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4262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第一章编辑文档格式.docx

(6)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2011·

山东卷T5C)()

例3.补充完善细菌与蓝藻结构模式图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

4.(2012·

上海高考改编)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霉菌 ②酵母菌 ③蓝藻 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5.(2014·

上海高考)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

A.细胞核B.核糖体

C.叶绿体D.溶酶体

6.(2012·

重庆高考)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7.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⑨细菌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

”表示“无”)。

核膜

光合作用(能否)

核糖体

细胞壁

×

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

甲:

________,乙:

________,丙:

________。

(填编号)

A.洋葱B.兔子C.蘑菇D.蓝藻

②细菌的细胞结构(下图1)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下图2)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细胞具有________性。

第二讲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

1.判断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说法的正误

(1)核苷酸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2014·

上海卷T1B)()

(2)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2013·

重庆卷T1A)()

(3)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2012·

江苏卷T1A)()

(4)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2012·

江苏卷T1D)()

(5)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相同的元素组成(2010·

上海卷T9B)()

(6)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2012·

江苏卷T1C)()

(7)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的种类和含量上都相同()

(8)Ca、Mg、Fe、Mn、Zn、Cu、B、Mo等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2.判断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说法的正误

(1)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2014·

海南卷T5A)()

(2)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2014·

海南卷T5C)()

(3)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2015·

济南模拟)()

(4)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2015·

南京模拟)()

(5)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2014·

潍坊模拟)()

(6)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牙齿、骨骼(2015·

烟台模拟)()

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关系

常见物质所含的元素

有关生物体内元素的错误认识

(1)易混淆元素与化合物的干重与鲜重。

①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

O>

C>

H>

N;

占干重百分比:

N>

H。

②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

水>

蛋白质>

脂质>

糖类,但在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2)误以为生物体内大量元素重要,微量元素不重要。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

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误以为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而不是C,组成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1.(2015·

临川模拟)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相同的一组是(  )

A.糖原、胰岛素、甲状腺激素B.ATP、DNA、RNA

C.淀粉、淀粉酶、淀粉酶基因D.纤维素、性激素、生长激素

2.(2015·

济宁模拟)下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甲、乙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甲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无关

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乙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3.(2014·

四川高考)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4.(2013·

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5.(2015·

威海模拟)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生物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它们的代谢强度也相同

B.癌变细胞和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C.给水中毒患者注射质量分数为1.8%的盐水,是为了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

、HPO

等离子有关

6.下列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淀粉和二肽     B.脂肪酸和脂肪酶

C.蛋白质和蛋白酶D.核糖和核糖核酸

7.下图所示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为细胞鲜重中元素的比重

B.因为O元素含量最多,所以O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最基本元素

C.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C元素比例最大

D.图中含有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可以找到

第三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  

一、还原糖的检测

二、脂肪的检测

1.实验原理

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橘黄色(或红色)

2.方法步骤

(1)方法一:

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2)方法二:

结论:

花生种子的子叶有脂肪存在。

三、蛋白质的检测

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比较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成分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0.1g/mLNaOH溶液

0.05g/mLCuSO4溶液

0.01g/mLCuSO4溶液

反应原理

含醛基的可溶性还原糖将Cu(OH)2还原为Cu2O沉淀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络合物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先加入A液2mL摇匀,再加3~4滴B液摇匀

反应条件

50~65℃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

反应现象

样液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样液变紫色

相同点

都含有NaOH、CuSO4两种成分,且所用NaOH溶液浓度都是0.1g/mL

[易误提醒]1)易忽略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

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2)易混淆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使用。

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且现配现用;

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

3)易写错“斐”和“脲字”。

“斐林试剂”中的“斐”不可错写成“非”,双缩脲试剂中“脲”不可错写成“尿”。

(4)误认为脂肪的鉴定必须使用显微镜。

若要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则使用显微镜,但若要通过溶液颜色变化,则不必使用显微镜

考向一 考查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

1.(2012·

上海高考改编)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淀粉:

碘液,蓝色

B.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

C.脂肪: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D.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2.(2014·

江苏高考)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

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考向二 借助物质检测,考查种子成熟和萌发中物质的变化

广东高考)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d

不显色

B

第20d

C

第30d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D

第40d

碘液

蓝色

4.(2013·

江苏高考)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多选)(  )

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解析:

选AD 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能使小麦种子中的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等还原糖。

1~4号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因1、3号试管中是蒸馏水而无还原糖,故显示斐林试剂本身的蓝色,2号试管中虽含还原糖,但未水浴加热,故仍呈蓝色,4号试管进行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5、6号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因5号试管中是蒸馏水,加入的双缩脲试剂中的A液和B液可呈现蓝色;

6号试管中含淀粉酶等蛋白质,故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紫色反应。

种子成熟与萌发时有机物的变化

(1)种子成熟时有机物的变化:

种子成熟时,小分子有机物合成大分子物质,以便于储存,主要营养物质变化如下:

①可溶性糖类→不溶性糖类(如淀粉)。

②非蛋白质氮→蛋白质。

③糖类→脂肪。

(2)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变化:

种子萌发时,储存的大分子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作为幼胚生长的营养物质。

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②蛋白质

氨基酸。

③脂肪

甘油+脂肪酸。

1.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

选C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必须混合均匀后再使用,而鉴定蛋白质时需先加A液,再加B液,且两者CuSO4溶液浓度也不同;

鉴定花生种子是否含脂肪,可将花生种子制成组织样液,再加入苏丹Ⅲ(苏丹Ⅳ)染液,通过观察样液的颜色变化来鉴定,也可先将种子烘烤,再在白纸上挤压,看是否出现油迹,这些方法都不需要显微镜;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

2.将刚刚萌发、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下列试剂后振荡均匀,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

B.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

C.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

D.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

选C 脂肪会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向组织样液中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橘黄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

向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还原糖,但不能确定该还原糖为麦芽糖。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现紫色。

3.(2015·

山东泰安一中期中)下列是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与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相同的 ②双缩脲试剂的甲液与斐林试剂甲液的成分是相同的、乙液的成分不相同 ③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都要现配现用 ④还原糖检验中的颜色变化是: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其中的砖红色是Cu2O造成的 ⑤制作花生临时切片时,洗去浮色用的是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⑥观察花生临时切片,看到的是一片橘红色,而不是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⑦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先加甲液后加乙液,加完之后立刻加热,出现的颜色是紫色

A.①②⑥⑦        B.②③⑦

C.①⑤⑥D.①④⑤

选D 制作花生临时切片时,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再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用吸水纸吸去切片周围的酒精。

4.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

豆浆;

乙试管:

氨基酸溶液;

丙试管:

牛奶和蛋白酶;

丁试管:

人的红细胞和蒸馏水。

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

A.甲、丁B.甲、乙、丁

C.甲、乙、丙D.甲、丙、丁

选D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

甲试管豆浆中含有蛋白质;

乙试管中的氨基酸不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丙试管中蛋白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

丁试管中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而释放血红蛋白。

5.分析下表,可推测(  )

溶液

++

甲、乙混合

注:

“+”显色,“++”显色更深;

“-”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选D 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溶液甲中的颜色变化可知其含有蛋白质;

根据乙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可知其含有淀粉;

甲、乙混合后,两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了还原糖,由此可知,甲溶液中含有淀粉酶,乙溶液中含有淀粉。

6.(2015·

襄阳五中质检)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所示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适宜温度)水浴保温5min,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2min,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选D 20℃和30℃培养条件下相比较,30℃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的速率更快,相同条件下产生的麦芽糖更多。

麦芽糖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麦芽糖越多显色越明显,斐林试剂本身为蓝色,可得出甲试管呈浅砖红色,乙试管呈砖红色,丙试管呈蓝色。

7.下图1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1表示可溶性糖,2表示淀粉,3表示含氮化合物,4表示脂肪)。

图2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蛋白质、葡萄糖、淀粉的含量和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的生物合成)活性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________含量不断提高,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来。

(2)图2中曲线③表示______________。

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将________。

(3)将小麦开花后第10d和第40d的种子分别制成组织样液,各取等量样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________,适温水浴加热后,A试管出现________,并且比B试管颜色更________,两试管中被检测的物质可以用图2中的曲线________表示。

(1)由图1中曲线可知,脂肪含量不断上升,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说明脂肪由糖类(或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

(2)由图2可知,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葡萄糖的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

此过程中,自由水的含量逐渐下降,种子的干重逐渐增加。

(3)葡萄糖是还原糖,淀粉是非还原糖。

第10d与第40d的种子相比,葡萄糖的含量更高,因此与斐林试剂反应后,颜色更深。

答案:

(1)脂肪 脂肪由糖类(或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 

(2)淀粉磷酸化酶 增加 (3)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深 ①

8.不同植物种子中所含营养成分有差异,如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较高,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相对较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表示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试剂

种类  

++++

A.乙种子中含蛋白质最多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2)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品:

新鲜的普通玉米子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子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________,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mL。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________,摇匀,再分别加入3滴________,摇匀。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其颜色反应为蓝色;

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脂肪,其颜色反应为橘黄色;

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其颜色反应为紫色。

分析图表可知,甲种子中含淀粉较多,乙种子中含脂肪较多,丙种子中含蛋白质较多。

在脂肪的鉴定中可能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2)检测蛋白质应选用双缩脲试剂,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有关,蛋白质含量越高,组织样液中紫色越深。

(1)A

(2)实验原理: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①研磨 ③双缩脲试剂A 双缩脲试剂B ④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

预期结果:

新品种玉米子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