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153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docx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规划.docx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建设方案

一、现有基础

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落脚点。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是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遥感图像处理分析能力的专业拓展课程之一。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自开设以来就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其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突出。

课程教学团队现有任课教师17人(含兼职教师5人)。

课程建设团队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人,讲师(含工程师)9人,教学团队成员全部获得硕士学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

2009年7月“测绘教研室教学团队”被教育厅认定为省级教学团队。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自开设以来,在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建设成效和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二、建设目标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建设立足“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资料与资源共享等方面入手,主要围绕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教学团队建设展开,实现将传统课堂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有效扩展,便于学习者学习。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根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指导未来课程建设与改革,特制定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课程理论、实际一体化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目标

1、课程标准优化。

通过课程标准的改革与调整,使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衔接紧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进一步明确,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2、课程内容调整。

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建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标准。

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项目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内容,使整个课程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规范性,凸显应用性。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不断推进课程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技术强、教学水平优良的教师团队。

4、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根据课程特点,积极探索符合职教规律,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实训实习项目,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库。

积极有效应用“蓝墨云”等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和考核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5、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移动设备已成为新的载体被应用到教学中,我们要在已有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加快微课建设等,以此推进立体化教材建设。

三、建设内容

1.教学内容选取及知识点细化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创新

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应随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步更新,精心进行课堂(理论及实训)教学设计,有效组织实施,使教学内容更适合课堂教学模式。

实训教学体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等方式,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注重合作。

3.数字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现有纸质版教学资源携带不方便、造价高、不易修改、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单一等劣势。

在现用教材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融合的数字教学资源,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以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习者,大大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组织力量完善电子课件、习题库、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增加网络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的互动,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满足在线开放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4.考核评价体系及学生学业评价手段创新

本课程现有的考核方案由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及终结性考核成绩3部分组成,考核项目固定,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发适应本课程特点,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评价手段,探索形成性的过程性考核与阶段性的终结考核相结合的线上考核评价方式。

优化考核方式、丰富考核内容,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5.实践教学环境功能拓展与内涵建设

依托学院骨干院校建设成果,完善土木工程测量实训场、控制测量实训场、测量数据处理与软件应用中心等实训场的内涵建设。

课堂教学中拓展和提高现有实训设备、设施的有效利用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

6.师资队伍建设

定期组织课程建设团队成员参加信息化培训与信息化教学竞赛活动,提高教学团队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强校企合作,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现场锻炼、顶岗学习,实现产教结合,建立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团队协作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承担适当比例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完成施工企业一线岗位技能要求的实训项目。

在课程相关科研教改论文、技术专利等方面有突破性成果。

四、进度安排

本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周期为2年,具体进度安排见表1。

表1项目建设年度计划

建设项目

年度计划

2017年

2018年

课程设计

理顺课程建设思路;

修订课程标准;

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整理行业标准。

授课计划设计;

生产性教学项目开发;

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效果评价;

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学生学习情况评价。

课程资源

进行知识点、技能点拆分;

对已有资源进行整合。

多媒体课件制作;

微课、视频设计、制作;

其他教学文件制作(图片、文本等);

教学资源包开发;

实训场内涵建设;

企业培训包设计。

课程团队

师资培训;

企业调研;

企业兼职教师聘任。

信息化与专业技能培训;

企业调研,对外交流;

专业带头人培养;

骨干教师培养;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企业培训;

企业文化学习。

五、保障措施

1、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成立系部、教研室两级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对课程的改革、实施和总结进行检查、指导。

2、加强课程组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围绕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课程组教师专业技术和教学水平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高师资质量,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3、强化基础设施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仿真性、生产性实验实训室,构建立体型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推行实验实训室开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六、预期成果

1.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声誉。

立足“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实现翻转课堂,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

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协作,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合作双赢。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