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111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

Zn+Cu2+===Zn2++Cu

(2)原电池中的三个方向

①电子流动方向:

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

②电流流动方向:

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

③离子迁移方向:

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根据电极材料。

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子流动方向或电流方向。

电子流动方向:

由负极→正极;

电流方向:

由正极→负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

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而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不同介质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和步骤

电极反应式属于以离子反应表达的氧化还原半反应,要遵循离子方程式拆分物质的规则。

(1)先写出电极反应式的主要框架(待配平)

①酸性电解液

负极:

还原剂-xe-―→氧化产物+H+

正极:

氧化剂+xe-+H+―→还原产物

②非酸性电解质(或液)(包括碱溶液、熔融碳酸盐及氧化物)

还原剂-xe-+阴离子―→氧化产物

氧化剂+xe-―→阴离子+还原产物

(2)依据化合价变化分别计算氧化剂、还原剂与电子的比例。

(3)根据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最后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其余物质。

题组一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甲、乙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均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装置乙中的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

选B。

装置甲为锌片与稀硫酸反应装置,可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

装置乙为铜锌原电池,锌片、铜片和硫酸形成的原电池中,铜片为原电池正极,该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故装置乙的铜片上也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锌片为原电池负极,锌失电子,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整个电路形成回路,产生电流,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故A、C、D正确。

甲装置不是原电池,能量变化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没有产生电流,而乙装置是原电池,原电池中的能量变化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不正确。

2.(2017·

浙江4月选考,T17)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

Zn+Ag2O+H2O===Zn(OH)2+2Ag。

其工作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n电极是负极

B.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Zn-2e-+2OH-===Zn(OH)2

D.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选D。

由银锌电池的反应原理:

Zn+Ag2O+H2O===Zn(OH)2+2Ag知,Zn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

因总反应消耗H2O,使得OH-的浓度增大,所以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题组二 电极反应式的考查

3.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该电池中Mg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g2+,A项正确;

正极反应为AgCl+e-===Ag+Cl-,B项错误;

电池放电时,Cl-从正极向负极移动,C项正确;

在负极,Mg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D项正确。

4.(2018·

浙江4月选考,T17)锂(Li)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A.金属锂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Li+通过有机电解质向水溶液处移动

C.正极的电极反应:

O2+4e-===2O2-

D.电池总反应:

4Li+O2+2H2O===4LiOH

答案:

C

介质对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影响

(1)中性溶液中,反应物若是H+得电子或OH-失电子,则H+或OH-均来自水的电离。

(2)酸性溶液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均没有OH-。

(3)碱性溶液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均没有H+。

(4)水溶液中不能出现O2-。

 化学电源[学生用书P44]

新型电池是对电化学原理的综合考查,在新高考中依托新型电池考查的电化学原理知识有以下几点。

1.判断电极

(1)放电时正、负极的判断

①负极:

元素化合价升高或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②正极:

元素化合价降低或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2)充电时阴、阳极的判断

①阴极:

放电时的负极在充电时为阴极;

②阳极:

放电时的正极在充电时为阳极。

2.微粒流向

(1)电子流向

①电解池:

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

②原电池:

负极―→正极。

提示:

无论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电子均不能流经电解质溶液。

(2)离子流向

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

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书写电极反应式

(1)放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依据条件,指出参与负极和正极反应的物质,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转移电子的数目;

②根据守恒书写负极(或正极)反应式,特别应注意电极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共存。

(2)充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充电时的电极反应与放电时的电极反应过程相反,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过程。

1.(2019·

浙江4月选考,T12)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A.甲:

Zn2+向Cu电极方向移动,Cu电极附近溶液中H+浓度增加

B.乙: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

C.丙:

锌筒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丁:

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

A

浙江11月选考,T17)金属(M)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A.金属M做电池负极

B.电解质是熔融的MO

C.正极的电极反应O2+4e-+2H2O===4OH-

D.电池反应2M+O2+2H2O===2M(OH)2

由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结合题图可知金属M做电池负极,电解质溶液是碱性溶液,负极的电极反应为M-2e-===M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电池总反应为2M+O2+2H2O===2M(OH)2。

3.(2018·

浙江11月选考,T17)最近,科学家研发了“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A.右边吸附层中发生了还原反应

B.负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

C.电池的总反应是2H2+O2===2H2O

D.电解质溶液中Na+向右移动,ClO

向左移动

选C。

观察“全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图示可知,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的负极,经过催化剂的作用,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被分离出来,左边吸附层是H2进入的一极,属于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右边吸附层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选项正确;

H2进入的一极是负极,由于是在NaOH溶液的环境中,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B选项正确;

电子经外电路,由燃料电池的负极到达正极,与氢离子(质子)结合为H2,所以不存在2H2+O2===2H2O,电池的总反应是HClO4+NaOH===NaClO4+H2O(H2在反应前后被消去),C选项不正确;

在原电池中,由于右侧消耗氢离子(质子),左侧产生氢离子(质子),为了平衡电荷,电解质溶液中Na+向右移动,ClO

向左移动,D选项正确。

书写电极反应式时的三个原则

(1)共存原则:

因为物质得失电子后在不同介质中的存在形式不同,所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考虑介质环境。

碱性溶液中CO2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有H+参加反应;

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不可能有OH-参加反应。

(2)得氧失氧原则:

得氧时,在反应物中加H2O(电解质为酸性时)或OH-(电解质为碱性或中性时);

失氧时,在反应物中加H2O(电解质为碱性或中性时)或H+(电解质为酸性时)。

(3)中性吸氧反应成碱原则:

在中性电解质溶液中,通过金属吸氧所建立起来的原电池反应,其反应的最后产物是碱。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学生用书P44]

1.电解池

(1)以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为例:

总反应方程式:

CuCl2

Cu+Cl2↑。

(2)电解池中电子和离子的移动

注意:

电子只在导线中移动,不可流经溶液。

2.牢记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及其放电顺序

(1)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

Ag+>Fe3+>Cu2+>H+>……

(2)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顺序:

S2->I->Br->Cl->OH->……

3.判断电解池阴、阳极的“四方法”

(1)根据所连接的外加电源判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

(2)根据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子流动方向:

由电源负极流向阴极,由阳极流向电源正极。

(3)根据电解池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4)根据电解池两极上的现象判断,一般情况下:

①阴极上的现象:

析出金属(质量增加)或有无色气体(H2)放出;

②阳极上的现象:

有非金属单质生成,呈气态的有Cl2、O2或电极质量减小(活性电极作阳极)。

4.掌握电解的四大类型及规律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

实例

电解物质

电解液浓度

pH

电解液复原

电解水型

阴极:

4H++4e-===2H2↑

阳极:

4OH--4e-===2H2O+O2↑

NaOH

H2O

增大

加H2O

H2SO4

减小

Na2SO4

不变

电解电解质型

电解质的阴、阳离子

HCl

电解质

通HCl气体

分别在两极放电

加CuCl2

放H2生碱型

H2O放H2生成碱

电解质阴离子放电

NaCl

电解质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

放O2生酸型

电解质阳离子放电

H2O放O2生成酸

CuSO4

加CuO或CuCO3

5.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两种防护方法

①加防护层

(2)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一般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3)防腐措施效果比较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条件的防护>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题组一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1.[2018·

浙江4月选考,T30

(一)]以四甲基氯化铵[(CH3)4NCl]水溶液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可以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装置如图所示。

(1)收集到(CH3)4NOH的区域是______(填a、b、c或d)。

(2)写出电池总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2(CH3)4NCl+2H2O

2(CH3)4NOH+H2↑+Cl2↑

2.[2017·

浙江11月选考,T30

(二)]科学家发现,以H2O和N2为原料,熔融NaOHKOH为电解质,纳米Fe2O3作催化剂,在250℃和常压下可实现电化学合成氨。

阴极区发生的变化可视为按两步进行,请补充完整。

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2Fe+3H2O+N2===2NH3+Fe2O3。

Fe2O3+3H2O+6e-===2Fe+6OH-

3.[2019·

浙江4月选考,T30(4)]以铂阳极和石墨阴极设计电解池,通过电解NH4HSO4溶液产生(NH4)2S2O8,再与水反应得到H2O2,其中生成的NH4HSO4可以循环使用。

(1)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H2O2的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HSO

-2e-===S2O

+2H+或2SO

 

(2)2H2O

H2O2+H2↑

4.

[2018·

浙江11月选考,T30

(二)]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作水处理剂。

某同学通过“化学—电解法”探究K2FeO4的合成,其原理如图所示。

接通电源,调节电压,将一定量Cl2通入KOH溶液,然后滴入含Fe3+的溶液,控制温度,可制得K2FeO4。

(1)请写出“化学法”得到FeO

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含FeO

):

(1)依据氧化还原原理,氯气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次氯酸根离子,可以氧化三价铁离子生成高铁酸根:

2Fe3++3ClO-+10OH-===2FeO

+3Cl-+5H2O或2Fe(OH)3+3ClO-+4OH-===2FeO

+3Cl-+5H2O。

(2)根据电解法制备,三价铁离子失去电子生成高铁酸根,电极反应式为Fe3+-3e-+8OH-===FeO

+4H2O或Fe(OH)3-3e-+5OH-===FeO

+4H2O。

(1)2Fe3++3ClO-+10OH-===2FeO

+3Cl-+5H2O[或2Fe(OH)3+3ClO-+4OH-===2FeO

+3Cl-+5H2O]

(2)Fe3++8OH--3e-===FeO

+4H2O

[或Fe(OH)3+5OH--3e-===FeO

+4H2O]

书写电解池电极方程式的常见失分点

(1)阴极不管是什么材料,电极本身都不反应,一定是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放电。

(2)要确保两极电子转移数目相同,且总反应式注明条件“电解”。

(3)电解水溶液时,应注意放电顺序中H+、OH-之后的离子一般不参与放电。

题组二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5.(2019·

舟山高三选考模拟)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

常温下,碳素钢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A.盐酸的浓度越大,腐蚀速率越快

B.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浓度相等时,腐蚀速率最小

C.碳素钢的腐蚀速率不随硫酸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说明反应速率不与c(H+)成正比

D.对比盐酸和硫酸两条曲线,可知Cl-也会影响碳素钢的腐蚀速率

由酸的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图可知,盐酸的浓度越大,腐蚀速率越快,A项正确;

由图可知,曲线的最低点腐蚀速率最小,则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浓度相等时,腐蚀速率最小,B项正确;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能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则硫酸浓度较大时,不能说明腐蚀速率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C项错误;

碳素钢在盐酸和硫酸中的腐蚀速率随酸浓度的变化有明显差异,可知Cl-有利于碳素钢的腐蚀,SO

不利于碳素钢的腐蚀,D项正确。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17(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行人踩踏发电瓷砖(原理是利用行人踩踏地板产生的振动来发电)

B.智能手机电池放电

C.汽车发电机中汽油燃烧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A选项,动能转化为电能,错误;

B选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C选项,化学能转化为动能,错误;

D选项,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是无机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是有机化合物

B.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是氢能开发的研究方向

C.化学电源放电、植物光合作用都发生化学变化,并伴随能量的转化

D.若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

A项,煤是有机化合物,A错误;

B项,利用太阳能的光解产生氢气是氢能开发的研究方向,B错误;

D项,若化学过程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则反应吸热,D错误。

3.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

A.锌锰电池

B.氢燃料电池

C.铅蓄电池

D.镍镉电池

锌锰电池,正极反应:

2MnO2+2H2O+2e-===2MnOOH+2OH-,MnO2在正极放电,A错误。

氢燃料电池,正极反应(酸性条件下):

O2+4H++4e-===2H2O,O2在正极放电,B正确。

铅蓄电池,正极反应:

PbO2+4H++SO

+2e-===PbSO4+2H2O,PbO2在正极放电,C错误。

镍镉电池,正极反应:

NiOOH+H2O+e-===Ni(OH)2+OH-,NiOOH在正极放电,D错误。

4.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金属腐蚀速率加快

B.在铁管外壁上镀锌可防止其被腐蚀

C.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发生了氧化反应

D.将钢闸门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防止其被腐蚀

温度升高,金属的腐蚀速率加快,A正确;

锌比铁活泼,破损后锌被腐蚀而铁被保护,B正确;

金属被腐蚀的过程是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C正确;

防止钢闸门被腐蚀应将其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D不正确。

5.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铁表面镀锌,发生电化学腐蚀时,Zn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Fe作正极,O2、H2O在其表面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铁受到保护,A正确。

聚乳酸塑料能自行降解,聚乙烯塑料则不能,因此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将加剧白色污染,B不正确。

燃烧化石燃料时,产生大量烟尘、CO等有害物质,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C正确。

重金属离子有毒性,含有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随意排放,易引起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应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正确。

6.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列情形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  )

A、D均可由Fe、Cu构成原电池而加速铁的腐蚀;

在B中,食盐水提供电解质溶液环境,炒锅和铁铲都是铁碳合金,符合原电池形成的条件,铁是活泼金属作负极,易被腐蚀;

C中铜镀层把铁完全覆盖,构不成原电池而不被腐蚀。

7.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左右两管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管中O2得到电子,右管中H+得到电子

B.一段时间后,左管液面低于右管液面

C.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

Fe-3e-===Fe3+

D.a处溶液的pH增大,b处溶液的pH减小

选A。

左管中铁丝发生吸氧腐蚀,O2得电子,右管中铁丝发生析氢腐蚀,H+得电子,A项正确;

左管中吸收氧气,压强减小,右管中析出氢气,压强增大,故一段时间后,左管液面上升,右管液面下降,左管液面高于右管液面,B项错误;

a、b两处铁丝均作负极,电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C项错误;

左管中O2得电子,发生反应:

O2+2H2O+4e-===4OH-,故a处溶液c(OH-)增大,pH增大,右管中H+得电子,发生反应:

2H++2e-===H2↑,b处溶液c(H+)减小,pH增大,D项错误。

8.将反应IO

+5I-+6H+3I2+3H2O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开始时向甲烧杯中加入少量浓硫酸,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回到零,再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浓NaOH溶液,电流计指针再次发生偏转。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开始加入少量浓硫酸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开始加入少量浓硫酸时,同时在甲、乙烧杯中都加入淀粉溶液,只有乙烧杯中溶液变蓝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两次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开始加入少量浓硫酸时,由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正向进行,KI是还原剂,KIO3是氧化剂,故甲为正极区,甲中石墨作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IO

+10e-+12H+===I2+6H2O,乙为负极区,乙中石墨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10I--10e-===5I2,两烧杯中均有I2生成,在甲、乙两烧杯中都加入淀粉溶液,两烧杯中的溶液均变蓝,A正确,B错误;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

由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知,电流计指针读数为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再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浓NaOH溶液,则消耗了H+,原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D正确。

9.

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后看到铁片上有铁锈出现。

铁片腐蚀过程中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

2Fe+2H2O+O2===2Fe(OH)2,Fe(OH)2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Fe(OH)3,再在一定条件下脱水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