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1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docx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均刨置与演替

——兼论唐后期岭南地域节度使司建制

◎艾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唐代五岭以南地域的都督府建制单位具有地方高层行政区划与管理组织的典型性。

唐朝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岭南地域,遂在南部边疆建置行政管理机构,分划管治区域。

据史书记载,唐前期岭南地域的地方高层军政建制单位保持时间长久者,就是史籍所谓“岭南五府”或作“岭南五管”。

“岭南五府”是对置于五岭之南大陆地区五个都督府及都护府的通称;而“岭南五管”则是对五个都督府及都护府管治区域的总称。

概而言之,两种通称皆指岭南地域的五个地方高层管理实体,可以相互替换。

与此同时,还有置于海南岛的崖州都督府。

至唐后期,在“岭南五府"的基础上次第建立五个方镇,仍称“岭南五管”。

然而,“岭南五府”的管区范围与属州数量并非始终固定不变。

究诸历史实际,岭南地域的都督府建制及其属州经历过复杂的变化过程。

至唐高宗之后,方出现“岭南五府”或“岭南五

管”之通称,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趋于相对稳定。

关于岭南诸都督府建制的嬗替,迄今尚无系统研究。

本文就唐代岭南地域的都督府建制演替历程试作探讨,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一、武德至贞观年间岭南地域都督府建制的确立与调整

武德中(618—626),岭南地区重归统一。

唐朝先后在这个地域建立十一个总管府(武德七年改称都督府),共督管八十七个州(包括羁縻州)。

此期,都督府政区的兴废过程可分为五个系列(参见表1)。

1.广州都督府(包括循府、康府、高府、广府)

循州都督府初置于武德五年(622),称循州总管府,治循州归善县(今广东惠州市东南),仅管循、潮二州。

武德六年,循府受广州总管府兼制。

武德七年,改称循州都督府。

贞观二年,撤销循府,循、潮二州改隶广府。

 

①刘响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15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一18历史·环境与边疆

 

康州【或作南康州)都督府初置于武德四年(621),称康州总管府(《旧志》误作“康州都督府”,今改正),治康州端溪县(今广东德庆)。

康府管康、端、封、新、宋、泷、勤等州,也受广州总管府兼统。

武德七年,改称康州都督府。

至武德九年,撤销康州都督府,废康州。

其余的端、封、新、宋、泷、勤、建、齐、威、南扶、义等十一州(按:

《旧志》有涯州,误。

涯州在

武德四年就属于广府),则划入广州都督府。

贞观元年(627),又置南康州。

贞观十一年,废之。

贞观十二年,复置而改称康州,隶广府。

q)

高州都督府置于武德四年(621),称高州总管府,治高州齐安县(今广东恩平北)。

高府管八州:

高、春、罗、辨、雷、崖、儋、振诸州。

按:

《旧志》无“振”,而有“新”,实误。

新州已属康府,见前。

此外,潘州夹处在上述诸州之间,不可能隶于其他总管府,也当属于高府。

如是,高府实管九州。

武德六年,高府受广州总管府兼制。

武德七年,改称高州都督府。

同年,割出雷、崖、儋、振四州隶于广府,高府管五州。

贞观八年,废潘州,地人高州。

高府督管高、春、罗、辨四州。

贞观二十三年(649),撤销高州都督府;高州迁往良德县;于旧潘州治城——齐安县别置恩州。

高、春、罗、辨、恩五州改隶于广州都督府。

广州都督府广府置于武德四年(621),初名广州总管府,治广州南海县(今广东广州市)。

广府管五州:

广、东衡、冈、南绥、涯诸州。

兼统康州(也作南康州)总管府。

武德六年,广府又兼统循州总管府、高州总管府。

武德七年,改称广州大都督府,增管原属高府的雷、崖、儋、振(《旧志》误作新,今改正)四州。

共管九州。

武德九年,撤销康州都督府,废康州;原属康府的端、封、新、宋、泷、勤、建、齐、威、南扶、义等十一州,来属广府。

同年,废勤州,地入春州。

广府实管十九州。

后于万岁通天二年(697),复置勤州,隶广府。

表l唐武德贞观中岭南地区诸都督府一览裹

编码名称置年治所简称废年

01广州都督府武德四年广州广肃

02康州都督府武德四年康州康府武德九年

03高州都督府武德四年高州高府贞观二十三年

04循州都督府武德五年循州循府贞观二年

05桂州都督府武德四年桂州桂府

06南尹州都督府武德四年南尹州南尹府贞观六年

07钦州都督府武德四年钦州钦府贞观元年

08龚州都督府贞观七年龚州龚府

09崖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崖州崖府

10交州都督府武德五年交州交府

11骥州都督府武德五年骧州骧府贞观十六

贞观元年(627),降为“中”等都督府。

同年,废涯州,地入广州;废宋、齐、威三州,地人

 

①刘晌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18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②刘昀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20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20历史·环境与边疆

 

《旧志》误作“相州”,今改正。

贞观七年,析置龚州都督府,析出桂府五州[南恭(蒙)、南方(澄)/藤、宾/容、燕、绣]。

龚府亦由桂府兼统。

同年,废龙、郁二州,地入南昆州(柳州)。

至此,桂府所管达十九州,兼统一个都督府(龚府七州)。

在此后几年中,桂府所管诸州经历了更名、省并、析置的复杂过程。

贞观八年,改越州为廉州、南简州为横州、南方州为澄州、南宕州为潘州、南晋州为邕州、南尹州为贵州、静州为富州、乐州为昭州、南昆州为柳州、铜州为容州、南恭州为蒙州。

共有十一个州被更名。

贞观十年,废姜州,地入桂州。

贞观十二年,废晏州、荔州,地入桂州。

贞观十三年后,桂府管十七州:

桂、象、富(静)、融、贺、昭(乐)、柳(南昆)、梧、宾、贵(南尹)i邕(南晋)、横(南简)、澄(南方)、潘(南宕)、白、廉(越)、钦诸州,并兼摄龚州都督府。

贞观二十三年,桂府仍领此十七州。

此外,颇疑“藤、容”乃“澄、宾”二字之笔误,因后两州与龚府驻在州间隔贵州(原名南尹州)之地,不相连接,断难管理,与实际情势不符。

依区位关系观察,澄、宾二州应属桂府,暂作如此处理。

是否妥当,暂时存疑。

3.龚州都督府

龚府置于贞观七年,治龚州武林县(燕州旧治,今广西平南东南)。

龚府管七州,即:

龚、浔、南恭(蒙)、澄、宾、燕、绣诸州。

颇疑“澄、宾”乃“藤、容”二字之笔误,因为依区位条件观察,容、藤二州应属龚府。

贞观十二年,废浔州,地人龚州。

贞观十八年,废燕州,地入龚州。

贞观二十三年,龚府实管五州:

龚、蒙(南恭)、澄[藤]、宾[容]、绣诸州。

龚府废年无考,推测应在武则天天授中(690一692),被容州都督府所取代。

②4.交州都督府(包括鹱府、交府)鹱州都督府置于武德五年,称作“南德州总管府”,治南德州九德县(今越南义安省

荣市)。

管八州:

南德、明、智、骥(贞观元年改称演州)、林、源、景、海等州。

武德七年,改为南德州都督府。

武德八年,南德州改称德州,南德府也称作德州都督府。

贞观元年,又改德州为骥州,德府也遂之更名为骓州都督府。

以。

旧骝州为演州。

贞观二年,獾府管骧、明、智、演、林、源、景、海八州。

至贞观十二年,废明州,地人智州;废源州、海州,地人骓州。

贞观十六年,废演、智二州,地入獾州。

骓府领骧、林、景三州。

同年,可能撤销骥府,以三州改隶于交州都督府。

交州都督府交府置于武德四年,初名交州总管府,治交州交趾县(今越南河内市)。

管十一州:

交、峰、爱、鸢、宋、慈、陆(《旧志》误作“险”)、道、龙、隆、澄诸州。

武德六年,宋、慈、道、澄四州之名前皆加“南”字。

武德七年,改称交州都督府。

其年,置玉州,隶于“交府”。

贞观元年(627),开始省并诸州,废南宋、南慈、隆、鸢、龙五州,其地皆入交州、仙州,“并隶交府”。

交府管交、峰、爱、陆、南道、南澄、玉七州。

贞观二年,废玉州。

贞观六年,改南道州为仙州。

贞观十一年(或作十年),废仙州,其地并入交州。

贞观十三年后,陆、南澄

 

41l72511975

,,口

 

,41,172911975o

①②③刘刘刘响响啕等等等《《《日日日唐唐唐书书书》‰∥》,卷卷卷41《《《地地地理理理志志志四四四》‰∥》,154页页页北北北京京京中中中华华华书书书局局局o

71975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21一

二州先后被废。

贞观十六年,撤销骥州都督府;以骧、林、景三州来属。

“交府”督管交、峰、爱、骧、林、景六州。

其后,废林、景二州。

贞观二十三年,交府管交、峰、爱、骥四州。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八月,交州都督府被改称为安南都护府,简称“安南府”。

管区依旧为上

述四州。

5.崖州都督府崖府初置于武德四年,称作崖州总管府,管崖、儋、振诸州。

其年,废崖府,诸州改隶于

高府。

武德七年,三州又改隶于广府。

贞观元年(627),复置崖州都督府,治崖州舍城县(今海南琼山东南、渡口东)。

管崖、儋、振三州。

贞观三年,割出儋州,改隶广府。

寻复还崖府。

贞观五年,增立琼州(治琼山,今海南定安东北),属于崖府。

贞观十三年,废琼州,

地人崖州。

寻复立琼州,领五县。

贞观二十三年,崖都督府管崖、儋、振、琼四州。

经过贞观中的调整,岭南地区的都督府数量锐降,由12个减至5个。

它们是:

广府、桂府、龚府、交府(后之安南府)、崖府。

州级政区数量也由原来的87州降至48州,有一定减少。

显然,行政区划的整顿具有积极意义。

贞观二十三年,岭南地区留存的州级政区约有48州,分别是:

广、韶、循、潮、冈、康、泷、端、新、封、潘、春、罗、辨、高、恩、雷、崖、琼、儋、振、邕、澄、宾、横、钦、贵、龚、象、藤、桂、梧、贺、柳、富、昭、蒙、融、容、白、绣、窦、廉、义、交、峰、爱、骓。

迄贞观二十三年,岭南地区废罢的州级政区达39个。

表2贞观二十三年都督府政区一览表

管区

道别序码都督府名称治所

州名州数

广、韶、端、康、封、冈、新、泷、窦、义、雷、

01广州都督府18广州

循、潮、高、恩、春、罗、辨

桂、象、富、融、贺、昭、柳、梧、宾、贵、邕、

岭02桂州都督府17桂州

横、澄、潘、白、廉、钦

03龚州都督府龚、蒙、藤、容、绣5龚州

04交州都督府交、峰、爱、骧4交州

05崖州都督府崖、儋、振、琼4崖州

 

①刘啕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49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②刘啕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61页,北京,中华书局,t975。

③刘昀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11—1765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一~22历史·环境与边疆

 

二、永徽至景云年间岭南地域都督府政区的发展

永徽之后,岭南地区随着政区地理格局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变化,在保持原四个都督府(龚府已废)的同时,增立邕州都督府(乾封二年,667年)、容州都督府(延载元年,694年;或如意元年,692年;实际当在天授年间,690—692年),共有六个都督府建制。

除崖州都督府居于海水环绕的海南岛之外,在五岭之南的大陆上形成著名的“岭南五府"的管理格局。

其形成时间当在武则天天授年间(690—692)容州都督府组建之后。

1.广州都督府永徽之后,广府建制依旧在,仍为“中”等都督府,而其属州之数有所变动。

武则天如

意元年(692),容州都督府组建后,岭南的大陆地带共有五个都督/都护府,即广、桂、邕、容、安南五府。

圣历三年,乙速孤行俨被“授予使持节,都督广、韶、端、康、封、冈等十二州诸军事,守广州刺史”①。

显然,广府管州之数较贞观末年减少六州。

约在神龙二年,朝廷特别委任“广府都督”周仁轨充任“五府经略大使(作者按:

《旧志》作节度使,误)”,统摄广、桂、容、邕、安南五府管区②,通常称作“岭南五府"或“岭南五管”。

“岭南五府”形成时间当在武则天天授年间(690—692)容州都督府组建之后、神龙二年(706)之前。

于是,广州都督府被赋予特殊的军政地位。

2.桂州都督府

其治所仍旧,管区却有明显变化。

永徽至乾封元年间(650一666),桂府仍旧管十七州。

乾封二年,析置邕州都督府(作者按:

《旧志》谓贞观六年置府,实误),割邕、贵、横、澄(《旧志》误作“藤”)、宾(《旧志》误作“容”)五州隶之。

此后,桂府管十二州:

桂、昭、贺、富、梧、潘、象、融、柳、白、廉、钦诸州,兼制龚府五州[龚、蒙、容(《旧志》误作“宾”)、藤(《旧志》误作“澄”)、绣]。

还管七个羁縻州。

③长寿元年(692),复立浔州。

④此后,桂府管十三州。

3.邕州都督府邕府置于唐高宗乾封二年,治邕州宣化县(今广西南宁市)。

“后为夷獠所陷,移府于

贵州。

景云二年,州界平定,复于邕州置都督府。

”⑤《旧志》谓邕府置于贞观六年,实误。

因为是年邕州之名尚未出现,仍称南晋州,隶属于桂府。

贞观八年,南晋州更名为邕州,依旧隶于桂府。

邕府所管州数不详,大体即《旧志》所谓“邕管十州”,它们是:

邕、贵、横、澄(《旧志》误作“潘”)、宾(《旧志》误作“罗”)、严、田、党、山、淳(《旧志》作“永贞元年,改作峦

 

①董浩等编著:

《全唐文》,卷234。

刘宪《大唐故右武卫将军上柱国乙速孤(行俨)府君碑铭》,2364--2366

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②刘晌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③刘昀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25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④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卷38,《岭南道五·浔州》,95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

《旧唐书》,卷41,

《地理志四》,1730—1731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⑤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卷38,《岭南道五·邕州》,94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23一一

 

州也”,永贞元年即805年)等州。

①其中,前五州来自桂府,后五州则先后置于永徽元年至开元初年。

淳州置于永徽初(《新志》谓置于“武德四年”),严州置于乾封元年(《新志》谓置于“乾封二年”),田州失起置年月(《新志》谓置于“开元中”),党州置于永淳元年,山州失起置年月。

景云二年,实管十州,还管二十六个羁縻州。

4.容州都督府

据《通鉴》卷205载:

容府置于武则天延载元年。

但《大唐赠卫尉卿并州大都督淮阳郡王京兆韦府君墓志铭》云:

中宗韦皇后之弟韦洄于如意元年(692)“薨于容府"。

据此可知,容州都督府初置之年当更早,可能是在武则天天授年问(690--692)。

《旧志》称:

“开元中,升为都督府。

”则显然是不可靠的。

容府是以原龚府为基础组建的,治容州(今广西北流)。

所管诸州为原属龚府的容、藤、绣三州(龚、蒙二州归桂府),以及牢、白、禺、党、郁林、钦(《新志》作“窦”)、廉七州。

长寿元年(692),复立浔州。

其中,永徽后新置诸州有:

郁林州,乾封元年析贵州之地置;禺州(原称东峨州),总章元年析白、辨、容、窦四州地而置;党州,永淳二年置。

神龙三年,析置平琴州。

至景云二年,大略管此十一州也。

@

5.安南都护府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一说永隆二年,即681年)八月,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简称“安南府”。

管五个正州:

交、峰、爱、骧、陆,以及福禄州等四十一个羁縻州。

福禄州,或谓置于总章二年(669)。

上元二年(675),析钦州之地,置陆州,隶于交州都督府。

大足元年(701),添置武安、南登等州,隶安南府。

6.崖州都督府

永徽初,仍管崖、儋、振、琼四州。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

龙朔二年(662),析崖州的万安县,置万安州。

此后,崖府统管五州。

乾封中(666--668),因地方战乱而撤销琼州。

此后,崖州都督府督管崖、儋、振、万安四州,达一百余年(贞元五年十月,才复置琼州)。

因此,迄景云二年(711),崖府仅督管上述四州而已。

 

①刘晌等:

《妇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37—1742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薪唐书》卷43上《地理志

七上》,第1101页。

②刘啕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

1737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新唐书》,卷43上,《地理志七

上》,第1103、1108、1109、1110页均无山州之记载。

③刘晌等:

《旧唐书》,卷41。

《地理志四》,174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④刘响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49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⑤刘均等:

《旧唐书》。

卷41,《地理志四》,1761—1762页。

北京,中华书局,1975。

 

——Z4历史·环境与边疆

 

表3景云二年都督府政区一览表

道别序码都督府名称管州州数广、韶、端、康、封、冈、新、泷、窦、义、雷、循、潮、高、恩、春、

01广州都督府19

罗、辨、潘

桂、昭、贺、富、梧、潘、象、融、柳、白、廉、钦、浔;龚、蒙;思

02桂州都督府16

岭唐;七个羁縻州

南03邕州都督府邕、贵、横、澄、宾;严、田、党、山、淳(峦);二十六羁縻州10

道04容州都督府容、绣、藤、牢、白、钦、廉、禺、郁林、浔:

平琴11

05安南都护府交、峰、爱、骥、陆;福禄、武安、南登8

06崖州都督府崖、儋、振、万安4

 

三、先天至天宝间岭南地域都督府政区的变化

自唐玄宗先天元年(712)至天宝十五载(756)间,都督府建制的变动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数量上略有增加,其二是都督府专名的变更。

这时期,边疆地区的都督府因军事需要而出现事权扩大的趋向,若干都督不仅兼任度支使、营田使,乃至节度使、采访使诸职。

具体在岭南地域,都督府的数量并无若何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专名的变更上。

1.天宝元年都督府政区的专名变更

为证实都督府专名的更替,即天宝元年(742)至至德三载(758)各都督府以驻在郡的

全名为本府专名的事实,我们特地摘引《旧唐书·地理志》的相关资料。

该志记述较清楚的都督府如下:

桂州下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始安郡,依旧都督府。

至德二年九月,改为建陵郡

(都督府)。

乾元元年,复为桂州(都督府)。

刺史充经略军使,管戍兵千人,衣粮税本管(即桂府)自给也。

”(!

容州下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普宁郡(都督府)。

乾元元年,复为容州都督府。

”②天宝十五载以前,无论都督府如何置废因革,它始终是大唐帝国的高级行政区划。

着安史之乱爆发,都督府的地位和职能开始动摇与下降。

另一方面,唐朝为平息叛乱而开动所有的战争机器。

其突出的标志就是:

将原置于边疆的节度使司制度向内地全面推广,以适应战时的需要,从而在地方上建起军事管制体系。

节度司制就取代都督府的主导地位,成为唐后期的地方高级行政区划。

都督府的地位虽被替代,但并未撤销,只是成为节度司建制单位的附庸。

不可否认的是,唐前期的都督府级政区的研究,还有若干疑点未被解开。

我们期待新

 

①刘晌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25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②刘响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4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论唐代“岭南五府”建制的创置与演替25——

 

的考古材料的问世,诸如墓志铭、墓碑、摩崖石刻,以及散落民间的唐碑拓片、新发现的唐代文献等等,提供新的史料,以期完全解决关于唐前期都督府与属州关系的诸多问题。

2.开元中岭南地域的都督府领州之数考述岭南地区存在六个都督府及都护府。

岭南五府所管诸州,新旧唐书所记多有柢牾,今略作驳正。

经对比分析,诸府管区应

以《新唐书》记载多符合实际的历史政区地理,能连结为一个完整的区域。

而《旧唐书》的罗列,显得飞地太多,插花形式实在不符合古代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故不作为主要依据。

但是,其记叙的道里数据可作分析的参考。

广州都督府·开元十七年五月十二日,唐玄宗的内侍高力士之母亲去世,其父冯君衡先于武则天圣历中死于岭南故乡,此时方“备礼饰终,招魂合葬”。

因为高力士的缘故,唐玄宗起初诏赠冯君衡以“潘州刺史”。

同年,再度追赠冯君衡“使持节广、韶、循、康等一十六州诸军事,广州大都督”①据《新唐书·地理志》,其管区包括十七州:

广、韶、端、康、封、新、泷、循、高、恩、春、勤、雷、潮、罗、辨、潘。

其中,前十二州亦见于《旧志》。

勤州,复置于

开元十八年。

后五州唯见于《新志》。

但《旧志》列有“冈州”,《新志》却遗漏了,以冈州所在区位判断,实属于广州都督府。

因此,开元末至天宝中,广府实管十八州,略当今广东省之境。

至于《旧志》所载“贺、藤、窦”另有所属,于此不妥。

新旧唐书所记非此期存在的州政区,不再引述。

桂州都督府据《新唐书·地理志》,桂府管区包括十州:

桂、昭、富、梧、融、柳、蒙、贺、严、古诸州。

其中,前七州亦见于《旧志》,后三州仅见于《新志》。

但《旧志》所列“象、龚”二州,则为《新志》所无,应补人。

《新志》所列“连州",实属潭府;思唐州,开元二十四年(736)降为羁縻州,故暂不计人。

此外,“环、宜、芝”三州,《旧志》和《新志》“桂府”条下均无记载,但依其方位,均与桂府前述诸州疆域毗连,不当属于其他都督府。

(《新志》:

环、宜二州隶于邕府,芝州隶于安南府;《旧志》:

环、芝二州属于安南府,缺宜州)此三州当属于桂府。

应当特别指出:

《旧志》“桂府”条下又有“绣、澄、宾、郁林、平琴”五州,实际分别属于邕府和容府,不应隶于桂府。

如此,桂府所管实为十五州(参见表4)。

邕州都督府新旧唐书对邕府诸州的记述分歧较大,相同者仅邕、贵、横、淳、田五州。

不同者当以《新志》为准,即澄、宾、岩、滚、笼、钦、浔七州。

依据很简单,仅从地缘条件观察下,这七州均与邕府所驻邕州接壤,完全符合就近管领、管区一体的原则。

若属其他都督府,势必导致飞地的大量出现。

至于《新志》所载“龚、象、藤、宜、环”诸州,已依其区位分属桂府、容府。

《旧志》邕府下所列“党、山、罗、潘”四州,与邕州间隔数州之地,显然有误,实际上它们分隶于容府和广府。

经过厘定后,邕府于开元末年实管十二个州政区(参见表4)。

容州都督府据《新唐书·地理志》,容府管内有十一州:

容、牢、白、禺、绣、党、郁林、

 

董浩等编著:

《全唐文》,卷230,张说《赠广州大都督冯府君神道碑》,北京,中华书局,1983。

刘晌等:

《旧唐书》,卷41。

《地理志四》,17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刘啕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25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刘晌等:

《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1737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

——26历史·环境与边疆

 

平琴、廉、窦、义诸州。

其中,前四州亦见于《旧志》,后七州仅见于《新志》。

此外,藤州与容州接壤,理当就近隶于容府(治容州);山州夹处在廉、白、罗三州间,也必隶于容府(《旧志》谓山州属于邕府,则为飞地,乃事势所不容也。

《新志》谓藤州属于邕府,亦为飞地,必不可能)。

《旧志》容府下还列述“辨、钦、岩、古、滚、汤"六州,也与当时都督府区划不合。

辨州隶于广府,不曾变更;汤州则属安南府,也为不争之事实;钦、岩、滚三州属于邕府,古州隶于桂府,已如《新志》文。

开元末年,容府管十二州。

安南都护府据《新唐书·地理志》载,管内诸州是:

交、峰、爱、骧、陆、福禄(安武)、汤、长、庞、武峨、武安十一州。

除了汤、庞、武安三州外,其余八州也见于《旧志》。

可知,新旧唐书对安南府管州名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