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121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直流系统保护Word格式.docx

上述两种类型故障位置即可位于母线处,也可位于馈线处。

直流微电网接地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则依据系统的结构与接地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如IT系统)的直流微电网系统,接地故障的快速检测与定位仍是难点之一。

直流微电极间故障多为短路故障,故障检测与定位相对容易。

以双极性含中线的三线制直流微电网结构为例,正、负极间故障最为严重,将影响到所有连接至该母线处的分布式电源、储能单元、交直流接口DC-AC变流器与负荷的正常供电;

若发生在正极与中线或负极与中线的极间故障,若能进行快速隔离,则可以保证未故障极间的供电连续性;

在馈线末端发生极间故障时,其对直流母线电压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故障回路阻抗和故障切除时间。

3熔断器和高压直流断路器

国内外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对于高压直流分断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先后研制出了基于不同原理的高压直流断路器。

2012年ABB公司研制出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网用的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样机,并成功进行了80kV/5ms/9kA(额定电压/分断时间/最大分断电流)的模块单元试验;

此后Alstom公司也研制出了120kV/5.5ms/5.2kA的原理样机。

国内关于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成果卓著。

2014年底,由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制出了55kV/5ms/16kA的高压直流断路器单元样机;

紧接着由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自主研制出200kV/3ms/15kA试验样机,它们都标志着我国已经步入大功率高压直流断路器样机研制阶段。

熔断器是过电流继电保护装置与开断装置合为一体的开关设备,根据电流超过规定值一段时间后,以其自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化,从而断开电路。

熔断器的选择主要依据负载的保护特性和短路电流的大小选择熔断器的类型。

熔断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在低压系统中广泛被应用。

直流断路器根据电流开断方式不同,主要有机械式直流断路器、固态直流断路器和基于二者结合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1.机械式直流断路器通态损耗低,但快速切断故障电流能力不强(目前最快仍需要数十毫秒)。

近年来,完全由可控型半导体器件构成的直流固态断路器,以数毫秒级分断能力、无触点、分断不产生电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1.1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采用SF6或者真空交流断路器作为主分断装置,具备通态损耗低、耐压强度高、可靠性高等优良的静态特性。

典型的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按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无源自激振荡型(如图1(a)所示)和有源他激振荡型(如图1(b)所示)2种。

无源自激振荡型高压直流断路器利用电弧负阻特性与并联的L、C电路谐振制造电流过零点熄灭电弧,结构简单、控制环节要求低、可靠性高,在端到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直流转换开关上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技术比较成熟。

有源他激振荡型高压直流断路器通过预充电的高压电容器向主分断支路注入反向电流来制造过零点,进而分断直流电流,技术门槛低,开断能力强。

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主要局限性是其分断速度和分断能力受制于自身物理机构的机械性能,使之难以满足VSC-HVDC输电系统的要求。

此外,每次分断过程都要产生电弧容易带来开关触头的磨损,降低直流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

2.与机械式直流断路器相比,固态直流断路器切除故障电流速度更快,但通态损耗相对较大、成本较高。

2.1固态高压直流断路器

固态高压直流断路器采用纯电力电子器件作为主分断装置,与传统的机械式断路器相比,其动态性能优势明显:

开关速度极快(微秒级);

易于实现精确、智能控制;

开关工作时没有电弧产生。

依据所采用的电力电子器件类型可分为2种:

半控型(如图2(a)所示)和全控型(如图2(b)所示)固态高压直流断路器。

半控型固态高压直流断路器采用半控型器件晶闸管构成主开关支路,配合辅助电路强迫电流转移,实现主开关支路上的电流过零关断,具有耐受电压高,分断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

不足之处是增加的辅助电源和高压电容会使设备复杂化,增大占地面积,提高制造成本。

全控型固态高压直流断路器通过大量串、并联的全控型器件(IGBT、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ntegratedgatecommutatedthyristors,IGCT)、发射极关断晶闸管(emitterturnoff

thyristor,ETO)等构成阀段来对直流电流进行直接分断,分断原理简单,动作迅速,但是器件串联技术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固态高压直流断路器是有吸引力的方案,只是通态损耗很高,往往占换流站传输功率的30%,限制了其工程化的应用前景。

3.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用快速机械开关导通正常运行电流,固态电力电子装置开断短路电流,有效地结合机械式断路器通态损耗小、固态断路器开断速度快等优点。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继承了机械式直流断路器优良的静态特性和固态直流断路器快速分断的动态特性,被认为是最可能在未来直流电网中得到大范围应用的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

典型的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有半控型拓扑(如图3(a)所示)和全控型拓扑(如图3(b)所示)两大类。

图3所示的半控型和全控型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基本原理均是先触发导通固态开关支路以提供电流通路,然后分闸机械开关产生电弧,利用弧压使电流转移到固态开关的电流通路中去;

待机械开关熄灭电弧后,固态开关承载全部电流,之后的分断过程则和固态直流断路器相同。

2种类型的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在设计上集中体现了“零电压关断”的设计思路。

将固态开关和机械开关并联,在换流过程中,机械开关仅承受固态开关支路的通态压降(百伏级),而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只在故障时导通大大降低了整体的损耗。

不足之处是二者均未能实现“零电流关断”,关断过程中会产生电弧,在数百kV的高压应用场合仅靠弧压转移电流其可靠性有待提高。

3.1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方案

3.1.1拓扑结构及特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GBT串联技术的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方案,实现了高电压条件下直流电流的双向、快速、无弧分断,具体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主要由辅助转换开关、主分断开关、直流负荷开关、快速隔离开关、避雷器和限流电抗器等组成。

其中,2个辅助转换开关对称布置,以实现双向稳态通流,并在故障态下将故障电流转移至主分断开关支路;

快速隔离开关主要有2个功能:

一是保护辅助转换开关,二是建立一次电压隔离,确保电流均转移到主分断开关支路;

主分断开关用来进行故障电流的分断;

直流负荷开关则用来进行计划任务下稳态负荷电流的分断。

具体地,BRK1、BRK2为快速隔离开关,BRK11、BRK21为普通隔离开关,BRK3为交流断路器;

1—4为少量IGBT串联构成的阀段,5为大量IGBT构成的串联阀;

R1、R2为启动电阻,用以在直流断路器投运过程中确保与之并联的固态开关可靠导通而不致损坏;

限流电抗器L1、L2用来抑制短路电流上升率;

储存在限流电抗和线路中的能量则可以通过续流二极管D1、D2形成回路耗散。

相较于其他基于IGBT的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方案,本文提出的方案有着独有的优势:

1)双向开断故障电流时共用一个主分断开关,节省了IGBT数量,在相同开断电流能力的条件下使用的IGBT数量仅为其他方案的一半,而增加的直流负荷开关技术成熟,价格较为低廉,在未来电压等级较高的直流工程中应用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

2)利用两侧续流二极管替代主分断开关单元中IGBT的反并联二极管,使得IGBT模块不再受限于二极管的损耗、性能和浪涌电流承受能力,便于IGBT模块显著提升性能,同时也为未来研制适合于高压直流断路器专用的IGBT提供一个备选方向。

3.1.2工作原理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工作过程可分为开通过程、稳态分断过程和故障态分断过程。

现以图示电流Idc为正方向分析各个过程的工作原理,反方向同理。

1)开通过程。

先合闸隔离开关BRK1、BRK2、BRK11和BRK21,再合闸交流断路器BRK3,待电流稳定后触发导通IGBT1和IGBT3,由于它们的内阻远小于启动电阻R1和R2,电流将迅速转移至IGBT1和IGBT3所在支路,之后分闸BRK11和BRK21,待电流稳定后给予IGBT2和IGBT4触发脉冲,使它们在断路器稳态运行时一直处于“预导通”状态,以便分断反方向的故障电流,至此高压直流断路器完全投入运行。

辅助转换开关的通态压降通常在几伏以内,将其作为稳态导通支路会使设备的损耗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2)稳态分断过程。

当系统需要转换运行方式或对某一条线路进行检修维护时,只要分断正常负荷电流即可,允许的分断时间相较故障态分断可以长很多,利用机械式直流负荷开关来分断足以满足要求,从而减少了使用主分断开关的动作次数,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提高了直流断路器整体的可靠性。

分闸时,BRK3断开,断口产生电弧,与并联的LC支路发生增幅振荡。

当其幅值同流过断口的电流幅值相等、方向相反时,断口电流过零,电弧熄灭。

随后,电流转移到L、C支路上,对电容进行充电,当电容电压达到避雷器动作阈值时,避雷器动作,电流被转移至避雷器中,待能量吸收完毕后稳态分断过程结束。

3)故障态分断过程。

分断原理示意图如图5所示。

t0时刻,直流断路器右侧的极线发生短路故障,额定电流Idc持续增加,两侧的限流电感抑制了故障电流上升率;

待Idc增大到断路器动作阈值Ith,故障检测装置发送跳闸信号,触发导通主分断开关,然后发送断开信号使辅助转换开关中的IGBT3关断(关断时间通常几个微秒),故障电流被转移至主分断开关支路,快速隔离开关在“零电流”和较低电压应力条件下分闸,一般经过1~2ms时间达到额定开距,恢复阻断能力;

t2时刻快速隔离开关分断完成,主分断开关动作,瞬间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当过电压到达避雷器的阈值电压Uth时,避雷器动作,故障电流全部转移到避雷器所在支路,t3时刻避雷器耗散能量完毕,故障电流清除,之后分闸BRK1,使直流断路

器和直流系统分离,防止避雷器热过载,分断过程结束。

4各种直流断路器在直流系统中的功能要求

4.1中性母线断路器NBS

对于两端换流站的每一极都有一台中性母线断路器NBS,这种断路器应满足开断在换流站极内和直流输电线上所发生的任何故障的直流电流。

NBS中的开断装置必须实现合-分-合操作循

环。

换言之,开断装置实现此操作循环而无需对操作机构充电。

在转换失败或电动机掉电情况下,此功能可以保证开断装置到达闭合位置。

4.2中性母线接地断路器NBGS

每个换流站都有一台NBGS。

当接地极退出运行时两端换流站的NBGS应自动将中性母线转接到换流站地网。

NBGS不要求具备大电流的转换能力,但必须能在双极运行时打开,以及将双极不平衡电流转换至接地极。

NBGS应具有下述控制和联锁装置:

1)接地极退出运行时,NBGS应自动合上。

NBGS只能手动打开,并配备联锁装置,当电流超过NBGS的转换能力时,NBGS不能打开。

当NBGS在单极运行时闭合或在NBGS闭合时换流站高压直流一极闭锁,控制和保护装置应能自动减小直流电流,并将该极切除。

2)回路转换断路器ERTB)中的开断装置必须实现分-合操作循环,即开断装置实现此操作循环而无需对操作机构充电。

4.3金属回路转换断路器MRTB

其功能是将直流运行电流从较低阻抗的大地回路向具有较高阻抗的金属回路转移。

直流电流从

大地回路向金属回路的转移不应降低运行极的直流输送功率,当运行极运行在2h过负荷的功率水平上也应能成功地进行这种转换。

4.4大地回路转换断路器ERTB

ERTB用以将直流运行电流从具有较高阻抗的金属回路转移至具有较低阻抗的大地回路。

直流电流从金属回路通道向大地回路通道的转移不应引起直流功率的任何降低,对于2h过负荷功率的直流运行电流,这种转移也应能进行。

为了满足在直流系统中的以上功能要求,直流断路器主要性能、基本结构、开断原理和试验验证技术与交流断路器都有较大区别。

4.5直流断路器的主要性能

1.1绝缘性能

1.1.1额定运行电压

额定运行电压是指直流断路器在规定的正常使用和性能条件下,能够连续运行的电压。

选取值

为:

(直流,kV)10、12.5、16、20、25、31.5、40、50、63、80、100。

1.1.2绝缘水平及绝缘强度

直流断路器绝缘水平及绝缘强度的考核指标除了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以外,还有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选取值见表1。

1.2电流转换性能

用于改变运行方式的断路器,如MRTB和ERTB,在无冷却的情况下具有连续转换两次的能

力,即分闸后,如果电弧不能熄灭则应使断路器再重合闸,然后再分闸。

对用于保护的断路器,如NBS和NBGS,则应满足转换一次的能力。

这种电流转换性能是不同于交流断路器的性能要求的。

这些断路器转移额定电流次数的能力即电寿命,则由具体直流输电工程的运行要求来确定,一般不低于1000次。

直流断路器需转换的电流由下列之中选取(直流,A):

800、1000、1250、1600、2000、2500、3150、4000、4500、5000。

设直流断路器额定连续过负荷直流电流为Id,直流极线路最小电阻为Rρmin,直流极线路最大电阻为Rρmax,整流站接地极线路最小电阻为Rer,逆变站接地极线路最小电阻为Rei,整流站接地极线路最大电阻为R′er,逆变站接地极线路最大电阻为R′ei,两端接地极电阻均假设为0,则MRTB的转换电流为IMB=IdRρmax/(Rρmax+Rer+Rei);

ERTB的转换电流为IGS=Id(R′er+R′ei)/(Rρmin+R′er+R′ei)。

对于NBS及NBGS,当忽略了主回路(包括平波电抗器和晶闸管阀)电阻时,其转换电流为全直流电流。

1.3环境耐受性能

直流断路器在周围环境条件作用下,都应能可靠工作。

这些条件主要有

1.3.1海拔高度

由于高海拔地区大气压力低,耐压水平随之降低,要求安装在1000m以上地区的直流断路器外绝缘应进行修正。

1.3.2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过低会使断路器的润滑油粘度增加,影响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还会使SF6气体液化,降低开断性能。

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断路器导电回路温度升高,断路器内部SF6气体压力随之增高。

2.3.3污秽等级

由于直流输电的“静电吸尘效应”,绝缘子的积污和污闪特性与交流的有很大不同,由此引起的污秽放电比交流的更为严重,合理选择直流断路器绝缘件的爬电比距对于提高运行水平非常重要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