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2307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案精选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借助关键句子排序,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直、才”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理解“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多种方法识记“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

2、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感受曹冲的聪明,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随文识记“柱称曹”

1、感知大象外形,了解作者,随文识字“柱”

(出示大象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课文中就有一句话写了大象的样子,你来读。

(出示: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柱”这个生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称象的故事。

(板书:

称象)这有个生字“称”,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反复巩固认读“称”。

2、介绍曹冲,板书课题,识记“称曹”

故事的主人公曹冲是一个跟你们一般大的孩子(板书:

曹冲),生活在一千多年前,他的爸爸曹操是当时一个很厉害的大官,非常有才能。

一起读读这两个名字:

曹冲、曹操,他们都姓——曹,生活中你还认识姓曹的人吗?

学生交流,你看,我们从生活中就能认识这个字的。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初步感知大象的外形,为学习课文做铺垫并识记生字“柱”。

在题目中识记“称”,介绍曹冲、曹操,借机识记生字“曹”,巩固生活中识字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两分钟时间。

1、理解“议论”,随文识字“员议论”

师:

课文读好了,老师来考考你,这儿有两个问句,谁来挑战第一个?

(出示: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

生朗读。

师:

这有个词“官员”,官员就是指在古代当官的人。

“员”你还在哪见过?

生交流。

师:

老师这里也组了几个词,干脆利落地读一读。

生齐读:

少先队员组员演员

师:

这还有个词“议论”,同学们快在小组里说说什么叫议论呀?

生:

就是讨论

师:

其实啊,像刚才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这就叫“议论”。

出示字卡,认读生字“议论”。

师:

挑战继续,谁来挑战第二句?

(出示: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

得起这杆大秤呢?

生朗读,师指导朗读,师范读。

师:

谁再来试试?

生朗读。

师:

看,只要恰当停顿,就能读好长句子。

男女生赛读,读好停顿。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文中两处长句子,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随文识字,扩词识记“员”,在情境中理解“议论”的意思并识记生字。

三、品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第一种称象办法

(1)图片认识“秤”,选字填空区分“秤”和“称”

师:

第一种办法是?

生:

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师:

奥,这是用秤称。

(出示秤的图片)看!

这就是秤,这根长长的木棍是什么?

猜一猜。

生:

秤杆

师:

上面坠着沉沉的秤砣,这还有个盘子,它叫秤盘。

把秤杆放平,就可以帮我们称出东西的重量,“秤”的右边是个——

生:

“平”字。

师:

这样的秤叫“杆秤”。

生活中还有很多秤,猜猜看这是什么秤?

(课件出示其他三种秤的图片和名称)

师:

(出示:

秤称)这两个字在生活中会用吗?

来,考考你

学生选字填空练习:

电子(秤)弹簧(秤)(称)水果(称)体重

师总结:

原来啊,“秤”表示一种物品,“称”表示一个动作。

【设计意图:

学生对于“一杆大秤”较陌生,借助杆秤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秤”,再在了解其他秤的过程中,反复识记生字“秤”。

最后引导学生学会区分“秤称”的用法。

(2)指导书写“秤”和“称”

师:

“秤”和“称”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生2:

都有禾木旁。

师: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看“平”字的第二道长横。

生:

要让它靠在横中线上。

师:

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一起来写。

生练写(提醒写字姿势)

投影反馈,再改写。

【设计意图:

识记并区分完“秤称”后,接着进行这两个字的书写指导,学生掌握得会更扎实。

引导学生从部件、结构和关键笔画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书写会更美观。

(3)理解反问句的含义

师:

那用秤来称大象行吗?

生:

不行

师:

从哪看出来不行?

师:

文中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出示: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请你来读。

它的意思就是?

生:

没有人有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

师总结:

原来这个问句告诉了我们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句子的朗读,引导低年级学生体会反问句的意思,理解“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通过句意体会到办法不行。

(4)品“直”

师:

难怪曹操听了直摇头,谁来演演曹操?

(请学生上台)曹操,到这来。

师:

奥,像他这样不停地摇头,就是“直摇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来品味“直摇头”的“直”,进而体会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

2、学习课文第四段,总结第二种称象办法

既然用秤不行,那曹冲是用什么来称的?

生:

用船

(1)再读第四段,给句子排序。

借助句子,讲述称象过程

师:

读读第四段,试着完成课本30页第二题。

师:

把你的答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小组派代表展示答案:

一赶象上船;二在船舷上做记号;三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四称石头的重量。

师:

顺序排好了,现在借助这四句话,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注意用上“先……再……然后……最后……”。

师:

谁上台讲讲?

生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

学生再次读第四段,理解曹冲称象过程,进而完成课后第二题。

借助“先……再……然后……最后……”,引导学生表达更有序。

(2)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

师:

刚才她讲得真清楚,老师的课件上还有称象的过程呢,来看看。

生观看称象动画。

师:

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

很好。

师:

是呀太好了,想出这个办法的曹冲当时才——

生:

七岁。

【设计意图:

课件播放动画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让学生对称象的过程有更直观地感知,同时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3)品“才”

师:

当时的曹冲才7岁,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出示:

曹冲的儿子曹操七岁。

曹冲的儿子曹操才七岁。

生1:

第二句多了“才”。

师引导:

官员们想出这个办法来了吗?

生:

没有

师引导:

曹冲才7岁就想出来了,再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

曹冲年龄很小,却很聪明

师:

对呀,把你的夸赞放到句子里读读吧。

你再夸夸他,咱们一起来夸夸他。

师:

你能用“才”字说句话吗?

生练习用“才”说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才”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进而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然后用“才”进行说话练习,学以致用。

3、巩固识字

聪明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生字大闯关,看看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

第一关,同桌互查,用小手盖住拼音检查。

第二关,小组pk赛。

第三关,(用字卡检查)生字宝宝跑到这里来了,还认识吗?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是重点,设置有趣的生字巩固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巩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四、推荐阅读

《司马光砸缸》

《杨氏之子》

五、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字,并掌握多音字的写法会写生字。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课文内容。

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并掌握书写。

认识多音字。

三、教学难点

清楚掌握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四、教学方法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教学过程

1、趣味导课  

师: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都用什么称呀?

(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

(教师出示第一张有课题的幻灯片)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称象的曹冲吧(向学生介绍曹冲)

2、认读词语:

  

师:

我们简单地了解了曹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重点字词吧!

生字认读

教师出示第2-3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准生字

多音字

重、倒、量、称  

3、课文重点解读

(1)教师范读文中段落

师:

这里有对大象的外形进行描写的句子,让我们来找一找。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句话写出了大象非常的大,同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象很重。

(2)再来看看官员们的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你能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出什么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

(大象到底有多重?

VS大象有多重?

大象有多重?

——是一个很普通的疑问句

大象到底有多重?

——让我们体会到了说这句话的人特别想知道大象有多重的心情

到底:

究竟,此处的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的意思,说明官员们对大象的体重都非常好奇

(3)官员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同学们注意这里的“直”,如果去掉“直”,变成“曹操听了摇头”,是不是听起来很普通,加上直,就是另外一种效果,这个直,在这里是一直,一个劲儿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这些办法都是不可行的。

(4)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七岁,他站出来说:

“我有个办法”。

同学们注意看这里的“才”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普通陈述句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才”强调了曹冲的年纪小,他小小年纪却能想出称大象的办法,说明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善于思考

(5)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办法,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称象过程)

赶象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称石头的重量

(6)曹操微笑地点了点头(儿子称象的方法,觉得曹操的赞同),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强调了称象成功)

七、主旨归纳

本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体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好品质,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八、结束语

生活中总会遇到难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课题: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称、底、柱、杆”等10个生字。

会写“秤杆、到底”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的做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还有借助课后题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勤动脑筋。

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1.会写“称、底、柱、杆”等10个生字。

会写“秤杆、到底”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的做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勤动脑筋。

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

诵读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写字磁片

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堂课所学内容。

2.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

3.板书课题:

4、《曹冲称象》(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1.范读全文。

2.全班齐读课文。

3.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课文讲解

1.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1)提问:

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2)板书:

官员、曹冲

(3)提问:

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1)提问:

这头大象怎么样?

(又高又大)

(2)提问:

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

(像……像……)

(3)指名读句子:

“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4)提问:

官员们议论什么?

“到底”什么意思?

(5)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6)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7)过渡:

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1)提问: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

(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2)板书:

杆秤称象

(3)提问:

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

“直摇头”什么意思?

(做个动作看看)

(4)讨论:

为什么直摇头呢?

④指名读四段

(1)提问:

这段写什么?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2)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3)(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4)提问:

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5)默读四段:

读、画:

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6)提问:

共有几句话?

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

(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7)指名逐句朗读

(8)画、批:

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9)板书:

赶、沉、画、赶、装、沉、称

(10)提问:

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

为什么?

(11)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12)练习:

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13)板书:

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⑤指名读五段

(1)提问: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

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2)提问:

结果怎样?

“果然”一词什么意思?

曹冲当时几岁?

“才”什么意思?

(3)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

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2.观察插图

(1)思考:

图上画了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

(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2)口述画面内容

(三)朗读全文。

(1)讨论: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板书:

动脑筋、想办法

(3)提问:

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

(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

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生字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字的结构特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书写:

(1)“称”:

左边是“禾”,不能写成“木”。

(2)“底”:

上面是“广”,不能写成“厂”,最后一画是点。

(3)“秤”:

左边是“禾”,不能写成“木”,右边是“平”

(4)“岁”:

上面是“山”,下面是“夕”。

(5)“船”:

左边“舟”作为部首,第四画是提,不能超出头,右边上面的“几”,没有钩的,右边下面是“口”。

(6)“柱”:

左右结构,右边的“主”,中间一画最短。

(7)“杆”:

右边是“干”,“干”的第一画短,第二画长。

(8)“做”:

右边的“故”,反文旁是超出头的,不能写成折文旁。

(9)“站”:

左边是“立”,第五画是提,不能写成横,右边是“占”。

(10)“然”:

上面的左边,不能写成“夕”,有两点的,上面的右边是“犬”,不能写成“大”,下面是四点底,第一点的方向和另外那三点方向是不同的,书写时要注意。

4.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5.学生描红。

临写。

6.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   )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石头。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发了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希望同学们也像曹冲那样遇事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

另外还学习了10个“我会写”的生字,请同学们课后一定要好好复习哦!

六、作业布置

1.写“我会写”的生字,每个一行。

2.完成本课练习册。

3.预习下一课:

5《玲玲的画》

七、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官员杆秤称象称不出伤害象

赶、沉、画、赶、装、沉、称

曹冲动脑筋、想办法

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八、课后反思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

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

(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

(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

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

表现在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第二,他能够创新。

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

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

你是怎样做的?

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了解曹冲的办法为什么比官员的办法好。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过程,要通过理解重点语句,展开想象,将曹冲说的称象办法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这篇课文中,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学生们生活实际,而曹冲称象的办法是学生较难直观想象出来的,因为这高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通过课文朗读,了解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理解为什么曹冲的称象办法比官员的好。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上节课有人送了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

(生:

一头大象)你们见过这么高大粗壮的象吗?

2.学生发出质疑(它有多重?

)通过质疑,自然的引出下一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1)听老师朗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官员们的办法是什么?

生说师补充

(2)为什么曹操听了官员的办法直摇头?

生讨论

(3)这时曹冲想出来什么好办法?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大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用横线“”把曹冲的办法画出来。

称象的办法

1 赶象上船

2 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3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4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石头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思考问题

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师解答:

因为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同。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按照曹冲称象的办法给下面句子排排队。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从曹冲称象的办法上,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他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知道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一个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