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1039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布线 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了所有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应用,能将未来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电信通信网络设备、广播电视网络设备很方便地扩展进去,以快速适应未来将要出现的“数字汇聚”与“三网融合”局面,为实现计算机网、电信网、电视通信网“三网合一”供基础,是一种真正面向未来,可持续利用的先进技术,而且还具有廉价、便捷、灵活、可靠和高性价比等优点。

1.2设计依据和原则

本次设计的设计依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GB50311-2007

(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5)《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6)《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7)《计算机机房用抗静电活动地板技术条件》SJ/10796-1996

(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9)《室内装饰工程质量规范》QB1838-93

(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9954-95

(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2)《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GB50312-2007

根据设计的要求,本次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和先进性:

系统设计既要强调先进性也要注重实用性。

方案在设计中应注意系统配置的经济效益,达到综合平衡。

(2)集成性和可扩展性:

考虑到3#厂房的整体要求,和未来产品的升级换代,设计中注意预留,并保留一定的可扩展性。

同时兼顾到本系统工程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3)标准化和结构化:

设计依据国家最新规范与标准,同时注意本项目的符合绿色智能建筑整体的要求。

(4)安全性和稳定性:

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5)经济性:

在实现系统功能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优化设计。

第2章综合布线系统需求分析

2.1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满足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灵活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不但满足当前应用系统对通信的需求,而且符合今后技术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为以后“一卡通系统”和“三网合一”留足空间。

●能为语音、数据及高清晰度图像信息提供高速及宽带的传输能力。

●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手段,能够简单、方便进行线路的分析、检测和故障隔离,当故障发生时,可迅速找到故障点并加以排除。

●网络设计充分考虑可扩展性要求,包括交换机硬件的扩展能力以及网络实施新应用的能力。

●网络的安全性应充分考虑应用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可以有效的控制网络的访问,灵活的实施网络的安全控制策略等。

●网络方案设计首先满足现有规模的网络用户的需求,同时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大,网络具有用户端口灵活的扩充能力。

●UPS电源具有高度的智能化,通过RS-232接口,配合UPS智能监控软体可与电脑进行通讯进行软件控制,能实现网络管理和远程监控功能。

●电源输出容量满足现有的供电要求,同时还有功率增容的能力,以满足以后增加设备的要求。

●UPS设备具有很高可用性,以确保机房的供电的可靠性。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

●电源线路系统、通信线路及设备的系统防护。

●信息点的布置、水平和主干线缆等的冗余为未来的“三网合一”提供条件。

2.2信息点数量及分布

表2.1各楼层信息点数量及分布

一层

房间

信息点数量

数据

语音

存储间

洽谈室

1

会议室

3

保安间

休息室

5

物业用房

2

管理室

行政休息无线AP

总计26个信息点,其中语音13个,数据13个无线AP1个。

二层

图书资料室

资料室

办公室

4

大开间办公室

10

领导接待室

无线AP

总计80个信息点,其中语音40个,数据40个,无线AP1个。

三层

实验室

服务间

会议室

总计64个信息点,其中语音32个,数据32个无线AP1个。

四层

资料室

图书资料室

8

大开间办公区

6

办公室

总计98个信息点,其中语音49个,数据49个。

五层

图书资料室

9

总计100个信息点,其中语音50过,数据50个。

总计368个信息点,其中语音184个,数据184个,无线AP3个。

3.1布线材料的选择

考虑到系统成本、质量和可靠性,本系统中选用六类线,六类布线与基于光纤媒介的垂直干线一起使用,为高带宽应用程序提供完全的端到端布线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超前性,适用于未来网络的扩展及升级,减少维护费用,六类布线不仅可以降低支持千兆以太网的电子设备的费用,同时也为今后超过1Gbps的局域网技术提供了基本设施保障。

同时,本综合布线系统在部分对传输速率要求较高的区域采用光纤到桌面形式,如领导办公区。

楼层配线间与信息插座之间的水平布线均选用六类线(CAT6)非屏蔽4对双绞线,这种双绞线具有支持办公室环境中的语音和数据传输要求所需的物理特性和电气特性。

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选用了六类非屏蔽电缆+光纤布线+局部无线AP的布线系统。

对系统基本规划如下:

●采用6类非屏蔽RJ45模块,6类非屏蔽4对双绞线及6类非屏蔽配架和6类非屏蔽跳线

●数据主干采用多模光缆

●语音主干采用3类大对数电缆

3.2信道总体设计

在一楼的弱电中心机房内布置了语音总配线架。

在楼内设置3类大对数双绞线作为语音传输干线,从语音总配线架星型辐射到各分配线间,并在分配线间的语音干线配线架上端接。

通过语音跳线实现与水平子系统的连接。

在三楼的弱电中心机房内布置了数据总配线架。

在楼内设置3类六芯多模光纤作为数据传输干线,从数据总配线架星型辐射到各分配线间,并在分配线间的数据干线配线架上端接。

通过数据跳线实现与水平子系统的连接。

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根据竞赛需求及本项目的应用特点,选用了六类非屏蔽+光纤布线+局部无线AP的布线系统。

4.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和适配器组成。

它包括装配软线、适配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I/O之间搭桥。

其示意图如图4.1所示。

图4.1工作区子系统示意图

4.1.1数据点数量的确定

南京长澳制药质检综合楼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点主要分为语音点、数据点、无线AP点三种类型。

信息点设置原则:

(1)按照设计要求和综合楼建筑布局,在普通独立办公室按照每卡位设置二组信息点(其中一组包括1个数据点、1个语音点,下同)。

(2)在领导办公室设置四组信息点,方便领导接入网络以及对其它设备接入的需要

(3)在综合楼的各楼层的会议室(小型)、档案室、服务间、资料室、洽谈室、管理室等均设置1组信息点;

(4)综合楼内办公区、工程中心、财务、外地项目办公室等场所均按每5平方米设置1组信息点考虑;

(5)其它场所按照实际及功能的需要设置信息点数量。

楼层

数据点

语音点

13

40

32

49

50

总计

184

共计368个信息点,其中语音184个,数据184个,无线AP3个

表4.1信息点数量

4.1.2无线AP组网方案

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

无线局域网灵活性和移动性,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可以移动且能同时与网络保持连接。

其次安装便捷。

无线局域网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

并且易于进行网络规划和调整。

对于有线网络来说,办公地点或网络拓扑的改变通常意味着重新建网。

重新布线是一个昂贵、费时、浪费和琐碎的过程,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除此之外,无线网故障定位容易。

有线网络一旦出现物理故障,尤其是由于线路连接不良而造成的网络中断,往往很难查明,而且检修线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无线网络则很容易定位故障,只需更换故障设备即可恢复网络连接。

并且易于扩展。

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可以很快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节点间“漫游”等有线网络无法实现的特性。

图4.2无线AP组网图

在本系统中,部分房间采用了无线组网方案,组网图如图所示。

无线网线网络按照IEEE802.11b标准搭建,在办公环境中最远可以支持周围100米,单个AP可以连接30台左右无线终端,网速可达11Mbps。

综合楼功能定位要求和充分考虑到信息点布局的合理性,减少不必要重复信息点,同时也要兼顾系统的扩充性和将来使用功能的变更,信息点安装具体数量还应按实际需求做适量调整。

在详细审核综合楼建筑图纸后,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信息点统计和标号如表2.1所示,具体施工设置见平面设计netViz图纸。

本工程共设置了共计368个信息点,其中语音184个,数据184个,无线AP3个。

4.2水平子系统设计

水平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纤、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水平子系统设计包括信息插座安装方式、信息插座类型和数量确定、配线线缆类型及数量的确定、电信间的配线设备类型及数量的确定、水平布线路由选择。

楼层配线间选在弱电井房间内,每层分东西两个。

各楼层的电信间至本楼层工作区水平干线系统采用六类线(CAT6)非屏蔽双绞线(UTP)铺设,部分办公区域数据信息点采用光纤到桌面的形式,以便于数据和语音的交换使用。

配线子系统示意图如图4.3所示。

图4.3水平子系统示意图

4.2.1确定楼层配线设备的类型与数量

由于主干线采用光缆和铜缆传输,所以楼层配线架需分别选择铜缆配线架和光缆配线架,其配线设备类型选择如下:

(1)铜缆配线架:

设备侧连接语音电缆的配线架采用19英寸RJ45口110配线架,此种配线架背面进线采用110端接方式,正面全部为RJ45口用于跳接配线,它主要分为24口,36口,48口,96口几种,本设计中考虑到经济和冗余根据每个楼层的信息点数选择24或48口的配线架,干线侧采用110短接IDC卡接式配线架。

数据配线架根据每层的数据点数采用24口配线架。

(2)网络设备均选用神州数码各类交换机,主要包括核心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

信息点数及配线设备的类型,每楼层配线设备数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如下:

水平语音配线架个数=FD语音点数÷

配线架端口数

垂直语音配线架个数=FD语音点数÷

配线架端口数×

1.1

数据配线架个数=FD数据点数÷

总配线架数=水平语音配线架个数+垂直语音配线架个数+数据配线架个数

交换机台数=FD数据点数÷

交换机端口

表4.2楼层配线设备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FD语音点数(个)

FD数据点数(个)

语音配线架端口数

水平语音配线架(个)

垂直语音配线架(个)

数据配线架(个)

总配线架数(个)

交换机端口数

交换机台数(个)

13

24

1

40

48

32

49

50

4.2.2水平缆线数量的统计

水平线缆的用量按下式计算:

水平线缆平均长度=[(Xmax+Xmin)×

0.55+端接容限(铜缆6m,光缆12m)]

每箱缆线可布信息点数=每箱缆线长度(305米)÷

水平线缆平均长度

线缆箱数=信息点数÷

每箱缆线可布信息点数

在水平系统中,光纤主要考虑光纤到桌面(FTTD)光纤的使用量。

每层缆线计算过程与结果如表4.3所示。

表4.3楼层缆线计算过程与结果

缆线类型

最大长度(m)

最小长度(m)

每个信息点平均长度(m)

信息点数(个)

每箱缆线的总长度(m)

缆线箱数(箱)

6类UTP

46

22.4

43.62

26

305

54.4

41.42

80

11

49.5

13.5

40.65

64

52

14.5

35.48

98

12

42.5

12.5

36.25

100

在布线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到缆线布局的合理性,减少不必要冗余缆线,同时也要兼顾系统的扩充性,缆线安装长度还应按实际需求做适量增减。

4.3干线子系统设计

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电信间的干线缆线组成。

它提供建筑物的干线电缆的路由。

它由大对数铜缆和光缆组成,它的一端端接于设备机房的主配线架上,另一端通常端接在楼层电信间的各个管理分配线架上。

干线子系统设计包括了确定干线电缆路由、干线类型及数量、设备间配线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应既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又能适应以后的发展。

4.3.1干线路由的选择及走线方式

本次系统设计的主干线缆路由选择走弱电竖井,进入主机房部分将根据各楼层的实际情况确定。

由于楼层的所有I/O(输入/输出设备)并没有都在楼层电信间90m范围内,所以系统采用双通道干线系统,垂直干线经设备间由星型结构的干线布线系统连接至各楼层配线间。

4.3.2主干线缆类型的确定

根据系统要求,本系统的主干线缆可分为铜缆和光缆两大类型。

铜缆主干线主要用于语音信号的传输,本系统的铜缆主干采用TCL3类25对和100对UTP线缆,可以灵活方便的连接,同时很好地保证语音信号之间的抗干扰能力,充分保证通话质并提供10%以上的余量,同时为未来的拓展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系统数据主干采用康普2芯万兆多模光纤,充分保障数据主干的万兆的网络带宽,可以充分满足当前应用并提供一定的冗余满足今后的需要。

4.3.3干线线缆用量的统计

干线缆线的长度按实际层高及实际距离逐层计算,计算时每段线缆长度含有10%的备用部分和端接容量。

干线线缆的用量按下式计算:

干线线缆长度=[(垂直长度+水平距离)+端接容差(铜缆6m,光缆12m)]×

4.4设备间设计

设备间是整个配线系统的中心单元,它的环境条件的考虑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到将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使用的灵活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防盗:

网络中心设备间应设立较为坚固的防盗门,防止系统关键设备被盗,其余各主要建筑物设备间的钥匙应由专人保管;

2、防损:

设备间内配置专用机柜,所有重要设备尽可能放置在机柜之内,机柜钥匙由专人保管,设备间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

3、防火:

设备间内配置灭火器,并定期检查;

4、防尘:

计算机、网络设备对设备间的洁净程度通常要求较高,经济条件许可时,尽量为设备间尤其是网管中心配置双层玻璃窗户,保持室内的洁净;

5、防潮:

计算机、网络设备属于电子类设备,日常需要注意防潮。

4.5管理设计

管理主要是针对设备间、交接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设施,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记录和标识。

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缆线标记、空间标记和插接件标记,标记方法是先将3#厂房每层房间编号,在对每个房间的信息点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标记,并相应对水平线缆、干线和配线间等进行相对应的标记。

管理子系统是指干线接线间的分配线架(IDF),由交叉连接的端接硬件及快接式跳线等组成,以实现对信息点的灵活管理。

(1)线缆的标记

对于重要线缆,每隔一段距离都用背面为不干胶的白色材料粘贴到线缆表面进行标记。

另外,在维修口、接合处、牵引盒处的电缆位置也要做同样标记,其规格尺寸和形状根据需要而定。

(2)空间标记

在各交换间管理点,根据应用环境用明确的中文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配线架布线标记方法按照以下原则设计:

  •FD出线,标明楼层信息点序列号和房间号。

  •FD入线,标明来自BD的配线架号或集线器号、缆号和芯/对数。

•BD出线,标明去往FD的配线架号或集线器号、缆号。

•BD入线,标明缆号和芯/对数(或引线引入的缆号)。

(3)端接硬件的标记

信息插座的一个插孔对应一个信息点编号。

可将此标号写在不干胶的材料上。

信息点编号一般由楼层号、设备类型代码和层内信息点序号组成。

此编号在插座标签、配线架标签和一些管理文档中使用。

(4)跳线的选择

在本系统中通过跳线进行设备链接有以下优点:

1、管理方便:

网络设备与配线架同时安放在机柜中,为以后的网络设备的调整及维修提供方便。

2、美观大方:

全部水平线缆皆位于机柜后部,表面只见到连接跳线。

光跳线用来连接光交换设备或光电转换设备。

在本次设计中光纤到桌面的信息点使用ST-SC多模双跳线,其它都使用SC-SC多模双跳线为了方便维护,我们将为每根跳线编号,并使跳线的编号具有唯一性。

使今后维护时,维护人员能够凭借线号迅速找到这根跳线的两端。

设备铜缆跳线采用专用的RJ45-RJ45快捷式跳线。

这种跳线采用超长护套跳线将跳线弯曲部分对信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以满足串绕和阻抗匹配对零误码系统整体信道传输的要求。

图4.4铜缆跳线和光跳线实物图

(5)机柜的选择

本系统根据各配线间、设备间对机柜的实际需要,选用荣恩12U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