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151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届人大代表会议内容及意义(最全)Word格式.docx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主题:

是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与政策。

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阶段仍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中,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

既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也批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六大”的这些决议与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忽视了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而且错误地把民族资产阶级当成“最危险的敌人之?

,埋下了后来“左”倾错误的根源。

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主题:

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在中国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大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通过了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党章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大会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

七大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全党在组织上、思想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最后取得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经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变为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今后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国家政权的主要任务。

大会在认真结“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并要求合理规定经济发展速度,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和改进国家政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同官僚主义作不懈的斗争。

大会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方针。

党的“八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了个好头。

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所谓经验成果。

林彪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全面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所谓“丰功伟绩”,并规定了“斗、批、改”的任务,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并加强了林彪、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权力和地位。

十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批判林彪集团的反革命罪行,但是大会通过的由张春桥等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全面继承了“九大”的错误理论与路线。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但是大会仍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政策,因此未能完成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新时期拔乱反正、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的任务。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道路、纲领和方针政策。

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

邓小平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他还把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加以强调。

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还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

大会明确解释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

大会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与改革、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

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一战略部署的目标必须依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

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指出:

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胜利。

第一次明确地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提出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核心问题。

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修正案。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从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科学地总结过去,筹划未来,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全面部署。

大会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

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

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十六大以来历届全会主要内容 

十六届六中全会 

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2006年10月8日-11日) 

《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全文发布,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公务员工资制度,通达社情民意,建设服务型政府 

十六届五中全会 

通过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2005年10月8日-11日) 

十六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十一五规划”首次将“计划”改为“规划”,并与以往单一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同,此次规划同时强调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规划将涉及突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六大重点.“十一五规划”从2006年至2010年 

十六届四中全会 

作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决定(2004年9月16日-19日)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决定。

全会高度评价江泽民同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

江泽民同志参加革命60年来,矢志不移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10月11日-14日)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改革目标,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中央讨论拟提请十六届三中全会研究振兴东北问题。

要充分认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统筹规划,从长计议,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确保这一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十六届二中全会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2003年2月24日-26日) 

全会强调,要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通过拟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个意见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十六届一中全会 

胡锦涛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2002年11月15日) 

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

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

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十七大1.1.1时间及意义: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重大意义:

第一,十七大科学回答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更高地举了起来,这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十七大科学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及其宝贵经验,向党内外、国内外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坚定人民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十七大全面深刻、富有新意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和科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意义深远的科学概念,以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第四,十七大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其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五,十七大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和重大战略任务,为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更加科学有力的指导。

第六,十七大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政策举措,必将极大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创新。

第七,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最高领导层顺利实现了新老合作与交替,这为我们党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顺利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1.2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1.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党的十七大从八个方面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机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1.1.4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十七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和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需要和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实现科学发展,正确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各种重大关系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 

1.2.1时间及意义: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全会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科学判断了当前我国农村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总体思路,认识上有了新高度,政策上有了新突破,制度上有了新安排,举措上有了新实招,必将开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崭新时代,吹响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号角。

1.2.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3目标任务: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〇二〇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〇〇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2.4遵循的原则: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 

1.3.1时间及意义: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在建党8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改革开放30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研究执政党建设为主要内容,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认真总结了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1.3.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六条基本经验即“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这次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是系统总结了党执政60年的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专家认为,这些基本经验,将作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自身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1.3.3党所面临的四种考验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决定》指出: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

为此,党建任务非常严峻。

《决定》向全党提出了当前党建工作要“四个着眼于”的要求,即:

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泯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着眼于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 

联系。

这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点。

《决定》重申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推进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

坚定不移抓好党的思想建设;

坚定不移抓好党的组织建设;

坚定不移抓好党的作风建设;

坚定不移抓好党的制度建设;

坚定不移抓好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此外,《决定》还规定还提出了准确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要求。

提出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动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提出了党的建设总的目标。

这就是:

要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3.4全会对党的建设提出的重要任务: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二)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作好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

(五)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六)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互相联系,任务艰巨。

它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对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新认识。

也表明,我们党经过60年执政的磨炼,已经从过去领导推翻旧世界的革命党顺利转变成为成熟的领导人民建设新世界的党。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不稳定因素增加、各种矛盾依然存在。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 

1.4.1时间及意义: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一是胡锦涛对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阐述,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二是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这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三是这次会议对于继续抓好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衡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4.2“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