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分析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351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原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原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原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原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马原分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马原分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马原分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马原分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马原分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马原分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分析题.docx

《马原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分析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原分析题.docx

马原分析题

2017考研政治马原万用背诵模板分析题大题归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以实践为基础;3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通过实践调查,获取感性材料(基础);b.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理性思考,加工制作。

真理的绝对性: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真理客观、世界可知、无限发展。

真理的相对性:

对事物的近似正确认识:

有待扩展、深化、发展。

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真理有适用范围。

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

真理和谬误具有同一性(,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对待谬误与失败: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生,在坚持和发展真理的同时要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善于发现谬误中的正确的成分与萌芽;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失败不可避免,要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崇尚理性思维、实事求是,人文精神要求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审视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合理性。

1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2人与自然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材料处),3转变实践方式,通过合理的劳动实践(结合材料处)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观能动作用

1认识:

a.根据目的反映客观世界——主体选择性;b.认识不仅对客观事物进行直观摹写,而且能对客观对象做出抽象反映;不仅反映当下,而且能构造出客观事物可能成为的样子(蓝图)——能动创造性。

2实践:

a.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b.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

1.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认识以及处理问题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

矛盾双方(结合材料处A与B)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利用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我们要善于正确认识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合适的条件,协调事物之间的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客观、普遍存在,我们应当正视矛盾,承认**问题(结合材料处)的存在,并积极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

矛盾具有特殊性,(①不同事物;②不同发展阶段;③诸多矛盾及不同方面。

具体结合题目)解决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如实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方法有效化解问题。

(结合材料)

另附:

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共性。

我们要善于从个别事物中发现共性(基本范畴“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方法论意义与此类似:

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又要重视事物本身的个性,不混淆不同事物。

3.矛盾分析法

两个层面:

(1)矛盾普遍性——承认矛盾客观存在(矛盾分析法此句必答);

(2a)矛盾特殊性(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解决矛盾的不同方法

(2b)同一性和斗争性(d.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e.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方法(特殊性、同一性比较多考,根据题目选用)。

4.度

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变化是否超出度。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适度原则:

防止“过”或“不及”

5.现象与本质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假象也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

方法论:

立足实践,从客观现象出发,由表及里分析事物内在的本质。

(若未限定答题角度,现象与本质对应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也可以作为分析题考点。

马原分析题1

(1)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五百年,体现了认识过程中的什么基本规律?

(2)运用真理的相关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社会主义理论在反复实践和鉴别中发展,反映了认识论的哪些原理?

【答案要点】

(1)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即从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从偶然中发展必然的过程。

从抽象通过逻辑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

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在实践中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

识要做到:

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

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已有认识。

做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相统一的客观真理。

二者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相互包含和辩证转化的。

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真理总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是由无数个相对真理所构成的),真理是一个不断地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的过程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以大量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具有科学性,是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又是与时俱进的,具有革命性,是相对真理。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反复实践和鉴别中发展反映出:

认识的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实践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从无数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坚持真理,修正谬误,化失败为成功;要在实践中不断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为先导指导实践创新。

马原分析题2

(1)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中美关系大局如何“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2)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该如何消除国际关系中各国纷繁复杂的“疑虑和隔阂”?

【答案要点】

(1)矛盾即对立同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以及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二者的统一性表现在: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二者的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中美关系只要做到同中存异,异中求同,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可以从矛盾辩证转化的原理加以论述)

(2)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正视矛盾,在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当中才能推动事物发展,矛盾分析法是分析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过程中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我们既要坚持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以从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论述)

马原分析题3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应如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3)简述深化文化制改革的重要哲学依据。

【答案要点】

(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即包含肯定的否定。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态度应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对古代文化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对外国的东西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马原分析题4

(1)请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说明科技创新应发挥哪些因素?

(2)简述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及解决办法。

【答案要点】

(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理性因素指理性直观和思维,具有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和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

(2)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革命主要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具有两重性:

科技的发展如同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普遍性、根本性的问题——人口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等。

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作用,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而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的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或改革,确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

马原分析题5

(1)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说明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2)为什么说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是一致的?

(3)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及无产阶级领袖?

【答案要点】

(1)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现实中的人及其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应该说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在建设实践中,要求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人为本,尊重群众,尊重实践,紧紧依靠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运用和生动体现,二者上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表现在:

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来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不断反复、无限发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再正确、更生动、更丰富的过程。

贯彻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党决策的科学性,保证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主要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可加速和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历史人物只有顺应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决定的历史趋势才能成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如果脱离了群众,就将一事无成。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评价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也要实事求是,运用历史分析法与阶级分析法。

评价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也要实事求是,运用历史分析法与阶级分析法。

马原分析题6

(1)从实践的角度说明我们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遭到自然界报复的原因及启示。

(2)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不要过分陶醉”?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起何种作用?

【答案要点】

(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物质基础,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主要来源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方式。

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措施是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2)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其极限叫关节点,超出关节点,事物就达到新的质量统一。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

做任何事情,既要的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防止“过”或“不及”。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要通过实践获得人类必须的生活资料和生活资料,使自然为人类造福,又不能过度利用自然,造成环境和生态问题,危及人类永续发展。

(3)地理环境是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是社会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我国对加碘盐标准的调整体现了哪些辩证法思想?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发展中。

我国对于食盐中碘含量的规定标准的数次调整正是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

全面强制加碘是为了消除广泛的碘缺乏症问题,随着条件的变化,在某些地区又出现了碘摄人过量的问题,说明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适度原则。

此外,由于饮食习惯等不同,虽然食盐中加碘依然是普遍做法,但在实际执行时应结合各地特殊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标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追求全国“一刀切”的统一标准。

(2)分析通过建设海绵城市破解“城中看海”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

(2)解决“城中看海”的问题,就是要创造条件,促成矛盾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通过对“海绵体”的保护和建设,努力将汛期大雨带来的短时间多余降水保存下来。

等到干旱少雨的时候再加以利用,从而达到一举两得、化包袱为财富的目的。

(3)结合材料2,谈谈应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3)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按照自己的

意愿改造世界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将会导致;

(1)结合有关哲学原理指出兽侯和高阳应所犯的错误;

(1)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

(2)任何事物都有其运行的法则;(3)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34-【答案要点】;

(1)分析“大陆漂移说”的发展历程所蕴含的认识沦;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材料1中

意愿改造世界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将会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城市建设理念的彻底转变,就是人们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体现。

(1)结合有关哲学原理指出兽侯和高阳应所犯的错误。

(1)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是有客观规律的。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因此,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鲁侯和高阳应都缺乏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没有按照规律办事,而是以自己的想法主观臆断,必然导致了失败。

(2)鲁侯养鸟和湿木造屋这两则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2)任何事物都有其运行的法则。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客观的规律,应该虚心地有经验的人请教,切忌自作聪明。

(3)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3)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4-【答案要点】

(1)分析“大陆漂移说”的发展历程所蕴含的认识沦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们对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对于“大陆漂移说”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20世纪50年代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了更多证据支持“大陆漂移说”,取代了旧理论。

后来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体现了认识发展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

(2)材料1中的科学发现过程对我们的认识活动有何启示?

(2)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被已有的理论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

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

(3)分析“失败的实验,成功的发明家”中蕴含的析理

(3)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库弗正是从失败的实验中看出了这种新材料的有益之处,将其运用到合适的领域,就变成了伟大的发明。

34.【答案要点】

(1)结合材料1,说明为什么忽视用户研究会导致失败‘?

(1)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

第一,勇于实践,深人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对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料1中的公司对于印度这样一个人日庞大、人员特点复杂的国家只进行了三个人的样本调查,在没有得到充足的感性认识的情况下,产品设计失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2)指出材料2中提到的“完全依赖全球经验”的问题所在。

(2)一味照搬“全球经验”,没有结合中国实际,是某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和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认识指导实践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般性的东西,实践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个别的、具体的事情。

“全球经验“如何应用到中国实际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不顾实际晴况地生搬硬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