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1686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植物保护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代码:

802科目名称:

植物保护学

--------------------------------------------------------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4分)

1、植物保护学:

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1分),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1分),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1分),维护人类物质和环境利益的一门既具基础理论又具应用价值的科学(1分)。

或是研究植物的有害生物(1分)——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等的生物学特征(1分)、发生规律(1分)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1分)。

2、植物病害症状:

是指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2分)。

其中,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为病状(1分),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1分)。

或植物病害经过一系列病变过程,最终导致植物产生肉眼可见的病态称为植物病害症状(2分)。

症状是由病状和病症两部分构成(2分)。

3、非侵染性病害:

是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2分),或由在生长环境中油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2分)。

  

4、病害循环:

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 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2分),也称为侵染循环(1分)。

包括三个环节: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传播途径(1分)。

5、侵染过程:

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某些部位相接触(1分),由该部位侵入寄主植物后在其体内繁殖和扩展(1分),发生致病作用,显示出病害症状的过程(1分),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1分)。

或是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1分)、侵入寄主(1分)到引起寄主发病(1分)的过程,简称病程。

一般将侵染过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4个阶段(1分)。

6、滞育:

指当季节性的不良环境条件到来前(1分),在某些环境因子的诱导下(1分),昆虫通过调整体内生理代谢(1分),在一定时间内抑制自身的某个固定虫态的生命活动的现象(1分)。

 

或是昆虫在系统发育过程中(1分)内部生理机能(1分)与外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1分),它是一种稳定的遗传性(1分)。

7、害虫种群:

是栖息于某一地域的同种个体的集合(2分)。

害虫种群的数量动态是害虫发生规律的中心问题(2分)。

8、植物检疫:

就是依据国家法规(1分),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1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1分), 是一种强制性的防治措施(1分)。

或是根据国际法律、法规(1分)对某国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物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1分),以防止有害生物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1分)的一项强制性行政措施(1分)。

9、多型现象:

同种昆虫(1分)同一性别的个体(1分)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1分)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1分)。

  

或在同一种群内(1分)除雌雄差异外,在同一性别中(1分)还有不同的类型(1分),称为多型现象。

如稻飞虱的雌雄两性中各有长翅和短翅类型(1分)。

10、农业防治:

即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核改进耕作栽培技术(1分),调节有害生物、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1分),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鼠、草生长发展的环境条件(1分),从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为害,保护农业生产(1分)。

或是指在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环境(土壤环境和小气候环境)和有害生物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1分),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耕作、栽培和田间管理措施(1分),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繁殖和为害的环境条件(1分),以达到控制其数量和为害,保护作物的目的(1分)。

二、是非题(共30分,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

1.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

(√)

2.原核生物是一类有核膜的单细胞微生物。

(×)

3.植物病毒的基本形态为粒体,大部分病毒粒体为球状、杆状、线状。

(√)

4.寄生性种子植物全都是野生木本植物。

(×)

5.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病症是有明显区别,相互无关联的两个方面。

(×)

6.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前肠、中肠、后肠和马氏管。

(×)

7.两性生殖又称为两性卵生,是昆虫常见的生殖方式。

(√)

8.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病征,后者无病征。

(×)

9.昆虫种群基数是估测某一时期种群数量变动的基础数据。

(√)

10.农业防治是指利用人工或器械清除、抑制、钝化或杀死有害生物的方法。

(×)

11.熏蒸剂主要是通过害虫体表接触,从表皮及气孔等部位进入虫体内。

(×)

12.经济阈值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害虫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

(√)

13.螨类害虫与昆虫的主要区别是体不分头、胸、腹3段。

(√)

14.生物防治是目前农业上病虫害的主要方法。

(×)

15.农药允许残留量是指农产品上一定数量的农药残留,是指最大残留限量。

(√)

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6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

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因子有哪些?

答:

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

通常把某种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普遍而严重地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称为病害流行(2分)。

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因子有:

①感病寄主植物(1分);②强致病性病原物大量存在(1分);③适宜的环境条件(1分);④人为因素(1分)。

或①寄主植物(感病性、大面积栽培与分布)(1分);②病原物(病原菌的致病性和侵袭力;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2分);③适宜的环境条件(1分)。

2.柯赫氏法则的定义及内容?

答:

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假设,通常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1分)。

该法则常用来诊断和鉴定侵染性病害(1分),共4步:

①在病植物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1分);②该微生物可再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1分);③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1分);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次分离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②相同(1分)。

3.昆虫变态的定义和类型?

答:

昆虫的个体发育,从卵发育到成虫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器官等方面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变态(2分)。

昆虫变态类型可以分为5类,即曾节变态(0.5分)、表变态(0.5分)、原变态(0.5分)、不全变态(0.5分)、全变态(0.5分),其中最常见的是不全变态和全变态(1.5分)。

或昆虫变态类型分为三类:

无变态(1分)、不全变态(渐进变态)(1分)、全变态(1分)。

其中最常见的是不全变态和全变态(1分)。

4.简述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有哪些?

答:

水稻蛀茎螟虫(0.5分)主要有三化螟(0.5分)、二化螟(0.5分)、大螟(0.5分)、褐边螟(0.5分)、台湾稻螟(0.5分)5种。

为害叶片、吸食汁液和刮食叶肉(0.5分)的有稻飞虱类(0.5分)、稻叶蝉类(0.5分)、蝽类(0.5分)、稻蚜(0.5分)和稻蓟马类等(0.5分)。

或者水稻蛀茎螟虫主要有三化螟(0.5分)、二化螟(0.5分)、大螟(0.5分)、褐边螟(0.5分)、台湾稻螟(0.5分)5种。

为害叶片、吸食汁液的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0.5分)、白背飞虱(0.5分)、灰飞虱(0.5分),稻叶蝉主要有黑尾叶蝉(0.5分)、白翅叶蝉(0.5分)。

5.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简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主要防治措施?

答:

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1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主要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措施的应用(1分),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合理的田间管理;②合理选用与利用抗性品种(1分);③合理应用生物防治方法(1分);④物理防治法德应用(1分);⑤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方法(1分)。

四、问答题(共50分)

1.试述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20分)

答:

①对症用药(1.5分):

农药种类很多,各种药剂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0.5分)。

要根据田间有害生物的种类和特性(0.5分)及寄主植物的种类(0.5分),选用对口的药剂(0.5分)。

共计3.5分

②适时用药(1.5分):

在采取防治措施时,不仅要考虑经济阈值(0.5分),还应抓住病虫害发生(0.5分)、发展的薄弱环节施药(0.5分)。

(若无前面的回答,举例说明的给予加分)如初孵幼虫和低龄幼虫抗药力差,是防治时可利用的薄弱环节(+1.5分);蛀虫果类害虫的防治应抓住钻果之前的关键时期(+1.5分)。

共计3分

③精确把握用药浓度和用量(1.5分):

药剂的浓度和用量是根据防治对象(0.5分)、作物发育期(0.5分)及施药方法等确定的(0.5分)。

(若无前面回答,后面也给予加分)在大面积施药前,应事先做好农药实验,确定适宜的用药浓度和用药量(1分),保证既可杀死有害生物,又不影响天敌(0.5分)不要盲目的提高农药的浓度和用量(0.5分)。

共计3分

④恰当的施药方法,保证施药质量(1.5分):

应根据所用农药的特性(0.5分)、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0.5分)、作物特点(0.5分),选用恰当的施药方法。

施药时力求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均要着药(0.5分)。

共计3.5分

⑤注意气候条件(1.5分):

施药效果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一般在无风或微风天气施药(0.5分)。

要注意气温的高低,气温低时多数药剂效果不好(0.5分)。

气温高时药效好,但易引起药害(0.5分)。

共计3分

⑥交替施药和合理混用药剂(1.5分):

长期连续使用一种药剂,容易导致抗药性的产生(0.5分)。

提倡不同类型的药剂交替或轮换使用(0.5分)。

两种以上药剂药剂混用,可引起增效或兼治作用(0.5分)。

但混用不当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药害(0.5分)。

杀菌剂一般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0.5分)。

共计4分

2.试述水稻三大病害综合治理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

(30分)

答:

水稻“三大病害”为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其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防治难度较大,故被称为“三大病害”。

(2分)

(1)理论依据:

①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受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栽培管理技术和气候条件的影响(3分)。

a.不同品种之间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生育期间均存在抗瘟性的差异。

如籼稻较抗侵入,粳稻较抗扩展;稻瘟盛发于齐穗期至乳熟期;(0.5分)b.栽培技术对病菌的致病性和水稻的抗病性都有影响,由与水肥管理的关系最为密切。

施用钾肥,调节氮素正常代谢,促使茎杆木质素的形成,提高抗性。

土壤中硅镁含量减少,使稻株抗病力降低;田间水分不足,影响硅酸盐的吸收和运转,降低硅化程度和机械抗病能力,也易诱使稻瘟病发生。

(0.5分)c.气候条件。

温度和湿度最重要,光照和风次之,温度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侵入,二者对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

(0.5分)②水稻纹枯病该病发生受菌核基数、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植株发育状态以及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3分)。

a.若上年或上季稻田发病重、遗留菌核多,初期发病率高(0.5分)。

b.高温高湿发病重,温度适宜时,湿度是病情发展的主导因素(0.5分)。

c.栽培管理条件中以施肥和用水的影响最为主要。

肥料影响类似于稻瘟病。

灌水上,湿润灌溉或浅水灌溉较深水灌溉和大水漫灌发病轻(0.5分)。

d.此外,种植密度高、柱间距小湿度高,适于菌丝生长蔓延,光照差,降低稻株抗性利于发病。

稗草易于感染纹枯病,故也可以稗草为发病中心蔓延(0.5分)。

e.一般来说,糯稻最感病,粳稻次之,籼稻较抗病;阔叶矮杆较窄叶高杆品种易感病。

水稻在孕期、抽穗期较幼苗及分蘖期易感病(0.5分)。

③水稻白叶枯病菌主要在稻种、稻草和稻桩上越冬(0.5分)。

病菌可通过幼苗和芽鞘侵入,也可通过秧苗接触带菌水染菌。

症状到孕穗前后爆发。

病斑上的溢浓可借风、雨、露水和叶片接触再侵染(1分)。

秧苗淹水,深水灌溉,串灌、漫灌、施肥过量均利于发病。

种植感病品种利于病害流行(1分)。

(2)防治措施:

①稻瘟病的防治应以选育抗病品种为基础,以加强水肥管理为主,尽可能减少初侵染来源,结合预测预报,发病期间及时用药剂防治。

(3分)a.选用抗病良种。

选用抗病品种应因地制宜,各地根据情况选用。

选育抗病品种需延长品种抗病性年限的问题。

培育抗病品种必须与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紧密结合。

(0.5分)b.加强肥水管理。

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应用,适当使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窖灰钾肥等)。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管水与施肥密切配合,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

分蘖期浅灌,移苗后排水晒田(0.5分)。

c.搞好病残处理。

收获时,对病田的病谷、病稻草应分别堆放,及早处理或销毁(0.5分)。

d.种子处理。

可用抗菌剂浸种。

如25%咪鲜胺乳油的2000——3000倍液浸种1-2天(0.5分)。

e.药剂防治。

根据田间预测和调查,注意喷药保护处于易感期的稻株及感病品种。

叶瘟注意发病中心多施药,以预防穗颈瘟为重点,注意在水稻孕穗末期及抽穗期各施药一次(0.5分)。

②防治水稻纹枯病应采取以加强肥水管理等农业防治为主,控制病情发展,结合预测预报,及时做好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3分)。

a.打捞菌核,减少菌源。

在第一次管水耙田和平田插秧前,大面积打捞菌核,并坚持在各季连续进行(0.5分)。

b.加强肥水管理。

管水应以“前浅、中晒、后湿润”为原则,避免长期深灌或晒田过度,做到“浅水分蘖,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浅水养胎,湿润长穗;不过早断水,防止早衰”(0.5分)。

c.及时喷药,控制病情。

搞好预测预报,及时施药,药剂保护重点应放在上部3片功能叶。

常用药剂担菌灵、灭锈胺、粉锈宁等(0.5分)。

③白叶枯病的防治应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以抗病品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抓好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3分)。

a.杜绝种子传病途径。

查清病区和无病区,把住种子调运关,保证带病种子不进入无病区(0.5分)。

b.选用抗病良种。

广泛搜集品种资源,加强抗源筛选。

做好亲本选配工作,充分利用抗性基因,获得广谱性垂直抗性或水平抗性的高产品种(0.5分)。

c.培育无病壮秧。

提倡无病田留种和无病区调种;搞好种子处理,管好稻草以杜绝菌源污染;抓好秧田防治,可有效推迟本田发病,减轻发病程度(0.5分)。

d.加强肥水管理。

施肥参考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治,勿使水稻过于贪青、密郁,增强抗病能力。

田间出现病株后,不易施氮肥(0.5分)。

e.药剂防治。

搞好预测预报,及时施药,封锁发病中心,暴风雨及洪水捞后应立即喷药(0.5分)。

------------------------------------------------------------------------------------------

第8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