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3841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经典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纯碱、苏打污染环境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50%偏小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答案:

纯碱、苏打。

(2)吕布兰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产生,污染环境,故答案:

污染环境。

(3)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

(4)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为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故答案: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解:

设原

的质量为x,

时刻,分解的

的质量为y。

答:

时刻,

的分解率是50%,

若加热前碳酸氢钠中混有氯化钠,则最终得到固体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得到的原固体总质量偏大,

时刻分解的

的质量不变,则分解率偏小。

故答案:

50%、偏小。

(6)根据题意,A、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A符合题意;

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B符合题意;

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C符合题意。

ABC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

某研究小组依据2005-2016年的监测数据,研究中国部分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

表1部分污染物随季节变化的统计数据

首要

污染物

出现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比例(%)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PM10

68.64

55.13

63.63

59.75

SO2

4.3

2.11

4.13

13.32

NO2

1.08

0.46

1.15

1.1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新标准提高了对某些污物的控制标准和限值要求,衡量空气质量的“尺子”更严了。

北京市为提升空气质量,依据研究结果、能源发展趋势(图2)、城市特点等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如调整燃煤锅炉的能源、平房的“煤改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综合整治使北京市这样的北方超大型冬季供暖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至少答两种)。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______。

(3)对北京市采取的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①结合表1分析,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______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______。

③三元催化器可净化汽车尾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补全图中微粒______。

【答案】SO2、NO2和CO1~12月,全国PM2.5月均浓度先降后升SO2其他可再生能源

(1)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氧化物定义为:

只有两种元素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的是SO2、NO2和CO;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1~12月,全国PM2.5月均浓度先降后升;

(3)①根据表1可知,污染物SO2在冬季时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冬季烧煤取暖,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所以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SO2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微粒应补充一个氮气,故填:

3.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碳元素的研究不曾间断。

研究表明:

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见,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物质。

金刚石硬度大,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利用这一性质,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

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需求,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方法。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一百倍。

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

导热系數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碳元素只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单质,随着对碳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到本世纪80年代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1985年,美国莱斯大学的H・W・Kroto等人用大功率激光照射石墨等科技手段得到了C60,其组成和结构也通过质谱及X射线分析等得到证明。

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因此又称足球烯。

C60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形,20个为正六边形)。

目前,人们对C60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通过金属钾与C60化合反应制得球碳盐,实验测知该物质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相继被发现,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5nm,因此石墨烯具有薄且坚硬、透光率好、结构稳定等特性。

石墨烯凭借其优良的特性,在智能手机、电脑、车载显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兴领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的用途将不断扩大。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是因为______。

(2)石墨可以制成良好绝热材料的原因是______,

(3)C60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4)金属钾和C60化合而成的球碳盐中含有______元素。

(5)石墨烯透光率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6)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石墨烯结构的是______(填标号)。

【答案】硬度大(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分子K、C或钾、碳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nm(合理答案均可)A

(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2)石墨的导热系數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

(3)C60是由分子构成的。

(4)金属钾和C60化合而成的球碳盐中含有钾、碳元素。

(5)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故石墨烯透光率好。

(6)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故选A。

4.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开展太空生命实验,在特制玻璃毛细管中,分别放入14种蛋白质溶液,如痢疾杆菌、激酶、沙眼病毒等,其中我国有8种,这些新配制的蛋白质,要随“神八”一起升空,必须尽量保持其新鲜度。

则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消毒是预防痢疾杆菌、沙眼病毒等传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灭外泄病毒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

(2)酒泉发射基地在神八发射前几小时前新配制蛋白质,同时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共450g进行环境消毒消毒,则需要用_____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配制。

(3)沙眼病毒的直径为0.3~0.5微米。

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

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

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

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

科研人员在密闭的实验室需要佩戴的口罩型号最好是_____(填序号)。

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是_________。

【答案】过氧乙酸能使外泄病毒中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60③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

(1)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灭外泄病毒的主要原理是过氧乙酸能使外泄病毒中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2)设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

x=60g

(3)由于沙眼病毒的直径为0.3~0.5微米。

科研人员在密闭的实验室需要佩戴的口罩型号最好是N95。

口罩的作用是过滤,因此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

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多种,植物中的花青素主要包括飞燕草、矢车菊、矮牵牛、天竺葵、芍药、锦葵色素等6种。

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花青素有关。

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植物液泡中pH的不同而变化。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性,能够与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反应,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

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高出50倍,比维生素C高出20倍。

由于花青素的营养和药理作用,其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物对上述6种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表1。

表1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mg/kg)

样品名称

飞燕草色素

矢车菊色素

矮牵牛色素

天竺葵色素

芍药色素

锦葵色素

紫薯

ND

134

428

蓝莓

230

1025

1113

216

1000

黑葡萄

47

313

233

155

466

黑桑葚

1015

21

菊花

 

*ND表示在该植物中未检出该类花青素。

由于花青素本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

科研人员还研究了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注意调控上述因素,维持并提高花青素稳定性是花青素类产品开发的关键。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___。

(2)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

(3)根据表1,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_________。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

A花青素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

B菊花不适合提取花青素

C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

D只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才具有抗氧化性

【答案】15:

11:

6与自由基反应(或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抗氧化性、受热易分解等)蓝莓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或保存率变低)ABC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有的性质。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

6。

(2)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与自由基反应。

(3)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蓝莓。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

(5)A、花青素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都可以保持,则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故A正确;

B、菊花基本不含花青素,则不适合提取花青素,故B正确;

C、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则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故C正确;

D、维生素C、维生素E也具有抗氧化性,所以不具有花青素的食物也可能具有抗氧化性,故D不正确。

故选ABC。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巧克力是极具营养价值的食品,某巧克力部分营养成分见下表。

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主原料,含水、单宁、可可脂等物质。

制作巧克力时,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同时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

再通过精炼,让巧克力拥有滑顺的口感,通过去酸使巧克力透出清香,回火铸型后得到成型的巧克力。

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34~36℃,恰好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手掌)温度。

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如图所示。

某巧克力的营养成分

项目每100g

热量520kJ

糖类59.5g脂肪31.93g蛋白质5.78g

钠48mg

钾331mg

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

巧克力中的糖分还能起到缓解压力,消除抑郁情绪的作用。

巧克力由于可可脂的特性,在夏天,表面会形成白色晶状物,类似白霜,影响观感,并不影响巧克力的质量,可放心食用。

(1)由表可知该巧克力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根据图可知,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

(4)解释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

B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

C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

【答案】糖类化学奶油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34~36℃,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手掌温度,在口腔中变成液体,在手掌中是固体ABC

(1)由表可知,该巧克力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糖类,100g中含有59.5g。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根据图可知,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奶油约为20,其他固体脂指数均大于20。

(4)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是;

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34~36℃,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手掌温度,在口腔中变成液体,在手掌中是固体。

(5)

A、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说法正确;

B、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说明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说法正确;

C、根据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可知,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说法正确。

7.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在过去几百年间曾在远洋海员、探险家及军队中广为流行。

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你回答:

(1)维生素C中含有___种元素,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是____,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健康生活从现在开始。

每天应有足够的蔬菜摄入量;

若正常成人每天对维生素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维生素C完全来自图中的维生素C药片,则每天至少服用___次;

②每天应保证有足够的蔬菜摄入量。

当维生素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120mg),则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___g。

(3)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的溶液显酸性。

加热该溶液至沸腾时红色消失,表明维生素C受热时易被破坏,则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_____。

(4)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维生素,易被氧化,该说明书上注明“若变黄请勿食用”,则保存维生素C药剂的正确方法是_____。

【答案】C、H、O三种3:

4:

340.91%3500凉拌生食、加少量食醋或不要高温爆炒、不要煮过长时间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密封保存

(1)

(1)由说明书可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则维生素C中含有C、H、O三种元素,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6:

8:

6,最简比是3:

3,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已知正常成人每天对维生素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维生素C完全来自图中的维生素C药片,维生素C药片每片的质量为100mg,每片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

,则每天服用维生素C药片

,则每天至少服用

当维生素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120mg),设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500g,即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的质量为500g。

加热该溶液至沸腾时红色消失,表明维生素C受热时易被破坏,则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凉拌生食、加少量食醋或不要高温爆炒、不要煮过长时间。

(4)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维生素,易被氧化,该说明书上注明“若变黄请勿食用”,则保存维生素C药剂要防止其氧化,吸水,因此保存的正确方法是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密封保存。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

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

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

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

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

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做漂白剂。

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

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

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臭氧用于医用消毒。

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如表1所示。

表1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

消毒效果

消毒所需时间(0.2mg/L)

二次污染

投资成本

(900m3设备)

臭氧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

<5min

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约45万元

氯气

能杀灭除芽孢以外的大多数微生物,对病毒作用弱

>30min

刺激皮肤,有难闻气味,对人体有害,有二次污染、残留,用后需大量水冲洗

约3~4万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臭氧的一点物理性质_________。

(2)处理饮用水利用了臭氧的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反应的微观实质是①_____,②______。

(4)为了快速杀灭病毒,应选择的消毒剂是_____。

(5)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答案】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化学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臭氧ABC

(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所以臭氧的一点物理性质是:

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

(2)臭氧处理饮用水是利用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

(3)通过分析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4)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中臭氧所需时间少,快速杀灭病毒;

(5)A、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故正确;

B、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由氧气制得臭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臭氧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所以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故正确。

故选:

AB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掌握臭氧消毒的过程。

9.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金属是具有光泽、富有延展性、能够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日常生活中合金的应用较为广泛。

从含有金属元素并有开采价值的矿石中提炼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的冶炼。

冶炼金属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一氧化碳或碳等还原剂将金属从其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来,例如铁铜等;

对于活泼金属,则要采用电解的方法进行冶炼,例如镁、铝等。

金属钛因为具有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