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269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四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

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定义、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数量和分布。

 2.理解湿地和物种减少的原因。

(重点) 3.学会分析湿地和物种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难点)

一、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什么是湿地

(1)定义: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生态功能:

服务价值居于首位,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3)中国湿地

①面积:

约26万平方千米,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②特点:

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

2.日益减少的湿地

(1)自然原因:

沉积物充满湖泊和沼泽。

(2)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和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

(3)我国湖泊减少的主要原因:

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3.保护湿地

(1)湿地的破坏

主要的破坏行为:

湿地填平,建造楼宇;裁弯取直、铺砌水泥护坡等措施将流经城市的河道整治成混凝土河岸,使天然河流变为人工明渠等。

(2)危害:

割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水文联系和生态联系。

(3)湿地保护的措施:

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退化和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

1.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地球物种:

生物学家估计有500万~5000万种,其中

约3/4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

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2.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表现

狩猎、采集、污染、生态破坏

影响

加速了物种灭绝

灭绝种类

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

3.反思:

必须扭转这种趋势,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湿地。

(  )

2.我国洞庭湖和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都是围湖造田。

(  )

3.物种的数量如此巨大,所以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  )

4.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在短期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物种多样性重新增加。

(  )

5.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

A.调节气候、净化水体

B.吸烟滞尘、防治沙漠化

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提示:

1.× 青藏高原上的湿地海拔高,但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2.× 我国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是围湖造田,但青海湖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则是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导致的。

3.× 物种的数量虽然庞大,但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4.√ 物种灭绝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但物种灭绝后还会产生新的物种,又增加生物多样性。

5.A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体、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

 湿地的减少与保护

2018年10月22日,《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此次大会上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宣布全球7个国家的18个城市获评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其中的6个城市为中国城市,分别是常德、常熟、东营、哈尔滨、海口、银川,其中海口湿地保护作为全球城市湿地保护管理的最佳实践的案例之一,派团参会并在会上代表中国作经验交流和分享。

问题1 (综合思维)湿地为什么号称“地球之肾”?

提示:

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问题2 (区域认知)海口湿地保护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判断理由是什么?

提示:

滨海湿地。

因为海口是个滨海城市。

问题3 (综合思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湿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围湖造田以及水土流失导致的大量泥沙淤积。

1.湿地的功能和价值

价值

美称

功能

经济价值

资源宝库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生态

价值

地球之肾

净化水体

生命的摇篮

保护生物多样性

天然空调机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释放氧气

天然水库

涵养水源、调蓄水量

鸟类的乐园

为各种野生鸟类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社会效益

参观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2.湿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

人为因素类型

人为因素

导致的结果

外部物质进入,

填充作用加剧

土壤侵蚀

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内部富营养化

加剧,水草繁

茂、泥炭化加速

环境污染

造成入流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

湿地中水量

减少、干涸

大量引水灌溉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方向

[特别提醒] 如何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

1湿地减少的原因,既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也有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起到了加速自然过程的作用,是主导作用。

2不同区域、不同湿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淡水湖萎缩与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湖泊以及围湖造田有关。

内流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包括过度引用入湖的河流水及全球气候变暖

3.湿地的保护措施

(1)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退耕还湖、还湿地。

(4)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

(5)确定世界湿地日,通过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

据图回答1~3题。

1.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2.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  )

A.富营养化 B.毒素增加 C.酸度增加 D.碱度增加

3.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乙湖水质变差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  )

①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

②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

③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

④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

⑤建设污水处理厂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

1.D 2.A 3.C [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

第1题,洞庭湖萎缩直接造成对长江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第2题,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

第3题,引水入湖,可以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都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

]

4.《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明确了太湖流域湿地区、长江沿江湿地区、淮河流域湿地区和滨海湿地区的保护任务,到2030年,全省湿地保有量282万公顷以上。

如图为江苏省主要湖泊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与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2)湖泊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湖泊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2)题,读图可知,江苏省湖泊从南向北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江苏西部。

第(3)题,湿地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功能主要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或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有利于降解污染物等。

[答案] 

(1)森林 海洋

(2)主要分布于西部;自北向南都有分布(或南北都有分布)

(3)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或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有利于降解污染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

2018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对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对这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问题1 (综合思维)停止发放长江刀鱼的生产性捕捞许可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长江刀鱼资源越来越少,有绝迹的危险,需要加以保护。

问题2 (综合思维)停止对长江刀鱼的生产性捕捞,说明了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过渡性的资源开发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灭绝的原因

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

原因

表现

自然原因

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人为原因

人类社

会早期

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

工、农

业生产

活动

①大面积砍伐、火烧和开垦森林,草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都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②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③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④土壤、水和大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给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措施,具体如下所示: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法指导] 图示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渔业产量的叙述,与图不相符的是(  )

A.当捕鱼量达到C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

B.OX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适应的最大资源再生量

C.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渔业产量持续增长

D.一旦捕捞量超过X点,渔业产量将开始下降

6.洞庭湖区实行“冬季休渔”的目的是(  )

A.冬季寒冷,鱼类资源种类单一

B.为实现本区渔业可持续发展

C.每年冬季有许多鱼类在此过冬,为保护珍稀鱼类不至于减少

D.冬季鱼市需求量少

5.D 6.B [第5题,当捕捞量超过Y点时,渔业产量开始下降。

第6题,实行“冬季休渔”主要是为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000只左右。

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

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 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

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

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

[答案] 可能原因:

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

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区域认知——山东荣成天鹅湖

荣成天鹅湖是世界四大天鹅越冬栖息地之一,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角,是大天鹅生活的天堂,每年冬季,有数量不少的天鹅成群结队的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此地过冬,这儿人们经过几十年自觉的保护天鹅,为在此栖息的天鹅进行喂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天鹅在此越冬,使之成为天鹅越冬的乐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1)简要分析扎龙地区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

(2)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

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3)湿地退化,鸟类迁移,使“鹤乡”齐齐哈尔市魅力大减,为此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解析] 此题考查湿地的成因、环境功能及退化的相关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题,湿地的成因分析关键在于“湿”,东北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使得地表水下渗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积水。

(2)题,明确人工湿地对城市的环境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某些城市环境问题的缓解,如美化环境,降解污染,缓解“热岛效应”等。

第(3)题,由问题的表述可看出“鹤乡”魅力减弱,一方面与湿地退化有关,另一方面与鸟类迁移有关,所以采取的措施也着重从这两方面考虑。

[答案] 

(1)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水源较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2)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

(3)靠人工措施补充湿地水量;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迁移湿地核心区的人口;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繁殖丹顶鹤。

下图是世界的两处重要湿地,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处湿地的名称分别为(  )

①青海湖 ②咸海 ③洞庭湖 ④鄱阳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②

2.造成两处湿地面积都缩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

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C.沙漠侵吞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D.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

1.B 2.D [先根据两图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的轮廓判定甲处湿地是咸海,乙处是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洞庭湖。

造成两处湿地都缩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在此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活动。

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大规模引水灌溉导致进入甲湖的河水量减少,使其面积缩小。

]

读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各地物种最丰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物种较为丰富

B.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物种较丰富

C.中国人口很多,所以物种丰富

D.美国经济十分发达,所以物种较丰富

3.A 4.B [目前3/4的物种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①地处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条件优越,物种丰富。

俄罗斯国土面积大,但处于高纬地区,物种较少;刚果(金)位于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物种丰富;中国物种较丰富但和人口的多少无关;美国物种较丰富但和经济无关。

]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江源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

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近几十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

目前“三江源”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

材料二 三江源地区图。

材料三 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计划投资75亿元,用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以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牧民小康生活。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图中的(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目前“三江源”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的原因是什么?

(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护(  )

A.该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B.珍稀动物藏羚羊

C.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D.当地牧民的养殖业

[解析] 本题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背景,考查了湿地的环境效益、湿地减少的原因及湿地保护的措施。

(1)题,三江源中的“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从图中的位置来看,①是怒江,②是澜沧江,③是长江源头金沙江,④是黄河。

从而得知答案为D。

(2)题,考查湖泊湿地的作用,此处湖泊位于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上,河流的发源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生态作用,为三大河流的源地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对世界气候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处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第(3)题,目前湿地减少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因素加剧了湿地退化过程。

自然原因:

全球变暖,使得蒸发量加大,地温升高,冰川、冻土层得不到水分回补,使得冰川回退。

人为原因:

主要是水源地周围植被的破坏,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源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等。

第(4)题,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 

(1)D

(2)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自然原因:

“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地温上升。

人为原因:

(草场地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行为)使植被遭到破坏,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4)A

教材P61思考

1.对湿地的定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理解:

(1)位置:

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

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3)状态:

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对湿地的生态意义可以这样理解: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3.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基地,就失去其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作用。

教材P63思考

1.湖泊消失,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2.对围湖造田的认识分两方面:

一方面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二是如何解决,简单讲就是“开源节流”,“开源”即实行多种经营方式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教材P64思考

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积极研究“趋利避害”的对策。

河流的生态建设应尽可能地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恢复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挖掘自然河流内在的美学价值,使人们在自然状态的河流中享受与自然和谐的乐趣。

破坏湿地会对生态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极为不利。

人类对湿地的认识得到提高,已从维持现状提高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的水平。

教材P69思考

1.很多热带雨林物种在人类还没有了解其价值之前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能力大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

人类必须加强对热带雨林物种的研究,保护热带雨林。

2.莱特兄弟从鸟类的飞行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

在蜂巢的启发下,人们仿制出了建筑上用的蜂窝结构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和刚度大、绝热和隔音性能良好的优点。

目前,有许多新型船只是按照鲸和海豚的体形轮廓及其身体各部分比例而建造的,航速大为提高。

人们模仿海豚的皮肤构造,用橡胶制成人造海豚皮——片流膜,装在潜艇上,使湍流减少了50%,大大提高了潜艇航行的速度等。

3.不。

野生生物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大自然环境中,我们不要食用野生生物,要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