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07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docx

五下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西王庄乡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中心小学王鑫 

教学评优:

2009.3市中区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2009.4枣庄市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2010.1枣庄市课改标兵

2010.11枣庄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培养对象

2011.4市中区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2012.9市中区素质教育先进个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狱、酷、刑、泰、摊、隶、耗、蒸”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横祸、嘱托、游历、残生”等。

区分“发愤”与“发奋”,读准多音字“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简要复述课文。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在朗读、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提高阅读、品味、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难点:

反复朗读中在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矢之不渝的精神。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场景描写衬托人物的精神。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

收集司马迁、《史记》相关资料。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几课我们认识了海伦.凯勒、阿炳、郑和这三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们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板书课题: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齐读课题。

对课题质疑。

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3)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2.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3.检查生字识、写。

入狱酷刑耻辱摊开隶字

耗尽飞来横祸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预设:

(1)音:

(“刑”为后鼻音“耻辱”都为翘舌音“横”为第四声。

“横”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读第二声,那么,什么时候读四声,什么时候读二声。

读héng表示什么意思,读hèng表示什么?

(意外的,不寻常的)意外的财富就是横财,意外的死亡就是横死,所以到底读横还是横,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了呢?

(根据意思。

(2)意:

问一问,你最困惑的是哪一个词语。

说说

隶字:

(出示(隶书)字贴,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隶字,又叫隶书,一种汉字字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汉朝的隶书笔画比较简单,是汉朝通行的字体。

我们今天流行的字体一般是楷书,我们语文书上的字都是楷字。

泰山:

(出示课件:

看泰山介绍,皇帝封禅为什么到泰山,用“泰”组词,(稳如泰山、处之泰然、国泰民安)为什么到泰山,可见泰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3)形:

(哪个字最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酷”(左边不是“西”一横不能少,因为与酒有关,本义(酒味浓;香气浓)这儿用来形容刑法,这残酷的刑罚就是腐刑,就是把男性的的生殖器割掉,让男人男不男,女不女。

记一记,写一写

狱隶耗横泰鸿酷刑耻辱

 

4.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1)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

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5.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

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

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

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

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

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

决心努力。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司马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发愤写《史记》?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结果怎样?

 

(3)对照上述问题,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并归纳段意。

(4)交流:

第一段:

(第1、2节):

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

(第3节):

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三段:

(第4节):

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7.借助词语复述课文。

(1)出示课件:

通过词语训练,把握课文的脉络,为复述课文做准备。

“四处游历、嘱托、专心致志、飞来横祸、了此残生、鸿毛、辉煌巨著史无前例重于泰山”

年轻时代的司马迁(),后来司马迁牢记父亲的(),正当()完成史书时,一场()降临他的头上,他(),想()。

可他想: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比()还轻,最后,司马迁终于完成()的()——《史记》

 

(2)指生读词语,然后借助词语能简要复述课文。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感受发愤的条件(学生提到哪里就学哪里)

1.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

你读出了文字后面的哪些东西?

组织交流:

(1)龙门:

①读出感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跨越黄河两岸的龙门,是一座名山。

据说每年都有几万条鱼向上游,跳过去便化为龙,跳不过去便碰壁而返。

这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便是司马迁世代所居之地。

指名读相关内容。

②读出思考:

a是啊,北望龙门,东望黄河,小小的司马迁禁不住浮想联翩:

他在想什么?

(理想)

b“年十岁而颂古文,少负不羁之才”。

--再读读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博闻强记,积累史料等,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少壮功夫老始成)

(2)四处游历:

①读出内容:

20岁的司马迁,他会游历哪些地方?

(到苏州饱览湖光山色,游离庐山,考察大禹治水的事迹;登上会稽山,参观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到九疑山,查明了顺帝南巡治水的历史;到汨罗江凭吊屈原,到江淮访韩信故乡,到曲阜瞻仰孔子故居,还到邹县薛城,看了秦始皇刻石的峄山,还有孟尝君的故居。

到楚汉相争的彭城,访问了当年的西楚霸王。

到丰沛观看了刘邦的故居,西北的扶风,西南的巴蜀、昆明……)

②读出思考:

再读读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可以谈生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次游历,为史记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生活积累。

也可以谈对司马迁的认识等。

(四)在临终遗言的殷殷期盼中,感受发愤的动因。

1.指导朗读:

(1)指导读好父亲的话:

万般情怀言辞中。

一位临终老人的心愿,谁来读?

一位泪流满面的老人,在倾诉着他的心愿,谁来?

一位紧紧拉着儿子手的老人,拉着他毕生的心愿,谁来

 

(2)走进司马迁的内心:

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

看着泪流满面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

握着父亲骨瘦如柴的手,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

(3)读出父子情深(引读):

于是他每天忙着------忙着------忙着--,每当他累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

(4)第二次引读最后一节,感受“发愤”的动因: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呈现),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这18年,用的是他对父亲……这洋洋洒洒的52万字,写满着他对父亲……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

四、课后作业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探究发愤的过程

1.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再读一遍课题,你觉得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比较重要?

(3)你理解“发愤”吗?

可以给它找些近义词吗?

(拼搏、勤奋、用功、努力、勤勉、勤劳、勤恳、勤苦、辛勤、勤奋、发奋)

(那好,我们现在继续探究司马迁为写史记是怎样努力的?

2.课件出示学习指导

(1)儿童时受到了哪些感染和熏陶。

(2)少年时做了哪些事情。

(3)父亲去世后又做了哪些。

(4)受到酷刑后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分组交流。

 

3.集体交流,展示提升。

(1)交流:

儿童和少年时

①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②司马迁热爱历史么?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相机板书:

黄河英雄故事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

师:

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你能读好它吗?

③指名读、齐读。

(必要时范读)

(2)交流:

父亲去世后

①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②上面那些词可以看出司马迁很努力?

(“每天”和“忙着”)

③父亲的嘱托是什么呢?

学生答后课件出示: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④父亲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

父亲的愿望强烈不强烈?

从话中的那个词可以看出来?

(千万)

a父亲是怎样吩咐的?

谁来读一读。

读时注意司马谈当时的状态、神情。

b他读得怎么样?

(有的学生朗读时语速比较慢),从中我仿佛能体会到父亲临终前奄奄一息的样子。

c指导朗读:

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遗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它吗?

谁再来读一读,(有的学生朗读情真意切),读出了司马谈那深情的嘱托。

d让我们一起读。

(3)重点交流:

受到酷刑后

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个勤奋学习的司马迁,但是我们的课题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为什么不用《司马迁勤奋写《史记》》那?

1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②司马迁为什么会“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哪?

(飞来横祸、酷刑)

课文中的“酷刑”实际是“宫刑”,什么是宫刑呢?

宫刑是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是所有刑罚中最卑贱的一种,虽不致要命,但他让司马迁像太监一样不男不女,它让一个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是一种奇耻大辱。

这种耻辱往往令人难以承受,很多人会以死来结束这种耻辱。

所以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③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课件出示:

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a逐句理解“有的重于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价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轻于鸿毛”指有的人的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轻。

b把“我如果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改成陈述句。

小结:

司马迁的想到的正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

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就比泰山重,有价值:

如果为自己的私利奔忙,就比鸿毛轻,无价值。

于此他才打消了“了此残生”的这个念头。

c有感情朗读。

指导读好“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d他是怎么做的?

投影片出示有关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e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5.司马迁这样忍辱负重的发愤努力结果怎么样呢?

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一段。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这一段,默读思考:

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讨论体会

(突出“18”、“60”、“52万”等具体数字以及“整整”、“终于”、“前无古人”、“耗尽”、“毕生”、“生命”等词语。

(3)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小结:

同学们我们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经过中,我们感受到了他那忍辱负重、发愤著作的精神。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拓展运用

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写好史记,那么他是如何写的呢?

看,夜深人静,司马迁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呢?

(出示图片)

(1)出示要求:

静下心来,轻轻走进司马迁耗尽毕生心血的写作现场:

夏天,烈日炎炎,蚊蝇乱飞,他();

冬天,大雪纷飞,寒气逼人,他();

白天,他();夜晚,他()。

 

(2)请同学们静静地想像,思考。

(3)交流汇报。

情感渲染:

整整13年,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司马迁不断地研读、整理、查对、走访、采风,还要直面黑暗的官场、残酷的现实、漫天的流言蜚语、时人的嘲弄、讽刺。

这需要怎样的力量和勇气。

这需要怎样的才华和信念去支撑!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赞叹——一起读课文最后一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曾经这样赞扬《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同学们,司马迁卑微而高贵的生命在血泪和苦难中被升华,最终凝结成千古绝唱《史记》。

此时此刻你想对司马迁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

请你在课题旁边用一两句凝练的话写出你此时此刻的感受。

(音乐响起,学生写感受)

3.当老师读完这篇课文,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怀着对司马迁深深的崇敬之情,我呀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愿与大家共勉。

齐读:

苦难给一般人带来的是叹息、伤心、沉沦,但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苦难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坚强地面对苦难,笑对人生,执著追求,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

 

4.阅读《史记》,搜集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七)板书设计: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儿童时:

黄河英雄故事

少年时:

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

父亲去世后:

每天忙着

受到酷刑后:

忍辱负重发愤著作

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比如:

嘱托专心致志飞来横祸了此残生轻于鸿毛辉煌巨著史无前例重于泰山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个故事中的司马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四、我会做

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办一份有关克隆知识的手抄报。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第一,用好教材,适当拓展

鉴于学生历史知识贫乏,对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司马迁辛酸坎坷的一生及《史记》内容都知之甚少。

教学前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司马迁有《史记》。

通过课前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都较好的理解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的可贵品质。

在课前给予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充分阅读,学生心中的司马迁形象渐趋生动,引起情感的共鸣。

课后推荐相关读物或指导课外活动或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练笔,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以情促读,以情感人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注重教师语言,以情促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情节感人,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为此,我设计了煽情的教师过渡语,旨在带领学生进入情节,进入人物的内心!

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司马迁入狱受了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我插入了一段话: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代有许多残酷的刑罚,而宫刑是其中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一种。

它带给受刑者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其心灵蒙受了永远的耻辱,它使正常人身体残缺,心理残缺,使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泰然自若、昂首挺胸地活着。

听了我动情的话语,学生的朗读一个比一个激动,这时的朗读,学生们已经进入了司马迁的内心!

因为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们也愤怒了!

第三,精心设计,整体把握

在“横祸”面前,在“巨大耻辱”面前,司马迁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他最终下了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是什么原因使司马迁选择了“忍辱偷生”呢?

这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了前面的段落。

是第二段中“父亲的临终嘱托”,是第一段里“从小听到的英雄故事”的激励。

学生就感悟到了“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就是“发愤”!

化屈辱为动力,化悲伤为动力,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史记》。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忽视了利用《史记》的历史价值感染熏陶学生。

如果能从《史记》着手,让学生了解《史记》记载了些什么、有怎样的历史价值?

导入课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课后让学生阅读《史记》,认识为何《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学生深悟司马迁更有帮助。

教学建议:

第三自然段,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用心感受司马迁的痛苦望心情,要引起共鸣。

从而更能体会司马迁不顾个人耻辱顽强编史的坚强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