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174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重大事件时间表.doc

1838年6月,虎门硝烟--林则徐(开(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起点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不呼而集者数万人”

1841年,《四洲志》林则徐译(原著:

英国慕斯《地理大全》)

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1)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2)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唯一一个赔款以银元”为单位的不平等条约)。

3)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其他涉及香港的条约还包括:

1860年《北京条约》-九龙;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界,新界99年)

4)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5)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6)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7)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

1843年1月,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军事和科学技术)

1843年7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1)税则。

规定绝大部分货物的价格和缴纳关税的金额,税率大约百分之五。

2)领事裁判权。

规定“倘遇有(中英两国人)交涉词讼,……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这样,中国司法主权开始丧失。

中国海关开始失去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

3)《章程》公布后,27日,广州开埠。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

1)关税自主权。

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

2)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

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这就将在华英人完全置于中国法律体系之外,置于中国司法审判权之外了。

3)片面最惠国待遇。

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说,英人可以享有今后清朝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

4)英舰进泊通商口岸。

条约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即英国领事)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协定关税

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

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

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

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

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

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1844年10月

1)香港中国造船工人、爱国商人的罢工罢市斗争

2)中法《黄埔条约》

i.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

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

ii.中国将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

iii.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iv.片面最惠国待遇。

v.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1845年11月,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上海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中国第一个租界上海租界,

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你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

在近代中国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定都天京(南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未实施)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平均主义)

1.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的纲领性文件

3.进步性——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P-264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联军获胜,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

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分水岭;湘军攻入曾国藩

1858年,《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Ø开始丧失海关管理权,开始汉口、九江、南京等10个通商口岸

(1859年南洋通商大臣任命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

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未实施)

1)政治方面:

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2)经济方面:

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人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做工,以受所值”

3)思想方面:

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旧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外交方面:

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

对于外国人“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

(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突出特点)

1860年,《北京条约》,

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国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1862年5月,6月,1863年,1月太平军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P-260)

1864年7月,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P-268)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盛世危言》郑观应,大力发展工商业,与西方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的制度)

19世纪70至80年代,“边疆危机”:

英国入侵西藏和云南,法国侵犯广西,俄国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1885年《中法新约》“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达到高潮(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大事件)

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1895年

1)《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

2)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干涉还辽————标志着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1895);

3)台湾人民反侵略、反侵占斗争;

4)严复《救亡决论》,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

5)康有为“公车上书”——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仅改革,不动根本制度)P-268

1898年,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时局图》

1898年6月9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由大清和英国在北京签订的一份租借九龙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条约,以九十九年为限期。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开始维新变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宣告失败(托古改制—维新派: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9月7日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901年4月,清政府宣布“新政”

1903年,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1904年-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东北进行战争。

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

1905年8月20日,成立中国同盟会

1.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民族: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

创立民国,民生:

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P-275

2.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核定地价,征收地价税,革命后增价归国家所有

3.革命派:

“兴民权,改民主”推翻帝制,进行社会革命

1905年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

Ø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Ø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Ø要不要社会革命P-275

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后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方案(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1911年5月,保路风潮,成都血案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起义的第一枪,成立湖北军政府(湖北新军中有“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P-276)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覆灭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一律平等;分设行政,司法,立法机关)

Ø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

-----未提出土地政策,承认与帝国主义的条约,实际上是维护封建土地制度,官僚地主的财产与土地P-277

1913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北京为首都,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帝国主义—主要靠山)

1913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前往北京

1913年,宋教仁被刺,孙中山发动武装反袁“二次革命”,军事失利,失败

1915年5月,接受“二十一条”要求

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初期:

1)提倡口号“民主,科学”(民主:

民主精神、思想;民主政治制度;科学:

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基本口号:

“德先生,赛先生”;

2)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3)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并非彻底否定孔学)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提倡新文学---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P-283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俄历十月)

1918年5月21日,护法运动失败——标志:

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P-279

1918年7月,《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李大钊(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第一人)(P-287)

1918年11月,12月,《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李大钊

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1949年10月1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表现了反帝反封的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任务,而是斗争的不妥协、坚决性)P-285

1)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6月28日,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2)前期,以学生为主,中心在北京;6月5日,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中心转到上海

3)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狭小的范围,成为了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1919年9月、11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名言:

“是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党小组)

1920年11月,创办《共产党》,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李大钊有事未出席),

确定党的名称,党的纲领(最高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选举产生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工作重点:

发展工人运动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强的领导力量,崭新的奋斗目标”(

Ø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Ø未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提出

1921年9月,成立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衙前农民协会”(浙江省,萧山县)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起点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革命的首要问题:

分清敌友;

3)确立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P-288

4)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不是革命的方法)

5)“党外合作”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终点终点

(孙中山正是在工人运动中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合作)

1923年2月7日,二七惨案之后,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做出了正式的决定——“党内合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未提出领导权问题)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由于国民党与中共在民主革命的革命是一致的:

反帝反封)

Ø通过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民族:

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试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首次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

“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并提出改善工农生活状况;

Ø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1925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位代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2)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次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民国14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由于中国共产党,所以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P-290)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1925年12月,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原因:

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和工农的力量,立场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变为新右派”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为名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

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失败在于:

反帝反封任务没有完成)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据决定了三件大事:

Ø将党所掌握的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Ø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

Ø召开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开始)

1)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右”—机会、投降主义)——“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

2)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3)选出中央临时政治局

4)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1927年8月7日—1937年7月7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Ø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Ø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建军三大起义包括: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

毛泽东;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进攻长沙失败后,受挫转折——“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在连队,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

1927年10月7日,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8年2月,“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

1928年10月,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1月《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

1)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192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毛泽东“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买卖土地”(P-299)

1928年10月,国民党《训政纲领》,议会制被彻底废除(P-296)

1928年12月29日,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1.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

2.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毛泽东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

1929年12月下旬,古田会议(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草案,

1.规定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

2.强调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

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正确的革命道路

1.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明确提出了:

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

2.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初步形成)

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井冈山时期)(P-299)

1)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含义,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3)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

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要求全国暴动、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1931年前后,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

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关门主义”:

排斥和打击了中间势力(民资和富农)

1)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2)在革命道路上,坚持攻打中心城市

3)在土地革命的问题上,提出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打击了中间势力)

4)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施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保守主义

5)在党内斗争中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P-300)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1)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2)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