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425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于是周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朝周老爷子讨说法,周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

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

小儿子担心:

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

周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

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

结果铁牛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铁牛镇又恢复了原样。

但是,周老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大家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年周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

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是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

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大家惊奇地听着。

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

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打,所以我恨透了讨饭。

周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

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铁牛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

周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周家孩子不孝,但周家人不在意。

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相继败亡。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周老爷子开粥棚救济,但是他规定,领粥要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B.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衬托了周老爷子的心狠无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内容。

C.水灾过后,周老爷子名声很快变得臭不可闻,而他的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D.这篇小说显示了对持家行善等的思考,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

语言质朴通俗,读来耐人寻味。

5.小说中的周老爷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小说在塑造周老爷子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主要的两种进行简要赏析。

6.周老爷子临终那番话颇有深意,请结合传统文化、当今社会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4.B5.吝啬(勤俭、节省)持家,心地善良,施舍有方,坚持己见(固执己见),教子有法,深谋远虑(深谙事理)。

(1)衬托(侧面描写)。

如小儿子两次出场,一次为粥的质量与父亲据理力争,一次为父亲将遣走家里伙计表示担心,衬托出了周老爷子的固执与深谋远虑;

再如,没有施舍的富户对周老爷子的耻笑与大家对周老爷子以老鬼相称等,衬托了周老爷子不在意他人看法,深谙事理,忍辱负重。

(2)欲扬先抑(对比)。

小说开始时着力渲染周老爷子的吝啬与算计到家,直到最后才通过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和子孙兴盛的事实肯定了他的勤俭持家、施舍有方、教子有方。

(3)语言描写(正面描写)。

如小儿子为粥的质量与周老爷子相争时,他说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他的吝啬与对家业的忧虑;

再如他的临终遗言,更是形象地写出了他的良苦用心。

6.示例一:

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深刻揭示了行善应有道的道理。

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表明他是一个很特别的铁公鸡,做事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乡民。

乐施好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当今社会上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但行善亦应有道。

我们身边有一些善心人或救助机构,有心施善或帮扶,但其方式却不当,钱与物没有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受助者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依赖的泥潭。

示例二:

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深刻揭示了要勤俭持家的道理。

他教育家人要勤俭持家过日子,钱要用在刀刃上,以防止子孙由富变骄奢,文中说我这么做,……也是为你们好,结尾一段有照应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可见子孙们听懂、遵守了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

今天,社会上的一些富二代富三代,他们听不进艰苦创业积攒下大量财富的长辈们苦口教育,或是长辈对他们的教育存在着某种缺失,以致于有些富二代富三代不能勤俭持家,而挥土如金,挥霍无度,甚至败光家业。

【解析】

4.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B项,心狠无情错,衬托出了周老爷子的施舍有方、坚持己见与深谋远虑。

点睛:

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的语句,比如本文从具体情节变化看周老爷子先是体现出吝啬,然后随着情节的发展小说在结尾的地方交代了周老爷子吝啬的原因,体现了周老爷子施舍有方的智慧。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句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抓住周老爷子的话理解其深层含义,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表明他是一个很特别的铁公鸡,做事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乡民。

结合现实可以得出:

学科@网

二、【2018届湖南炎德·

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泥鳅面

谢二孩能清楚记得第一次的情景:

心里像揣了只小鹿。

他放下肩上装花生那号早就得老远长的编织袋,拍拍衣服,捋捋头发,才轻轻敲了敲棕色安全门。

谢二孩大舅的老岳丈是堤角安缸子的表叔的表叔。

他要见的是缸子的表叔和表姑父。

这次,谢二孩趔趔趄趄地扛着一袋红薯,敲响了表姑家的屋门。

开门的还是上次那个女孩,男人和女人也都在家。

谢二孩把红薯径直扛进客厅说,姑父好,表姑好,缸子让我给你们捎的红薯。

谢二孩把红薯放进储物间,正要离开,就听女人对女孩说,你把那兜泥鳅,让二孩拿走。

老刘怕鱼刺扎嘴,不敢吃,坏掉了怪可惜的。

谢二孩闻言,顿时来了精神,表姑您忘了,咱老家的泥鳅面,没有鱼刺,还好吃。

今儿个我给您露一手,让俺姑父尝尝我的手艺。

不待女人回复,谢二孩接过女孩递来的泥鳅,麻溜地钻进了厨房。

他问跟来的女孩,家里有竹签吗?

女孩点点头问,要竹签干啥?

谢二孩诡秘一笑说,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谢二孩先把一条条泥鳅串到竹签上,又把切好的葱丝、姜丝、蒜片和辣椒丝炝锅,然后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精盐、蚝油和料酒,最后在水面上架起串好的泥鳅。

汤料烧开后,滚烫的沸水恰好拍在泥鳅身上。

不大一会儿,涮熟的泥鳅肉就会一点一点落进汤锅里,竹签上只剩下完整的泥鳅骨架。

这时,就可以下面了。

谢二孩洋洋得意对女孩说,霎时感觉自己主贵了许多。

泥鳅面端上餐桌,谢二孩恭恭敬敬地对男人和女人说,姑父、表姑,泥鳅面既是主食,也可以当下酒菜。

您二老先尝尝味道怎么样。

女人坐到餐桌旁,试着舀了一勺汤,小心翼翼地送进嘴里。

一勺汤还没咽下,就大呼小叫地说,老刘,味道好哩很,快来尝尝!

男人从电视上移开视线,极不情愿地走过来,尝了一小口,脸上随即浮出欣喜,吩咐女孩,快拿酒去,让我喝两盅。

男人问谢二孩,会喝酒不?

谢二孩腼腆地说,喝酒光晕。

男人哈哈大笑。

男人说,喝酒不晕,喝酒干啥?

要的就是这个感觉。

你先别慌着走,陪我喝两杯。

男人喝着酒,问谢二孩,你来多次了,是不是有事想让我帮忙?

谢二孩说,没啥事。

真没事?

真没事!

谢二孩岔开话题说,河湾和堤角,都紧挨着黄河故道。

下次,我用黄河故道的野生泥鳅,再给姑父您做一回面,味道肯定比这个鲜,比这个还好吃。

男人把眼一瞪说,你该不会拿泥鳅面贿赂我吧?

明白告诉你,我这人做事向来光明磊落,从不损公肥私。

如果是违背原则的事,你最好别张嘴,免得自己难堪!

好吧,姑父。

谢二孩说,您这个侄儿,啥都会就是不会求人,只要我张口让您办一件事,您就立马把我撵出去!

女人拍拍男人,丢个眼色说,吃饭哩,老刘……

谢二孩说,姑父提醒得对!

隔了一段时间,谢二孩果真又来了,做了一回纯正的野生泥鳅面。

女人近乎炫耀地问男人,俺老家的风味,咋样?

男人点点头说,不孬,真不孬。

这回,谢二孩陪着男人,喝干了一瓶白酒。

谢二孩有个大官亲戚这件事像长了翅膀一样,被传得沸沸扬扬。

谢二孩也像了狗屎运,在短短几年间里,就从乡里的普通办事员,一路飙升当上了乡长。

当上乡长后,谢二孩如鱼得水,借助国家扶贫项目,利用水面网箱养鱼、养虾、养泥鳅,利用湿地种藕、种稻、种垂柳,众交口称赞,上级接连表彰。

谢二孩在百忙中,依旧会抽出时间,去给表姑家做一顿野生泥鳅面,陪姑父喝几杯小酒。

(有删改)

【注】方言,意思是你等着瞧好吧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谢二孩能清楚记得第一次送礼的情景,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谢二孩的紧张心理,属于插叙的写法。

B.男人反复问谢二孩是不是有事情求自己,并告诫谢二孩打消贿赂自己的念头,可以看出他是个自律、谨慎的官员。

C.文中信孩一口一个姑父麻溜的钻进了厨房等细节描写传神逼真,刻画了谢二孩嘴甜、乖觉、机灵的形象特点。

D.大家认为谢二孩有个大官亲戚,并将此传得沸沸扬扬,而事实并非如此,小说借此讽刺了人们捕风捉影,不深入调查的现象。

5.小说划线部分用了不少的篇幅来写谢二孩儿做泥鳅面,看似闲笔,实则不可或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这篇小说耐人寻味,谢二孩和男人在文中的表现,既有让人赞赏之处,也有让人深省之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D5.谢二孩凭借泥鳅面拉近了和男人的关系,详细写泥鳅面制作过程,为泥鳅面打动女人和男人做铺垫,引出后文情节的发展。

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做泥鳅面很费功夫。

突出了谢二孩为取得男人的信任,花了很多心思,付出了很多努力。

6.

(1)值得赞赏的地方:

谢二孩有能力,会办事。

男人有原则,拒绝贿赂。

(2)让人深省的地方:

谢二孩儿有能力、会办事,却要借助有个大官亲戚的传言才能升职。

反映了用人制度存在问题。

男人有原则,追求光明磊落,但一不小心就被谢二孩利用了,说明腐蚀手段花样百出,防不胜防。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D.大家认为谢二孩有个大官亲戚,并将此传得沸沸扬扬,而事实并非如此,小说借此讽刺了人们捕风捉影,不深入调查的现象。

从小说情节中可以看出姑父是一个当官的,所以选项中说事实并非如此,小说借此讽刺了人们捕风捉影,不深入调查的现象。

理解有误。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情节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一般要从结构作用、内容的作用类作答,例如本题从情节结构上:

谢二孩凭借泥鳅面拉近了和男人的关系,详细写泥鳅面制作过程,为泥鳅面打动女人和男人做铺垫,引出后文情节的发展。

从内容上:

三、【2018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明年还种棉花

王生文

连续几个响晴的日子,地里的棉花赶趟儿一般裂开了嘴,炸花天到了。

桂枝有些急了,踮起脚,不时地往村口望,口里还冒出一句:

怎么还不来呢?

桂枝是在望连婶,一个异乡的老寡妇。

这些年,一到炸花天,连婶就赶来给她家摘棉花,前后十来天,桂枝家像添了一口人。

连婶除了下地摘棉花,还帮衬她照顾孩子做些家务。

桂枝婆婆去世得早,感情上拿连婶当婆婆看。

每到棉花摘得差不多了,连婶也就要走了,五角钱一斤,这是外乡客来旱区摘棉花的行市,桂枝会包零不去尾地跟连婶结算。

连婶每次接过钱,都会久久地握着桂枝的手说,姑娘,要不是兰兰念书,我哪会要你这些钱。

就因为知道了连婶的家境,桂枝每年就不雇别人了。

好多人家抢着雇年轻妇女,而且还一雇几个,赶着太阳好晒棉花。

可桂枝不,三十多亩地就交给连婶一人。

连婶是指望她家来雇的,能帮她一把就帮一把。

连婶心眼好做事实在,几千斤棉花里寻不出半片叶子。

可是,连婶今年怎么还不来呢?

有好几批做雇工的都求上门来了,要不是等连婶,她早答应别人了。

桂枝一边在心里急,一边又对自己说还等等吧,就当是还帮连婶最后一年,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

其实,自从去年村里有了第一台玉米收割机,桂枝就不想种棉花了。

种玉米方便,机械收割,田边过秤,利利索索,不像种棉花那样时间拖得长。

那天,跟连婶结过账,照例把连婶送到村口,桂枝想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便鼓起勇气,说,连婶,种棉花可真麻烦,又累人,要不是遇上你,我早就改种玉米了。

谁知连婶说,麻烦什么,不就是摘棉花吗?

婶这双手只会摘棉花,就是手脚慢了点,只要姑娘不嫌弃……

哪里的话,这些年多亏了婶。

姑娘,亏不亏的,婶心里有数。

明年一进炸花天,婶还来给你家摘棉花。

话说到这个份上,桂枝也不好把话再往回拉,只得顺着说,那好,明年我就还种一年棉花……到底还是把连婶盼来了。

一年不见,桂枝感觉连婶脸上的沟壑比去年细密了些,再有一个变化是连婶用上了。

不等桂枝开口,连婶连连说来迟了,来迟了,是那种道歉的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里,露水还没干连婶就急着下地,而每次回来天都擦黑了,桂枝便劝她慢慢摘不要太累了自己,连婶口里应承,却还是那样早出晚归。

每晚收拾完,连婶的准会按时响起,她掩上门去接,一接就是半天。

桂枝看在眼里,笑了,心里说还保密呢。

这天晚上,连婶的又响了,也许是疏忽忘了掩上门,让从门前经过的桂枝听了个真真切切——再赶紧也要四天……

你不要再催了,说什么也要帮你桂枝姐把今年的棉花摘完……

难怪连婶这么赶紧的,原来是兰兰在催她回家。

桂枝等连婶接完,走进房间,对她说,婶,家里有事,你怎么不跟我说呢?

连婶没想到桂枝听见了她的,见瞒不住了,只好如实说,婶是从城里偷着出来的……

桂枝既惊又喜,婶,你进城了?

可不是,跟兰兰他们住一起了。

没曾想,兰兰怀上了,闹什么反应……

婶,照顾兰兰这可是大事,你偷偷跑出来干什么?

去年答应了你的,婶能不来吗?

再说,又一年没见你们一家了……

这回,桂枝是酸在眼睛里,泪水差点儿溢了出来。

她侧过脸去,抹了一把,不由分说就动手给连婶收拾包裹,她决计明天一早就让连婶回城去。

账,当晚就结算了,这次的零头有些大,连婶要除掉,桂枝却仍要往整里包。

连婶认真了,说,兰兰和女婿都有出息,这次就依了你婶吧。

第二天早晨,桂枝送连婶去搭车。

快到村口时,连婶站住了,拉过桂枝的手,说,姑娘,明年你家种玉米吧。

可是,婶……

可是什么?

种棉花的收入还是要高些……

连婶呵呵一笑,姑娘,明年一添外孙,婶的手脚就被捆住了,恐怕偷都偷不出来了。

往下桂枝不知再说什么了,但是,一个想法却是那样不可阻挡地冒了出来,那就是明年还种棉花。

A.小说开头描写了棉花成熟时裂开的景象,同时细致具体地描写了桂枝的动作和心理,表现了她因担忧没有足够晴朗天气晒棉花而焦急的心情。

B.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桂枝这样想的主要原因是种棉花很麻烦,拖的时间也长,而种玉米可用机械收割,方便得很。

C.小说中的补叙占了很大的篇幅,一方面交代了桂枝焦急盼望连婶和明年再也不种棉花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桂枝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D.小说结尾交代,桂枝决定明年还种棉花,主要是因为连婶家境不好,需要帮助;

并且,桂枝曾顺着连婶的心意答应再种棉花,不能失信。

5.小说中的连婶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小说最初发表时,采用的标题是桂枝与连婶,你认为是原来的标题好还是现在的标题好?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案】4.D5.朴实善良,做事实在:

连婶除了为雇主摘棉花,还主动帮助照顾孩子做些家务;

摘几千斤棉花寻不出半片叶子。

能吃苦耐劳:

连续多年一个人承包三十多亩地棉花的采摘任务,起早贪黑,一连十多天。

讲诚信,重情义:

女儿怀孕有反应需要她照顾,但她为了兑现承诺偷偷跑出来为桂枝家摘棉花。

把桂枝当闺女,关心体贴理解有加。

6.观点一:

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更好。

小说的主要内容围绕桂枝明年还种不种棉花而展开,当然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更加切题。

种棉花贯串全文,是小说的线索,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能制造悬念,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观点二:

以桂枝与连婶为标题更好。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桂枝和连婶,一个是雇主,一个是雇工,故事围绕这两个身份不同的女性展开,因此以桂枝与连婶为标题更好。

桂枝和连婶之间不是冷冰冰的雇与被雇的关系,而是相互帮衬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桂枝与连婶为标题,可以引发读者对人与人应该如何和谐相处的反思。

桂枝知道连婶家情况已有改善,帮助不像以往那么迫切;

当时对连婶的承诺也只是顺着连婶心意;

况且,明年连婶会添外孙,定难再脱身来摘棉花。

但她还是决定明年还种棉花,突出表现的是她在感情上是将连婶当婆婆、当亲人看,心中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

同时,如果明年还种棉花,那她就能够以摘棉花的名义再请连婶来家相聚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连婶除了为雇主摘棉花,还主动帮助照顾孩子做些家务;

摘几千斤棉花寻不出半片叶子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朴实善良,做事实在的性格特征。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从朴实善良,做事实在讲诚信,重情义能吃苦耐劳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四、【2018届广东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袁有江

他现在还不想回家。

迎着刺眼的夕阳,他突然间冒起了去大岭山的念头。

朋友曾提过,大岭山之巅可以俯瞰整座城市。

来这座城市二十多年了,他还从没认真看过这座城市的全景。

此刻,他很想一个人去站站,看看。

暮霭苍苍。

站在观景台边缘,远眺一池斑斓的灯火,他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第一次,他发现这座城市是高低起伏、连绵不绝的。

一种从喧嚣中滋生的空空荡荡之感,油然而生。

脚下是万丈深渊。

凉飕飕的山风,钻进裤管,沿尾椎流到后脑,激起一股往下坠落的恐惧。

他下意识地抓紧栏杆,想到尼采的那句话: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下山时,他鬼使神差地将车又开回了单位,并关闭了。

今夜,他想徒步回家。

银白的河床里,静水深流,寂然无声。

夹道的树丛间,散布着稀奇古怪的虫鸣,天籁般好听。

他贪婪地深吸着夏夜的凉气,稳健地走在塑胶绿道上。

恍惚间,他觉得身后,留有一串清晰的脚印。

这些脚印,将这二十多年的时光坚定地嵌入了这座城市。

强人是你,能顶天立地,想起了郭天王的歌词,他微微一笑。

在绿道尽头翻上路面,向南,入一条商业街。

路上车水马龙,街两边店铺林立,流光溢彩的招牌和灯箱,让他有片刻目眩。

一家超市的音响,正不遗余力地播放着流行歌曲。

这条他每天经过的街道,原来如此繁华。

从前的熟视无睹真不应该。

从商业街拐进工业区,热闹渐行渐远。

马路上,除了偶尔驶过的货柜车,几乎没有行人。

站在梧桐树间的路灯,洒下斑斑点点的光。

突然,他发现一家工厂的后门口,好像躺着一个人。

他清除脑子里的那团乱麻,一步步走近。

是一位全身脏污,壮实,约五十岁的女人。

她穿着一套破旧的粗布工装,左脚挑着一只女式布拖鞋,右脚底压着一只男士塑料拖鞋。

她身体横截门口,就着斜坡躺着。

头枕交叉的双臂,胸腹坦然地面对夜空,居然还跷着二郎腿。

青紫的脸上,仿佛浮着一层油润润的,纯真的笑意。

均匀的鼾声,透出香甜的气息。

女人,很像法国印象派油画里,那些丰腴的睡美人。

她不像是捡垃圾、收破烂的。

讨薪的?

似乎也不像。

更像是一位精神失常者,一位什么都不需要考虑的弃妇。

她有家人吗?

为什么会沦落街头?

也许,她好好洗个澡,换身衣,睡在一张柔软的床上,会是一位美丽的母亲。

猜测了一会儿,他觉得自己很可笑。

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去猜测她的身世来历,更根本没资格同情她。

他掏出,已经是凌晨一点。

他从来没有这么晚不回家。

偶尔晚归,总有先打回去。

恢复信号后,一股脑蹦出十几个未接和未读信息。

母亲、老婆和儿子都问他啥时候回来,干吗还不回家。

儿子和儿媳妇在闹离婚。

母亲的股骨头手术,无论如何不能再拖……

该想的想一遍就烦,不该想的想一千遍还想。

徜徉在明月大道,他和月光下的影子无休止地辩论着。

他告诫自己,什么都不必想,不必担心。

影子却告诉他,你得想清楚一切,凡事都值得担心。

到了他夜夜栖息的小区。

输密码,开门;

进电梯,出电梯;

开锁,进家门,换鞋,过客厅。

一切照旧。

他伸头看看母亲的卧室,夜灯阑珊。

蜷缩在沙发上的妻子鼾声正顺。

负痛而眠的母亲,也一脸安详。

赤条条躺进浴缸,他才再一次回想下午张医生的。

你……虽然是晚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一瞬间,不可遏制的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