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444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9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docx

天然及污染水体综合处理技术万位宁

天然水体综合处理分析技术

实验者:

万位宁

同组者:

张会玲王瑞妮高原

 

 

1前言

1.1实验研究背景

活性污泥法(ActivatiedSludgeProcess)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成分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向污水中不断注入空气,维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经过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状体,这种絮状体就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构成的,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基本流程如图1-1所示。

需处理的污泥和回流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成为悬浮混合液,沿曝气池注入压缩空气曝气,使污水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触,并供给混合液足够的溶解氧。

这时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群体分解,然后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与水澄清分离,部分活性污泥回流到曝气池,继续进行净化过程,澄清水则溢流排放。

由于在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不断增长,部分剩余污泥从系统排出,以维持系统稳定。

图1-1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吸附阶段:

污水与活性接触后的很短时间内,水中有机物(BOD)迅速降低,这主要是吸附作用引起的;

(2)氧化阶段:

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将一部分吸附阶段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获取能量,另一部分则合成新的细胞;(3)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降阶段:

氧化阶段合成后的菌体有机体絮凝形成絮凝体,通过重力沉降从水中分离出来,使水体得到净化。

[1]实际设计活性污泥水处理工艺时都是以这三个阶段为依据,灵活运用各阶段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系统。

曝气池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常见的有推流式曝气池,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和循环混合式曝气池。

循环混合式曝气池又称氧化沟,其优点在于流程简单,施工方便,曝气转刷容易制作,布置紧凑,它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活性污泥法最早于1914年由英国人Ardern和Lockett创建。

80多年来,经过各种改进和修正,在废水处理技术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目前最成熟的但仍在迅速发展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在供氧方式、运作条件、反应器形式等方面不断改进,出现了许多种方法和工艺。

而且随着对废水处理要求的提高和废水种类的增加,新工艺和技术仍在不断涌现。

按废水和回流污泥的进入方式及其在曝气池中的混合方式活性污泥法主要有两大运行方式:

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

[2]

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有若干个狭长的流槽,废水从一端进入,另一端流出。

随水流的过程底物降解,微生物增长;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是废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搅拌下立即与池内活性污泥混合液混合,从而使紧随得到良好的稀释,污泥与废水得到充分混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承受废水水质变化的冲击。

常见的活性污泥法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生物吸附法(AB法)、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法)、氧化沟法(OxidationDitch)、深水曝气和深井曝气法等,具体后面将做简单介绍。

1.3常规污水处理过程中监测的指标内容、原理和方法

作为废水的污染指标和净化度指标,应能反映废水中污染物质含量的多少,反映该废水净化处理的程度和效果,以确定所选净化工艺和设备的效率并提出改进措施。

对于生活污水,常用监测指标包括:

pH、水温、色度或浊度、悬浮物(SS)、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溶解氧(DO)、总有机碳(TOC)等。

以下分别介绍几种监测指标的测定原理和常用方法。

1.3.1水温的测定

水温与水体的许多化学性质有这密切的关系,像密度、粘度、盐度、pH值、气体的溶解度、水体中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以及微生物的活动等等。

水温的测量对水体自净、热污染判断及水处理过程的运转控制的呢个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温的测量通常在现场进行,常用的仪器有水温计、颠倒温度计和热敏电阻温度计。

[3]

1.3.2pH的测定

pH值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和重要的监测项目之一,可间接表示水体的酸碱程度。

天然水体的pH一般在6-9的范围内。

常用的pH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和pH计测定法,本实验采用的是pH计测定。

先用已知pH值的标准溶液对pH计进行校准,然后直接测出被测溶液的pH值。

1.3.3浊度的测定

浊度是水的理化指标之一,可以根据浊度粗略判断水质的污染程度。

浊度是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目视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浊度仪法等。

目视比色法的原理是将水样与用精制的硅藻土(或白陶土)配制的系列浊度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来确定水样的浊度。

规定1000mL水中含1mg一定粒度硅藻土所产生的浊度为一个浊度单位。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以由硫酸肼和六次甲基四胺配制而成的标准浊度溶液,用分光光度计于680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与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水样的吸光度比较从而测得其吸光度。

浊度仪是通过测量水样对一定波长光的透射或散射强度而实现浊度测定的专用仪器,有透射光式浊度仪、散射光式浊度仪和透射-散射光式浊度仪。

本实验采用散射光式浊度仪来测定污水的浊度:

当光散入水样时,构成浊度的颗粒物对光发生散射,散射光照强度与水样的浊度成正比。

1.3.4溶解氧(DO)的测定

水体中的溶解氧是反映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水体中厌氧细菌繁殖活跃导致水质恶化。

测定水体中溶解氧的方法有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氧电极法。

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是先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

加酸后,氧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释放出游离碘。

以淀粉作指标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即可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反应过程如下:

而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会干扰碘量法测定溶解氧,可用叠氮化钠将亚硝酸盐分解后再用碘量法测定。

反应如下:

同时水中的铁离子等金属离子会干扰测定,可用磷酸或氟化钾来消除。

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式中: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滴定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水-水样体积,mL;

8-氧换算值,g。

氧电极法是通过把电极插入待测液中,由端部隔膜将电极和试液隔开,若接通测定电路,则试液中的溶解氧透过隔膜进入电极内部。

在两极发生反应如下:

透过薄膜的氧在电极上还原产生微弱的扩散电流,利用其与溶解氧浓度呈线性关系,在仪器上经信号扩散放大后直接显示氧含量。

由于用碘量法测溶解氧,步骤较多且容易造成误差,比较繁琐,故本实验采用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直接测定污水中的溶氧量。

仪器经饱和湿空气校正后可以直接插入水中读数,可立刻显示水中溶解氧含量,方便快捷。

1.3.5氨氮的测定

水中的氨氮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分解的产物,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等,已经农田排水。

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

在有氧环境中,水中的氨亦可转化为亚硝酸盐,甚至转化为硝酸盐。

鱼类对水中的氨氮变化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鱼类的死亡。

测定水体中各种形态的含氮化合物,有助于评价水体污染和自净状况。

水体中含氮或合物的多少可以作为水体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测定水中的氨氮的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电极法和滴定法。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在水样经絮凝沉淀或者蒸馏法预处理后,加入碘化汞和碘化钾的强碱溶液(纳氏试剂)后与氨氮反应生成黄棕色胶态化合物,然后在410~425nm范围波长下进行比色定量。

反应式如下:

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是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氨与水杨酸和次氯酸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于其最大吸收波长697nm处比色定量。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再加入盐酸和乙醇溶液使亚硝酸盐转化为二氧化氮,然后通过载气进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其对213.9nm波长光的吸光度以标准曲线对其进行定量测定。

1.3.6总磷的测定

在天然水和污水中,磷主要以各种磷酸盐和有机磷形式存在,也存在于腐殖质粒子和水生生物体中,是生物生长必须的元素之一。

当水体中磷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富营养化,引起水质恶化。

常用的测定总磷的方法有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孔雀绿-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是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与钼酸铵、酒石酸锑钾反应,生成磷钼杂多酸,然后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络合物(磷钼蓝),然后于70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孔雀绿-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是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孔雀绿显色反应生成绿色离子缔合物,并以聚乙烯醇稳定显色液在62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1.3.7COD的测定

化学需氧量是值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它反应了水中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是水体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

因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的有无而获得不同的测定结果,因此化学需氧量也是一个条件性指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重铬酸钾法,其他方法有库伦滴定法、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氯气校正法等。

重铬酸钾法是在强酸性条件下,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计算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需氧量。

库仑滴定法是电解基础上的分析方法,通过库仑滴定式COD测定仪直接进行滴定。

1.3.8BOD的测定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完全分解全部的有机物大约需要20d以上的时间。

而且微生物的活动与温度有关,故测定生化需氧量时,常以20。

C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

一般来说,在五天内消耗的溶解氧量大约为生化过程总需氧量的70%左右,为便于测定,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20。

C培养5天的需氧量作为指标,以氧的mg/L表示,称为BOD5。

测定BOD5的方法多用5天培养法,也称为标准稀释法或稀释接种法。

其测定原理为:

水样经过一定倍数的稀释后,在20。

C+1。

C的条件下培养5天,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含量,二者的差值即为BOD5。

如果水样5天的生化需氧量未超过7mg/L,这不必进行稀释,可直接进行测定。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一般用叠氮化钠修正法。

另外,微生物电极测定法是一种将微生物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传感器,利用微生物对BOD的同化作用耗氧而导致电极电流输出减小来产生响应信号,然后根据电极输出电流降低值与BOD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来测定BOD值。

此外还有库仑法、测压法、活性污泥法曝气降解法等。

1.4目前常用的活性污泥反应器类型简介

1.4.1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在20世纪2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最常见的活性污泥工艺类型就是推流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其长宽比较大,一般都大于10:

1(图1-2)。

经沉淀后的废水及回流污泥(RAS)进入曝气池的前端,通过鼓风曝气或机械曝气混合,一般使用3-5个廊道。

在早期设计中,空气在整个反应池中扩散均匀,然而在池的初始廊道中DO浓度较低。

目前,在设计曝气系统时,通过逐渐减少曝气速率(例如在池的前端采用较高的速率,在池的末端采用较低的速率),来满足沿池长所需要的氧气量。

在曝气阶段,出现有机物的吸附、絮凝和氧化过程,而活性污泥则在二沉池中实现分离。

传统推流式工艺的设计运行参数SRT=3-15d;F/M=0.2-0.4kgBOD/kgMLVSS×d;Nv=0.3-0.7kgBOD/m3×d;MLSS=1000-3000mg/L;总HRT=4-8h;RAS占进水平均流量的25%-75%,就硝化反应而言,还可以增加25%-50%。

图1-2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传统推流式工艺的优点是:

工艺成熟;与完全混合工艺相比,能更有效地去除氨氮;适用于许多运行方案,例如分段进水、设计选择器以及缺氧/好氧工艺。

其局限性是:

在第一廊道中,很难满足氧气需要。

1.4.2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

该方法是使原生污水和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原有的混合液完全混合,这就使浓废水得到了较好的稀释。

因此这种处理法能忍受较大的冲击负荷,而且充氧均匀。

但由于废水在池内停留时间较短,细菌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所以处理效果比一般推流式处理为差。

完全混合法分为加速曝气法和延时曝气法两种。

前者是利用处于对数增长阶段的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方法,由于微生物活性强,分解有机物快,从而达到处理效果;后者的主要特征是曝气时间长,微生物生长在内源代谢阶段,不但去除了水中污染物,而且基本没有污泥外排,省去了污泥处理设施,管理方便。

1.4.3生物吸附法(AB法)

是活性污泥法之一种,这种方法可以充分提高活性污泥的浓度,降低有机营养物和微生物之比,是利用活性污泥的物理作用(吸附作用)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有污水和回流污泥相混合,进行污泥吸附的曝气池以及回流污泥进行氧化的再循环。

为了维持微生物的低能量,使其很好的形成并保持污泥块,这样可使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

曝气吸附所需的曝先时间短,但氧的利用速度低,污泥曝气的时间则较长,这是仅对回流污泥而言,对整个曝气池来说,与标准活性污泥法相比,其处理设施较小、,曝气时间为1-1.5A小时,再曝气时间为3-7.5A小时,污泥龄为15天,BOD负荷为7kg/100kg(ss),污泥容积指数SVI)为50-100,混合液中的悬俘物(MLSS)为4000-6000ppm,回流污泥率近于100%,送气垦为12m3/m3(流入污水),但处理一般城市下水的标准希望BOD除去率为90%。

图1-3生物吸附法

1.4.4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法)

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是一种好氧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是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间歇曝气系统。

该工艺集调节、初沉、曝气、二沉、生物脱氮等过程于一池,按不同的时间顺序进行各种目的不同的操作,全部过程都在一个池体内周而复始地进行,工艺流程简洁,布局紧凑合理,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

该技术适用于处理市政生活污水和中低浓度有机工业废水,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BOD5和悬浮固体(SS),将废水中的氮化合物转成硝酸盐,进而转成氨气,使出水的氨氮(NH3-N)含量大大降低。

与之相比较,传统的连续流水处理系统CFS(ContinuousFlowSystem)是在空间上设置不同的设施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各种操作。

[4]

SBR作为废水处理方法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在空间上完全混合,时间上完全推流式,反应速度高,为获得同样的处理效率SBR法的反应池理论明显小于连续式的体积,且池越多,SBR的总体积越小。

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占地省,造价低,设备费。

运行管理费用低。

静止沉淀,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高。

运行方式灵活,可生成多种工艺路线。

同一反应器仅通过改变运行工艺参数就可以处理不同性质的废水。

由于进水结束后,原水与反应器隔离,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对反应器不再有任何影响,因此工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高。

间歇进水、排放以及每次进水只占反应器的2/3左右,其稀释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工艺对进水冲击负荷的耐受能力。

另一方面,SBR法能够有效地控制丝状菌的过量繁殖,这一特性是由缺氧好氧并存、反应中底物浓度较大、泥龄短、比增长速率大决定的。

该工艺将调节、初沉、曝气、二沉、生物脱氮等过程设于同一个个池内进行,增强了反应器的功能,缩小了使用空间和占地面积,使空间和地面的有效利用率增大,但不适应于大中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它多种复杂环境中各种废水处理的需要。

图1-4SBR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各种改进型SBR技术有:

ICEAS-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CAST/CASS/CASP-循环式活性污泥系统、DAT-IAT-需氧池和间歇曝气池系统、UNITANK—一体化活性污泥系统、MSBR—改良式间歇活性污泥法等。

SBR及其变型技术工艺简单、投资省、管理维护方便、运行稳定且处理效果好等特点,是实践证明的成熟、灵活、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适用于各种污水及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5]

1.4.5氧化沟法(OxidationDitch)

本工艺50年代初期发展形成,因其构造简单,易于管理,很快得到推广,且不断创新,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当前可谓热门工艺。

氧化沟在应用中发展为多种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帕式(Passveer)简称单沟式,表面曝气采用转刷曝气,水深一般在2.5-3.5m,转刷动力效率1.6-1.8kgO2/(kW/h)。

  奥贝尔式(Orbal)简称同心圆式,应用上多为椭圆形的三环道组成,三个环道用不同的DO(如外环为0,中环为1,内环为2),有利于脱氮除磷。

采用转碟曝气,水深一般在4.0-4.5m,动力效率与转刷接近,现已在山东潍坊、北京黄村和合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

若能将氧化沟进水设计成多种方式,能有效地抵抗暴雨流量的冲击,对一些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尤为适用。

图1-5奥贝尔式氧化沟

  卡鲁赛尔式(Carrousel)简称循环折流式,采用倒伞形叶轮曝气,从工艺运行来看,水深一般在3.0m左右,但污泥易于沉积,其原因是供氧与流速有矛盾。

图1-6卡鲁赛尔式氧化沟

  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此种型式由三池组成,中间作曝气池,左右两池兼作沉淀池和曝气池。

T型氧化沟构造简单,处理效果不错,但其采用转刷曝气,水深浅,占地面积大,复杂的控制仪表增加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不设厌氧池,不具备除磷功能。

氧化沟一般不设初沉池,负荷低,耐冲击,污泥少。

建设费用及电耗视采用的沟型而变,如在转碟和转刷曝气形式中,再引进微孔曝气,加大水深,能有效地提高氧的利用率(提高20%)和动力效率[达2.5-3.0kgO2/(kW/h)]。

[6]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能力,又出现了以下几种类型:

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水柱压头,提高氧分压,延长气泡停留时间,从而增加空气的利用率。

纯氧曝气法是以纯氧代替空气,提高氧分压,因此氧利用率高,处理效果好。

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是在曝气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强化处理过程。

凝聚剂活性污泥法是在活性污泥中投加凝聚剂,提高二沉池沉淀性能来提高出水水质。

射流曝气法是曝气的一种形式,它利用高压水流产生的负压,使大量空气吸入废水中,气液相充分接触,它具有氧利用率高的特点,也在不少工程中(尤其是湖泊污染净化工程)得到运用。

1.5实验和意义

1.5.1实验目的

(1)了解活性污泥的驯化方法,掌握其驯化过程;

(2)模拟生物法进行污水处理工艺过程,并监测处理过程中污水各指标变化并将其反馈到污水处理过程中,进行工艺调节;

(3)掌握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的形态及变化过程,了解其各自的特性;

(4)熟悉污水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

1.5.2实验意义

本实验是一个小型模拟实验,通过了解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驯化过程,以及采用生物法处理污水工艺,深入了解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流程,熟悉污水指标的监测方法,并对PH、温度、溶解氧、COD、总磷、氨氮、浊度等指标进行处理及分析,并得出结论。

从而使我们对活性污泥处理水的过程有初步认识,并且通过实验巩固对各种指标测定的方法原理的掌握。

2材料与方法

2.1污水来源

由于大学校园内食堂数量多,规模大,故每天排放的污水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并且污水大多是直接排放,而没有经过任何的净化和处理设备。

为了了解这些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因此本实验就地取材,污水来源于西院恬园食堂。

污水取回后经过几天的放置,可以观察到水样的颜色呈深绿色并伴有难闻的气味。

2.2实验设备与监测步骤

2.2.1实验设备

活性污泥反应器1台

分光光度计1台

浊度仪1台

溶氧测定仪1台

pH计1台

冰箱1台

分析天平1台

微波消解炉1台

高压灭菌锅1台

各种玻璃仪器若干

2.2.2实验步骤

(1)连接反应器管路;

(2)开始移取10L污水加入到反应器内,随后去约300ml已驯化完毕的活性污泥样品,同样加入到反应器内;

(3)随后粗略称取1.1g葡萄糖加入到混合液内,并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4)用溶氧测定仪测定原水中的溶解氧,然后立刻取出50ml水样于烧杯中进行过滤,同时打开曝气机开始曝气,调节曝气量为1.2L/min,此时开始计时;

(5)测定原水的浊度、pH、COD、氨氮、总磷等指标;

(6)循环过程采取曝气1.5小时,静置0.5小时;

(7)分别取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及10小时反应后的出水,同样每次取50ml过滤,测定其浊度、COD、pH、氨氮和总磷的污水控制指标的变化;

(8)实验结束后清洗设备及仪器,还原使用过的药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

2.3溶解氧的测定

2.3.1测定原理

溶解氧电极通常是聚四氟乙烯薄膜电极,根据其工作原理,分为极谱型和原电池型两种。

氧电极由黄金阴极,银-氯化银阳极,聚四氟乙烯薄膜,壳体等部分组成。

有电极腔内充入KCl溶液,聚四氟乙烯薄膜内电解液和被测水样隔开,溶解氧通过薄膜扩散。

当两极间加上0.5-0.8V固定极化电压时,水样中的溶解氧扩散通过薄膜,并在阳极上还原,产生与氧浓度成正比的扩散电流。

[7]电极反应:

阴极:

O2+2H2O+4e-=4OH-

阳极:

Ag+4Cl-=4AgCl+4e-

2.3.2测定方法

(1)将溶氧仪探头置于饱和湿空气内;

(2)连接电极和主机,打开电源;

(3)按下“CAL”键,显示含氧量的计算模式;

(4)按下“RUN/ENTER”键,系统开始自检;

(5)当屏幕显示斜率大于0.6时,可以进行测量;

(6)按下“M”键,调节DO的单位为mg/L开始测量;

(7)使用完毕后,用蒸馏水将电极冲洗干净,放入饱和湿空气套;

(8)关闭电源,将电极与主机分开,放入设备箱保存。

2.3.3实验数据记录

在各时间段的溶解氧变化如下表:

取样时间

8:

00

10:

00

12:

00

14:

00

16:

00

18:

00

DO(mg/L)

2.7

4.5

5.0

7.0

6.6

6.8

表2-1各时段溶解氧值

2.4pH的测定

2.4.1实验准备

(1)电极到仪表的BNC插头,连接温度传感器到“ATC”;

(2)用变压器把仪表连接到电源;

(3)按pH/mV键,设置pH模式。

2.4.2仪器校准

(1)按“SETUP”键,显示屏显示“clear-buffer”,按“ENTER”键确认,清除以前的校准数据;

(2)按“SETUP”键,直至显示屏显示缓冲溶液数组,按“ENTER”键确认;

(3)将复合电极用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清洗,滤纸吸干后浸入第一种缓冲溶液(7.00),等到数值达到稳定并出现“S”时,按“STANDARDIZE”键,仪器将自动校准,如果校准时间过长,可按“ENTER”键和手动校准。

作为第一校准点数值被存储,显示“7.00”;

(4)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电极,滤纸吸干后浸入第二种溶液(10.00),等到数值达到稳定并出现“S”时,自动校准作为第二校准点被存储,并显示测量电极斜率值,如该测量值在90-105%范围内,可接受。

如果与理论值有更大的偏差,将显示错误信息“Err”,则电极该清洗并重复上述操作,至校准完毕。

2.4.3测量

用蒸馏水或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