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03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效精练 2综合检测卷.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高效精练2综合检测卷

综合检测卷

(二)

(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__。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无须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__。

A.平铺直叙  字斟句酌  心照不宣       B.平易近人  字斟句酌  心领神会

C.平铺直叙  咬文嚼字  心照不宣 D.平易近人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

【答案】 B

【解析】 平铺直叙:

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

平易近人:

态度谦逊和蔼,对待人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斟酌字句而死抠字眼,多指读死书而忽视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用在讲话时过分推敲字句以炫耀自己,略带贬义。

字斟句酌:

指对字句反复推敲琢磨,多半用来称赞人讲话或写文章,在语言上认真推敲,也可指读文章时对语言的仔细品味。

心领神会: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心照不宣:

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2.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空缺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春光都在柳梢头,__________________。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A.杨柳青青乳燕飞   B.拣折长条插酒楼

C.小雨杨花客渡河  D.树头新绿未成阴

【答案】 B

【解析】 根据诗歌意境与押韵分析。

3.下列选项是四则新闻报道的标题,其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湖南双峰县新农合政策惠顾重特大疾病患者

B.老外再访中国功夫 长春南湖公园求赐教

C.患痴呆症的老父不慎走失 好心人送其回家女儿不甚感激

D.我国多地出现寒潮天气 北京明天低温有望突破30年极值

【答案】 B

【解析】 A项“惠顾”是光临、惠临的意思,敬辞,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宜改为“惠及”。

B项“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

C项“不甚感激”是不怎么感激的意思。

应改为“不胜感激”,即感激不尽的意思。

D项“有望突破”是指希望、期盼出现的好的情况。

该句的意思是说“北京明天低温很可能突破30年极值”,意在强调天气的反常、恶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这种宁静晴和的日子,这里的色泽真是绚烂之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至于湖面上的种种奇颜异色,更是姿媚跃出:

岛上生满榅桲,虽仍郁郁青青,但树间嘉实累累,恍如千万盏金灯,只是无人前来采撷罢了。

①樱桃梨子繁茂的果园一团火红 ②完全是一片橄榄黄和青铜色的漠漠水帘 ③橡树依然苍绿 ④但挺立在远处的山毛榉却如赤峰 ⑤湖的南岸,白杨、赤杨、槐木以及七叶树等迤逦不绝、氤氲溟蒙 ⑥它那低垂的橙黄光焰早已颎颎透出一带几乎光净的秋柳之外

A.①⑥⑤②③④   B.③④⑤②①⑥

C.⑤②①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③⑥

【答案】 C

【解析】 这段话空缺处的后面说“至于湖面”,那么与之相应的就是“湖的南岸”,⑤②应在最前面;山毛榉在远处,就有一个由近到远的顺序,所以③④应放在最后面。

故选C。

5.理解右面漫画的主旨,选出概括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做人要有畏惧心,时时掂量自己的言行,否则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B.经营没有底线,无论什么人,必将受到严惩。

C.教育讲究公平,不公平的教育制度,一定会遭到谴责。

D.人为地将人分成等级,这样的制度将最终被唾弃。

【答案】 B

【解析】 天平代表“平衡”,即做人办事与法律之间要平衡;鸡毛掸代表“惩罚”;蒙上眼睛,指不管是什么人,不讲情面。

三点缺一不可。

A、C、D三项缺不讲情面。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

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

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

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

唯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

“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

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

幸察。

【注】*先辈:

对乐秀才的尊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门而贽       贽:

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

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

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

跟从

【答案】 B

【解析】 辱:

敬辞。

指屈尊给我书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

【答案】 A

【解析】 A项均为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B项连词,表顺承/表转折,译为“却”。

C项远指代词,译为“那”/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

D项表被动,译为“被”/所字结构,当助词。

8.结合全文,说说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答案】 ①中进士前徒有虚名,文字浮薄。

②中进士之后的文章,不顺时,易获罪。

③时文风俗已变,学好可以齐肩于两汉。

(每点1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3分)

(2)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

(3分)

(3)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3分)

【答案】 

(1)但是承蒙先生您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好像就过于相信听闻了。

(3分)

(2)都是穿凿经书传文,把彼此的说法并联到一起,而成为漂浮浅薄的文字。

(3分)

(3)说的是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

(3分)

【参考译文】

我(欧阳修)顿首禀告乐秀才足下。

当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来看我。

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写的一册文集(送给我),先写书信给我,后来又带着见面礼来到我家。

田秀才从西来,承蒙您给我来信;那以后我的家奴从府回到县里,又收到您的来信。

我是有罪之人,众人所共同鄙弃,但是您尊重我的礼节像这样,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

当时我没空回复您,(您)应该就断绝交往的,但是您再次给我书信;再次来信我(依然)没有回复,您更加应该与我断绝交往,可是又承蒙您给我来信。

这样的殷勤真是太过了啊!

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又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程度呢?

大概先生您致力于学问,急于为自己谋划才这样吧。

但是承蒙先生您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好像就过于相信听闻了。

我年轻时从考中进士到被举荐到相关部门(任职)。

学习写作诗赋,用来准备科举考试,总共考了三次才考中。

同读书人相识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说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有的就会过分称赞我的文字。

所以使先生听到我的虚名,而且想见识我所写的文章,原因就是这样吧。

我从小父亲早逝,家境贫寒,贪图薪水官职来供养母亲,没有时间跟从老师极力钻研经籍,研习圣人留传的学业。

而(我)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盲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穿凿经书传文,把彼此的说法并联到一起,而成为漂浮浅薄的文字,生怕不能取悦时人,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那样自成一家之言。

但是相关部门却过高抬举采用,常常以为(我的文字)走在了其他读书人的前面。

等到中进士以来,我自己认为以前所写文章的不值得与有司的举荐和长者的知遇相称,于是彻底改变写作风格,差不多有了可以立世的文字。

但是(我)言语一出就罪行来到,学业有成却身心受辱,写作时文就能获誉,自成一家之言就要受祸,这是明摆着的结果。

那些时文虽然说浮巧,然而要写得成功,也不容易。

我的资质一般但勉强去写它,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凭借它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先辈您年轻气盛,正想在世上取得荣誉,那么不如顺从时俗。

天圣年间,皇上下诏书,敕令学者摒弃浮华,这以后文风有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读书人所写的文章,文雅适当有两汉的风采了。

先辈您去学习它,不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如果达到高的境界,这是同两汉时期士子的文章价值高度相当的。

像我,那以前所写的文章已经不值得学,以后所写的文章(有风险)谨慎不能学,因此我犹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因为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篇中有这样的话:

“有些话不能相信。

”说的是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

现在(我的处境)可以说困厄了,怎么值得被先生您所取信呢?

承蒙您的书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复。

恳请先生您明察。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公 子 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农  家

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1)《公子行》一诗首联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公子的?

请加以说明。

(3分)

(2)简析两首诗中贵家公子的形象。

(4分)

(3)《农家》一诗重点写农民什么特点?

(4分)

【答案】 

(1)运用反衬手法。

春天的清晨,彩霞满天,一群公子身穿比景更美的锦衣,结伴去郊外游玩。

(手法1分,说明2分)

(2)①“不识”写出公子不懂庄稼生长、稼穑辛苦的愚蠢;②“骄骢”表面写马,实际写公子的骄横。

③“锦衣”写出公子生活奢华淫逸。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3)①起早贪黑。

②辛苦劳累。

(一点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3)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诗经·秦风·蒹葭》)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不可冻结的负疚

刘小枫

①伊丽莎白是犹太波兰人。

②1939年纳粹占领华沙,犹太波兰人统统被送往集中营。

伊丽莎白只有六岁,父母已被送去集中营。

一个好心的非犹太波兰人把伊丽莎白藏起来。

他单身一人,是个裁缝。

③圣诞节快到了。

盖世太保开始大搜捕,裁缝需要为伊丽莎白搞一张出生证明书,才能躲过搜捕。

时间很紧迫,戒严的时限只有几个小时。

裁缝找到一对年轻的信仰天主教的夫妇,请他们为伊丽莎白出具一张假的出生证明书。

这对天主教徒夫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④在约定好的时间,裁缝牵着伊丽莎白来到法律事务所,那对年轻的天主教夫妇已经赶到了。

他们看见裁缝和伊丽莎白进来,那个男的站着一动不动,一双疲倦不堪的眼睛紧盯着裁缝的脸。

那个女的脸上显出模糊不清的犹豫。

她走过来,伸手摸着伊丽莎白的头,仔细地看着她,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来。

⑤过了好一会儿,她对裁缝说,他们很遗憾,不能为伊丽莎白提供假的出生证明,因为天主教徒不能说谎、不能作假见证。

⑥裁缝牵着伊丽莎白的手离开法律事务所,伊丽莎白觉得走在通往地狱的路上。

“不能做伪证”的道德戒律使伊丽莎白唯一的一线生命的希望破灭了,她浑身发抖,紧紧拉着裁缝的手。

在“不能做伪证”的道德教条与这只温暖的手之间,是伊丽莎白六岁生命的生或死。

⑦在一个幼小生命生死存亡的时刻,“不能做伪证”的理由道德吗?

一个幼小的生命与一个道德信条,哪一个更重要?

⑧裁缝让伊丽莎白在浴池里躲藏了两个星期,终于找到一位逃亡者带她逃离波兰去美国。

裁缝牵着伊丽莎白的手,穿过好多小巷,去找那个逃亡者。

裁缝的手——令伊丽莎白难忘的手,牵着她走过好多黑暗的小巷。

⑨伊丽莎白的生命得救了,心灵像清水染上混浊的颜色,一直被笼罩在不可说谎的道德教条对她幼小生命的欠负和一只温暖的手对她幼小生命的恩情之中。

⑩她的生活沉重不堪,童年生死经历带来的恩与欠压在心头二十几年,像一道若明若暗的光晕,窒息了她的生命感觉。

她觉得,生活在欠负和恩情之中是一种伦理上的不平等。

伊丽莎白心灵的受伤不仅因为被抛弃,也因为自己被人救护。

他人的恩典是一种债务,伊丽莎白感到欠债的重负。

从念中学时起,伊丽莎白就想找寻裁缝和那个自称天主教徒不能做伪证的女士。

那位年轻的天主教徒叫索菲娅。

一天,伊丽莎白在书店看到索菲娅写的伦理学著作,知道她如今是华沙大学哲学系的伦理学教授。

伊丽莎白决定马上去华沙找她。

索菲娅老了,不是自然的衰老,是生活摧残的老。

她面相祥和,看起来还葆有温爱天性,沉毅的面色中透出隐隐的慈情。

索菲娅请伊丽莎白到家里做客,让她住在一直为自己的儿子准备的空房中。

她儿子在战争中死去了,索菲娅每天要在这间空房中放上一束补赎过去的鲜花。

索菲娅对伊丽莎白讲了过去的事。

“二十多年来,我当时的拒绝一直折磨着我,夜里时常因梦见你而惊醒。

我的一生都为那次说谎不安。

这倒不是因为说谎本身,而是说谎的后果。

就在我们去法律事务所之前接到消息说,收养你的裁缝是盖世太保的线民。

当时我和丈夫参加了一个秘密组织,专门营救受纳粹迫害的人。

知道这个消息后,我们就不敢为你出具证明书了。

我当时以天主教徒不能做伪证为理由拒绝出具证明书,本身就是说谎。

说谎都是有意的,生活的偶然事件让人一生要做到不说谎很难。

为了我们的秘密组织不被盖世太保破坏,我说了谎。

我们当时清楚地知道这样做对你的后果。

“我们后来搞清楚了,说裁缝是盖世太保的线民的消息搞错了。

就算这消息是真的,我的一生也被这有理由的说谎伤害了,令我负疚终身,一生都带着它的伤痕。

一个生命的受伤,经常是出于一场偶然的误会。

但我并不觉得自己当时有理由的选择是心安理得的。

我一直在期待着你的出现,说明真相,虽然这并不能释解自己的负疚。

但谁应该为我的身体不该承负的伤痕负责呢?

伊丽莎白找到裁缝,他也老了。

伊丽莎白其实已经记不清他的模样。

伊丽莎白告诉他,自己就是他当年救过的女孩子,想对他说一句感激的话。

裁缝避而不谈过去的事,只愿谈做服装,他不觉得自己有让人欠恩的权利。

恩是一种义,对于基督徒来说,义在上帝手中,不在人手中。

自己拥有的恩不过是另一个人生命中偶在的裂伤,老裁缝不接受伊丽莎白的恩情。

12.简析文章开头三段的作用。

(6分)

【答案】 ①简介主人公,为引出故事情节做铺垫。

②以波兰普通百姓与德寇对比,突出百姓的良知与德寇的残忍。

③通过天主教徒的“毫不犹豫地答应”与下文的“婉拒”作对比,写出战争使人与人之间加深猜忌。

(每点2分)

13.裁缝不接受伊丽莎白的感恩,为什么?

(4分)

【答案】 ①裁缝也是基督徒,认为人生命中偶然的裂伤是很多的,很平常的事情。

②任何人都应该去帮助,所以他不接受感恩。

(每点2分)

14.阅读第两段,谈谈如何看待索菲娅的“说谎”。

(4分)

【答案】 ①索菲娅的“说谎”的后果是严重的,关乎一个人的生命。

又是无奈的,为保护一个组织中许多人的生命。

②她的“说谎”是特定环境中的产物,只能归咎于侵略者和侵略战争。

(每点2分)

15.文章为什么以“不可冻结的负疚”为题?

(6分)

【答案】 ①从被救护角度,“他人的恩典是一种债务,伊丽莎白感到欠债的重负。

”所以必须要找到裁缝,对他说一句感激的话。

②从被抛弃角度,伊丽莎白心灵的受伤很重要的是被拋弃,所以她要找到索菲娅问明为何说谎,拒绝施救。

③从索菲娅角度,战争使她不得已说谎,负疚终身。

(一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他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

1月4日,是作家史铁生的六十岁生日。

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朋友与读者。

4日下午3点,他的亲人、朋友、同学在北京的798“时态空间”为他举行追思会。

“请各位亲朋好友不要带花圈、挽联,而是带着回忆与鲜花,在我们准备好的留言卡上写下对铁生的追忆和思念。

”这是大家与史铁生的最后一次聚会。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越聚越多,上千人在凛冽的寒风中缅怀一位伟大的作家。

同一天,上海也在复旦大学举行了史铁生追思会,由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担任主持人,纪念这位“用生命书写生命”的作家。

曾与史铁生有过多次合作的《天涯》杂志社也宣布,将举行“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以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他一生追求文学理想的崇高精神。

早在二十年前,史铁生就在《我与地坛》中平静地叙说: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但这个“节日”真的来临时,不少人依然泪如雨下。

按照史铁生的遗愿,他的心脏在去世当天便紧急送往天津,大脑和腰椎也捐献给了武警总医院,不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说,以前家住地坛公园附近,他一直很喜欢那里,“所以我想应该有所表达”。

据悉,陈希米目前正与有关方面商量,有意将史铁生的骨灰撒在地坛的树林里,不过不留任何的地上标志。

说起地坛,人们总会想起那篇著名的《我与地坛》。

正如韩少功所言: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1991)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

”事实上,不仅是那一年,《我与地坛》已成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而其影响也不限于“文坛”。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参加了北京的追思会。

他说,在两个半小时的追思活动中,每一个场面都很感人。

大家对史铁生的所有热爱,都是因为读了他的作品而产生的。

很少有人意识到,史铁生是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这一时间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史铁生是用了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对生命进行了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才变得平静从容。

在他看来,史铁生以自己的苦难为我们这些健全人背负了“生与死”的沉重答案,他用自己的苦难提升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而我们没用任何成本地享受了他所达到的精神高度。

在这个意义上,史铁生堪称当代文化英雄。

“史铁生的意义在于他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

”作为史铁生的好朋友,王安忆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痛切之情。

史铁生的去世,引发了读者对他作品无限的怀念与记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名作被频繁提起。

在某购书网站上,很快推出了史铁生专题,他的作品的重新出版也被提上了日程。

北京追思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感慨地说:

“能在过去五年间每年都与铁生见面,是我的荣幸。

铁生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一个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淳厚,坦然,诚朴,有尊严。

他那么多年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看得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游走四方的人拥有更辽阔的心。

在这个不轻言‘伟大’的时代,铁生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这样的评价。

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作家,他对中国文学而言都是有着非凡重量的宝贵财富。

他个人和文学作品的深厚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充分地彰显出来。

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

他是最纯粹的写作者,其想象力与思辨力代表了我们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

而他沿着悬崖行走,一次次以生命的名义对抗死亡卷土重来的生命奇迹,留给人们更多生活的勇气。

(有删改)

16.文章开头交代了北京、上海两地同一天为史铁生举行追思会,及《天涯》将举行的“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为史铁生举行的三个追思会,意在说明史铁生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借追思会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史铁生离世的哀悼和纪念之情;与结尾“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形成照应。

(6分,意思答对即可)

17.史铁生具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答案】 顽强的毅力,挑战病魔与苦难;豁达、从容的胸怀,坦然面对生死;甘于奉献,死后献出遗体;行事低调,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6分)

18.在史铁生追思会上,陈福民评价他“堪称当代文化英雄”,铁凝评价他“无愧于‘伟大的生命’”,你更倾向于哪种评价?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观点1)倾向陈福民的评价,史铁生堪称“当代文化英雄”。

①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其影响超出文坛。

②他用二十年漫长的岁月完成的力作《我与地坛》,源于他对自己挑战苦难的深刻感悟。

③他以付出自己苦难的代价理出“生与死”的答案,其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价值。

(观点2)倾向铁凝的评价,史铁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

①他是一位有真正的信仰,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

②他虽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但对生命的感悟却高于站立的人;他顽强地挑战病苦,以辽阔之心感动着读者。

③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作家,都是中国文学非凡的宝贵财富。

(观点3)两种评价都中肯,史铁生既堪称“当代文化英雄”,又无愧于“伟大的生命”。

(理由可结合前两种观点总结)(6分,答其一即可)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虚荣:

表面上的光彩。

——《现代汉语词典》

虚荣会开花,但不会结果。

——佚名

女人爱锦衣华服,男人爱名利地位。

确实,这是一种虚荣。

可为此,人拥有了上进的动力。

——苏岑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②自拟题目;③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思路点拨】 本则材料由三则材料构成。

第一则材料是言虚荣在表面上是光彩的观点;第二则材料是否定虚荣,说它只开花而无结果;第三则材料是从相反的角度来说的,“爱慕虚荣”是要有代价的,女人爱锦衣华服,男人爱名利地位,自己必须去奋斗。

这么一分析,写作立意可以是“爱慕虚荣”,也可以是“我爱虚荣”,也可以写“虚荣与上进奋斗”的辩证关系。

综合检测卷

(二)附加题

(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20.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

书称欧阳永叔、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