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422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docx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至第二单元测试

(60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单向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哪个日期是“世界60亿人口日”

A.1979年10月12日

B.1989年10月12日

C.1999年10月12日

D.2000年10月12日

2、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决定的

A.出生率

B.死亡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人口基数

3、1995~2000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洲或地区是

A.欧洲

B.亚洲

C.北美

D.非洲

4、在人口的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人口基数

5、德国、匈牙利等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呈现

A.高增长

B.低增长

C.零增长

D.负增长

根据下图回答6~7题

6、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德国

7、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主要迁出地区有

A.黄河、长江上游地区

B.黄河、长江中游地区

C.黄河、长江下游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9、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定居人口减少

C.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D.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10、目前,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人口主要迁出区的是

A.欧洲

B.北美

C.拉丁美洲

D.西非和北非的一些产油国

11、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

A.从东北部向墨西哥湾沿岸移动

B.从乡村向城市移动

C.从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移动

D.从南部向西部和北部移动

12、“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

A.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B.由长江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

C.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D.由长江流域移到了黄河流域

13、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A.资源的数量

B.人均消费水平

C.区域开放程度

D.科技发展水平

14、我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根据“木桶效应”理论,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为突出的资源是

A.土地

B.森林

C.矿产

D.淡水

15、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是

A.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

B.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C.我国地大物博,人口的容量是无限的

D.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是可以确定的

16、在江南地区轻易形成的城市形态是

A.团块状

B.条带状

C.组团状

D.放射状

17、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

A.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低

B.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

C.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度

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

18、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A.城市规划的需要

B.功能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

C.交通条件的发展

D.人口的消费需要

读下图,完成19~20

19、如要在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0、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C地位于城市边缘,环境美丽,可兴建高级住宅区

D.D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宜兴建大型商业区

21、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不同的城市功能活动;②城市环境的优劣;③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④交通通达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

C.该地段地价太高

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

23、在一个区域中,高级别城市与低级别城市相比

A.服务范围大

B.彼此距离较近

C.数目多

D.提供服务级别低

24、下列城市中,不属于特大城市的是

A.南京

B.上海

C.海口

D.武汉

25、下列不属于促进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的是

A.经济腹地广阔

B.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C.地势平坦开阔

D.开发较晚

读下图回答25~26题

26、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甲普通小卖部乙家具商店丙五星级宾馆

B.甲早点铺乙汽车销售丙高级家具电器

C.甲珠宝行乙家具商店丙早点铺

D.甲五星级宾馆乙珠宝行丙早点铺

27、关于六边形服务范围模式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

A.当某一货物的供给点只有少数几个时,各供给点会彼此竞争,服务范围会重叠

B.在利润的吸引下,新的供给点出现,原有的服务范围会缩小,彼此相切

C.圆形的服务范围彼此相切不重叠,可以覆盖所有的区域不留空白

D.空白区的消费者选择最近的供给点,从而分割成四部分,使圆形范围变为六边形

28、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29、下列国家中,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最高的是

A.墨西哥

B.巴西

C.新加坡

D.中国

30、在我国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石油型污染

B.煤烟型污染

C.光化学烟雾

D.总悬浮颗粒物污染

二、综合题

1、读“80年代下半年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和地区。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⑵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⑶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⑷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严重课题,攸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定,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措施有:

2、读“某地两级城市的职能及其服务范围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9分)

⑴A、B两级城市中,等级较高的是,因而它出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等级一般较。

判定依是。

⑵就服务职能而言,城市提供的职能多、范围大,且包括了城市的全部职能。

⑶下列城市职能中,只有A城市才拥有的是。

①大学②派出所③电影院④公安局⑤中学⑥中学⑦音乐厅⑧公安分局

⑷假如在该图所示的区域范围内,要设立适宜的中学和小学,的个数应多些。

理由是。

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⑴伦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规模和规模不断扩大,使市区条件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和。

1950年伦敦发生了震动世界的酸雾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⑵20世纪70年代后,伦敦城市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被称为。

造成种现象的原因是。

⑶伦敦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0CCDBDAABCC11~20ACBDACDBAC21~30DAACDBBDCB

二、综合题(共3小题,40分)

1、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经济发达、就业就会多、社会保障完善、交通便利等

⑵石油资源丰富

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农村城镇化,为农村发展带回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等

⑷重视农民工的安置问题,关爱农民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加强农民工的培训和再教育,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等。

2、⑴A;高;位于城市主干道旁,交通通达度高,人流密集

⑵A;B

⑶①④⑦

⑷小学;小学服务等级低,范围小,数量多

3、⑴城市用地;人口;失业率增高、犯罪率上升、空旧房增多、市中心空洞化等;伦敦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城市污染严重,大量聚集的酸性废气与浓雾溶合形成。

⑵逆城市化;由于市中心工业的发展和人口密集,市区内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乡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转移。

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开发新区和卫星城;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大力整治环境污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