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368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docx

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

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9.右图所示为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部分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a和b两种细胞器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3、4、5和6中所含酶的种类和功能均相同

B.叶片呈绿色是由于3上含有色素,同时在3上能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

C.在光下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图中的4和5

D.a细胞器中可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b细胞器中则会发生

CO2→C3→三碳酸分子→三碳糖

10.图中a、b、c表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

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c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11.关于ⓐⓑⓒ三类生物各自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中生物都含有核酸,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B.b中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c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叶绿体和细胞壁

D.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因只存在于a和b生物中

12.麻风病是一种能毁容残肢的疾病,由麻风杆菌引起。

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分布在细胞核内

B.该菌能在细胞内快速繁殖,说明其能抵抗溶酶体的吞噬和杀灭作用

C.该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酶由核糖体合成并经过了内质网的加工

D.体液免疫能彻底消灭侵入人体的该菌

13.如图为某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该种细胞中发生的是

A.氨基酸→胰岛素;

ATP→ADP+Pi

B.葡萄糖→淀粉;

H2O→[H]+O2

C.氨基酸→RNA聚合酶;

[H]+O2→H2O

D.葡萄糖→丙酮酸;

染色质→染色体

14.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1,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2,漏斗管内的液面不再发生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高度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B.图2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1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

D.图2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率

15.下列四种细胞生命活动中,不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K+B.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C.突触小体释放化学递质D.肠腺细胞分泌小肠液

16.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17.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

B.蓝细菌光合膜上光反应产生的ATP是其各项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

C.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溶胶可以产生ATP

D.ATP中的“A”与DNA中的碱基A含义不同

18.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

胞内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溶胶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

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可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19.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天需要水解200~300molATP,但人体细胞中ATP的总量只有约0.1mol。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

C.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能量来源于光能且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

D.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20.图甲和乙表示酶的某些特性,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甲图乙

A.图甲中a、c表示酶,b表示被催化的底物

B.物质c可能是蔗糖但不可能是麦芽糖C.图乙表示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D.升高温度,图乙所示三种条件下表示的反应速率均会提高

21.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22.关于小麦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类囊体上产生的ATP可用于碳反应B.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光

合速率最高

C.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

D.净光合速率为长期零时会导致幼苗

停止生长

23.将右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度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度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度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24.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的反应物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2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密闭装置),绘出图甲、乙和丙,图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并不相等的点是

A.aB.bC.cD.d

26.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糖类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还原氢,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2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振荡均匀即可看到有红黄色沉淀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28.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一定

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29.如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以通过C过程形成多倍体细胞

B.进入D过程后,细胞可能失去分裂能力

C.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发生变化

D.中期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表达合成后期所需的蛋白质

30.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泡细胞,相同的是

A.线粒体的功能

B.细胞全能性

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二、选择题(每小题仅1项符合题意,共20分)

31.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肽链(如图)。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了8个

B.新生的4条肽链中至少有4个氨基

C.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侧链基团)上

D.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分子

32.向某动物卵巢中注射含3H的脱氧核苷酸后,检测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放射性变化。

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细胞中每个核DNA分子均具有放射性

B.丙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C.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D.丙细胞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33.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

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34.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

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细胞内浓度(mmol·

L-1)

细胞外浓度(mmol·

K+

140.0

3.0

Na+

18.0

145.0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35.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

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不移,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需氧呼吸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D.3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

36.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

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

0.50

0.75

1.50

2.25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37.对下列曲线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

(1)纵坐标可以是K+吸收量,横坐标可以是呼吸作用强度

B.图

(2)纵坐标可以是酶活性,横坐标可以是温度

C.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率,则①②可表示等量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曲线

D.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率,①表示正常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

度的关系,则④可表示加入抑制剂后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

38.右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a~c阶段(不含a、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此期细胞不发生变异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单体数的比由1:

2变为1:

D.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孟德尔定律发生的基础

39.对下列示意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则①内溶液的浓度高于②内溶液的浓度

B.对应图乙(b)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中的Na+

C.图丙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是4

D.图丁中的①是mRNA,该过程最终形成的②③④⑤具有不同的结构

40.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

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

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

B.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

Tb和Tc,则Tc>Tb

C.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Lc

D.如果a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则Ta>Tc

三、非选择题(共50分)

41.(18分)将新鲜萝卜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

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pH分别为3、5、7、9的100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烧杯中,结果每一个烧杯都产生气体,然后,将加入四个烧杯中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

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图1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A是第_________次

实验的结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表示萝卜的过氧化氢酶在体外的最适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所催化反应的速率的影响。

请在图上画出:

①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提高5℃时的曲线变化;

②如果在B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种酶的曲线变化;

③如果在C点时加入大量pH为1.8的HCl的曲线变化。

42.(20分)

(1)图1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上。

需先用__________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

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

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____________

_

(2)图2表示温度、光强度对菜豆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影响图2中光合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个,O点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②从图2知,温度为15℃的条件下,光强度为4klx时的光合速率小于光强度为12klx时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光强度为4klx时____________________较少,影响(CH2O)的生成。

在25℃条件下,5

klx光强度时的真正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P点代表的真正光合速率。

③在图2中的P点对应的温度和光强度下,菜豆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12分)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_______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

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_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储存,。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请补齐以上方案)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三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5CADBB6~10BBACC11~15ABCBA

16~20DBBBC21~25CBBCA26~30DACBA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31~35ABDDC36~40CDDCD

41.(18分,每空2分) 

(1)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pH条件及不同量的提取液条件下分解的快慢(或探究等量的提取液在不同pH条件下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及同种不同量提取液在相同pH条件下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2)pH的大小和提取液的量 单位时间产生气泡的多少(或单位时间内过氧化氢的减少量) 

(3)同一种酶在相同条件下的最适pH相同 

(4)2 A中所含酶的量较少,相同时间分解的过氧化氢量较少 

(5)如图所示

(每条曲线2分)

42.(20分,每空2分)

(1)类囊体膜(或类囊体,基粒);

无水乙醇(或丙酮);

叶绿素a;

增加叶绿素含量减少

(2)①2 光强度 ②ATP、NADPH 等于③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胶

43.(12分,每空2分)

(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CO2O2

(2)②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a、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

b、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