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424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Word下载.docx

历王好奇,命打开金匣。

库官将金盘呈于历王时,历王却失手将金盘打碎,龙水立时化为一鼋跑了。

此时洽有一十三岁的宫女路过,踩到鼋之足迹,顿觉腹中异动,便有了身孕。

历王因宫女无夫而孕非常生气,将此宫女打入冷宫。

时间转瞬又过了四十年,宣王时此怀孕四十年之宫女突然产下一女婴,王后认为怀胎四十年才产,必为妖人,于是命将其扔于河中。

但女婴却三天不沉,后被一带罪之逃犯所救,逃至褒地抚养。

十几年后,此女竟出落得如仙人一般。

  幽王初期,因一褒姓大臣犯颜直谏而获罪于幽王,被囚三年多了。

其子洪德听说幽王除美女外并无其他喜好,为救其父便遍访民间美女,终得褒地美女名姒献于幽王,幽王大喜,便赦免了洪德之父。

  这幽王对褒姒真是一见倾心,也是这褒姒媚主功夫了得,没几年便让幽王废后而立已,且所生之子伯服也深得幽王喜爱,欲废太子宜臼而改立伯服。

可见幽王还真是不爱江山爱美人之主。

  虽然这褒姒深得幽王宠爱,但也许深藏胎中四十处之故,褒姒却从来不笑,用现代话讲就是一十足的冷美人!

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可谓费尽心血,有一事可见一斑:

幽王曾问褒姒最喜欢什么,褒姒想了半天也无所喜,只说好象喜欢听织锦撕裂之声。

于是幽王便命库官每日取最好织锦,令力大之宫女在褒姒面前撕扯。

可那褒姒虽然心有愉悦,却仍无一笑。

幽王无奈,遍令全国:

有能令爱妃褒姒一笑者,赏金千斤!

众赏之下必有能人,国中有一奸臣虢石父献上一计:

“先王时国都常受到犬戎等胡人袭击,为了能快速集结部队保卫国都,先王在骊山之上修建了二十座烽火台,如果敌人来犯,先王即命点燃烽火,附近各路诸侯会以最快的速度带兵来救。

现在大王为博王后一笑,何不于夜间燃起烽火,各诸侯见到烽火必然领兵前来,可来却无敌,只能撤回。

各路诸侯以实战之情驱兵前来,再因无敌情而退,此大场面王后从未见过,定会一笑!

”幽王初时还有顾忌,转念一想,此时并无兵乱,即召一回诸侯也无妨,即便诸侯相怪,为了博取美人一笑,便是付出再大也值!

2.大义灭亲    

  说东周是个历史上最动荡的朝代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政权林立、政出多门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另外还有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不稳定,导致杀兄弑父、血亲乱伦之事时有发生。

本来骨肉相残的事情历来是被人所不齿的,但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发生在东周时期的一桩父子相残的故事却被历代史学家所赞誉,被称为大义灭亲!

这就是石碏(音却)杀子的故事。

  人言虎毒还不食其子,这石碏何许人也,忍心杀子还能留名青史呢?

  石碏是东周初期一个诸侯小国卫国的的大夫。

当时卫国的国君是庄公,庄公的王后是齐国的公主叫庄姜,据史料记载,这庄姜生得貌美如花,但却无子嗣,便收养了庄公另一位妃子戴妫的儿子姬完为子,被庄公立为太子。

这庄姜不但长相完美,还是个善解人意的王后,不时给庄公献上宫女供其享乐,这其中一宫女便又为庄公生了个公子叫州吁。

也许这州吁生得勇武,其深得庄公喜爱,庄公对州吁无论何事几乎有求必应,可谓溺爱至极。

于是这石碏便加以劝谏:

“大王有几位公子,对谁喜爱自是您的事情。

但您终会将国事委于一人,如果大王喜欢州吁,尽可以立其为太子,否则应该对其严加约束,使其知人臣礼数。

不然大王千秋之后定会给后世之君留下祸患无穷。

”也许这庄公心中有数,并没有听从石碏的建议,虽然溺爱州吁如故,却仍立完为太子。

  由于父皇的溺爱,这州吁行事便非常嚣张。

其时石碏之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甚密,往往助纣为虐,鱼肉百姓。

石碏严厉管教甚至鞭刑加之均无济于事,后来石厚干脆住到了州吁的家里从此不归。

  庄公死后太子完即位,是为桓公。

桓公即位不久,在石厚的帮助下,州吁果然发动叛乱,杀死桓公自立为王,封石厚为上大夫主政卫国。

其时石碏早已归隐。

毕竟国家得来有些不合法,虽然州吁采取了一些诸如发动战争以转移国内视线的办法,但其政权仍不稳固,于是想起了石碏老先生,便想请其出山辅政,可石碏并不应允,于是石厚自以为是其子而回家问计于石碏。

谁知这石老先生却与自己的儿子耍起了阴谋。

  当石厚归家求教如何才能使政权稳固时,石碏说:

“虽然现在周室衰落,但毕竟还是天子,如果能让周天子册封州吁为卫公,天下谁还能不服呢?

”石厚有些为难:

“现在王室多事之秋,若冒然前往必会引起天子猜疑,怎么还会加封我们呢?

”石碏笑了笑:

“孩儿你还是有些嫩哪,你不知道现在陈侯深得天子宠幸吗?

如果你与卫君亲入陈国求陈侯相通,天子会不应承?

”石厚果然上当,认为此计甚好。

于是与州吁一起趋车向陈而去。

  却说那石碏,眼见自己计谋得逞,立即血书于陈侯,尽述州吁杀兄夺国之丑事,且言子石厚亦狼狈为奸之徒,恳求陈侯看在共事周王的面子上,务必诛杀此二贼以为冤死之卫桓公报仇!

石碏怕陈侯不应,于是行贿自己的好友陈大夫子针,使其美言于陈侯。

  果然待州吁石厚至陈,陈侯立即将二人拿下,分别羁押于两处,并使人告于石碏,请其自行处置。

石碏一听二人被执,立即出山。

一面迎归公子晋归国为君,一面与群臣商议如何处置州、石二贼。

群臣皆言州吁杀兄篡位,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石厚必竟只是个帮凶,与情与理均可从轻处罚。

石碏一听火了:

“诸公如此说法岂不是想陷我于不义?

州吁虽坏,可如果没有石厚前窜后跳,州吁也断不敢发动政变。

石厚罪该万死,如何可以轻判呢?

诸公如果怀疑我的真心,我请求亲自到卫国处斩逆子石厚!

”听到这里众大臣才知道石碏心意已决,于是不再劝说,使一大臣及石碏家奴分赴两处将二人斩首。

  对于这件史实,后人多有褒扬,认为石碏不徇私枉法,亲手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断头台,此乃大义灭亲之举!

经多世弘扬,石碏之名愈响。

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石碏虽因法杀子,谁知道他当时就没有任何私心?

一个连自己的亲骨肉都不爱的人还能真心爱别人吗?

子不教乃父之过也,何忍儿子因已而亡却毫不动情?

历代盗墓需二人合伙者均为父子,其中有一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每逢需要进入墓室者皆为子,而父在外。

为什么呢?

就因为天下只有子不孝而无父不仁之说。

可石碏的作法却让国人的世界观有了改变,尽管正面意义稍多,但也为很多后世无耻之徒找到了谋逆的借口,如世民杀兄而有大唐、则天诛子而君天下、雍正死弟而固权威,哪一个不是打着大义灭亲之大旗?

  一个不起眼的卫国之不起眼的大夫办了当时看来并不起眼的事情(当时杀亲夺权之事比比皆是),竟然能在古老的中国一再相传,并将这件事传得近乎于神话,不知道这是中国人的光荣呢还是中国人的悲哀!

3.瓜期不待

  诚信乃立身之本,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关于诚信的例子举不胜举,很多志士均是宁失其身也不失其信。

然而也有一些相反的例子,那就是因为失信于人而被病诟者,甚至有人因为言而无信而召至杀身之祸!

春秋前期的诸侯王齐襄公便是因此命丧黄泉。

  历史上的齐襄公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说别的可能诸君印象不深,但说一事便可知此君为人实不能简单以昏君之一词概括之。

这襄公原是齐僖公之太子名曰诸儿,本事不知如何,但长得却是非常英俊。

可能也是将门出虎子,侯门凤凰多吧,僖公不但生得英俊的太子,而且还有一双美若天仙的公主,长曰宣姜,次曰文姜。

这二女虽然貌美,但品行却差多了,宣姜嫁于卫宣公,最后弄得卫国君子死亡;

文姜嫁于鲁桓公,最终也致桓公客死他乡。

宣姜之事暂且不说,单说这文姜。

话说诸儿只长文姜二岁,从小在宫中一起长大,免不了相互玩耍嘻闹,也是彼时礼教不严,加之这二人天性淫邪,二人又都是俊男美女,便想互均有苟且之意,只因宫内人多嘴杂而恨不能成双配对。

尽管不是一母所生,毕竟也是同父兄妹,故直至文姜出嫁,也未有机会行苟且之事,二人不免各自叹息。

文姜出嫁之时,诸儿执意代父送嫁,但僖公没有同意,因僖公对此早有察觉。

一次僖公至文姜处见诸儿也在此,便痛斥诸儿:

“你们虽然是兄妹,但男女毕竟有别,现在都已长大成人,应该注意些影响,以后再要问候妹妹,让宫女代替便是,你不要再亲自来了!

”随后为诸儿相继娶了鲁、莒之女为妻,这诸儿从此规矩了一些。

听说文姜要远嫁鲁国,诸儿淫心又动,便私信给文姜,恰文姜亦有此意,二人便有了日后苟且之默契。

  没几天僖公去世,诸儿继位,是为襄公。

恰逢鲁桓公要到齐国出访,文姜便要求桓公带上自己一同省亲,鲁侯惧内,便答应了。

这时一大臣谏止: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女子出嫁即归夫家,父母在可以省亲,但现在王后父母俱亡,再带之省亲于礼不合”也是这桓公当死,因惧内已答应了文姜,便没有听从大臣的建议。

  襄公一听说文姜要来,真是喜出望外,多年的盼望总算要有了结果!

于是推掉所有政事,大宴桓公夫妇,宴后文姜以进宫看望多年的宫中姐妹为名随襄公入宫而去。

襄公、文姜兄妹早谋私通,皆因有人管教无从下手,这下没了约束,相见之后似干柴烈火一触即燃,多年淫思一朝得逞怎能轻易息火?

二人体肤相融甚是快意,不知觉日上三杆,文姜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桓公的公馆。

鲁侯不是傻子,自然知晓了二人的丑事,严辞责问文姜,文姜虽然嘴硬,但毕竟做贼心虚,对桓公之问只能虚言搪塞。

桓公虽怒,但这毕竟是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不敢发作,只好想着回国再收拾文姜。

  可襄公也不是傻子,自己知道作出了有悖人伦的淫猥之事,自然要看看鲁侯的反应。

当听人说桓公与文姜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时,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心想如果鲁侯返国定会报复此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鲁侯在自己这里便给他做了得了,也乐得以后可以与文姜毫无顾忌,于是第二天便强留鲁侯游览牛山并与之饯行。

鲁侯一来觉得被戴了绿帽子脸上无光,二来也懒得与仇人共话,便以酒解愁,不觉间酩酊大醉。

襄公暗使公子彭生扶桓公上车解决之。

这公子彭生生得力大无穷,与桓公又有一箭之仇,正思相报,得襄公令抚鲁侯上车,只一下,桓公便筋骨俱断气绝升天!

  君主不明不白客死他乡,鲁国当然不让,且当时两国力量相差并不是很悬殊,鲁太子即位后便要齐国给个说法,同时要求迎归母亲文姜。

襄公迫于无奈,以没有保护好桓公为名将公子彭生斩首以谢鲁国;

文姜一来无脸回鲁,二来淫恋襄公,便在齐鲁边境筑宫而居,从此与襄公来往相会再无障碍。

  襄公为人可见一斑!

  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7年),齐襄公因周王出兵助卫而大败天子之兵,便有些害怕,于是派大将连称、管至父戍守边关。

这边关蔡邱乃荒漠之地,二将便请求襄公:

“虽然戍边辛苦,但作为将军,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保家卫国。

但大王总得给我们个期限,而不能让我们守一辈子吧?

”问这话时,襄公正在吃西瓜,想都没想便说:

“现在正是瓜熟之时,当再到瓜熟之日,我一定派人替代你们!

”二将领命,整兵戍边自不必说。

  时间转眼过去了一年,连称、管至父二将戍守边关丝毫不敢马虎。

一日兵士将新熟之西瓜献给二位将军品尝,二将才想起襄公瓜期以代的承诺,于是派人回国都临淄打探,却不想襄公根本没把换防之事当回事,已到文姜处鬼混三个多月未归了。

二将非常生气,便将几个熟透的西瓜送于襄公以提醒他瓜期之约。

谁知襄公看到西瓜后却气愤异常:

“我是君王我为尊,换不换防我说了算,还用你们提醒我?

既然你们不愿意守卫边疆,那就表示你们不忠,罚你们再守一年,到西瓜再熟时再给你们换防!

  连称、管至父看到襄公如此不讲信用,顿起叛乱之心,于是勾结当时不得志的公孙无知以及襄公失宠之连称的妹妹连妃,趁襄公外出打猎时谋朝篡位,以公孙无知代替襄公,并趁襄公不备将其杀死在狩猎之所。

连称、管至父擒杀襄公时列举了其四大罪状:

连年用兵,黩武殃民,是为不仁;

背父之命,疏远公孙,是为不孝;

兄妹相淫,公行不忌,是为不礼;

不念远戍,瓜期不代,是为不信。

仁孝礼信皆失,何以为人!

  襄公自即位至被杀仅仅五年,虽然连称、管至父政变有失人臣之道,且后来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所宣四罪除兄妹相淫不为人耻外,其他还是有些牵强的。

但仅从襄公言而无信这点上看,他也真是死余辜!

4.二子乘舟

  话说这齐僖公生得两女,均生得如花似玉。

次女文姜的淫行导致自己的兄长齐襄公中年被杀,落得千古骂名,那这长女宣姜又会给谁带来杀身之祸呢?

  次女文姜淫兄致死,其娣宣姜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其丧命者岂止一人!

本来卫国是东周时期一个不起眼的小国,但事儿可不少,我们这次还得从卫国说起。

  历代君王基本都是好色之徒,东周时期的诸侯王更是如此,即便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也不例外,但只要不影响国事,好色治国两不误,则亦不失为一代圣君,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是说好色不乱乃英豪吗!

但若因色误国,则不单单徒留昏君之名,往往还会因之身死国丧。

卫宣公晋便是这样一个荒淫之君。

  还是卫国太子时,晋便从不安分守己,自己东宫佳丽无数,却还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一般人也就罢了,因为你是太子,天下早晚都是你的,何况国内女子?

但这宣公看上谁不好,他偏偏看上了自己父亲卫庄公的妃子夷姜,不但违伦私通,还生了孩子。

为了防范父王,只好将私生子寄养在民间。

好在这庄王不久于人世,未几晋便即位曰宣公。

这宣公也算有点人情吧,即位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庶母嫌情人夷姜,立即废除自己的原配而立夷姜为后,并使人接回公子伋(音急),宣谕大臣欲立伋为世子。

  转眼公子伋已十六岁了,到了大婚的年龄,宣公听说齐国公主尚未完婚,且是大国,若能联姻齐国,一来可以解决世子大婚,二来又有了强援,岂不是一举两得?

于是遣使入齐求聘齐女。

齐僖公正有长女宣姜待嫁,便应承了这门亲事。

宣公闻报大喜,再问齐女长得如何?

使者不敢隐瞒,言齐女貌美如仙。

宣公一听淫心顿起:

我乃一国之主,如此尤物岂能他适?

但毕竟是给自己儿子求的老婆,自己公然纳之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于是一面派公子泄至齐迎娶新娘,一面将公子伋派往他帮出使。

这期间在湛河之上筑起高台,当宣姜迎至时先到高台见宣公,果然绝色!

于是自己纳之。

宣公本以为公子伋出使回来定会对此心有怨恨,因为毕竟此事有违人伦,但出乎宣公意料,公子伋出访回来听说后,并无一点怨言。

自此宣公便无忌惮,与宣姜日日斯磨,将夷姜忘于脑后了。

  这宣姜也长脸,三年便给宣公生了两个儿子,长曰寿、次曰朔。

爱屋及乌,宣公便有意百年之后传位于寿或朔,但因公子伋天生恭顺,连夺妻之事都不为恨,宣公立即废之也有些不忍,加之寿也常在自己面前为伋美言,宣公便暂时将杀伋之心收了。

可即便宣公无杀子之心,奈何子朔有杀兄之意!

  寿、朔二公子虽皆出于宣姜,但性格却截然相反。

寿待人宽厚,为人善良,而朔却阴险狡诈,素怀不轨之心。

年纪渐长便有夺权之心,无奈前有公子伋、寿碍眼,便视二人为眼中钉,私养死士欲杀二子。

毕竟寿是自己的亲哥哥,朔便想先从公子伋下手。

  一日因公子伋生日宴会时与公子寿话语多些,有些冷落了公子朔,朔便回宫与宣姜诬陷公子伋:

“我好意与伋祝寿,但这恶人也太无礼,非要让我管他叫爹,我与他理论,他却傲慢异常‘宣姜本是我的老婆,看在父亲是君王的份上先让于他,这就好比借贷一样,早晚父王得连本带利还给我!

以后国家都是我的,你母也是我的,让你叫声爹还委屈了你不成?

’”宣姜本来也觉得子媳父娶有些脸上无光,早有除去公子伋之意,于是便向宣公将此事添油加醋地哭诉了一遍,并声言公子伋一直想非礼于已。

宣公有些不信,便召寿来询问,寿说根本没有那个事情,宣公更加半信半疑,无奈宣姜不依,只好传谕夷姜,责其教子不利。

夷姜遭宣公冷遇多年本就心气,这一说更是觉得今生永无出头之日,便上吊身亡了。

  宣姜据此更是与朔在宣公面前极力诽谤公子伋,言说公子伋怨恨母死无辜,发誓为母报仇,必欲至齐姜母子及宣公于死地而后快,若不早除公子伋,卫国必乱。

宣公禁不住妖言,便也想杀掉公子伋以答宣姜。

但苦于公子伋毫无失礼之处,杀之无由。

朔此时的坏主意便出来了:

“何不让公子伋出使齐国,授予白旄(音毛,一种旗帜),我派人在其必经之地预先埋伏杀手,一见白旄便杀之,人不知鬼不觉就将其除掉了。

”宣公觉得可以,让朔安排好杀手后,让公子伋出使齐国。

  公子寿无意中从宣姜处知道了这个计划,知道劝谏没有任何作用,于是来劝公子伋,将宣公的阴谋一一相告,让公子伋逃往他国避难。

公子伋知道后并无一点惧色:

“自古君让臣死臣必死,父让子亡子应亡!

父王若真要杀我,我也毫无逃避之理。

况且无国之家又怎么会好呢?

我又能逃到哪里呢?

”说罢毅然举着白旄上路了。

  寿看到公子伋如此大义凛然,心想:

“公子伋真乃孝子也,若公子伋身死,父王可能立我为君,可明知道君位得来不义,百年之后定留骂名,不如先替伋死,这样如果能换回父亲的感悟,赦免了兄长,我也可以免背一世骂名!

”至此心意已定,备了许多酒肉,先期赶到河边等候公子伋,将其灌醉而自取白旄乘船前往齐国,途中被公子朔的杀手杀了。

待公子伋醒后一听说寿代自己前去送死,立即驱船追赶,遇到杀手回返,立即放声大哭:

“我才是公子伋,你们误杀了公子寿,快将我也杀了回去复命吧!

”杀手中有认得公子伋的,一看果然杀错了,只好再杀了公子伋,回复公子朔,将错杀公子寿之事求告于朔,请免错杀之罪。

谁知这正合了朔之心意,一箭二雕,两个心病全除了,当然没有怪罪杀手。

  可当宣公听了二公子死讯,其虽也想除伋却因此害了寿,一病不起,不日也一命呜呼了。

  可叹伋、寿二公子,虽然兄弟情深,争相赴死,但后世并不能留下美名,只是一对愚忠之人,一点也不知道变通,自己身死不打紧,还让恶人朔阴谋得逞,继得王位,使卫国大乱差点将先祖基业一败而光,徒给后世留下一声无言的叹息!

  时人将此事作诗而记,收于《诗经•邶风》,全诗如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心中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充分地表达了对二位公子的关切之情。

5.计杀申生

  东周这段历史其实并不太为大家所熟知,也许因为那段历史有些杂乱无章吧,历史记年也很乱,诸侯王更迭速度特别快,很少有稳定的统治王朝,许多人物在历史的舞台上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并未给后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不过也有些人虽然没什么丰功伟绩,但也能让今人记住,东周晋国太子申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其实大家能记住申生这个人恐怕还得感谢罗贯中,因为他的那部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

  荆州之主刘表的大公子刘琦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可因为刘表又娶了个小老婆,且为其又生了个儿子刘琮,这刘表因为宠爱刘琮之母,于是便想百年之后传位给刘琮,但有刘琦这个障碍,刘琮的继承人之位便有些难,除非大公子刘琦不在了。

于是刘琦的处境便危险了。

恰在此时刘表的族弟刘备在荆州辅佐刘表,刘备身边又有一位天下奇才诸葛亮足智多谋,刘琦为了自保,便找到了诸葛亮恳求自保之计。

但这诸葛亮很信奉“疏不间亲”的古训,不给刘琦出主意,后刘琦设计将诸葛亮骗上阁楼并将梯子撤掉使其不能退,于是诸葛亮无奈说出“重而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的典故,刘琦心领神会,于是请命领兵守江夏,最终死里逃生,从此申生这个名字便印在了大家的脑子中。

那么申生是何人,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话说东周五霸之一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年轻时便是一个风流王子,当时齐国将公主齐姜嫁于献公之父武公,但因武公年老体弱,自然不能满足年轻貌美的齐姜,而此时还是公子的献公风华正茂,又是未来的国君,二人便自然相互吸引,久而久之两情相悦,合二为一,于是有了一私生子,就是申生。

献公即位后便封齐姜为后,虽然献公还有两个成年公子,长子曰重而,次子曰夷吾,均年长于申生,但因申生为王后所生,属于嫡子,于是立申生为太子。

这申生虽然为私生子,但为人谦和,且智勇兼备,在献公之前的晋国在诸侯中并不是很强大,兵微将寡,但在献公的带领下,晋国采取了攻城扩地、驱除王室同姓公子等内外方针政策,使晋国逐渐强大起来。

要攻城掠地就必须有强大的军队,于是献公将部队扩为两军,自将上军,下军由太子申生领军。

可以说在献公一朝使晋国稳定、强大的过程中,申生立下了汗马功劳,加之申生人品又不错,所以在朝中威信很高,地位也很稳固。

  但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申生的命运,这个人就是骊姬。

  献公在讨伐骊戎时,骊戎之主献二女求和,献公允许,便纳二女于后宫,长女骊姬不但天生丽质,可能还很会房中之术,大讨献公欢心,不久便为献公又生了个公子奚齐,于是献公越来越宠爱骊姬。

尽管献公非常宠爱骊姬,也很喜欢小公子奚齐,但可能这时献公还是很清醒的,并没有将王位传于奚齐的意思。

一次他试探骊姬说:

“我百年之后传位于奚齐如何呀?

”这骊姬也非等闲之辈,她知道献公这是在试探她,于是立即跪在献公面前诅咒发誓:

“太子贤能,你要传位于奚齐,这不是陷我母子于不义吗?

果真这样,请现在就赐我们母子死吧!

”献公听了很是欣慰。

  但这骊姬内心却不是这样想的,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呢?

可那王位就是那么好拿的吗?

别说申生年长功高,就说满朝文武又有几个会支持自己的儿子奚齐呢?

若想让奚齐最终登上王位,就必须将奚齐前面的成年公子一一除去才行,这岂是一朝一夕之事?

做事不密必然不成,这事只能从长计议。

而事实证明这骊姬也的确攻于心计,为了除掉申生,她设计了一系列的圈套。

  首先她要疏远献公父子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无论亲情还是友情都是需要始终如一悉心培养的,如果时间长不能见面,感情一定会受到影响。

于是骊姬给献公出了个主意:

“如果想让国家稳定,那就得有可靠的人镇守边关,这需要有能力还得是大王最亲近的人,否则这些人叛乱就更危险了。

不如让大王的几位公子分别镇守边关,大王的国家岂不稳如泰山?

”献公一听说好呀,于是将三位公子均派了出去,其中太子申生镇守晋侯起家之地曲沃。

从此父子间沟通明显少了。

  其次骊姬开始离间献公父子间的关系。

离间父子最好的手段是什么呢?

那就是美人计。

骊姬借父子长时间分离为互相思念为名,请献公召太子回都,也增进一下母子之间的感情。

献公觉得也不错,于是让申生回都省亲。

申生当然不能抗命,回到国都后不但献公赐宴,骊姬也单独宴请了太子。

宴后便向献公诉苦:

“我虽然想与太子增进母子感情,但这申生太也无礼,他在席间调戏臣妾:

‘我们晋国有传统,君王去世后不但将国家留给太子,还会留给太子一些特别的礼物,比如武公将齐姜留给了父王,现在父王年纪也大了,不久就会将国家留给我,到时也一定会将你留给我的,不如我们现在就成了好事吧’这申生也太无礼了!

”见献公有些半信半疑,便说:

“大王若不信,明日我再请太子,他会与我到后花园,你在暗处观察就知道了”于是第二天骊姬再请申生时,饭后邀请太子一同到后花园一游。

太子知道父王宠爱骊姬,不敢有违,只好陪同母后共游后花园。

这骊姬事先在头发上涂了很多蜂蜜,到时自然招来很多蜜蜂,太子在骊姬要求下只好挥袖为其驱蜂。

但这个动作在远处的献公看来便是太子在调戏骊姬。

于是大怒,要杀掉申生。

但骊姬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便再次劝谏:

“太子虽然调戏臣妾,但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