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7323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4.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3铁路货车段修规程-5-转向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2008年5月12日以后生产的转K6型新品侧架须为B+级钢材质,采用整体芯工艺铸造。

图5-1铸钢侧架弯角处示意图

5.2.1.2导框两侧摩擦面单侧磨耗(含局部磨耗)深度大于2mm,两侧磨耗深度之和大于3mm,内侧面磨耗(含局部磨耗)深度大于3mm或组装间隙超限时,堆焊后加工。

5.2.1.3转K2型侧架导框导台检修须符合下列要求:

5.2.1.3.1两侧摩擦面单侧磨耗(含局部磨耗)深度大于3mm,两侧磨耗深度之和大于4mm时堆焊后磨修(原型85mm)。

5.2.1.3.2两内挡面距离原型为184mm,磨耗之和大于4mm或影响组装间隙时,堆焊后加工,加工后单侧台高不小于28mm。

5.2.1.4承载鞍支承面检修须符合下列要求:

5.2.1.4.1转K6、转K1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转E22型偏磨大于1mm时加工,磨耗大于3mm时堆焊后加工恢复原型。

5.2.1.4.2转K2、转8B、转8AB、转8G、转8AG型支承面剩余高度小于2mm时堆焊后加工恢复原型或加工后焊装磨耗板。

原磨耗板磨耗大于3mm时更换;

焊装磨耗板时,同一转向架两侧架须同时焊装,焊装的磨耗板规格:

转K2型为(158~167)mm×

(136~145)mm×

(4~6)mm,转8B、转8G型为(186~195)mm×

(171~180)mm×

(4~6)mm,转8AB、转8AG型焊装的磨耗板规格为φ(196~205)mm×

(4~6)mm,材质为Q235。

5.2.1.4.3转K2型旧型侧架导框顶面中部66mm平面的两侧为R381圆弧结构,两侧R381圆弧允许与中部平面同时加修成平面,圆弧表面剩余部分不做检查要求,须低于中部平面;

补充新品时,全车同时换装现结构QCZ85-20A-01侧架,如图5-2所示。

a:

旧型b:

现结构

5-2转K2型侧架承载鞍支承面结构示意图

5.2.1.4.4加工后,承载鞍支承面或磨耗板平面与导框内侧摩擦面未磨耗部位的垂直度为1mm。

5.2.1.5转K6、转K2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侧架立柱与摇枕挡内表面配合处磨耗深度大于3mm时,堆焊后磨修,恢复原型尺寸。

5.2.1.6制动梁滑槽检修须符合下列要求:

5.2.1.6.1转K6型侧架制动梁滑槽无防止制动梁脱出挡块时,按图样QCZ133JX-20-00焊装挡块,同时去除原车的前制动杠杆止挡。

原铸造的挡块有裂损时焊修,焊接结构的制动梁挡块焊缝开裂时清除焊缝并消除裂纹后焊修,丢失时按图样QCZ133JX-20-00焊装。

焊装位置、挡块尺寸、挡块铸造尺寸及位置如图5-3、图5-4、图5-5所示。

5-3挡块焊接位置示意图

5-4挡块尺寸示意图

5-5挡块铸造尺寸及位置示意图

5.2.1.6.2滑槽磨耗板磨耗深度大于3mm或裂纹时更换为新品,焊缝开裂时补焊。

卡入式滑槽磨耗板材质为T10或47Mn2Si2TiB;

平板式滑槽磨耗板材质为27SiMn(转E21型为Q235A),规格为(167±

1)mm×

700-1.5(内档65)mm×

(7~12)mm,更换时三面满焊,如图5-6所示,但磨耗板外侧焊缝允许中间70mm不焊;

焊装磨耗板后滑槽高度(上、下承台间距)应为56~58mm,侧架滑槽高度(不含磨耗板)小于64mm时允许以厚度为6mm的磨耗板代用,装用组合式制动梁时允许使用4mm的滑槽磨耗板,焊角不小于3mm,并保证磨耗板与滑槽密贴,焊后须清除磨耗板平面的焊渣和凸起物。

图5-6平板式滑槽磨耗板焊接示意图

5.2.1.6.3滑槽磨耗板压装前须清除滑槽磨耗板平面及滑槽内表面焊渣和突起物,上下表面须平整,不得涂抹任何油脂,压装须正位(滑槽磨耗板凸起落入滑槽凹槽内),不正位时须进行调整直至正位。

5.2.1.6.4检修完成后,须使用侧架制动梁滑槽轮廓样板检测滑槽形状,滑槽全深范围内贯通检测须合格。

5.2.1.7侧架立柱磨耗板检修须符合下列要求:

5.2.1.7.1丢失时补装,裂损或转K6、转K2、转K1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磨耗大于3mm,转8B、转8AB、转8G、转8AG、转E21、转E22型磨耗大于2mm时更换。

铆钉、折头螺栓松动时更换,丢失时补装新品。

5.2.1.7.2侧架立柱磨耗板材质须符合规定。

5.2.1.7.3转K2型装用整体式斜楔时,斜楔材质为针状马氏体铸铁者配套T10磨耗板,材质为贝氏体球墨铸铁者配套ADI磨耗板,摩擦面须经过热处理。

5.2.1.7.4转K2型ADI、T10材质的侧架立柱磨耗板更换时,全车须同时更换符合图样QCZ133-90-00要求的组合式斜楔和符合图样QCZ85C-20-01要求的45号钢侧架立柱磨耗板、不锈钢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

5.2.1.7.5转K2型两立柱内侧距离不大于465.2mm时,铆装厚度为10mm的磨耗板;

大于465.2mm时铆装厚度为12mm的磨耗板。

转8AG型侧架两立柱内侧距离(以侧架两立柱安装磨耗板的突出部分最下方向上10mm处测量为准)小于505mm时,铆装厚度为10mm的磨耗板;

在505~509mm时,铆装厚度为12mm的磨耗板;

大于509mm时,堆焊后加工或报废。

5.2.1.7.6转K6、转K2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须采用ZT型折头螺栓紧固,折头螺栓须折断,紧固力矩为500~550N•m。

螺栓端头不得高于磨耗板平面,凸出部分磨修平整。

5.2.1.7.7转8B、转8AB、转8G、转8AG、转K1、转E22型须采用平头铆钉液压热铆,铆钉窝填充应充实,其边缘处应无大于1.5mm的剩余量,铆钉帽平面低于磨耗板平面,凸出部分磨修平整。

转8B、转8AB型侧架须装用符合图样QCZ105A-20-01的加宽45号钢立柱磨耗板。

5.2.1.7.8转E21型须将侧架立柱磨耗板的塞焊孔满焊,焊波不得高于磨耗板平面,凸出部分磨修平整。

5.2.1.7.9新装磨耗板与侧架的间隙:

a)转K6、转8B、转8AB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

用1mm塞尺插入磨耗板与侧架立柱的间隙,任一处插入深度不得大于13mm;

b)其他型:

用1mm塞尺从磨耗板与立柱之间的间隙插入,任意一处不得触及铆钉杆或螺杆。

5.2.1.8转8B、转8AB、转8G、转8AG、转E21型侧架斜楔挡弯曲时调修,裂纹时焊修或更换;

斜楔挡脱落或与侧架铸造一体者折损时,须在原处焊装95mm×

75mm×

16mm的钢板,焊角为8mm×

8mm。

5.2.1.9横跨梁托变形时调修或更换,裂纹或腐蚀深度大于30%时更换,孔径磨耗大于3mm时焊修或更换。

转K2型转向架进行低摩制动改造所加装的横跨梁托座须符合图样QCZ86A-90A-00要求。

5.2.1.10支撑座非贯通裂纹及支撑座、侧架、连接板间焊缝开裂时铲除裂纹后焊修。

5.2.1.11支撑座贯通裂纹、经过焊修再次裂纹或原焊修焊缝开裂时更换;

分解交叉支撑装置的支撑座腐蚀深度大于3mm时更换。

更换时不得伤及侧架母材。

新组装支撑座须使用支撑座专用组装定位胎具。

5.2.1.12交叉支撑装置分解后检测保持环腐蚀、磨耗深度大于2mm或裂纹时更换为新品,更换保持环时,应使用专用组装定位胎具;

焊缝开裂时焊修。

5.2.1.13转K1、转E22型转向架锥柱裂纹或螺纹损伤时更换;

锥柱与座板、座板与侧架间焊缝开裂时清除裂纹后焊修,更换锥柱时应采用专用工装。

5.2.1.14转E21转向架弹性交叉杆支座裂纹及焊缝开裂时铲除裂纹后焊修,经焊修再次裂纹或原焊修焊缝开裂时、腐蚀深度大于3mm时更换;

分解后检测支座销孔直径磨耗大于0.5mm时更换,更换时不得伤及侧架母材。

5.2.1.15装用在JSQ1K、JSQ2K、JSQ3K、JSQ5型双层运输汽车专用车上的转K2型侧架检修时除符合上述要求外,焊装在侧架承台弹簧定位脐处的挡圈和定位环丢失时重新焊装,焊缝开裂时补焊,焊装位置如图5-7所示。

挡圈须符合图样QCZ85H-20-00,定位环须符合图样QCZ85G-20-01。

图5-7侧架承台弹簧定位脐挡圈、定位环焊装位置示意图

5.2.1.16装用在JSQ6型凹底双层运输汽车专用车上的转K6型侧架检修时除符合上述要求外,焊装在侧架承台弹簧定位脐处的挡环和定位环丢失时重新焊装,焊缝开裂时补焊,焊装位置如图5-8所示。

挡环须符合图样QCZ133D-20-02,定位环须符合图样QCZ133D-20-01。

图5-8侧架承台弹簧定位脐挡环、定位环焊装位置示意图

5.2.1.17装用在X6K型集装箱车上的转K2型侧架检修时除符合上述要求外,侧架中央弹簧圆脐处焊装的枕簧挡圈须符合图样QCZ85K-20-01,焊缝开裂时补焊,丢失时重新焊装,如图5-9所示。

图5-9枕簧挡圈焊装示意图

5.2.1.18挡键裂损时更换。

挡键及螺栓变形影响使用时更换。

伸缩式挡键铆钉失效、丢失时补装。

5.2.2铸钢摇枕

5.2.2.1A、B部位横裂纹时更换,其他部位上平面、侧面横裂纹长度不大于裂纹处断面周长的20%,底面横裂纹长度不大于底面宽度的20%时焊修(测量周长或宽度时,铸孔计算在内,测量裂纹长度时,铸孔不计算在内),焊波须高于基准面1~2mm,焊修后进行热处理;

2008年5月12日以后生产的转K6型新品摇枕须为B+级钢材质,采用整体芯工艺铸造。

5.2.2.2纵裂纹或内壁加强筋、心盘销座裂纹时焊修。

摇枕挡或下旁承盒裂纹、缺损时焊修或更换。

5.2.2.3摇枕挡内、外表面距离原型:

转K6型为(279.4±

3.5)mm、转K2型为(279.4±

7)mm、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为279.40-4.8mm,转K6、转K2型大于288mm、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大于283mm时,应堆焊后磨修,恢复原型。

5.2.2.4摇枕斜楔槽内、外表面距离:

转K6、转K2、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大于180mm,转E21型大于118mm,转E22型大于192mm时,对中焊修后磨平,恢复原型。

5.2.2.5摇枕心盘螺栓孔磨耗大于2mm、心盘销孔磨耗大于3mm时堆焊后加工。

5.2.2.6横跨梁安全链吊座剩余厚度小于5mm或链孔上边缘宽度小于8mm时更换。

5.2.2.7固定杠杆支点座圆销孔或衬套直径磨耗大于2mm时,扩孔镶套或更换。

转K2型转向架进行低摩制动改造时,固定杠杆支点座销孔中心低于摇枕心盘安装面的,按QCZ86JX-40-00图样要求对固定杠杆支点座进行改造;

同时按QCZ85D-53-00图样要求换装固定杠杆,改造完成后对焊缝进行磁粉探伤。

5.2.2.8转8AB、转8AG型摇枕弹簧定位脐子垫脱落时,应焊装厚度为8mm的脐子垫,焊装后,弹簧定位圆脐总高度应为23mm。

5.2.2.9转K2型摇枕弹簧承台内侧外簧挡边高度小于25mm时,应按图样QCZ85JX-40-00的要求加高,如图5-10所示。

图5-10转K2型摇枕弹簧承台内侧外簧挡边高度改造方案

5.2.2.10转K6型摇枕弹簧定位圆脐为结构Ⅰ的,磨耗部位小于最小磨耗尺寸时焊修后磨修,磨修部位应符合结构Ⅱ圆脐相应部位尺寸,未焊修部位不用磨修;

摇枕弹簧定位圆脐为结构Ⅱ的,磨耗部位小于最小磨耗尺寸时焊修后磨修,磨修部位应符合结构Ⅱ圆脐相应部位尺寸。

如图5-11所示。

图5-11转K6型摇枕弹簧定位圆脐示意图

5.2.2.11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或分离式斜楔插板检修须符合下列要求:

5.2.2.11.1焊缝开裂时焊修,裂纹时更换为新品,丢失时补装。

5.2.2.11.2转K6、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转E22型磨耗大于3mm,转K2、转8B、转8AB、转8G、转8AG、转K1、转E21型磨耗大于2mm时更换为新品。

5.2.2.11.3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材质须符合规定。

5.2.2.11.4焊装磨耗板前摇枕斜楔摩擦面基准面须平整,否则应堆焊后磨平,矩形磨耗板或分离式斜楔插板上、下端面与摇枕须满焊,磨耗板焊装如图5-12所示。

转K6、转K2、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转8B、转8AB、转8AG、转8G、型

转E22型转K1型

转E21型

图5-12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焊装示意图

5.2.2.11.5更换时,转8AB、转8AG型摇枕斜楔摩擦面有铸台者应用原型样板以弹簧支承面及凸脐中心为基准进行检测,每侧间隙不大于4mm,间隙差不大于2mm;

各面须焊装140mm×

80mm×

(3~5)mm的磨耗板;

无铸台者焊装(145~155)mm×

(3~5)mm的磨耗板。

5.2.2.12摇枕上拉杆托架焊缝开裂时焊修、变形时调修、裂纹时更换,托架轴弯曲时调修,含油尼龙滚套外表面磨耗深度大于3mm时更换。

5.2.2.13装用在JSQ1K、JSQ2K、JSQ3K、JSQ5型双层运输汽车专用车上的转K2型摇枕枕簧定位脐处焊装的定位环丢失时补装,焊缝开裂时清除原焊缝补焊,焊装位置如图5-13所示。

定位环须符合图样QCZ85G-20-01。

图5-13摇枕枕簧定位脐定位环焊装位置示意图

5.2.2.14装用JC-2型旁承的摇枕旁承盒内挡销丢失或变形时更换(符合图样QCZ85H-40-00),挡销规格为φ10mm×

35mm。

一个转向架焊装两个挡销,相对摇枕心盘中心面呈斜对称布置,同一转向架相反,同一辆车同侧同向,如图5-14、5-15所示。

图5-14摇枕旁承盒焊装挡销示意图

图5-15摇枕旁承盒焊装挡销示意图

5.2.2.15装用JC-3型旁承的摇枕检修时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须符合下列要求:

5.2.2.15.1摇枕旁承盒内挡销丢失或变形时更换,须符合图样QCZ85K-40-00,挡销规格为φ10mm×

35mm,材质为Q235-A,一个旁承盒焊装2个挡销,单侧焊装,如图5-16所示;

同一转向架相反,同一辆车同侧同向。

图5-16挡销组装示意图

5.2.2.15.2既有装用JC型旁承的X6K型车段修时须按图5-16所示在摇枕旁承盒上焊接相应的挡销。

5.2.2.16装用在JSQ6型凹底双层运输汽车专用车上的转K6型摇枕检修时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须符合下列要求:

5.2.2.16.1枕簧定位脐处焊装的定位环丢失时补装,焊缝开裂时清除原焊缝补焊,焊装位置如图5-17所示。

定位环须符合图样QCZ133D-20-01。

图5-17摇枕枕簧定位环焊装位置示意图

5.2.2.16.2摇枕旁承盒内挡销丢失或变形时更换(符合图样QCZ134D-40-00),挡销规格为Φ10mm×

一个摇枕焊装两个挡销,每个旁承盒内各一个,位于摇枕纵向中心线两侧,同一转向架相反,同一辆车同侧同向,如图5-14、5-15所示。

5.2.2.17C100A型敞车装用的转K2B、转K2C型摇枕检修时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须符合下列要求:

5.2.2.17.1转K2B型摇枕导向凹槽立面磨耗深度大于1.5mm时堆焊,焊后磨平并恢复凹槽原型尺寸。

5.2.2.17.2转K2B型摇枕旁承承载面上的摇枕旁承磨耗板

(1)焊缝开裂时,清除原焊接缺陷后焊修;

摇枕旁承磨耗板

(1)裂纹或磨耗深度大于2mm时更换,须符合图样QCZ174-40-02;

焊装磨耗板之前摇枕旁承承载面须平整,否则堆焊后磨平,磨耗板与摇枕须按图5-18所示段焊。

焊后磨耗板上平面的平面度为0.5mm,不平时修磨;

焊后磨耗板与摇枕间用厚度为0.8mm的塞尺检查,插入深度不得大于13mm。

焊后焊缝不得高于磨耗板表面或侵入摇枕导向凹槽,否则磨平。

图5-18磨耗板与摇枕焊接示意图

5.2.2.17.3转K2C型摇枕旁承磨耗板

(2)裂纹或磨耗深度大于2mm时更换,须符合图样QCZ175-38-08。

磨耗板组装前,摇枕旁承承载面须平整,否则堆焊后磨平。

组装时须使用FS型或BY型8级M22防松螺母,配套使用符合GB/T31.1规定的8.8级M22螺栓(螺纹长度为90mm),不得采用其他形式的螺栓和螺母。

5.2.3交叉支撑装置

5.2.3.1须随摇枕、侧架进行正位及翻转位外观检查,状态良好者可不分解。

5.2.3.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分解交叉支撑装置,除锈后对交叉杆连接焊缝(不含转8B、转8AB、转8AG、转8G型中间盖板上的塞焊缝)、杆体压型处、转K1、转E21、转E22型杆头与杆体过渡部位进行磁粉探伤检查:

5.2.3.2.1交叉杆变形大于10mm,杆体擦伤、碰伤深度转K6、转K2、转8B、转8AB、转8G、转8AG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不大于1.5mm;

转E21型不大于2mm;

转K1、转E22型不大于5mm;

5.2.3.2.2交叉杆裂纹、焊缝开裂;

5.2.3.2.3交叉杆端头螺栓(母)松动;

5.2.3.2.4支撑座裂纹或破损;

5.2.3.2.5转K1、转E22、转E21型锥柱、带槽螺栓松动、母体裂纹或破损;

5.2.3.2.6因火灾等原因,交叉杆及支撑座烧损或化学溶剂腐蚀橡胶件;

5.2.3.2.7转K6、转K2、转8B、转8AB、转8G、转8AG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无交叉杆标志板。

5.2.3.2.8因相关配件检修或更换需分解交叉支撑装置。

5.2.3.3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报废:

5.2.3.3.1颠覆车辆的全车交叉杆,脱轨转向架装用的交叉杆;

5.2.3.3.2交叉杆端头螺纹损伤或滑扣超过3扣;

5.2.3.3.3杆体横裂纹;

5.2.3.3.4杆体纵裂纹长度大于50mm或深度大于0.6mm;

5.2.3.3.5杆体折断、环焊缝开裂,或擦伤、碰伤深度超限;

5.2.3.3.6在全长范围内用样杆检查交叉杆弯曲、变形:

转K1、转E22、转E21型大于15mm,转K6、转K2、转8B、转8AB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转8AG、转8G型大于20mm;

5.2.3.3.7转8B、转8AB、转8G、转8AG型中间盖板裂纹时。

5.2.3.4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修理:

5.2.3.4.1杆体纵裂纹长度不大于50mm且深度不大于0.6mm及擦伤、碰伤深度未超限时,磨修清除缺陷,磨修面与非磨修面须平滑过渡;

禁止对杆体磨耗或缺陷部位进行焊修;

5.2.3.4.2交叉杆中部连接焊缝开裂时清除裂纹后焊修,焊修后须进行磁粉探伤;

5.2.3.4.3转K6、转K2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扣板裂纹时,须钻止裂孔,清除裂纹后焊修磨平,并进行磁粉探伤;

5.2.3.4.4在全长范围内用样杆检查交叉杆,弯曲、变形大于10mm时调修;

5.2.3.4.5转K6、转K2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中间连接螺母松动时,拧紧后点焊固。

5.2.3.5转K6、转K2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转8B、转8AB、转8AG、转8G型附属配件检修须符合下列要求:

5.2.3.5.1双耳防松垫圈裂纹时更换为新品。

5.2.3.5.2轴向橡胶垫允许有龟裂,表面圆周方向裂纹长度大于周长的30%时更换。

5.2.3.5.3锁紧板腐蚀、磨耗深度大于2mm时更换为新品。

转8B、转8AB、转8AG、转8G型转向架左锁紧板须符合图样QCZ105-70-01,右锁紧板须符合图样QCZ105-70-02。

5.2.3.5.4端头螺栓弯曲、裂纹或螺纹损伤时更换为新品。

5.2.3.5.5扣板铆接结构的交叉杆铆钉松动时更换,丢失时补装。

切割铆钉不得热切,组装时铆钉须从上向下铆接。

5.2.3.5.6扣板焊接结构的交叉支撑装置分解检修时,X型、U型弹性垫、扣板更换为新品;

螺栓松动时更换,丢失时补装,螺栓紧固后在螺栓螺母间须点焊固。

5.2.3.6转K1、转E22型附属配件检修须符合下列要求:

5.2.3.6.1橡胶锥套表面裂纹深度大于5mm,金属板裂纹或严重变形影响作用时更换;

5.2.3.6.2锥柱母体裂纹、破损或螺纹损坏时更换;

开口销丢失、折断时补装或更换;

5.2.3.6.3调整垫、上垫、垫圈裂纹、破损时更换。

5.2.3.7转E21型附属配件检修须符合下列要求:

5.2.3.7.1橡胶套表面裂纹深度大于5mm或橡胶体与金属部分剥离时更换。

5.2.3.7.2带槽螺栓裂纹、破损或螺纹损坏时更换;

5.2.3.7.3止挡垫圈、调整垫圈裂纹、破损时更换。

5.2.3.8更换交叉杆时,转K6、转K2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转向架须装用符合图样QCZ85A-70A-00的改进结构交叉杆组成,转8B、转8AB、转8AG、转8G型转向架须装用符合图样QCZ105-71C-00的C型交叉杆。

5.2.3.9端头螺纹在交叉支撑装置组装前须进行检查,螺纹损伤或滑扣时,累计不超过3扣,毛刺须清除;

螺纹须用专用螺纹止规测试,在距端面5扣以内须止住,并且止规不得晃动,超限时报废。

5.2.3.10交叉支撑装置组装时,须使用专用定位胎具或自动定位检测组装装置,转K6、转K2、转8B、转8AB、转8AG、转8G型和C76B型车装用的25t轴重转向架在双耳垫圈与锁紧板之间安装标志板,标志板如图5-19所示。

交叉支撑装置端头螺栓(母)用智能扳机紧固,每班首末件须用手动扭力扳手对力矩进行检测;

紧固力矩:

转K1、转E22型为150~170N·

m、转E21型不作要求、其他型为675~700N·

m。

转K1型橡胶锥套底面与座板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