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82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docx

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

姓名班级:

学号:

考察地点:

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

考察时间:

201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

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

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

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

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

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

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李坑,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

仿佛自己融化在了这美丽的古村中难分难舍,感受着这古朴富有诗意的小村。

小桥、流水、人家

下午行至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

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汪口小巷

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江湾镇汪口村,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

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饰以雕琢,有各种图案一百多组。

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库”。

 宗祠构造十分宏大巍峨,主祠堂高达三层。

牛腿雕刻威严,月梁造型古朴。

在这古老的祠堂中,每年的祭祖仪式仍在进行。

精美的木雕

第二天来到了此行主要景点之一——江湾

江湾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东部,距婺源县城28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属于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景区,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湾文风鼎盛、群贤辈出,由宋至清孕育出状元、进士、与官宦38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

村中还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宪第等明清时期官邸,又有徽派民居滕家老屋、培心堂等,以及徽派商宅,及2003年重修的萧江宗祠,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下午赶赴晓起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晓起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

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

参天古树

 

而后行至历经风雨的彩虹桥

思溪延村,延村以群屋一体的建筑格局著称,若逢雨天,踩着光可鉴人的青石路,从村头走到村尾,穿堂入户而衣衫不湿。

庄园特色极具,在环绕延村的河岸上还可以捕捉到水彩画般轻灵、蒙胧、滋润的画面。

思溪的古民居则以幽深的庭院风格见长,鎏金匾额,回廊护栏、天井书斋,亦庄亦趣。

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当年的古驿道,它们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宛如飘带一般蜿蜒伸向远方。

那些规模较大的村落更是有着江南风光田园诗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种国画中的韵味。

青山绿水楼外楼,古道黛瓦诗意弄。

漫步旧巷画卷中,重拾旧事思故人。

告别了小桥流水的婺源乡村后赶往中国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别名“瓷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

与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为邻,处于皖(安徽)、浙(浙江)、赣(江西)三省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

位于长江之南,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在昌南(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

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

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

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和生产瓷器的“中国”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

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到此,为期六天的考察便结束了,无论是婺源的山水还是景德镇古老的制瓷工艺都令我的眼界知识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对中国的徽派建筑和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正应了那句“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

”期待以后更多的考察实践学习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