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713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2019Word下载.docx

目 次

1总 则 1

2术 语 2

3基本规定 4

3.1一般规定 4

3.2标本采集 5

3.3白蚁防治药械 5

3.4质量控制 8

3.5安全管理 8

4蚁情初查 10

4.1一般规定 10

4.2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白蚁危害程度评价标准 10

4.3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镇白蚁危害程度评价标准 11

4.4结果统计 12

5房屋建筑白蚁防治 13

5.1一般规定 13

5.2原有房屋建筑白蚁治理 14

5.3修缮工程白蚁预防 19

6园林植被白蚁治理 22

7白蚁综合治理工程验收 24

7.1验收标准 24

7.2验收方法 25

附录A 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白蚁防治表式 26

本导则用词说明 33

引用标准目录 34

1总 则

1.0.1为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白蚁防治工作,规范技术管理,控制白蚁危害,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省级及以上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蚁情蚁害的检查、白蚁防治施工、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等。

1.0.3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白蚁防治应遵循“公益导向、生态防治、技术先进”的原则和“区域控制、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策略。

1.0.4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白蚁防治,除应执行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4

2术 语

2.0.1传统村落

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并经有关政府部门认定公布的村落。

2.0.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并经有关政府部门认定公布的城市、镇、村庄。

3.0.3 历史文化街区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2.0.4村落建成区

村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建设、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2.0.5传统建筑

使用传统材料、具有传统形制、运用传统工艺建造,建成年代较远,具有一定保护价值,反映当地城乡发展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包含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

2.0.6文物建筑

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2.0.7历史建筑

经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2.0.8蚁情初查

以实地检查、访谈、资料查阅等方式,初步掌握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白蚁危害情况,评价白蚁危害程度。

2.0.9蚁情调查

在蚁情初查的基础上,对白蚁危害严重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以现场调查的方式进行蚁情蚁害普遍调查,全面掌握白蚁危害情况,评定重点保护的房屋建筑和古树名木的白蚁危害等级。

2.0.10白蚁综合治理

根据白蚁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多种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区域白蚁危害。

2.0.11危害点白蚁灭治

仅对发现的少量白蚁危害点进行针对性的灭治处理以消除白蚁隐患。

2.0.12修缮工程

为保护和利用传统建筑,传统建筑本体所必需的结构加固处理与维修,包括结合结构加固而进行的局部复原工程。

2.0.13粉剂药杀法

将白蚁灭治粉剂采用直接喷施的方式,让部分白蚁沾染上药粉,通过白蚁交哺行为等习性传递,达到杀灭或控制白蚁巢群目的的白蚁防治方法。

2.0.14液剂药杀法

将白蚁灭治液剂采用喷洒、灌注等方法直接触杀白蚁或毒化白蚁生存环境的白蚁防治方法。

2.0.15饵剂药杀法

直接将白蚁防治饵剂投放到白蚁活动处,引诱白蚁取食,通过白蚁交哺行为等习性传递,达到杀灭或控制白蚁巢群目的的白蚁防治方法。

2.0.16诱杀法

以白蚁喜食、不含白蚁防治药剂的材料作为饵料,先将白蚁诱集后,再采用药剂处理,达到杀灭或控制白蚁巢群目的的白蚁防治方法。

2.0.17地上型饵剂系统

地上型监测装置内直接内置白蚁防治饵剂,达到“监测——控制”一体效果的一整套白蚁灭治专用装置的总称,由监测装置、饵剂及辅助工具等组成。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应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白蚁防治范围与防治重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以村落建成区为防治范围,以村落建成区内的传统建筑和村域范围内的古树名木为重点;

2.历史文化名城以历史文化街区为防治范围,以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为重点;

3.历史文化名镇以核心保护范围为防治范围,以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为重点。

3.1.2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白蚁防治宜先进行蚁情初查,并根据蚁情初查的结果实行分类管理。

白蚁防治分类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白蚁危害严重的,应实施白蚁综合治理;

2.白蚁危害一般的,应实施危害点白蚁灭治;

3.基本无蚁害的,宜实施动态监测。

3.1.3白蚁危害严重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白蚁综合治理应按蚁情调查、技术方案制定、防治施工、效果验收等步骤进行,治理期宜为3年,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蚁情调查的对象应包括防治范围内的房屋建筑、构筑物和园林植被;

2.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治理目标与范围,治理的策略、技术与措施,治理进度安排,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经费预算,验收标准及方法,工作建议等;

3.应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进行白蚁防治施工;

4.应根据白蚁综合治理的范围与目标、区域内白蚁危害种类的特征,确定验收标准与方法。

3.1.4白蚁危害严重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范围内的修缮工程应进行白蚁预防处理。

3.1.5白蚁危害一般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根据蚁情初查的结果,结合危害白蚁种类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合理确定白蚁危害点的范围、数量等,并选择适宜的白蚁防治技术。

3.1.6基本无蚁害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可根据其周边环境、白蚁危害历史等选择适宜的动态监测方法。

3.1.7白蚁防治单位应及时向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责任主体或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通告受白蚁危害严重的承重木构件的白蚁危害情况。

3.1.8文物建筑白蚁防治应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文物建筑白蚁防治技术方案应向文物主管部门报备。

3.1.9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责任主体应做好蚁情的动态监测,并应根据蚁情初查结果及时委托白蚁防治单位进行白蚁防治。

3.2标本采集

3.2.1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的每个环节宜及时采集有价值的白蚁标本、白蚁巢体、白蚁共生真菌和白蚁危害物品等。

3.2.2采集的标本应做好信息记录,标本信息应包括编号、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人、寄主(危害物)等内容。

3.2.3白蚁标本宜全面采集白蚁各个龄期和不同品级的标本、且虫体应完整,兵蚁、有翅成虫宜采集10头以上。

3.2.4白蚁巢体宜完整,且保持其原本形状。

3.2.5白蚁共生真菌宜完整,且保持其原本形状、色彩和部分生活载体。

3.2.6白蚁危害物品宜保持原有形态,且能反映不同白蚁种类的危害特征。

3.2.7采集标本时宜对蚁情蚁害特征场景和相应环境拍摄照片或视频,与实物标本对应保存。

3.3白蚁防治药械

3.3.1白蚁防治药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择的白蚁防治药剂应符合《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并应附具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标准;

2.白蚁防治药剂应按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

3.3.2用于设置土壤药物屏障的白蚁预防药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农药登记证中标注可用于土壤喷洒处理;

2.与土壤颗粒结合度好,使用后在土壤中不易移动,持效期较长;

3.对白蚁具显著毒杀或驱避作用;

4.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不易挥发。

3.3.3用于木构件处理的白蚁预防药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农药登记证中标注可用于木材喷洒处理;

2.高效低毒,无异味;

3.在木材中有良好的渗透性;

4.处理后不影响木构件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

5.有效成分不易挥发,具有稳定及持久的防蚁效果。

3.3.4用于白蚁灭治的粉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农药登记证中标注可用于白蚁灭治;

2.颗粒尺寸宜小于200目;

3.对人、畜的毒性为低毒或微毒;

4.对白蚁的毒杀作用缓慢,并具有接触传递作用;

5.灭杀一个乳白蚁或土白蚁巢群的剂量不大于20g。

3.3.5用于白蚁灭治的液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农药登记证中标注可用于喷洒处理或滞留喷洒处理;

3.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不易挥发;

4.对白蚁具显著的毒杀作用。

3.3.6用于白蚁灭治的饵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灭治种类与农药登记证中注明的种类相符;

2.饵剂的类型与使用方法相符;

3.对人、畜的毒性为低毒或微毒;

4.对白蚁有较好的喜食性;

5.灭杀一个乳白蚁或土白蚁巢群的剂量不大于500g。

3.3.7用于干木白蚁灭治的熏蒸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农药登记证中注明可用于熏蒸处理;

2.对干木白蚁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

3.具低蒸汽压;

4.汽化时具有较好的渗透性。

3.3.8监测控制系统的选择与使用,宜满足下列要求:

1.监测控制系统可由监测装置、检测设备、白蚁灭治药剂及辅助工具等组成一整套白蚁防治专用装置;

2.监测控制系统相关产品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注册商标、说明书和出厂合格证;

3.监测装置应由饵料、壳体组成,应根据使用位置及使用目的合理选择地上型监测装置或地下型监测装置;

4.应根据使用目的选择适宜用于检查或探测监测装置安装位置、白蚁侵入情况的检测设备。

3.3.9监测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尺寸规格应符合白蚁诱集和灭杀处理的要求,且便于安装、检查和饵料的更换;

2.外壳应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抗降解性能,颜色宜与安装环境相协调,应设置不小于5mm的白蚁进出通道;

3.饵料应对白蚁具有良好的喜食性和良好的防腐防霉性能。

3.3.10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的检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备信号源、信号接收器与数据处理系统等;

2.具备数据维护、数据通讯、数据查询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3.具有及时准确报警的性能。

3.4质量控制

3.4.1实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的白蚁防治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的评价标准可参照《白蚁防治机构服务能力评价规范》T/CPMI003。

3.4.2从事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施工的白蚁防治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白蚁防治知识和相应的白蚁防治职业技能。

3.4.3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建立白蚁防治长效机制,并应规范档案管理,档案资料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一村一档,历史文化名镇一镇一档,历史文化名城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一档;

2.收集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蚁情初查、白蚁防治实施与效果验收等资料;

3.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应及时、真实、准确、完整。

3.4.4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白蚁综合治理应实行流程控制与过程管理,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白蚁防治单位应设立项目组,配备的人员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并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

2.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责任主体应设立监督组,全过程负责施工人员、施工药械、施工过程等的监督和治理效果的验收,并做好相关的协调;

3.技术方案的制定应包括起草、审定等步骤,并应建立反馈修正机制。

3.5安全管理

3.5.1白蚁防治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并应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做好岗前安全教育、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环境安全管理。

3.5.2白蚁防治单位应向管理责任主体、房屋所有人、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和房屋修缮施工相关人员等告知白蚁防治施工潜在安全风险。

3.5.3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责任主体、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及相关人员应配合白蚁防治单位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管理。

3.5.4白蚁防治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知识,施工时应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措施,并遵守安全防护规定。

3.5.5白蚁防治药剂存储应满足相关规定,并不得与相关的白蚁防治用品混置,且由专人负责管理。

3.5.6不得向周边环境随意喷药。

3.5.7白蚁防治药剂的废弃包装物和废液、废渣等的处置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3.5.8白蚁防治的施工器械应满足施工的要求,并应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

4蚁情初查

4.1一般规定

4.1.1蚁情初查宜以现场查勘为主要调查方式,也可采信记录调用、咨询调查、文献调查的数据。

4.1.2蚁情初查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以村落建成区为调查范围,以村落建成区内的传统建筑和村域范围内的古树名木为主要调查对象;

2.历史文化名城以历史文化街区为调查范围,以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为主要调查对象;

3.历史文化名镇以核心保护范围为调查范围,以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为主要调查对象。

4.1.3白蚁危害程度评价应分为下列三类:

1.白蚁危害严重:

重点防治对象已产生较大白蚁危害或存在重大的危害风险;

2.白蚁危害一般:

重点防治对象已产生白蚁危害或存在一定的危害风险;

3.基本无蚁害:

未发现白蚁危害。

4.1.4白蚁危害程度评价的单元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的评价单元为村落;

2.历史文化名城的评价单元为历史文化街区;

3.历史文化名镇的评价单元为镇。

4.2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白蚁危害程度评价标准

4.2.1村落建成区内存在白蚁危害,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评价为白蚁危害严重的传统村落或历史文化名村:

1.传统建筑存在乳白蚁危害的;

2.传统建筑存在散白蚁或土白蚁、大白蚁、楹白蚁、堆砂白蚁等危害,且危害房屋建筑数量达3幢及以上的;

3.在传统建筑内发现不连续的3处及以上白蚁分飞或分飞迹象的;

4.有因白蚁危害造成房屋建筑、构筑物倒塌或结构构件变形、失稳的。

4.2.2村落建成区内存在白蚁危害,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评价为白蚁危害一般的传统村落或历史文化名村:

1.传统建筑存在散白蚁或土白蚁、大白蚁、楹白蚁、堆砂白蚁等危害,但危害房屋建筑数量少于3幢的;

2.在传统建筑内发现不连续的3处以下白蚁(乳白蚁除外)分飞或分飞迹象的;

3.传统建筑内未发现白蚁危害,但外围环境存在白蚁危害的;

4.古树名木存在白蚁危害的。

4.2.3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评价为基本无蚁害的传统村落或历史文化名村:

1.传统建筑内未发现白蚁危害,且外围环境白蚁活动不明显的;

2.已实施白蚁防治,白蚁危害严重、白蚁危害一般的评价因素已消除的。

4.3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镇白蚁危害程度评价标准

4.3.1核心保护范围内存在白蚁危害,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评价为白蚁危害严重的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文化名镇:

1.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存在乳白蚁危害的;

2.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存在散白蚁或土白蚁、大白蚁、楹白蚁、堆砂白蚁等危害,且危害房屋建筑数量达3幢及以上的;

3.在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内发现不连续的3处及以上白蚁分飞或分飞迹象

的;

4.3.2核心保护范围内存在白蚁危害,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评价为白蚁危害一般的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文化名镇:

1.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存在散白蚁或土白蚁、大白蚁、楹白蚁、堆砂白蚁等危害,但危害房屋建筑数量少于3幢的;

2.在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内发现除乳白蚁外不连续的3处以下白蚁分飞或分飞迹象的;

3.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内未发现白蚁危害,但外围环境存在白蚁危害的;

4.3.3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评价为基本无蚁害的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文化名镇:

1.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内未发现白蚁危害,且外围环境白蚁活动不明显的;

4.4结果统计

4.4.1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白蚁危害程度评价应以蚁情初查结果为依据。

4.4.2蚁情初查结束后应按本导则第A.0.1条的规定填写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蚁情初查评价记录表。

4.4.3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蚁情初查评价记录表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概况;

2.白蚁危害现状;

3.白蚁危害程度;

4.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管理责任主体代表签字;

5.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4.4.4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在统计蚁情初查成果时应按本导则第A.0.2条的规定填写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蚁情初查统计表。

4.4.5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蚁情初查统计表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行政区域名称;

2.蚁情初查情况统计数据;

3.白蚁治理情况统计数据;

4.填报单位;

4.4.6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应逐级审核、汇总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蚁情初查成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5房屋建筑白蚁防治

5.1一般规定

5.1.1蚁情初查评价为白蚁危害一般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其危害点白蚁灭治可根据危害白蚁种类与危害程度、房屋建筑类型及特点等合理界定防治范围,进行针对性的灭治处理。

5.1.2蚁情初查评价为白蚁危害严重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应进行蚁情调查,开展原有房屋白蚁治理和修缮工程白蚁预防。

5.1.3蚁情调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列为防治重点的房屋建筑应按《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GB/T

51253的规定进行白蚁危害现场调查和白蚁危害等级评定;

2.对防治范围内的其他房屋建筑宜按幢或户进行白蚁危害现场调查,可不评定白蚁危害等级。

5.1.4房屋建筑蚁情调查结束后应按本导则第A.0.3条的规定填写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房屋建筑蚁情调查记录表。

5.1.5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房屋建筑蚁情调查记录表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房屋建筑概况;

2.白蚁危害情况;

3.列为防治重点的房屋建筑的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意见;

5.1.6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蚁情调查结束后应按本导则第A.0.4条的规定填写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蚁情调查汇总表。

5.1.7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蚁情调查汇总表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白蚁危害情况;

2.处理建议;

3.蚁情调查单位签章;

4.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5.1.8房屋建筑白蚁防治每次施工结束后应按本导则第A.0.5条的规定填写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施工记录表。

5.1.9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施工记录表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防治对象;

2.白蚁防治施工情况;

3.质量控制情况;

5.2原有房屋建筑白蚁治理

5.2.1房屋建筑室内发现白蚁危害时,应根据危害白蚁种类选择适宜的白蚁防治技术,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土木两栖性的乳白蚁危害宜采用粉剂药杀法、诱杀法、饵剂药杀法、监测控制技术等;

2.土木两栖性的散白蚁危害宜采用粉剂药杀法、液剂药杀法、饵剂药杀法、诱杀法、监测控制技术等;

3.土栖性白蚁危害宜采用饵剂药杀法、粉剂药杀法、诱杀法、液剂药杀法、监测控制技术等;

4.干木白蚁危害宜采用熏蒸法、液剂药杀法等。

5.2.2房屋建筑外围环境发现白蚁活动时,宜采用监测控制技术、饵剂药杀法、粉剂药杀法、诱杀法等控制白蚁种群,消除白蚁入侵的隐患。

5.2.3发现乳白蚁、散白蚁、土栖性白蚁等危害,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宜采用粉剂药杀法:

1.在危害点、泥被、泥线、蚁路发现较多白蚁活动;

2.发现分飞孔,且尚在分飞期,有较多白蚁活动;

3.已确定白蚁巢位或发现白蚁巢体;

4.诱集器、监测装置内引诱到较多白蚁。

5.2.4粉剂药杀法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遵循“见蚁施药,多点少施”的原则;

2.宜在白蚁活动旺盛的季节进行;

3.应将粉剂以雾状均匀喷洒在白蚁体表,且不影响白蚁的正常活动;

4.不应喷粉过多而堵塞蚁路和白蚁活动空间;

5.在泥被、泥线喷粉时,宜先挑开,再将粉剂喷在白蚁体表;

6.在分飞孔喷粉时,宜在白蚁分飞期间将粉剂喷在分飞孔内;

7.在白蚁巢体喷粉时,宜先在巢体上造孔后,再将粉剂喷到巢体内部;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