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1778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doc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doc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教学进程:

第9次课第3章第一节学时:

1

使用教材:

《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按节):

第3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

一、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内容

(一)发生和为害情况调查。

(二)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

(三)越冬情况调查。

(四)防治效果调查。

二、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取样方法

最常用的病虫调查取样方法有:

五点式、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

不同的取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分布类型。

一般来说,五点式、单对角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而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虫,“Z”字形取样则适于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

三、植物病虫害调查的记载方法

参看书中“玉米螟产卵及孵化情况调查记载表”

四、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

1.被害率:

反映病虫为害的普遍程度

有虫(有病)单位数

被害率=————————————×100%

调查单位总数

2.虫口密度:

表示单位面积内的虫口数量

 调查总虫数

虫口密度=—————————

调查面积

虫口密度也可用百株虫数表示:

查得总活虫数

百株虫数=——————————×100

调查总株数

3.病情指数:

取样点的每个样本,按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调查出各级样本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病情指数.

∑(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数值)

病情指数=————————————————×100%

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数值

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

4.损失率=————————————————————————×100%

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

五、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病虫害的发生消长都有它的规律,人们有目的地针对某种病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结合掌握的历史资料、天气预报等,对该病虫的发生趋势加以估计匡算,这一工作叫预测。

将预测的结果通过电话、广播、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通知有关单位做好准备,及时开展防治,这一工作叫预报。

(一)病虫害预测预报种类

1.按预测时间长短分:

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2.按预测的内容分:

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产量损失预测。

(二)病虫害预测的基本方法

害虫的发生期预测方法主要有发育进度预测法、物候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

发生量预测方法主要有有效积温预测法、经验指标预测法。

病害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孢子捕捉预测法、病圃预测法、气象指标预测法和噬菌体预测法。

发育进度预测法又称历期预测法,所谓历期是指昆虫各虫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完成其发育所要求的天数。

这种预测法是通过对前一虫态田间发育进度,如化蛹率、羽化率、孵化率等的系统调查,当调查到其百分率达到始盛期(16%)、高峰期(50%)、盛末期(84%)的标准时,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各虫期的历期,即可推算后一虫期的发生时期。

例:

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2007年系统调查了稻田二化螟越冬代化蛹率,4月16日为50%左右,即越冬代化蛹高峰日为4月16日,可继续求得越冬代成虫的发蛾高峰期:

发蛾高峰期=化蛹高峰期+蛹期

如当时气温下的蛹期为16天,则越冬代发蛾高峰期为5月2日。

计算出发蛾高峰期,再测知产卵前期和卵期,则又可求得第一代卵孵高峰期。

卵孵高峰期=发蛾高峰期+产卵前期+卵期

如当时气温下产卵前期为5天,卵期为15天,则第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为5月22日。

依此类推,可继续测知二、三龄幼虫高峰期。

◆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内容、取样方法及适用对象;

2.学会植物病虫害调查数据的统计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植物病虫害调查数据的统计方法。

◆教法建议:

在学生掌握病虫害调查、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对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进行一次调查,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植物病虫害调查数据的统计方法。

◆复习思考题:

1.病虫害田间调查有哪些取样方法?

2.怎样计算被害率和虫口密度?

3.病虫预测的内容有哪些?

4.历期预测法是怎样进行的?

◆教学进程:

教学进程表

内容

回顾、提问

讲授

布置思考题

用时(分钟)

2

40

3

◆复习思考题答案:

1.答:

病虫调查取样方法有:

五点式、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

五点式、单对角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而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虫,“Z”字形取样则适用于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

2.答:

有虫(有病)单位数

被害率=————————————×100%

调查单位总数

 调查总虫数

虫口密度=—————————

调查面积

虫口密度也可用百株虫数表示:

查得总活虫数

百株虫数=——————————×100

调查总株数

3.答:

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产量损失预测。

4.答:

历期预测法是通过对前一虫态田间发育进度,如化蛹率、羽化率、孵化率等的系统调查,当调查到其百分率达到始盛期(16%)、高峰期(50%)、盛末期(84%)的标准时,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各虫期的历期,即可推算后一虫期的发生时期。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教学进程:

第9次课第3章第二节学时:

1

使用教材:

《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按节):

第3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概念

1975年我国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1986年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对“综合防治”的阐述是: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其基本点是:

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运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几个观点

1.经济的观点,讲究实际收入;

2.协调的观点,讲究相辅相成;

3.安全的观点,讲究长远生态效益;

4.全局的观点,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三、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根据国家颁发的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国外输入和国内输出,以及国内地区之间调运的种子、苗木及农产品等进行检疫,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入和输出,或者在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消灭其为害,这一整套工作称植物检疫,它是综合防治的前提。

植物检疫分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对内检疫又称国内检疫,对外检疫又称国际检疫。

(二)农业防治法

1.概念根据栽培管理的需要,结合农事操作,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以达到抑制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称农业防治法。

2.特点是不伤害天敌,能控制多种病虫,作用时间长,经济、安全、有效。

它是综合防治的基础。

3.措施

(1)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

(2)改进耕作制度;(3)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

(三)物理防治法

1.概念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称物理防治法。

此法简单易行,经济安全。

2.措施①捕杀法;②诱杀法;③汰选法;④温度处理;⑤新技术应用。

(四)生物防治法

1.概念利用有益生物或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称为生物防治法。

2.特点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控制病虫作用比较持久,一般情况下,病虫不会产生抗性,因此,生物防治是病虫防治的发展方向。

3.措施:

(1)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

天敌昆虫有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

(2)以菌治虫: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消灭害虫。

(3)以菌治病:

利用微生物分泌的某种特殊物质,抑制、溶化或杀伤某些生物,这种特殊物质称抗生素,能产生抗生素的菌类称为抗生菌。

抗生菌主要是放线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种类。

(五)化学防治法

1.概念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

2.优点:

(1)防治效果显著,收效快;

(2)使用方便,受地区和季节性限制小;(3)可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4)防治对象广,几乎所有作物病虫均可用化学农药防治;(5)可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和长期保存。

3.缺点:

(1)病、虫、草产生抗药性;

(2)化学防治成本上升;(3)破坏生态平衡;(4)污染环境。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综合防治的概念和目前生产上实施的各种防治方法的特点和具体措施。

2.掌握综合治理的原则。

3.学会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目前生产上实施的各种防治方法的特点和具体措施。

◆教法建议: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综合防治?

2.综合防治有哪些基本观点?

3.病虫防治有哪五种防治方法?

4.什么是农业防治法?

有何特点?

5.什么是生物防治法?

有何优缺点?

6.什么是化学防治法?

有何优缺点?

◆教学进程:

教学进程表

内容

回顾、提问

讲授

布置思考题

用时(分钟)

3

40

2

◆复习思考题答案:

1.答: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其基本点是:

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运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答:

(1)经济的观点,讲究实际收入;

(2)协调的观点,讲究相辅相成;(3)安全的观点,讲究长远生态效益;(4)全局的观点,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3.答: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法;(3)物理防治法;(4)生物防治法;(5)化学防治法。

4.答:

根据栽培管理的需要,结合农事操作,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以达到抑制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称农业防治法。

特点是不伤害天敌,能控制多种病虫,作用时间长,经济、安全、有效。

它是综合防治的基础。

5.答:

利用有益生物或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称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的优点是:

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控制病虫作用比较持久,一般情况下,病虫不会产生抗性。

6.答:

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称为化学防治法;

优点:

(1)防治效果显著,收效快;

(2)使用方便,受地区和季节限制小;

(3)可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

(4)防治对象广,几乎所有作物病虫均可用化学农药防治;

(5)可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和长期保存。

缺点:

(1)病、虫、草产生抗药性;

(2)化学防治成本上升;

(3)破坏生态平衡;

(4)污染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