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09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俄罗斯文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罗斯文学.docx

《俄罗斯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文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俄罗斯文学.docx

俄罗斯文学

第十一讲:

俄罗斯文学

第一节:

俄罗斯文学简史

第二节:

多余人形象系列

第三节:

陀斯妥耶夫斯基

一,陀斯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

通常人们把从普希金到契柯夫称为群星璀璨的“黄金时代”,把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称为“白银时代”。

这100多年的俄国正酝酿着深刻的社会变革。

赫尔岑认为当时的俄罗斯思想集中地表现于文学,俄罗斯思想是通过文学发展来的。

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可夫。

黄金时代的最高峰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

二人互相推许,又有分歧。

从未谋面。

托尔斯泰认为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浑身都是斗争的人”,不宜“树作后代纪念和学习的榜样”,但他一生极喜爱《死屋手记》和《卡拉玛佐夫兄弟》。

罗扎诺夫说:

“托尔斯泰令人吃惊,陀斯妥耶夫斯基令人个感动。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沙漠中的骑士,背着一个箭囊,他的箭射向哪里,哪里就流血。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宝贵的。

托尔斯泰则总是说教。

他批评托尔斯泰的宗教,“莫不是一个养尊处优、声名远扬和无忧无虑的土拉地主的东跑西颠?

”“缺少切肤之痛——这是托尔斯泰不可饶恕的一面。

”但又赞扬道:

托尔斯泰超过他人的“便是整个生命的高尚和严肃”。

托尔斯泰追求的东西比任何人都崇高。

王尔德认为陀斯妥耶夫斯基没有托尔斯泰那样广阔的视野和史诗的庄严,但他有强烈的感情,激烈的冲动,善于处理人物心理上最深沉的奥秘和人生最隐蔽的动机。

别尔嘉耶夫认为,托尔斯泰在艺术上的伟大超过他的思想的不凡,他的思想观点有时浅薄得惊人,几乎是俗气的。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比托尔斯泰更伟大的思想家。

二,作品

两个时期,以在西伯利亚服苦役为界,第一个时期1845-1859年,作品有《穷人》、《孪生兄弟》、《白夜》、《涅朵奇卡》、《女房东》、《舅舅的梦》、《庄园风波》。

“后西伯利亚时期”是辉煌时期,作品有《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玛佐夫兄弟》。

两个特征:

不肯写令人赏心悦目的东西,爱把地底下一切埋藏着的东西翻出来;引发和刺激读者思考。

所以他的人物都是思想的人。

前期是思想的酝酿期。

如《穷人》中的主人公杰武什金已经开始思考了。

思考的契机是因为怜悯而产生的爱,也包括被怜悯。

杰武什金是一个抄写文件的小官员,薪水微薄,受人欺侮,担任公职30年以来一直孤独地自己生活,后来住在一个从厨房里隔出的小间里,老是为自己的靴子、外套犯愁。

但他即使这样生活,也可能一直不会去思考自己的处境。

但他突然强烈地爱上了一个同样贫困交加,比他年轻得多的弱女子瓦尔瓦拉,正是对她的怜爱引发了他的思考,他开始萌生出一种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认识到“就算我外表上没有出众的地方,没有风度,没有气派,然而我毕竟是一个人,拿我的心灵和思想来说,我是一个人。

”他开始以一个人的身份思考社会公正问题,过去司空见惯的事情突然一下子变得触目惊心,他说他整夜想到这些问题,睡不好觉。

除了怜爱的动力,思考的另一个契机就是文学。

杰武什金接触了文学后说:

“文学是好东西,是非常好的东西”。

他看了普希金的〈驿站长〉与果戈里的〈外套〉后受到深深震动。

他发现书中详尽地展示了自己的生活,有些事过去没想过,现在看了书,一切都慢慢地记起来,对上号,看清了。

然而同时,这又使他感到愤怒、悲哀和痛苦,感到自己受了侮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为自己穷困的生活被暴露无遗,而这正是他竭力向他人和自己隐瞒的。

然而他的思考谨小慎微、胆小如鼠。

他甚至把自己比作老鼠。

他刚一感到世界不公,就马上觉的这是非分之想,是“不应有的念头”,是“自由放肆的思想”。

那时侯的穷人很胆小,他的邻居戈尔什科夫“比我更胆小”,更安静,住在他们旁边,却听不见他们一家五口的声响。

这是一种默默的绝望。

杰武什金的思想还停留在社会的层面,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哲学层面。

一是缺少思想的才能,一是缺少勇气。

《孪生兄弟》,小官员戈里亚德金,“我可是胆小得像只母鸡。

胆小是我们的本分。

”疯了。

《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1861年)是作者对自身的超越。

第一个长篇。

《地下室手记》标志着真正思想者的诞生。

三,思想者的主要类型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表述过思想的人物可分三类:

1,令人憎厌的。

《罪与罚》中的卢辛。

《卡拉玛佐夫兄弟》中的老卡拉玛佐夫等。

《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中的瓦尔科夫斯基公爵。

他们是一种赤裸裸的、坦率的无耻,他们明白地表示自己信奉自利的、享乐的哲学。

在他们那里不存在道德问题,因为道德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相对的东西,只是让人方便的东西。

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抛妻弃女、欺凌弱者、为追求金钱不择手段,他就认为道德其实很舒适,也没有什么区别,发明道德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舒适。

他说:

“您责备我荒淫无耻、腐化堕落、没有道德,可我现在的

过错也许只不过是我比别人更加坦白,如此而已;我的过错

在于我不隐瞒别人就是对自己也要隐瞒的事。

”“既然我肯定

地知道,人类一切美德的基础乃是极端的利己主义,那我又

怎么办呢?

一件事越是德性高超,其中的利己主义也就越多。

爱你自己——这是我承认的唯一准则。

人生是一笔交易;您

不要枉掷金钱,但是却不妨花点钱去招待别人,那么您也就

尽到了自己对亲朋好友的全部责任——这就是我的道德。

……

照我看来,最好也不要为亲朋好友破费,而要设法迫使他们

白干。

我没有理想,也不想有理想,我出来也没有感到需要

理想。

没有理想照样能在世上逍遥自在地生活……只要我过

得舒服,我什么都能同意,像我这样的人多不胜数,我们也

的确过得很舒服。

世上的一切都会消灭,只有我们永远不会

消灭。

从世界开始存在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存在了。

整个世界

都会沉没,可是我们这些人的生命力该有多么顽强。

我们这

些人的生命力大概是无比顽强的;”

老卡拉玛佐夫向阿辽沙说:

“现在我总还算是个汉子,只有55岁,但是我愿意再做20

年的汉子,等到老了,我会显得丑陋可厌,她们不会甘愿到我

这里来的,到那时侯我就需要钱了。

所以现在我专门为了我自己

拼命地攒钱,越多越好,我亲爱的儿子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

你最好知道这点,因为我愿意过我这种龌龊生活一直过到底,你

最好知道这一点。

过龌龊生活比较甜蜜;大家咒骂它,可是谁都

在过这种生活,只不过人家是偷偷地,而我是公开的。

正因为我

坦白,那些做龌龊事的家伙就大肆攻击起我来了。

至于到你那天

堂里去,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我是不愿意的,你最好知道这

一点,就算是真有天堂,体面的人到那里去也不合适。

照我看来,

一觉睡去,从此不醒,就一切都完了,你们愿意,就追荐我,不

愿意,就见你们的鬼去好了。

这是我的哲学。

2,美好的人物。

《白痴》中的梅诗金公爵。

《卡拉玛佐夫兄弟》中的阿辽沙。

他们是荷光者。

3,问题人物。

《罪与罚》中的拉思科里涅珂夫。

《卡拉玛佐夫兄弟》中的伊凡。

他们是聚光者。

四,思想者的特点

1,非功利性。

他们不计较利害,不考虑得失,愿为自己的思想付出代价,愿为之受苦,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罪与罚》中的拉思科里涅珂夫杀人有金钱的压力的原因,《少年》中的多尔戈鲁基也想要发财。

然而拉思科里涅珂夫在拿到杀人抢劫的钱后看也没看就丢弃了,而且把自己仅有的钱送给玛尔美拉陀夫一家。

他杀人是为了试一试,为了自己的思想,想验证自己的思想。

他说:

“……我干那件事时,索尼亚,我想的并不是钱。

我与其说

是想钱,还不如说是想别的东西……现在我全晓得了……了解我

吧!

或许我决不会再犯谋杀罪了。

我想弄清楚别是事情,正是别

的事情在引诱我。

那时我想迅速地弄清楚,究竟我像别人一样是

虱子呢,还是人。

究竟我能不能越过障碍,究竟我敢不敢弯腰拾

起来,究竟我是不是个发抖的畜生,究竟我有没有权利……”;

“……听着:

我那时往那个老太婆家去,我只是去试一试

……你可以相信这句话!

多尔戈鲁基从来没有赚钱的行动,他想有钱也并非为了物质享受,如果那样的话,思想的全部魅力,它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将消失。

《卡拉玛佐夫兄弟》中的伊凡也是个“不需要百万家私而需要解决思想问题的那种人。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主人公,那些第一等的思想者全是如此,全是为了思想本身而非为了思想所带来的利益而思考。

甚至与其说他们要为自己牟利,不如说是残害自己。

甚至无所事事,不去工作,不知其生活来源,或坦然接受别人的施惠,他们可以饿着肚子思考。

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

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少年》184

有思想的人活得很苦恼,而没有思想的人却活得始终很愉快。

茨威格说:

“在欧洲每年要出五万部的书,都是教人怎样发财,怎样成功,怎样得到快乐,怎样赢得朋友……,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却全不类此,陀斯妥耶夫斯基主人公的基本品质是他们的反资产阶级,不追求小市民的幸福。

”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这些思想者不但不是世俗的成功者,甚至都是失败者,是罪人、囚犯、自杀者、发疯者、病人、白痴……

巴赫金说: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所有主要人物,作为思想的人,是绝对非利己的,因为思想确实支配了深藏在他们身上的个性的核心。

这种无私,不是他们作为描绘对象的个性特点,也不是对他们行为的外在评价;这种无私表现出他们真正生活于思想的领域。

这也是一种民族精神。

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也都塑造了同类人物。

《群魔》写作笔记:

斯捷潘·特罗菲莫维奇临终前说:

“俄罗斯万岁!

它有思想。

他们,

虚无主义者们,也有思想。

他们的思想处于隐蔽状态。

我们也是有思想的人。

俄罗斯这种永远

渴望获取思想的愿望,实在太好了。

为了真理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就是新一代人的民族特性。

上帝保佑他们并赐予他们平静的真理吧!

因为全部问题就在于要诊视

真理。

这部小说就是为此而写的。

2,悲剧性。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思想者经常被置身于极具悲剧性的情节中和凶险的世界上。

导向一个大灾难、一个悲惨的结局、凶杀或自杀。

他们就决不从容,决不诗情画意,而是被尖锐地逼迫着,他们是在濒临罪恶、疯狂、死亡的边缘说着自己的话。

他们痛苦、紧张和不安。

最深重的痛苦是道德的,是因人的罪恶感到的绝望和悲伤。

3,生长性。

一种永远的未完成性。

有时好象达到了一个终点,但这终点很快就变成了起点。

几乎所以人物的思想都是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都呈暴露状态,处在一种急急忙忙要向他人证明什么、交代什么、反驳什么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因而具有一种紧张不安的特征,使思想处在不断转折的过程中。

这使思想者苦恼,但也给思想带来了活力。

这不是一种死的、定型的理论,不是作为旗帜吸引门徒的教义,而是作为问题来吸引对话者和辩论者的活的思想。

思想者总是意识到周围有不同意他的思想的人,或是不了解他的思想。

早期作品中,思想者是胆怯、防守的,在地下室人那里开始了凶狠的、进攻的特征。

但依然不断地腾挪、躲闪、跳跃和回转,还有点害怕。

不止是怕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怕,一种本体意义上的怕,一种甚至对自己也感到害怕的真心实意的怕,一种感觉到自己生存的根基正在崩溃的怕。

思想的问题源于问题时代。

酥化脱节的时代。

4,极端性。

社会的道德基础是不是在崩溃?

社会的重建能否不依赖道德和宗教?

现代道德的内容将如何阐释,界限将如何确定?

如果没有上帝,道德是否可能?

道德规范能否自足地不依赖于价值根据?

道德与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究竟可以有何种关联?

道德与宗教是否要考虑到人性的基本事实?

这基本事实是否影响到人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

人可以对自己抱有何种希望?

“不可杀人”这一基本道德能否以高尚的理由可以违反、越界?

“不可杀人”这一道德禁令是绝对的吗?

谁能成为规则的例外吗?

5,反省性。

他们与行动家不同,行动家更喜欢理论、主义而不是思想。

思想家总是不断地停下来思考:

疑惑、犹豫、惶惑、忏悔、自责、反省……他们常常为此痛苦、病,甚至死亡。

其区别可以从拉思科里涅珂夫同女仆娜思泰莎的对话看出:

“她是傻瓜不错,正像我一样。

但是倘若你是个聪明人,你为什么

像一只口袋样在这里躺着,一点也显不出聪明来呢?

有一个时期你常

常出去,你说是教小孩子。

但是,你为什么现在什么事也不干呢?

“我在干……”拉思科里涅珂夫愁眉不展地勉强开口道。

“你在干什么?

“干工作……”

“什么工作?

“我在思想。

”他停了一会严肃地答道。

娜思泰莎听了笑得直不起腰。

她爱笑,只要有什么事情使她开心,

她便可笑到出不了声,浑身又是颤又是抖,直到她觉得有些作呕了为

止。

“你的思想使你赚了许多钱吗?

”她终于能说出话来。

五,个人行为的道德问题

1,迫切的道德问题

当时合理利己主义盛行。

《少年》中的少年多尔戈鲁基提出了伦理学上的重要问题:

最困难的是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做个高尚的人?

”要知道,

世界上有三种卑鄙的人:

一种人卑鄙得天真烂漫,也就是说,相信自己的

卑劣行径是最高尚的;另一种卑鄙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也就是说,对自己

的卑劣行径感到了羞愧,但还是一定要把卑劣行径干到底;第三种是真正

的卑鄙之徒,地地道道的卑鄙之徒。

让我来举一个例子:

我有一个同学叫

拉姆别尔特,他还只有16岁的时候,就对我说,他往后成了有钱的人,他

最大的享乐将是当穷人家的孩子快要活活饿死的时候,他把面包和肉去喂

狗;……这就是他的感情!

请问,我怎样回答这个十足的卑鄙之徒的问题

“为什么他一定要做个高尚的人?

”特别是现在,在你们进行了这样的

改革的我们的时代。

因为比现在更糟的事情是从来没有过的。

他特别点出时代,一个物欲占上风的时代。

↗好、善等价值概念,good.

一般说来,伦理学

↘正当right、应当ought、义务duty等规范概念。

在传统道德中,目的价值与义务规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突出目的价值的根据地位。

这种目的价值是支配性的,由社会上的人们共享。

如古希腊人追求至善和生命的完美,中世纪的人渴望上帝与永恒。

这样支配性的目的本身就构成了对行为的限制,使人们不至于放任自恣;而近代道德理论的主流从康德起则趋向于分离两者,强调行为规范的优先地位及独立性。

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歧异尚不能根本解决,不能统一的情况下,道德应当主要限于只是普遍地要求人们的行为正当,要求人们遵循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诸如不可杀人、不可盗窃、不可奸淫、不可欺骗等禁令。

但现代社会支配性目的分解了、歧义了、变成复数了,德性也瓦解了。

伦理学已无力抵御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攻击。

道德到底是相对的呢还是绝对的?

这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提出的问题。

2,《罪与罚》之罪

个别人能否因其优秀和卓越而逾越道德(不可杀人)之界?

杀人,剥夺别人的生命,是对他人的最大伤害,是道德的最底界限。

对杀人问题的质询便对道德构成一种考验。

越界的理由之一:

杀人者优秀或卓越。

什么才算优秀?

——是才能方面的而非道德方面的。

越界的理由之二:

被杀者卑劣可厌。

他们活着只会给他人带来痛苦和剥夺。

拉思科里涅珂夫杀死女高利贷者是在7月初的一天,念头是头年冬天就有的。

他因贫穷去典当,立刻就感到对那个贪婪、狠心的老太婆的厌恶。

回来的路上走进一家小酒馆,一个奇异的思想突然像蛋里的小鸡一样啄着他的头脑。

正巧他又听到了邻桌一个大学生和一个青年军官的对话,他们也正在议论那个老太婆的恶毒和怪癖。

那个大学生说:

“听着,我要问你一个重大的问题,……试想这一点;一方面是一个

无意义、无价值、又愚蠢、又恶毒、又有病、又可恶的老太婆,不仅没用,

反而实际对大家有害,她自己一点也不知道她为什么活着,而且反正她一

两天自己就要死的。

你明白吗?

你明白吗?

“是的,是的,我明白。

”军官答着,注意地瞅着他那位激昂的朋友。

“好,那么你听着。

另一方面却是些年轻的新生的力量因为缺少帮助

而被抛弃了,而且是成千成万的,到处皆是!

靠着那个老太婆预定给修道

院的钱,十万件好事都可以做了,都可以受到帮助了!

成千的人,也许成

万的人,都可以上了正路;成百的家庭都可以免于贫困、免于败坏、免于

毁灭、免染恶习、免进花柳病医院——而这一切都是用她的钱。

杀死她,

拿她的钱,借着这笔钱献身为人类服务,为全体谋利益。

你认为怎样,难

道成千的好事不能把一桩小罪抹去吗?

牺牲一条性命,成千成万的人便都

可以免于败坏糜烂。

一死换百生——这是简单的算术!

并且,在生命的权

衡上讲,那个又愚蠢、又乖戾、又有痨病的老太婆的生命有什么价值呢!

不过是一个虱子、一个黑甲虫的生命罢了,事实上还不如,因为那个老太

婆在害人。

她在消耗别人的生命;前几天她为了出气,咬了理萨威泰的一

个手指头;那个手指头几乎得动切除手术哩!

“当然她不配活着,”军官说道,“但是你瞧,这是天性哪。

“唔,老兄,但是我们必须纠正、指导天性哪,……”

“你高谈阔论起来了,但是告诉我,你自己肯杀死那个老太婆吗?

“当然不肯喽!

我只是想说明那件事的正当……”

“但是我以为,倘若你自己不肯干那件事,那就不正当了……”

拉思科里涅珂夫听了非常激动,认为其中有预先注定的命运。

因一时的愤怒和不平而产生的杀人念头本可以不必当真。

但一系列的事件促使拉思科里涅珂夫不断地想起这个念头。

——由于拖欠房租被房东停膳。

——他亲爱的妹妹就要为他作出牺牲。

——梦。

——意外地得知作案时间。

——非常顺利地偷到作案工具。

——事前事后都没被人发现,也没留下证据。

“那件事我能干吗?

”“那件事严重吗?

”“太阳在那个时候也将这样照耀着吗?

”当他决定要去干时,“他再也没有思想的自由了,没有意志力了,一切都是无可挽回地决定了”。

他所赞同的越界并不是普遍的,所有的人都行的。

他也不想改变法律,允许某种越界。

他谋求的完全是个人的、内心的、自我判断的,只适用于自己或少数人的,而不是客观的、普遍的。

因而这种越界是隐蔽的,力求不被发现的。

他说:

唯一的差别是在这;我并没有硬说,一个“特别的”人有权利……

这并不是一种正式的权利,而是一种内心的权利,凭自己良心来决定越过

……某些障碍,而且只是在对于实现他的理想(有时或许对于实现全人类

的利益)有必要的时候。

你说我的文章不明确;我情愿尽力说得清清楚楚。

……我确以为,倘若开普勒和牛顿的发现,除非牺牲一个、十个、一百,

或者更多的人的性命,就不能让大家知道。

那么牛顿便有权利,确实责无

旁贷地必须要……消灭那十个或一百人,以便为了让全人类知道他的发现。

但是从这点并不是就推定了,牛顿当然有权利随便杀人,或者天天在市场

上偷东西。

理由:

人性的基础:

他说:

“至于我把人分成普通的与特别的,我承认那是有些专断,但是我并

不坚持正确的数目。

我仅只相信我的主要见解:

人类为一种自然法则大概

地分成两种,次等的(普通的)即可以说是仅是繁殖同类的材料,和有天

赋或有才能在自己的环境里说一句新话的人。

当然还有无数的更细分类,

但是这两种人的区别特征却是分得很清楚的。

头一种人,一般说来,是性

情保守而又守法的人;他们过着受管制的生活,而且爱受管制。

在我想来,

受管制是他们的本分,因为那是他们的天性,就他们说来,这里面并不含

有什么丢脸的意味。

第二种人都犯法;他们都是破坏者,或心想破坏,按

照他们的能力而定。

这些人的犯罪当然是相对的和各色各样的;他们大抵

用各种不同的理由,企图破坏现状,以求改善。

但是倘若这样一个人为了

他的目的迫不得已要跨过一具死尸,或者从血泊中涉过,我确以为他能在

他内心里,在他良心上,获得许可从血泊中涉过的——这要看目的和目的

的大小而定,你要注意这点。

只是在那种意义上,我才在我的文章里说到

他们犯罪的权利的(你记得那是以法律问题开头的)。

不过,用不着那么焦

心;群众决不会承认这种权利的,他们惩罚他们或绞死他们,这样做来便

十分正当地尽了他们的保守的天性。

但是同样的群众在下一代便把这些罪

人塑在雕像架上来崇拜他们。

头一种人永远是现在的人,第二种人永远是

将来的人。

头一种人保存这个世界,增加他们的数目,第二种人推动这个

世界,引它向着它的目标走去。

两种人具有同等的生存权利。

事实上,都

和我有同等的权利——”

有两个问题:

一是这两种人如何辨别?

一个人怎么判断自己属于那一种

人?

人们的自我判断会不会发生错误?

二是如果内心有权杀人的第二种人很多怎么办?

回答是:

一,第二种人不会犯判断错误,只可能有些第一种人误以为自己

是有才能的,而想入非非,但不要紧,“他们自己会鞭挞自己,或者彼此

互相鞭挞。

”他们是软心肠,而第二种人是硬心肠。

二,“有新思想的人,有一点点能力说句新话的人,数目少极了,事实上

确实少极了。

……广大的群众,这种材料,在世界上存在着,仅仅是为了

借着某种伟大的努力,借着某种神秘的方法,借着各人种各民族的某种交

配,最后或许由一千人中产生出一个有一点独立性的人。

或许一万人中产

生一个独立性多些的人。

有天才的人是百万人中的一个,伟大的天才们—

—人类的无上光荣——或许在许多万万人中才出现一个在世上。

少数天才又分为两类→行动的,如梭伦、拿破仑。

→思想的,如牛顿、普希金。

拉思科里涅珂夫曾经向往成为拿破仑,但杀人后他知道自己不是拿破仑。

3,罚

大病,高烧、几天昏迷不醒,几欲自首和自杀;后来母亲和妹妹来;索尼雅一家一连串的灾难:

父亲被马车撞伤致死,自己遭卢仁诬陷,继母发疯咯血而死;杀妻后的地主斯维特里喀罗夫神秘出现;侦探波费利的敏锐……拉思科里涅珂夫就在这些事件中经历了一连串的极其痛苦、反复盘诘的思想斗争过程,他真正感到了一种惩罚——心罚。

心罚远比刑罚厉害,他甚至最后感到需要刑罚来缓解心灵的痛苦。

《卡拉玛佐夫兄弟》中检察官说:

“遭到玷污的天性和犯罪的心灵会对自己进行报复,比任何人间的制裁都更为彻底!

不但如此:

法庭的制裁和人世间的刑罚甚至会减轻天性的惩罚,在那样的时刻,罪人的心甚至正需要它们,以便把它从绝望中挽救出来,”所以这就是不能犯罪的理由。

人会以整个身心的力量、以全部的心灵、感情和理性去拒斥罪恶,去试图挣脱出罪行的泥沼。

拉思科里涅珂夫杀人后回来,先什么也没脱睡了很久。

夜里两点醒来,想起了一切,打了一阵可怕的寒战,急急忙忙把钱藏进墙壁,然后就不知该怎么办了。

他觉得自己失去了最起码的思考能力。

“莫不是已经开始了,莫不是惩罚已经降临到我身上了?

”他觉得自己身上到处是血。

恰巧又接到警察局的传票,使他忐忑不安。

他想:

“干脆把这件事结束吧!

”到了警察局知道是为拖欠房租的事,就放了心。

但一阵可怕的空虚突然袭来,他感到痛苦的、永恒的孤寂和冷落。

他想,他和这个人世还有什么关系呢?

他因为有了不能言说的秘密,而与任何人都不一样了。

他自己使自己丧失了做人的身份感,他被人生淘汰出局了。

他同时又清清楚楚感到他的这种感受也无法向任何人倾诉了。

他觉得这是他生平所经历的感触中最痛苦、最奇异可怕的。

他甚至想“不如现在就把重担卸去吧!

”然而,这一过程还远没有如此简单,以后他才知道,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他在快走出警察局的时候,因为听到了别人议论老太婆的死,他晕倒了。

接着,他把钱扔到一块大石头下面。

他去找拉祖米兴,想找点活干,但又把要翻译的书和钱退了回去。

他觉得杀人以后,自己不需要任何人帮忙,因为谁都帮不了他。

他走到涅瓦河边,注视着壮丽的景色,却发现自己不能对这个世界发生兴趣和感动了。

他已经一斧头砍断了自己与生活的联系。

他一天没吃东西,一连走了6个小时,回家后就昏迷了,躺了4天。

4天中,都是他的朋友拉祖米兴在照顾他。

他醒后,收到了母亲寄来的30卢布。

据拉祖米兴说他在昏迷中说了些项链、戒指之类的梦话。

拉祖米兴与朋友医生议论那件谋杀案,说是有一个叫尼古拉的人自首了,证据是他有一盒首饰,拉思科里涅珂夫马上说:

那是在门后面。

因为拉思科里涅珂夫逃脱时曾躲在正在粉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