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34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以下主张中与其思想相一致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尚贤、节用”B.“齐物、逍遥”“无所恃”

C.“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D.“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

【详解】“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说明是依法治国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中注重法和赏罚,符合法家思想,故C项正确。

A是墨家的思想;

B是道家思想;

D是荀子儒家思想。

4.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在

A.以维护统治者统治为出发点B.由“重义”发展为“重利”

C.由“性善论”发展为“性恶论”D.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答案】D

【详解】汉代儒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是指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

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极力美化现存的“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的统治秩序,提出“大一统”理论,使儒学适应了封建集权专制统治的需要,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故A项正确。

汉代儒家思想仍然不是重“利”,故B项错误。

“性恶论”提出者是荀子,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董仲舒新儒学含有民本思想,并不是以“君本”思想为主,故D项错误。

5.孟子说:

“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而董仲舒则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这一变化说明了

A.“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人心B.儒学发展适应了统治者需要

C.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D.先秦儒学存在重大理论缺陷

【答案】B

试题分析:

孟子认为国君犯错屡劝不听,就应该换掉他;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权的需要,故B项正确;

孟子的言论并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排除A;

C项材料不能体现;

D项说法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6.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

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

……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

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

材料观点反映了

A.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孔子思想由原始宗教变为国家宗教,显然是思想统治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故A正确;

儒家思想的主张并没有实现实质性变化,故B错误;

中央集权是秦朝以后实施,故C错误;

儒家思想逐渐被精英化,故D错误。

7.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

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

这种变化

A.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根据题干“先秦儒学强调父子关系是父慈子孝,而到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可知汉代儒学糅合了法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因而社会伦理道德也受此影响,故A项正确;

汉朝初年采用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但与材料信息不合,故B项排除;

“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

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论的提出,与题旨不符,故D项排除。

点晴:

通过父子关系的演变,结合汉朝的时代背景以及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即可。

8.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

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

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

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D.“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

“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反映了汉代以来君臣等级关系,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观念一直受到重视,“君为臣纲”思想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

AC两项材料未体现;

D项“冲击”说法错误。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特点

9.王阳明认为: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

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王阳明意在强调

A.万物皆有天理B.“灵明”是良知

C.人与自然的和谐D.天人感应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材料中引文的大意为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我这样的人来认知,这个世界怎能存在呢?

突出反映了其思想主张人心之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

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致良知

10.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并未体现出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故A项错误;

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体现出了统治者对孝道的重视,从而说明了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提到“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

宋明理学·

影响

11.顾炎武说: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这段言论体现了

A.儒家传统“天下为公”的思想

B.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C.对理学“灭人欲”思想的批判

D.经世致用的新思想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启蒙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可见是对当时理学压制人性的否定,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理解片面,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12.李贽在谈到妇女再嫁时说:

“嗟夫!

斗宵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

这反映了他

A.宣扬男女平等B.批判愚昧迷信

C.挑战封建礼教D.反对封建专制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可以看出李贽支持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故C项正确。

材料是反对理学压抑人性思想,不是宣扬男女平等,故A项错误。

批判愚昧迷信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

李贽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

13.“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

”导致材料中“碰撞”“转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B.理学思想日益走向僵化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依据“一定思想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可知这一时期理念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的。

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所以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唯物史史的考查时有体现,我们应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4、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14.据(全唐文)记载:

“剑南、两川及准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

”每年,司天台刚刚奏请颁下新历,印制的历法已遍布满天下了。

材料表明唐代

A.历法已相当科学完备B.雕版印刷业已相当发达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松弛D.民间印刷技术高于官方

【详解】由“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

”可以看出雕版印刷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故B项正确。

材料中是使用雕版印刷历法,并不是说明历法科学完备,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说明中央对于地方控制松弛的信息,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比较民间印刷和官方印刷的技术比较,故D项错误。

【点睛】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产生于隋唐时期,由于其效率低,成本高,到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除了史实的牢固记忆外,还应该正确的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定题干中描述的是雕版印刷术还是活字印刷术。

15.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制作插图。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兴盛B.元代绘画技艺的提高

C.古代绘画艺术的繁荣D.当时政治的腐朽黑暗

【详解】材料“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中说明元朝出现通俗小说和剧本插图,主要与当时城市经济的兴盛,市民文化繁荣促使市民文化兴起有关,故A项正确。

绘画艺术的繁荣,不属于原因,应该是现象,故B项错误。

中国小说繁荣在明清时期,故C项排除。

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与卖画度日无关,故D项排除。

16.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

此种戏剧模式

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

C.反映了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

依据材料中的“大团圆”可知,体现戏剧世俗化发展趋势,“大团圆”是市民阶层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结果,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C项正确;

ACD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也不能说明与戏剧模式形成的关系,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7.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革新B.造纸术的改进

C.装订技术的提高D.科举制的盛行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印刷术。

材料中以宋朝为节点说明了书籍格式的变化以及书籍发行量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题干所示现象与纸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B;

C项有一定干扰性,但没有依据,不能够成为主要原因,排除;

题干所示现象与科举制盛行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A。

18.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

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

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根据材料“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等信息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利于市民文化的兴起,推动了市民价值观念变化,C项正确。

材料强调市民价值观念变化,与封建制度日益衰落无关,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风气渐趋败坏,而是强调市民价值观念变化,排除B。

理学是社会主流思想,没有发生变法,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需要掌握市民文化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结合市民文化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

19.图为清代郑板桥所画的《兰竹石》。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绘画走向成熟B.风俗画由此兴起

C.吸收了外来风格D.符合写意风格

【详解】《兰竹石》是以书法、绘画和篆刻以及文学于一体的特征,注重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是典型的写意画代表,故D项正确。

该画作并不能说明中国绘画走向成熟,故A项错误。

材料中绘画不属于风俗画,故B项错误。

文人画有叫士大夫画,并没有吸收外来风格,故C项错误。

【点睛】中西绘画比较

在绘画内容上,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非功利。

在绘画技巧上,西方重物象,着意刻画,追求色彩表现力;

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欲。

20.以下是樊树志所著《中国历史十六讲》第九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第九讲

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

——宋朝

1.官僚政治与体制内改革

2.传统农业的新发展与商业革命

3.

4.经济中心南移的最终完成

 

A.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不拘格律的人文骚客

C.宋明理学与异端思想D.文官制度与积贫积弱

【详解】材料表格中论述的是宋朝的历史,子目录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进行分述。

因此空缺处应该涉及的是科学技术或者文学思想,宋代有三大发明科技领先世界,故A项正确。

不拘格律的人文骚客不符合宋代文学词的特点,故B项错误。

异端思想是明清时期产生,故C项错误。

文官制度与积贫积弱属于政治方面内容,故D项错误。

21.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

“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

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

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本题主要考查智者学派。

材料“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

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说明希腊智者学派忽视自身道德修养。

所以应选B。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智者学派主张的局限性

22.战国时期的孟子说: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古希思想家苏格拉底说:

“认识你自己。

”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

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

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

【详解】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苏格拉底强调人对自己的理性分析,二者都重视人对自身的分析和认知,故A正确。

心是世界本原书心学家思想主张,二者均不符合,故B错误。

苏格拉底思想不符合民本主义思想特点,故C错误。

材料都没有体现出个人主义思想,故D错误。

【点睛】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23.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

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

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

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

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

但丁本意在于

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看出当时教权驾凌于世俗政权之上,“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

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D正确,A错误;

B、C不是材料的本质意图,排除。

24.有人说,莎士比亚是整个文艺复兴时代文学艺术家中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得出这一结论是因其作品

A.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B.对人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C.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D.把人从封建专制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详解】文艺复兴前期主要是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文艺复兴运动逐渐发展到高潮,莎士比亚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故B项正确;

AC两项是文艺复兴运动前期的内容,不符合莎士比亚时期的特点,应排除;

D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

25.马克思说: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是指教徒可以通过自己的信仰直接和上帝联系,而不通过僧侣这个中介,即“因信称义”,和宗教改革有关,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马克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宗教改革而非智者运动、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26.路德教认为,“当教皇的行为违反《圣经》的时候,教皇及各级天主教会、各种宗教仪式在人得救的事业上没有任何作用”。

材料实质上否定了

A.教会的存在价值

B.《圣经》的存在价值

C.教会的宗教权威

D.《圣经》的宗教权威

材料中强调了教皇与《圣经》之间的关系,他强调“当教皇的行为违反《圣经》的时候,教皇及各级天主教会、各种宗教仪式在人得救的事业上没有任何作用”,所以他否定的是教会的权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马丁·

路德不反对教会的存在,只是对权力进行了限制;

B选项与材料观点相悖;

D选项说法错误。

27.“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

”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殖民扩张时代B.文艺复兴时代

C.宗教改革时代D.启蒙运动时代

注意关键词“怀疑”“理智”“自然规律”这些都反映了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思想。

故选D。

A项与材料“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不符,古希腊时期尚未出现近代科学;

B项是人文主义复兴时期;

C项是人文主义发展时期,而启蒙运动则是发展到理性的阶段。

因此BC错误。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制下的启蒙·

启蒙运动

28.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巨著《论法的精神》,他主张立法机关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世袭的贵族人员组成,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拥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

这一见解

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思想B.体现了近代代议制的特征

C.深刻影响了英美等国议会制度的建立D.有效防止了专制独裁

材料中只提到了立法权,并未提及行政权、司法权,无法反映出“三权分立”的思想,故A项排除;

据材料“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由各区域的人民选出的平民代表组成,两院同时拥有立法权,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各自的见解和利益”可得出选民通过民主选举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这是近代代议制的基本特征,故B项正确;

“深刻影响了英美等国议会制度的建立”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故C项排除;

孟德斯鸠主张建立议会,并不能有效的防止专制独裁,故D项排除。

29.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人オ辈出,各种思想异彩扮呈,科学与理性的阳光照亮欧洲大陆。

如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思想,孟徳斯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棱的人民主权主张,理性批判的理论等。

这些现点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B.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D.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详解】启蒙运动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出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主张,“伏尔泰自由和法制思想,孟徳斯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棱的人民主权主张”都属于构建民主思想体现的表现,故D项正确。

启蒙运动思想家构想并不是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及德治和法治思想统一的信息,故B项错误。

三权分立的体制实质上就是民主制度运作问题,故C项错误。

30.他被称为”人民主权卫者”:

“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他是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

【详解】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其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故A项错正确。

伏尔泰倡导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体制,不符合材料内容,故C项错误。

康德提出思想自由,理性判断,故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24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5分,共计5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末年,各侯国的国君,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创建一个政治清明、社会有序的国家,华夏大地开始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重新大调整。

在这样的大调整中中国的未来会在哪里呢?

又将去向何方?

此时,一群卓越的思想家,登上了这个大变革的历史舞台。

就在那个时代,古代中国开始进入思想与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觉的兴盛局面。

(1)材料一中“文化自觉的兴盛局面”是指什么现象?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作为先驱者,一群被称为“儒”的人,开始活跃起来。

他们针对当时诸侯纷争的社会,描绘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世界的蓝图……从此,一个新的学派一一儒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