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82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

《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学考研比较题汇总.doc

历史学考研科目之比较题目汇总二

勤思考研撰写内部辅导讲义,在总结权威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紧扣教育部考研大纲,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建立知识框架、充实知识点,能够达到更有效的复习。

 

 11.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维新与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试从时代背景、领导者、改革的参加者、改革内容几方面进行比较。

 1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答: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13.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答: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而引起的,它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帝国主义者。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的核心,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建立者。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是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4)两次世界大战都以帝国主义的失败、削弱或崩溃而告终,帝国主义力量遭到沉重打击,社会主义力量和人民民主力量不断兴起和壮大。

 

  不同点:

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14.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

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

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

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产生的结果不同:

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5.徳、日法西斯的建立的异同:

 

  

(1)政权建立的方式不同:

纳粹党是以逐步夺权的方式,日本则是建立内阁的方式。

 

  

(2)相同之处:

两国的法西斯势力都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展党员起来的,它们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法西斯专政,它们所实行的对内、对外政策反应了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既有共同性又有典型性;两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促使了欧亚二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6.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

 

  相同点:

 

  

(1)战略构想:

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2)发动群众:

都是着眼于到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3)根据地建设:

都是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武装民众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

 

  不同点:

 

  

(1)指导思想:

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2)斗争对象:

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

 

  (3)分布地域:

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4)政权性质:

前者是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后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5)武装力量:

前者是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工农红军;后者是经国共协议按国民革命军序号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

 

  (6)最后结果:

前者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军被迫长征;后者在抗击侵华日军和伪军的激烈斗争中,得到壮大和发展。

 

  17.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的比较

 

  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两次重大调整,二者发生的背景、内容、影响有明显差异。

 

  从背景和原因来看:

 

  

(1)1953-1956年底,我国在农村进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当时我国经过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新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根本好转,党和人民面临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迫切任务,需要把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同时,农村土地改革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和剥削现象。

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把个体农业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实现农业合作化。

 

  

(2)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我党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1958年,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因此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从过程和内容来看:

 

  

(1)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按照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过程实现;其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体经营。

 

  

(2)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一哄而起的,其核心内容是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其显著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即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公社范围内,贫富拉平,甚至实行平均主义供给制,刮“共产风”。

 

  从结果和影响来看:

 

  

(1)农业合作化的实现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五亿多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历史上是巨大的进步。

它使个体小农经济成为集体所有制经济,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人民公社化实现了政社合一。

因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没有生产责任制,分配平均化,严重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造成了农村经济陷入混乱状态和长期停滞。

 

  (4)发展后果迥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

而合作化之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18.关于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1)原因相同:

三国爆发革命的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资产阶级为掌握政权,发展资本主义而发动革命。

 

  

(2)领导阶级相同:

三国的革命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3)革命动力相同:

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4)结果相同:

三国的资产阶级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1)原因不完全相同:

英国革命是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统治。

 

  

(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

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种植园奴隶主阶级,法国还有自由派贵族参加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

 

  (3)特点不同:

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执政的君主立宪制度;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法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4)意义不同:

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19.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不同:

 

  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前夕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不同:

 

  其一、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其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不同:

 

  其一、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其二、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不同:

 

  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丹丹老师Q:

一九一五三三六四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