B.中小规模C.中等规模D.大中规模

63.生物滤池的构造应使全部填料能获得良好的通风,其底部空间的高度不应小于()m。

A.0.3B.0.6C.1.0D.1.3

64.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应使污水能()在整个滤池表面上。

布水设备可采用活动布水器,也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A.集中分布B.不集中分布C.不均匀分布D.均匀分布

65.生物滤池底板坡度应采用()倾向排水渠,并有冲洗底部排水渠的措施。

A.0.005B.0.01C.0.02D.0.03

67.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滤池上层填料的粒径宜为()mm,厚度宜为1.3~1.8m。

A.20~25B.25~40C.40~70D.70~100

68.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滤池下层填料的粒径宜为()mm。

厚度宜为0.2m。

A.20~25B.25~40C.40~70D.70~100

69.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处理城市污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表面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宜为()m3/(m2.d)。

A.1~3B.3~5C.5~8D.8~10

70.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滤池下层填料的粒径宜为()mm。

厚度宜为0.2m。

A.20~25B.25~40C.40~70D.70~100

71.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处理城市污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表面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宜为()m3/(m2·d)。

A.10~30B.30~50C.50~80D.80~100

72.高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处理城市污水时,在正常气温条件下,五日生化需氧量以填料体积计,不宜大于()kg/(m3·d)。

A.0.30B.1.2C.2.0D.2.5

73.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总厚度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宜为()m。

A.2~4B.4~6C.6~8D.8~12

74.曝气池的布置,应根据普通曝气、阶段曝气、吸附再生曝气和完全混合曝气各自的工艺要求设计,并宜能调整为按()运行。

A.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B.两种方式

C.一种方式D.两种以上方式

75.曝气池的超高,当采用空气扩散曝气时为()m。

A.0.3~0.5B.0.5~1.0C.1.0~1.5D.1.5~2.0

76.()一般宜采取在曝气池始端1/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的措施。

A.普通曝气池B.吸附再生曝气池C.完全混合曝气池D.阶段曝气池

77.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

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5~1.0m3/(m2·h)。

A.曝气区B.沉淀区C.导流区D.出水区

78.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曝气设备宜采用表面曝气叶轮、()等。

A.气提D.射流曝气C.转盘D.转刷

79.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氧化沟前可不设()。

A.沉砂池B.初次沉淀池C.粗格栅D.细格栅

80.()的供氧,应满足污水需氧量、混合和处理效率等要求,一般采用空气扩散曝气和机械表面曝气等方式气。

A.曝气池B.初次沉淀池C.二次沉淀池D.调节池

81.()的污水需氧量应根据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等计算确定。

A.曝气池B.初次沉淀池C.二次沉淀池D.调节池

82.当采用空气扩散曝气,配置鼓风机时,其总容量()不得小于设计所需风量的95%,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气量不应小于3m3。

A.包括备用表曝机B.包括备用风机

C.不包括备用表曝机D.不包括备用风机

83.每座氧化沟应至少有()的曝气器。

A.一台备用B.两台备用C.三台备用D.四台备用

84.曝气池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以表面曝气器配置功率表示),一般不宜小于25w/m3,()一般不宜小于25w/m3

A.普通曝气池B.AB曝气池C.氧化沟D.AO曝气池

85.采用()叶轮供氧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叶轮的线速度采用3.5~5m/s。

曝气池宜有调节叶轮速度或池内水深的控制设备。

A.深井曝气B.表面曝气C.深水曝气D.深层曝气

86.鼓风机的选型应根据使用风压、单机容量、运行管理和维修等条件确定。

在同一供气系统中,应选用()。

A.同一类型的空压机B.同一类型的鼓风机

C.不同类型的空压机D.不同类型的鼓风机

87.鼓风机的(),应根据气温、污水量和负荷变化等,对供气量的不同需要确定。

A.设置台数B.装机容量C.备用台数D.开启时间

88.鼓风机房应设置备用鼓风机,工作鼓风机台数在3台或3台以下时,应设()鼓风机,备用鼓风机应按设计配置的最大机组考虑。

A.一台备用B.两台备用C.三台备用D.四台备用

89.鼓风机房应设置备用鼓风机,工作鼓风机台数在4台或4台以上时,应设()鼓风机,备用鼓风机应按设计配置的最大机组考虑。

A.一台备用B.两台备用C.三台备用D.四台备用

90.污泥回流设施宜采用螺旋泵、()和离心泵或混流泵等。

A.水射器B.空气提升器C.滗水器D.表曝器

91.污泥回流设施的最大设计回流比宜为100%,污泥回流设备台数不宜少于2台,并应有备用设备,但()可不设备用。

A.离心泵B.空气提升器C.混流泵D.螺旋泵

92.污水灌溉水质必需符合现行的()的规定。

A.《污水综合排放标准》B.《污水回用标准》

C.《农田灌溉水质标准》D.《景观用水标准》

93.污泥处理构筑物个数不宜少于()个,按同时工作设计,污泥脱水机械可考虑一台备用。

A.1B.2C.3D.4

94.重力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当浓缩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采用30~60kg/(m2·d)。

A.污水水力负荷B.污泥水力负荷C.污水固体负荷D.污泥固体负荷

95.重力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当浓缩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浓缩时间采用不宜小于()h。

A.6B.12C.18D.24

96.重力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当浓缩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A.由平流式沉砂池B.由一次沉淀池

C.由曝气沉砂池D.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

97.重力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当浓缩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宜为4m。

A.浓缩池总高B.浓缩池有效水深

C.浓缩池超高D.浓缩池泥斗高度

98.重力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当浓缩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刮泥机排泥时,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池底坡向泥斗的坡度不宜小于()。

A.0.05B.0.10C.0.20D.0.30

99.重力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当浓缩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上应设置集泥栅条。

A.刮泥机B.走道板C.进泥管D.出泥管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