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2037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期末论文.doc

院、系(部)

化工系

专业

 应用化学

班级

精细化工

学号

3111202230 

姓名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题目

水土流失的问题与防治

成绩

 

 

 

 

 

 

 

  

 

           签字:

 

                年  月   日

 

 

 

 

 

 

 

 

 

 

         签字:

 

                年  月   日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

---水土流失的问题与防治

中文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土壤沙漠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每年冬春季节的。

沙尘暴”频繁地席卷大半个中国,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分析我国水土流失的基本状况、类型、原因及危害,提出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土流失危害防治措施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waterandsoil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1]多发生在山区、丘陵区。

地貌起伏不平、陡坡沟多、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滥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我国水土流失基本状况

目前,全国除了356.92万km2的水蚀和风蚀外,还有127.82万km2的冻融侵蚀。

若把冻融侵蚀计入水土流失总面积内,则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84.74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51.1%。

本文中“水土流失面积”专指水蚀和风蚀的合计面积,不包括冻融侵蚀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7.6%。

按照水土流失强度来划分等级,截至2000年年底,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等各级别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别为163.84万、80.86万、42.23万、32.42万和37.57万km2,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5.9%、22.7%、11.8%、9.1%和10.5%。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和中度面积所占比例较大,达68.6%。

全国不同时期水土流失面积见表1。

[2]

3.水土流失的原因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最广的国家。

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

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一80%,且多暴雨。

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形、植被、土壤及其成土母质等。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过度增加产生的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在自然状态下,土壤侵蚀一般比较缓慢,土壤侵蚀从土壤的自然形成过程取得补偿,土壤系统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对植被的破坏,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加速了水土流失过程,是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3]

4.水土流失的类型

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4.1水力侵蚀

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

[4]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

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4.2重力侵蚀

主要由于土体的重力作用造成的滑塌、崩山、泻溜等。

尽管这种侵蚀是局部的、但危害不小、有时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滑塌(滑坡)、崩山,不论北方、南方都常见。

但西南地区较为严重。

仅云南省有规模较大的崩塌2714处,滑坡l211处,泥石流沟2382条。

4.3风力侵蚀

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称为风力侵蚀。

由于风速和地表物质组成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出现扬失、跃移和滚动三种运动形式。

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

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

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在宁夏川平原及内蒙河套平原地势较高的山前洪积扇上,牧荒地及部分旱耕地及盐碱荒滩有明显的风蚀发生。

在阴山南部的大青山、乌拉山及相邻的山前盆地及边缘低丘、鄂尔多斯地区,降水由西向东减少,干燥度为1.6~2.8,平均风速2.Om/s一4.3m/s,大风沙尘频繁,土壤疏松干旱,加上人为活动影响,风蚀显著。

由表2见大部分地区己遭到沙化的影响。

[5]

表2内蒙古鄂尔多斯不同地区沙化状况

5.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

[6]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1.蚕食和破坏耕地

耕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和土体结构劣化,使表层的腐殖质层和淋溶层逐渐变薄甚至消失,耕地质量下降.据资料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因水土流失毁掉耕地266.7多万h㎡,平均每年6.67万h㎡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t,数以亿t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

[6]

5.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

黄土高原地区约有85%的耕地和900/0的人口处于水土流失区,根据各观测站资料来估算,占黄土高原地区39%的黄土丘陵区,年均输沙量4000—9600t/kin2.a,冲刷量为10000~20(X)0t/km2.a,冲刷深度达1~3cm以上;占黄土高原地区总土地面积4.4%的黄土塬地,其年均输沙量为3600~4600t/kin2.a,冲刷量为5000-10(X)0t/km2.a,冲刷深度达lcm。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t中,约4亿t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cm,形成“地上悬河”,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6-7]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有些河流还因河床不断抬高而成为“地上河”。

这些。

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每当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加速了暴雨径流的汇集过程,降低了水库的调蓄和河道的行洪能力。

由于泥沙淤积,福建、江西等省的内河航运缩短了1/4。

仅福建省淤积报废山塘、水库就有1475座,总库容达1550多万m3。

现全省被泥沙淤塞的大小渠道长达15340km,大大削弱了输水功能,严重影响灌溉与发电能力。

全国多年平均受旱面积2000万hm2,大部分是在水土流失地区。

[8]

5.3恶化生态环境

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降低耕地生产力,不断恶化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制约经济发展,加剧贫困程度,不少山丘区出现“种地难、吃水难、增收难”。

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往往也是最贫困地区,我国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区。

多数革命老区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困难。

赣南15个老区县中,有10个是水土流失严重县;陕北老区县25个,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

同时,我国西南、西北许多少数民族区也多为水土流失严重区,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1个民族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7个民族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

5.4削弱生态系统功能,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削弱生态系统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我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水土流失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

一方面,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干旱灾害;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作为面源污染的载体,在输送大量泥沙的过程中,也输送了大量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物,加剧水源污染。

全国现有重要饮用水源区中作为城市水源地的湖库,95%以上处于水土流失严重区。

水土流失还导致草场退化,防风固沙能力减弱,加剧沙尘暴;导致河流湖泊萎缩,野生动物栖息地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

6.综合防治水土流失

对于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总的思路应该是:

努力不欠新账,加快清还老债。

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各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对历史上已经形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要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治理进程。

6.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坚决遏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

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各类生产建设活动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此,应当加强预防保护工作。

一是加强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资源保护。

对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山地灾害易发区,需要严格控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有特殊情况必须建设的,应充分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切实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二是依法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

对扰动地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应当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管理。

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加强跟踪检查,做好验收把关,保证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同时,需要在法律中严格有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处罚措施,使水土保持违法案件能够得到查处,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三是加强水土流失防治的社会监督。

采取政府组织、舆论导向、教育介入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同时不断强化群众监督,唤起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大力营造防治水土流失人人有责、自觉维护、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氛围。

四是需要尽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坚持“谁占用破坏,谁恢复补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补偿制度。

同时,对于水土流失区的水电、采矿等工业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山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的水土流失治理。

6.2大力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为非常成功、有效的一条技术路线,应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在当前我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生态建设应尽快改变偏重单项措施的做法,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特别是应把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优先解决群众生计问题,实现综合效益,以弥补以往建设的不足。

实施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一举多得,一是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对下游起到缓洪减沙的作用;二是能够改善当地的基本生产条件,解决山丘区群众基本口粮等生计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后粮食单产一般可以翻一番,黄土高原坝地的单产一般为坡地的4倍;三是可以增强山丘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奠定基础;四是可以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减轻对土地的蚕食,为守住国家18亿亩耕地的红线做出贡献,保障粮食安全。

坡耕地和侵蚀沟整治是目前我国建设基本农田最具潜力的一个途径。

6.3加大封禁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一项有效措施。

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比较轻微地区,可以采取封育保护、封山禁牧、轮封轮牧等措施,推广沼气池、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等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大范围生态恢复和改善。

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范围高标准的人工治理,增加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人工草场,解决农牧民的吃饭、花钱问题,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

6.4坚持因地制宜,分区确定防治目标和关键措施

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类指导,分别确定当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目标和关键措施。

黄土高原区,应以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为重点,将多沙粗沙区治理作为重中之重。

措施配置应以坡面梯田和沟道淤地坝为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荒山荒坡和退耕的陡坡地开展生态自然修复,或营造以适生灌木为主的水土保持林。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重点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

在溪河沿岸及山脚建设基本农田,在山腰建设茶叶、柑桔等经果林带,在山顶营造水源涵养林,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东北黑土区,应有效控制黑土流失或退化的趋势,使黑土层厚度不再变薄,生产力不再下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治理措施应以改变耕作方式、控制沟道侵蚀为重点。

西南岩溶区,重点是抢救土地资源,维护群众基本的生存条件。

应紧紧抓住基本农田建设这个关键,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环境承载力。

西北草原区,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

对已经退化的草地实施轮封轮牧,有条件的建设人工草场,科学合理地确定单位面积的载畜量。

对主要风沙源区实施重点治理。

6.5加强领导,强化地方政府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责任

水土流失是一个综合的自然与社会经济问题,水土保持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政府层面确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落实防治责任,研究防治的重大问题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综合防治当地的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水土保持学》王礼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李智广《中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S157B1000-1123(2009)07-0008-04

[3]彭珂珊我国水土流失及防御对策林业调查规划-2001年2期

[4]张兴昌水蚀条件下硝酸铵施用对黄绵土氮素流失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

(2);58~63

[5]秦天枝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对策2009(10)

[6]高照良.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及其规划研烈[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7]朱显谟.黄土高原水蚀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1981(8)2~3

[8]陈法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讨论[J]中国水土保持,2003,1(3):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