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讲义13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34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生讲义13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讲义13篇.docx

《学生讲义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讲义13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讲义13篇.docx

学生讲义13篇

第1篇概论

一、房屋建筑学研究的内容: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研究建筑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建筑物的构成和细部构造以及它们与其它相关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密切联系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课程内容:

考虑到专业的特点、课时的限制,我们这门课具体讲课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1.建筑设计原理:

房屋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方法。

(教材第1、2篇)

2.建筑构造:

构造即“构成+营造”。

“构成”讨论各部件或构件的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营造”则兼顾到设计和建造(施工)两个方面。

(教材第3、4篇,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构造原理:

研究房屋各组成部分的要求。

✓构造方法:

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研究房屋各组成部分的连接方法。

教材第三大部分——第5、6篇,工业建筑设计原理和构造,我们不在课堂集中讲授。

课程的任务:

▪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

▪能进行合理的构造设计,能识读和绘制施工图。

▪具有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解建筑设计意图。

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

▪平时成绩:

30%,有3次绘图作业

▪考试成绩:

70%(闭卷笔试)

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空间——供人使用的场所,它们的大小、形态、组合及流通关系与使用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往往还反映了一种精神上的需求。

▪建筑物实体——同时具有利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其利用价值是指对空间的界定作用以及许多其他方面的物质需求,例如防水、隔热、保温等;而其观赏价值则是指对建筑形态的构成作用。

二、建筑的分类及主要组成部分

1.建筑的分类(按使用性质分)

▪生产性建筑:

✓工业建筑:

各类厂房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

✓农业建筑:

各类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房屋,如粮仓、温室、种子库等。

▪非生产性建筑:

又叫民用建筑,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

民用建筑的分类

▪居住建筑:

一般包括住宅和宿舍

▪公共建筑:

2.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础:

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

▪墙或柱:

承重+围护+分隔构件。

▪楼地层:

水平方向的承重+分隔构件。

▪楼梯:

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设施。

▪屋顶:

建筑顶部的围护+承重构件。

▪门窗:

交通联系.分隔.围护.采光通风

3.建筑物的构成系统分析

▪结构支承系统:

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系统以及保证结构稳定的系统。

▪围护、分隔系统:

建筑物中起围合和分隔空间的界面作用的系统。

▪设备系统:

如电力、电信、照明、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消防等。

三、建筑设计的程序

建筑设计的程序:

见图表

建筑工程设计的程序:

建设项目决策——编制设计文件(主要为图纸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

▪建设项目决策

✓可行性研究咨询:

主要任务是研究建设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可靠,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是否有赢利,以便减少项目决策的盲目性,使建设项目的确定具有切实的科学依据。

✓参加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设计任务书是工程项目确定建设方案的决策文件,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

✓参与项目建设地点的论证选择:

建设地点的选择是在拟建地区范围内具体确定建设项目的位置和方向。

▪编制设计文件:

主要是各专业图纸文件

注:

通常建筑学专业所言“建筑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主要就是指的建筑师在这一阶段的工作。

内容主要涉及建筑物土建部分的总体布局、空间划分、内外造型以及建造方式等。

▪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

一般参与以下各项工作:

✓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设计变更和设计洽商。

✓设计技术咨询。

✓参加隐蔽工程和阶段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总结:

参与工程竣工后的总结工作。

▪狭义的“建筑设计”过程

✓“建筑设计”过程一般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重大项目和技术复杂项目,可根据其特点和需要按三阶段设计,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方案设计阶段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必要的批文和任务书

✓熟悉设计任务书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方案设计:

具体图纸和文件有

Ø设计说明书

Ø设计图纸:

总平面及平、立、剖面

Ø工程概算书:

建筑物投资估算,主要材料用量及单位消耗量。

Ø透视图、鸟瞰图或模型

▪初步设计阶段

✓对于不太复杂的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可以省略。

✓初步设计阶段图纸和文件与方案设计大致相同,但更详细些。

▪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提交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设计文件,必须根据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的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

✓具体图纸和文件有

Ø建筑总平面图及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建筑构造详图。

Ø各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纸。

Ø设计说明书。

Ø结构和设备计算书。

Ø工程预算书。

四、建筑设计的要求

▪应遵守的有关规范:

例如防火规范、住宅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最基本的要求

▪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由于建筑活动要花费大量社会财富,建筑设计如果没有计划、没有标准、随心所欲,就会造成铺张浪费和最终结果无法控制的情况。

建筑经济涉及建筑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建筑设计必须从建筑选址、面积控制、结构形式、材料供应、设备标准、装修标准、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考虑经济性问题。

否则,建筑的浪费现象会十分严重,如在我国,每年有大量不到使用年限的建筑物由干规划及设计考虑欠周等因素被拆毁,超标准、超规模的“比排场”现象也十分普遍,这一些除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引起土地及其他资源浪费、能源紧张、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文化摧残、国有资产流失、弱势群体利益受损等连锁反应。

所以,我们应认识到在设计中注意建筑的经济性是一个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考虑美观

建筑的美观主要是指建筑形象具有较好的可看性,现代社会,建筑形象的塑造往往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建筑作为实用的艺术,要追求美感,如果只解决了适用和经济,只能算解决了最基本的功能问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

复习思考题:

▪建筑按使用性质如何分类?

▪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各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两阶段设计与三阶段设计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

从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平面的功能组成主要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使用部分:

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

Ø主要使用房间:

例如住宅中的起居室、卧室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工业厂房中的生产车间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

Ø辅助使用房间:

例如住宅中的卫生间、厨房等起次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工业厂房中的仓库、更衣室、办公室等起次要功能作用的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

指走道、门厅、楼梯、坡道和电梯等。

专门用来连通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的那部分空间。

1.1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主要考虑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使用房间的面积:

✓房间的平面形状:

▪使用房间的面积:

✓平面面积:

包括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及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三部分组成。

✓实际设计中,为了提高效率,

Ø有些房间面积确定的主要依据是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的面积定额指标。

即:

房间的面积=面积定额x房间容纳人数。

象餐厅、观众厅、教室、候车厅、办公室等房间的面积都可以这样确定。

但也有一些房间的面积指标未作规定,使用人数也不固定,如何确定?

Ø主要根据甲方(业主)提出的任务书确定。

Ø也可以通过对已建的同类型的建筑的调查研究来确定。

图:

教室面积组成分析:

三部分——家具、学生和老师活动面积、交通面积。

其他房间,例如观众厅、办公室、候车厅等都可以这样确定。

图:

民用建筑常用家具尺寸。

图:

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房间平面形状考虑因素:

民用建筑常见的房间形状有矩形、方形、多边形、圆形等。

在具体设计中,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房间形状。

✓使用的要求:

主要考虑室内活动的方式和特点、家具的布置方式等。

✓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结构与施工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艺术处理的需要:

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结合周围环境特点、建筑功能要求、结构形式及建筑师的艺术构思,创造美的空间形象。

▪以教室为例分析:

图中所示为教室中基本满足视听要求的平面形状的几种可能性,也是常见的教室平面形状。

Ø从室内活动和家具布置看,方形、矩形与六角形相比……。

Ø从采光通风看,方形、六边形、矩形……。

Ø从热工看,外墙越短,则对保温、隔热有利,那么方形平面最佳。

Ø从结构施工看,矩形和方形平面较易布置,而六边形则增加了结构和施工的难度。

Ø从艺术角度看:

六边形较方形和矩形更有特色。

✓图:

不同因素对教室平面设计的影响

▪平面形状常用矩形原因

✓矩形平面简单,墙体平直,便于家具和设备的布置,能充分利用室内空间;

✓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

✓便于统一开间或进深,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

二、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辅助房间随着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如学校中的厕所、储藏室等,住宅中的厨房、卫生间等,旅馆的盥洗室、浴室等都属于辅助用房。

▪这类房间的平面设计原理与上述主要使用房间基本一致,但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设备布置的问题。

1.厕所设计

▪厕所的平面尺寸:

✓先确定设备的规格数量。

✓再确定其平面尺寸。

教材P17图9-10

▪厕所的设计要求:

✓公建中的厕所应使用方便、位置隐蔽、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并尽量集中布置(节省管道)。

✓住宅中厕所可间接采光,但须设通风设施

▪厕所的布置方式:

✓有前室:

前室深度≮1.5~2m

✓无前室:

2.厨房设计

▪这里所指为住宅、公寓内的专用厨房。

▪厨房的平面尺寸

✓确定设备的规格数量。

(有炉台、洗涤池、案台、冰箱、橱柜、排烟设施等,根据选择的设备规格数量确定)

✓再确定其平面尺寸。

▪厨房的设计要求:

✓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

(靠外墙布置)

✓充分利用空间。

✓墙面与地面应考虑防水、便于清洁。

墙面贴瓷片、地面常用防滑砖等

✓室内家具、设备布置应符合操作流程。

✓厨房的布置方式:

单排、双排、L形、U形

1.2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

✓走道(走廊):

水平交通联系。

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

✓楼梯、电梯:

垂直交通联系部分。

✓门厅和过厅:

交通联系的枢纽及缓冲。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要求:

教材P18

1.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

2.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

3.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4.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

1.2.1走道

▪布置方式:

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

走道的尺寸

▪走道的宽度:

✓人流通畅:

净宽≥两股人流,通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因此考虑两人并列行走或迎面交叉,较少人流使用的过道净宽度,包括消防楼梯的最小净宽度都不得小于1100mm。

✓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例如——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含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搬运家具设备的需要;例如,医院走道

✓兼有其他功能时应加宽。

例如,医院走道兼有候诊功能适应加宽,学校走道兼有课间休息时应加宽。

▪走道的长度:

✓应符合防火规范规定:

P20表2-1-2-1,走道的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火灾时紧急疏散人员所需要的时间。

✓防火规范规定,根据走道与楼梯(或对外出入口)的位置,走道可以分成:

袋形走道和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走道两种。

他们各自的长度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的规定,见表;图中所示为封闭楼梯间和内廊,如果是非封闭楼梯间,长度应分别减少5m和2m(袋形走道),如果是外廊则分别加5m

 

1.2.2门厅和过厅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

在水平方向连接走道,垂直方向与楼梯、电梯相连,接纳人流、分配人流、疏导人流;有时兼有其他功能。

(如医院门厅常兼有挂号、收费、拿药等功能)

▪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用。

▪门厅的设计

✓门厅面积:

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规模及标准确定,设计中可参考有关面积定额指标。

例如中学教学楼门厅面积定额为0.6-0.8m2/每生;电影院为0.13m2/每人。

✓门厅形式:

从布局上分对称和非对称式。

✓设计要求:

Ø应处于总平面中明显而突出的位置。

Ø人流导向明确,减少相互交叉干扰。

使用者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到达的通道、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和判断通往这些处所的路线,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

Ø空间造型的美感。

门厅是人们进入一栋建筑首先停留的场所,第一印象,空间处理、造型应有新意、美感、特点…

▪兼有其它用途的门厅

✓仍应将供交通的部分明确区分开来,不要同其它功能部分互相干扰,同时有效地组织其交通的流线。

✓特别是用作交通部分的面积和用作通行部分的宽度,都应该根据该建筑物人流集中时所需要的尺度来进行设计,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疏散的安全

▪出入口

✓门厅出入口宽度应符合防火疏散要求:

Ø对外出入口宽度≥与门厅相连的过道、楼梯宽度总和。

Ø人流集中场所,出入口宽按每百人0.6m计

Ø门的开启形式:

向外平开或弹簧门

Ø出入口前一般有过渡空间(雨篷、门廊…)

✓过厅:

Ø起交通路线的转折和过渡的作用。

Ø过厅的体形、体量,往往成为建筑设计中的活跃的元素,或者是复杂建筑物形态中的关节点。

1.2.2楼梯和电梯

▪楼梯的数量、尺度和和平面分布

✓在日常使用中,应快速、方便地到达各使用层面。

✓楼、电梯应靠近建筑物各层平面人流或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布置。

✓数量和分布需综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各层人数和消防分区等因素来确定。

▪使用的安全

✓应按各类建筑的设计规范中对于楼梯间的设置及其构造要求来设计。

▪其余问题:

详见第4篇第6章。

1.3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影响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因素

1)使用功能

2)建筑结构

3)设备管线

4)建筑造型

1)使用功能:

是平面组合设计的核心。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合理的功能分区: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指将建筑物若干部分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划分,将性质相同、联系密切的房间临近布置或组合在一起,将使用中有干扰的部分适当分隔。

使之既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

功能分析图:

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实例图:

学校平面实例分析:

各不同分区的分隔和联系。

✓流线组织:

流线在民用建筑中是指人或物在房间之间、房间内外之间的流动路线,即人流和货流。

人流可以分为主要人流、次要人流,外部人流、内部人流等,货流也可视具体情况分类。

按流线组织进行平面组合设计的几个原则:

Ø各类房间的主次关系:

Ø各类房间的内外关系:

Ø联系和分隔:

✓明确的流线组织:

Ø对于人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

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Ø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该考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Ø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近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

2)建筑结构

✓平面组合时还应考虑结构受力、传力系统的布置,如,学校平面图,实验室上下对齐、小的空间(如教室、活动室、储藏等)也上下竖向组合在一起。

而不将它们集中设在同一层内,主要考虑的是结构承重构件的一致、整齐。

3)设备管线:

✓平面组合设计时应尽量使设备管线集中、上下对齐。

例如,住宅设计时尽量将卫生间或厨房相邻设置,以节约管道。

学校设计中也常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线路较多的房间集中安排,…

4)建筑造型:

▪建筑平面的组合方式

✓走道式组合:

走道连接各房间,各使用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交通部分与使用部分明确分开,保持各房间使用上的独立性,彼此干扰小,最广泛使用。

✓套间式组合:

房间间直接穿通,使用和交通和为一体,平面紧凑,常用于展览、车站、住宅中。

图为某展览馆。

✓大厅式组合:

以公共活动的大厅为主要空间,穿插布置辅助用房。

辅助用房与大厅相比,尺寸相差悬殊,辅助用房布置在大厅周围并保持一定联系,图为某体育馆建筑:

在比赛大厅周围布置其他用房。

✓单元式组合:

单元是将关系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然后将这些单元在垂直或水平方向重复组合成一栋建筑。

图——住宅、幼儿园

✓混合式组合:

多种组合形式共存于一栋建筑。

图为某文化宫

▪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

✓总平面功能分区与基地环境:

总平面功能分区是将各部分建筑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部分划分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功能区,各区相对独立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江门培英中学总平面和鸟瞰分析。

✓基地大小、形状和道路走向:

Ø基地大,建筑平面组合自由度大,可以较舒展。

否则,自由度小,较集中紧凑。

Ø基地形状规整方正,建筑平面组合也较规则,否则,应顺应地形。

Ø道路走向决定人流、车流走向,从而决定出入口、门厅位置。

✓建筑朝向:

日照、风向、使用、基地环境。

Ø日照:

两方面考虑。

一是内部房间使用要求。

一般生活用房宜朝南,以获得较好日照。

也有特例,如教学楼建筑的美术教室宜朝北,以保证室内光线的稳定。

第二,考虑如何尽量避免夏季西晒和获得冬季日照。

Ø风向:

风向频率玫瑰图

Ø使用:

某些公共建筑房屋朝向不以日照和风向为主要考虑。

例如影剧院,由于使用特点决定其主要考虑人流集中疏散的问题,因此,考虑人流的快速疏散和走向,道路的位置起决定作用。

Ø基地环境:

基地在某个方向有好的景观,这时视具体情况,则往往房间朝向此处,观景。

▪间距:

✓间距:

影响建筑物间间距的因素很多,有日照、防火、隔声、通风间距等。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日照间距是确定房屋间距的主要依据。

因为……。

Ø日照间距:

是保证房间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有一定的日照时数的建筑间距。

日照间距要求后排北侧房屋在南向房间的窗台处在冬至日有1-3小时的满窗日照(一般住宅要求至少有一间房有1小时,而幼儿园及老人院、疗养院、病房楼等建筑要求有3小时)。

Ø防火间距:

建筑物之间防火和疏散方面所要求的距离。

可查规范得知具体数据。

▪复习思考题:

✓建筑平面由哪几部分组成?

✓确定房间面积应考虑哪些因素?

举例分析

✓影响房间形状的因素有哪些?

为何房间形状多用矩形?

✓辅助使用房间包括哪些?

设计时主要考虑什么?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建筑平面组合的方式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建筑物如何争取好的朝向?

✓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何确定?

 

第2章建筑剖面设计

▪剖面图

✓在适当的部位将建筑物从上至下垂直剖切开来,令其内部的结构得以暴露,得到该剖切面的正投影图

✓剖面图主要表示房屋内部的结构形式、高度及建筑内部上下分层情况。

▪房间的剖面形状:

✓基本类型:

Ø矩形:

广泛应用

Ø非矩形:

✓确定剖面形状的因素:

Ø使用要求:

一般功能及特殊功能(如视线、音质等)要求。

Ø结构形式:

Ø采光通风:

2.1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2.1.1建筑物的标高系统

✓将建筑物底层室内某指定地面的高度定为±0.000,单位是米(m)。

高于这个标高的为正标高,反之则为负标高。

✓建筑设计人员获得的基地红线图及土质、水文等资料所标注的都是绝对标高,在设计时涉及建筑物的各部分都应当换算为相对标高进行标注,以免混淆。

✓零点标高应注写成±0.000,正数标高不注“十”,负数标高应注“-”。

2.1.2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建筑物每一部分的高度

✓层高

✓净高

Ø结构高度对房间高度的影响

Ø净高与层高

▪确定房间净高的主要因素

✓室内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

最小净高

✓满足生理、心理要求的其它标准:

Ø采光对高度的影响

Ø通风换气对高度的影响

Ø室内空间高宽比:

1:

1~1:

3为宜

✓节能要求:

P34

▪建筑物各部分常用高度

✓窗台高度:

一般900~1000mm

Ø儿童650~700mm

Ø凸窗窗台:

600mm

✓首层室内地面标高:

±0.00

✓室内外地面高差:

150~600mm

✓层高:

宿舍、办公—3.0-3.3m

教室—3.6m

住宅—宜2.8m(规范)

2.2建筑物的层数和总高度

▪建筑按层数或总高度分类

✓基本概念:

建筑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建筑物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

✓住宅建筑(按层数和高度分):

Ø高层:

高度大于27米

Ø≥7层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的住宅须设电梯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按高度分):

>24m为高层,不含高>24m的单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

>100m。

▪建筑层数应按建筑的自然层数计算,下列空间可不计入:

✓室内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地下或半地下室;

✓设置在建筑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

✓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

▪建筑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建筑本身使用要求

✓建筑基地环境与城市规划的要求

✓建筑结构、材料及施工的要求

✓建筑防火要求

✓建筑经济效果

▪建筑剖面空间组合:

▪建筑空间的利用:

P38

✓房间内空间利用:

Ø夹层空间的利用:

Ø住宅内空间利用:

✓走道、楼梯、门厅空间利用:

▪复习思考题:

✓室内最小净高是多少?

✓室内外地面高差一般为多少?

室内地面标高如何确定?

✓什么是层高、净高?

确定层高与净高应考虑哪些因素?

试举例说明。

✓建筑按层数和高度如何分类?

✓建筑空间的利用有哪些处理手法?

第3篇建筑常用结构体系

第1章墙体承重结构

▪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

——教材P61

▪墙承重系统的受力分析

▪墙体承重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

✓因为承重墙体的存在,内部空间的划分或承重墙体上的开洞(门窗)会受到限制。

✓适用于室内空间分隔相对固定的建筑,不适用于需经常灵活分隔空间及内部使用要求有大空间者。

▪墙体承重方式、特点及应用

✓横墙承重:

横墙间距较密,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好,纵墙开窗自由,采光好,但平面较呆板,是用于房间使用面积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的建筑,例:

宿舍、旅馆、住宅等。

✓纵樯承重:

横墙数量可减少,对开放室内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