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371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28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docx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思路

2011届《生活与哲学》复习思路

【本书总思路】

1.“致同学们(前言)”和第一单元:

阐述哲学的一般知识。

(1)哲学(第一、二课);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

2.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论:

世界的本质(第四、五课);

(2)唯物辩证法:

世界的状态(面貌)(第七、八、九、十课);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人与世界的关系(第六课)。

3.第四单元: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第十一课);

(2)价值观(第十二课);(3)人生观(第十二课)。

【阅读:

△哲学思考的是人与世界的终极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从何处来)?

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

如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

对这些终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而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

如唯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中渗透着唯物论思想,认识论中又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世界观决定历史观,世界观、历史观又决定着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又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①是辩证法原理;②在辩证法中坚持了唯物论。

△哲理(哲学道理):

①世界观原理;②方法论要求。

△区分:

①原理;②原则。

△区分:

①认识论;②方法论。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①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②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课外阅读:

a.追求两种境界:

①世界观境界;②人生观境界。

b.实现两个统一:

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一部分总论(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

(一)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任务

1.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阅读:

两句话各有侧重:

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

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思考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

)(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阅读:

哲学≠智慧:

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3.哲学的功能(作用)★★★

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b.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c.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总结: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d.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判断:

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4.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阅读:

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作用(或功能):

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得以完成这一任务。

(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①区别:

第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论则是从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角度思考问题。

②联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判断:

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之相适应;②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人,做事情总能从实际出发。

▲判断:

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有:

①平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

①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②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③二者都属于意识范畴,都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都对人们的行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判断:

①世界观可自发形成,哲学须自觉学习;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世界观的概括和总结;⑤哲学和世界观是抽象的,方法论是具体的。

3.小结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判断:

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③哲学工作者要多从事具体工作,精通具体科学;④哲学工作者要从具体科学中获得方法论。

△关于哲学的一些表述: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各种各样具体的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①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②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③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总结:

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他们的观点被称为可知论;有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判断: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2)为什么: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2.哲学的基本派别

(1)是什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二者的根本分歧:

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谁是世界的本原。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阅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3)二者的根本观点

A.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B.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本原

先后

决定

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判断)

(4)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观点: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

【课外阅读:

△五行说:

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气理说: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

“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判断: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②进步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局限性:

第一,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第二,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①观点: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课外阅读:

△狄德罗: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②进步性:

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局限性:

第一,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混淆了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

第二,机械性(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第三,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

第四,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唯心史观)(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用唯心主义观点观察和解释社会历史现象)。

C.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进步性:

①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②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③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⑤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⑥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

B.认识论根源

C.总体评价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

△局限性:

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可取处:

就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把人们的思维离不开的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片面地夸大其中某一个片段,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课外阅读:

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

心外无物;△慧能: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象山: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康德:

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

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

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叔本华: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杜威:

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课外阅读:

客观唯心主义: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柏拉图:

理念论;△黑格尔:

绝对观念论△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熹:

理在事先。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理解列宁语:

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错误的,二是说明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三是说明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

唯心主义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该彻底否定(×)。

(6)二元论

A.观点:

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

B.评价:

①当他把物质看成离开精神而客观、独立地存在的时候,实际上坚持了唯物论;②当他把精神看成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候,就属于唯心论;③二元论在回答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怎样才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不得不搬出一个万能的“上帝”来帮忙,这就滑向了唯心论;④在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回答上,或者是唯物主义的,或者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

(7)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前一“对子”围绕“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展开斗争,后一“对子”围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展开斗争。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

△课外阅读:

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的关系

区别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联系

哲学基本派别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

(五)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

1.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它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③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课外阅读:

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总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为真正的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哲学现在看来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都是自己时代的真正的哲学。

▲判断:

真正的哲学是推动具体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批判功能)。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塑造功能)。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总结:

2、3分别从原因和意义的角度说明了为什么需要真正的哲学。

◆总结: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已经由“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一大批说明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学科,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马哲是对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判断: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便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课外阅读:

P19-20的三个“相关链接”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B.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果说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类解放的头脑)。

△“三个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

(课外阅读:

以前的哲学只着力于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致力于认识世界,更致力于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以实践为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去考察和认识世界,才得以全面地、正确地解决了全部哲学命题,实现了上述三个统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马哲实现了上述三个统一,就克服了以往哲学的种种不足,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真正的哲学,也是科学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判断: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②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③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离开实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含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

①产生: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生产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果,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精髓:

实事求是。

③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B.邓小平理论

①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判断:

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②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做到“三个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