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726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案-第六章--数列[7份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精确到1,0.1,0.01,0.001,…的近似值排成一列

1,1.4,1.41,1.414,…;

-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排成一列

-1,1,-1,1,-1,…;

无穷多个2排成一列

2,2,2,2,…;

这些都是数列.

2.数列的分类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练习

(1)已知数列,,,,…,则3是它的第项.

(2)已知数列1,,-,,…,

(-1)n+1·

,…,那么它的第10项是().

(A)-1(B)1

(C)-(D)

3.数列的一般形式

数列从第一项开始,按顺序与正整数对应.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1,a2,a3,…,an,…,

其中,an是数列的第n项,叫做数列的通项,n叫做an的序号.

整个数列可记作{an}.

4.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an(n=1,2,3,…)与n之间的关系可用

an=f(n)

来表示,那么这个关系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n的取值是正整数集的一个子集.由此可知,数列的通项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的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

例如,数列

1,,,,…,,…可记作{},其通项公式为

an=,nÎ

N+.

如果数列通项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定义域通常略去不写.

教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给出问题的答案.

教师板书定义.

教师出示一组数列的例子.

师:

数列4,5,6,7,8,9,10;

与10,9,8,7,6,5,4是不同的数列.

而集合{4,5,6,7,8,9,10}与{10,9,8,7,6,5,4}是相同的集合.

强调数列的有序性,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教师利用上面举过的例子,讲解“数列的分类”.

请学生指出上述数列中的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①②是有穷数列,③④⑤⑥是无穷数列.

同桌之间讨论,完成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数列.

1,,,,….

教师提出问题:

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

对于上面的数列,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1

↓↓↓↓

序号1234

这个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公式

an=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强调数列的“有序性”,使学生对数列定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又为后面学习数列的通项公式埋下伏笔.

重视举例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对数列定义的理解.

观察实例,培养学生分类能力.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列的定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数列的定义;

2.数列的分类;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生阅读课本P3~P5上半部分,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材P4,探索与研究.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拓展.

6.1.2数列的通项

1.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以及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前几项.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满足条件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例题解决法.通过列举实例,进一步研究数列的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通过三类题目,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打下基础.

⒈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

(1)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

(2)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2.数列的一般形式

数列a1,a2,a3,…,an,…,可记作{an}.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

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通项公式,应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如果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则可依次用限定的正整数1,2,3,…去代替公式中的n,就可求出数列中的各项.

例1根据通项公式,写出下面数列{an}的前5项:

(1)an=;

(2)an=(-1)n·

n.

(1)在通项公式中依次取n=1,2,3,4,5,得到数列的前5项为

,,,,;

(2)在通项公式中依次取n=1,2,3,4,5,得到数列的前5项为

-1,2,-3,4,-5.

练习一

根据下列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1)an=n3;

(2)an=5(-1)n+1.

练习二

根据下列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第7项和第10项:

(2)an=n(n+2);

(3)an=;

(4)an=-2n+3.

例2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5,7;

(2),,,;

(3)-,,-,.

(1)数列的前四项1,3,5,7都是序号的2倍减去1,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n=2n-1;

(2)数列的前四项,,,分母都是序号加上1,分子都是分母的平方减去1,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n==;

(3)数列的前四项-,,-,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1的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n=.

总结:

(1)当一个数列中的数依次出现“+”“-”相间时,应先把符号分离出来,用(-1)n或(-1)n+1等来表示.

(2)认真观察各数列所给出的项,寻求各项与序号的关系,归纳其规律,抽象出其通项公式.

练习三

(1)已知一个数列的前4项分别是,,,,…,则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2)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B)

(C)(D)

例3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是1,以后各项由公式

an=1+(n≥2)

给出,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例3中的函数表达式,表达的是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式叫做数列的递推公式.

解不难得出

a1=1;

a2=1+=1+=2;

a3=1+=1+=;

a4=1+=1+=;

a5=1+=1+=.

练习四

(1)已知数列{an},其中a1=1981,an=an-1+12,n≥2,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2)已知数列{an}中,a5=2009,an=an-1+12,n≥2.求a1.

学生解答例题.

你能总结一下这类题目的解决方法吗?

学生总结解法,教师点拨、解答学生疑难,多媒体出示解题过程.

请学生在黑板上做练习一和练习二.

老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项1357

↓↓↓↓

你能找出各项与项数二者的对应关系满足什么规律吗?

学生探究找出规律:

数列的前四项1,3,5,7都是序号的2倍减去1.

如何用含有n的式子来表示第n项an?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以点评,板书解题过程.

学生根据

(1)题的解题思路,分组合作,讨论解答后两道题.

教师说明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不止一个.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当一个数列中的数依次出现“+”“-”相间时,应如何解决?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练习.

教师出示例3,引导、点拨.

数列中,an项与an-1项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

是任一项与前一项的关系.

教师给出递推公式的定义.

学生分组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代数计算时,要注意正确性.

请学生在黑板上做题.

教师巡视指导、订正.

将例题直接当作成练习,由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方法,让学生体验探索与成功的快乐.

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是简单的代入法,本练习为写通项公式做准备,尤其是对接受能力偏弱的学生,可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归纳通项公式与各项序号的关系,尽量为例2做准备.

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分析各项的结构特征,让学生依据前几项的规律,寻求项与序号的关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生可能会写出多种不同的通项公式,对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赏识性评价.

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写通项公式的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实践、科学探究的学习态度.

加强练习,体会递推公式的应用.

三类题目:

(1)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某一项;

(2)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3)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学生阅读课本P5~P7,畅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梳理总结也可针对学生薄弱或易错处强调总结.

教材P8,习题第5,6,7题.

6.2.1等差数列的概念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掌握等差中项的概念.

2.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问题某工厂的仓库里堆放一批钢管(参见教材图6-1),共堆放了7层,试从上到下列出每层钢管的数量.

教师出示引例,并提出问题.

学生探究、解答.

希望学生能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建立等差数列模型,进行探究、解答问题,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从上例中,我们得到一个数列,每层钢管数为

4,5,6,7,8,9,10.

1.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抢答:

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2,4,6,8,10,12,…;

0,1,2,3,4,5,6,…;

3,3,3,3,3,3,3,…;

2,4,7,11,16,…;

-8,-6,-4,0,2,4,…;

3,0,-3,-6,-9,….

求公差d一定要用后项减前项,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

2.常数列

特别地,数列

3,3,3,3,3,3,3,…

也是等差数列,它的公差为0.公差为0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项是a1,公差是d的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

an=a1+(n-1)d.

4.通项公式的应用

根据这个通项公式,只要已知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等差数列的任意项an.

事实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便可求出第四个.

例1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和第20项.

解因为a1=8,d=5-8=-3,所以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an=8+(n-1)×

(-3),

即an=-3n+11.所以

a20=-3×

20+11=-49.

例2等差数列-5,-9,-13,…的第多少项是-401?

解因为a1=-5,而且

d=-9-(-5)=-4,

an=-401,

所以

-401=-5+(n-1)×

(-4).

解得n=100.

即这个数列的第100项是-401.

练习二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练习三

在等差数列{an}中:

(1)d=-,a7=8,求a1;

(2)a1=12,a6=27,求d.

例3在3与7之间插入一个数A,使3,A,7成等差数列,求A.

解因为3,A,7成等差数列,所以

A-3=7-A,2A=3+7.

解得A=5.

5.等差中项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6.等差中项公式

如果A是a与b的等差中项,则

A=.

这就表明,两个数的等差中项就是它们的算术平均数.

7.一个结论

在等差数列a1,a2,a3,…,an,…中,

a2=,

a3=,

……

an=,

这就是说,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练习四

求下列各组数的等差中项:

(1)732与-136;

(2)与42.

例4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3项是5,第8项是20,求它的第25项.

解因为a3=5,a8=20,根据通项公式得

整理,得

解此方程组,得a1=-1,d=3.

a25=-1+(25-1)×

3=71.

强调:

已知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等差数列的任意项an.

练习五

(1)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3,an=21,d=2,求n.

(2)已知等差数列{an}中,a4=10,a5=6,求a8和d.

例5梯子的最高一级是33cm,最低一级是89cm,中间还有7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求中间各级的宽度.

解用{an}表示题中的等差数列.已知a1=33,an=89,n=9,

则a9=33+(9-1)d,即

89=33+8d,

解得d=7.

于是

a2=33+7=40,

a3=40+7=47,

a4=47+7=54,

a5=54+7=61,

a6=61+7=68,

a7=68+7=75,

a8=75+7=82.

即梯子中间各级的宽从上到下依次是40cm,47cm,54cm,61cm,68cm,75cm,82cm.

例6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成等差数列.求证:

它们的比是3∶4∶5.

证明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d,a,a+d.

根据勾股定理,得

(a-d)2+a2=(a+d)2.

解得a=4d.

于是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3d,4d,5d,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比是3∶4∶5.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个数列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特征: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

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谁能再举几个?

教师出示题目.

学生思考、抢答.

你能说出练习一中,各等差数列的公差吗?

学生说出各题的公差d.

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学生分组探究,填空,归纳总结通项公式

a2=a1+d,

a3=+d=+d

=a1+d,

a4=+d=+d

=a1+d,,

an=a1+d.

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已知和就可以确定下来?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几个变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么求?

学生思考、说出已知、所求,代入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是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an.

学生尝试解答后,师生共同板书解题过程.

仿照例1,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解答.

多媒体出示解题过程.

学生核对、订正.

教师强调解题过程要规范、严谨.

学生练习.

师生共同订正.

教师出示例题.

学生同桌之间合作探究.

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教师出示答案,订正.

在a与b之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你能用a,b来表示A吗?

学生探究、回答.

教师订正学生的回答,给出等差中项的定义和公式.

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这个式子的含义吗?

在等差数列1,3,5,7,9,11,13,…中,每相邻的三项,满足等差中项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能将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的等差数列中吗?

学生继续分组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出结论.

学生做练习.

学生回答各题结果,统一订正答案.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引导:

(1)例题给出了哪些量?

如何用数列符号表示?

(2)例题中的所求量是什么?

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学生思路,给出解题过程.

学生自主练习.

请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后,师生共同订正.

引导学生将题中的已知和未知转化为用数列符号表示.

教师出示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步骤要规范、严谨,叙述要简明、完整.

教师出示例题,提示点拨:

当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时,可将这三个数表示为

a-d,a,a+d,

其中d是公差.由于这样具有对称性,运算时往往容易化简.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分组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订正解题过程,规范解题步骤.

由特殊到一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