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59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doc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资料2013级

第1章市场经济概述

市场经济定义:

市场经济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中心,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社会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

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

第二,市场经济社会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以市场为中心;

第三,社会总生产过程都以市场为导向;

第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自主的市场主体

2.完备的市场体

3.健全的法律体系

4.间接的宏观调控

5.必要的社会保障

资源的定义:

资源在经济学上又称为禀赋或要素,是指人们可资利用,投入后能生产出满足人的欲望的经济物品的各类财货。

经济学上的资源包括四大要素:

第一,土地,被称为财富之母;

第二,劳动,它是财富之父;

第三,资本,是联结资源的纽带;

第四,企业家才能,是最稀缺的资源。

经济学对资源的分类经历了从二要素到三要素再到四要素的认识过程。

资源配置定义:

资源配置是指社会把有限的资源恰当地分配到社会需要的领域、企业和部门,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产生最佳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资源配置的方式:

按经济运行体制划分:

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计划配置有强计划配置和弱计划配置之分,市场配置也可以分为强市场配置和弱市场配置。

按经济运行层次划分:

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

宏观配置有初次配置和再配置之分,微观配置也可以分为初次配置与再配置。

第2章市场与市场体系

●市场的内涵:

市场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应该同时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2.市场是商品交换的领域或阶段

3.市场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4.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要素:

1.市场主体

2.市场客体

3.市场行为

4.市场规则

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

3.垄断竞争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

市场体系的含义:

所谓市场体系就是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市场体系的特点:

市场体系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的特征。

第3章市场运行机制

市场机制定义: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机体内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推动市场机体运转的方式。

市场机制的特点:

1.关联性2.迂回性3.微观性

市场机制的内容:

市场机制可以分为市场机制的一般运行过程和市场机制的具体运行过程。

一般运行过程市场机制是指在各类不同市场上都要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具体运行过程市场机制是指在各类具体市场上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统称叫价格机制。

但在具体的市场上价格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价格机制、工资机制和利率机制。

v竞争的定义:

竞争是市场主体之间为了取得有利的生产和经营条件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争斗。

v竞争的类型:

按竞争参与者不同分为:

买者竞争、卖者竞争和买卖双方竞争。

按竞争领域不同分为:

行业内部的竞争和行业之间的竞争。

按竞争的方式和内涵不同分为:

同质竞争(价格竞争)和异质竞争(非价格竞争)。

异质竞包括产品竞争(质量和品种)、服务竞争、市场机会竞争、技术竞争、信息竞争、人才竞争、并购竞争等。

v核心竞争力定义: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v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

v核心竞争力的辩证法:

核心竞争力是相对的

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

核心竞争力内容是特定的

核心竞争力形态是多样的

竞争机制定义:

竞争机制是指市场竞争同供求、风险、价格、利率、工资等要素变动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经济风险的含义:

我们通常所讲的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即一项投资的净收益现值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未来收益小于期望值的负偏差。

风险也可定义为:

与可能性的收益相对应的可能性损失。

风险机制定义:

经营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迫使企业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求平衡,最终使资源流向既敢于冒险、又具有较强风险管理能力的企业的社会选择过程。

 

第4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力基础

生产力的含义:

社会生产力是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统一。

潜在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现实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财富的现实力量。

生产力的整体结构:

现代社会生产力不是由简单几要素构成的扁平结构,而是一个包含

多种要素构成的立体型结构。

由以下三个次组成:

基础层次: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是生产力中的实体性要素

中间层次:

科学、技术、教育、信息等这是生产力中的渗透性要素

最高层次:

管理(企业管理、社会管理等)这是生产力中的运筹性要素

v社会生产力最基本的组合方式:

包括质态组合、量态组合、时间组合、空间组合、层次组合和整体组合。

质态组合是指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在物质属性或品质规格上相互适应的那种联系状态。

质态组合的目标是求得发展的协调性,即质的适应性。

量态组合是指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在数量上的配比,即数量的规定性。

数量的规定性从分的角度看是“比例”;从合的角度看是“规模”。

量态组合的目标就是要实现量的比例性。

时序组合是指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进入或退出生产力运行过程时的先后顺序,以及它们各自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持续的时间长短。

时序组合的目标是要使生产力各要素进入生产过程的科学性,即“时序的科学性”。

空间组合是指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呈现在地域上的分布状态和关联状态。

空间布局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布局的合理性。

层次组合是指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不同要素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同一要素的不同对象在形成生产力过程中也处在不同的层次上。

层次组合的目标就是要注意区别生产力不同要素或同一要素不同对象的层次性。

整体组合是指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绝不是各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要素在特定联系方式下形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力系统的整体组合是生产力因素质、量、时、空基本组合方式的综合表现。

整体组合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生产力因素的整合,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生产力发展经历的阶段:

大致分为:

古代生产力、近代生产力和现代生产力三个阶段。

●生产力发展呈现的总体特点: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这些阶段主要是按照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来划分的。

第二,整个生产力的发展,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和主导,包括作为阶段划分标志的生产工具在内的全部生产力因素的发展,都以其中所物化的科学技术因素的水平为基准表现出自己的阶段性。

第三,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由体力化向智能化逐步演变的历史趋势。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

其经济含义是: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公式:

基尼系数=A/A+B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如何用基尼系数评价社会收入分配是否合理: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0.2以下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定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经济关系。

所有制结构定义:

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原因:

(1)在我国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格局中,社会化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代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正反映并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基本的形式。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

(4)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5)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

(1)公有制为主体是全局的主体性和局部的差异性的统一。

(2)公有制为主体是质和量的统一。

(3)公有制为主体是基本形式和多种形式的统一。

我国为什么要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

(1)劳动者是我国的社会主体,按劳分配则是劳动者的主体分配方式。

(2)按劳分配收入是衡量和评价其他收入是否合理的重要参数。

(3)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旨在倡导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

●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和方式

所谓按生产要素就是进入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作用的各种资源。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

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依据是要素所有权;

二是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

三是分配的衡量标准是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以及贡献大小。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有:

土地收入、劳动收入、资本收入、经营才能收入、技术要素收入等。

第6章微观经济运行

企业制度按法律形式不同划分:

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类型

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股权分散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内部,对企业法人财产进行管理运作,进而形成权、责、利相对称,激励和约束相制衡的一种契约性制度安排,其目的是既保证让专家型经理人员放手经营,又不至失去对经理人员的最终控制。

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具体来说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等四大机构组成。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制企业有两种基本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不通过公开募股,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集资组成的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把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发行代表股份的有价证券——股票,股票可以自由转让的一种公司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1)成立方式不同。

(2)资本表现方式不同。

(3)公司股东人数不同。

(4)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不同。

(5)公司规模大小不同。

(6)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不同。

(7)公司的开放程度不同。

v企业资本经营的定义

资本经营也叫资本运营,是指对资本或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经营和运作,即企业把所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通、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运营,以实现最大的资本报酬率。

v资本经营的基本主要形式:

(1)资本组合与裂变

一是股份改制吸纳资本;

二是兼并联合优化资本;

三是租赁拍卖盘活资本;

四是改造引进嫁接资本;

五是以强带弱托管资本;

六是包装捆绑扩充资本;

七是剥离分离用活资本;

八是强化管理积累资本。

(2)发展多元经营,优化资本结构

(3)营运好无形资产

v资本经营的基本原则:

一是资本系统整合原则;

二是资本最优结构原则;

三是资本营运机会成本最小原则;

四是资本营运的开发原则;

五是资本周转时间最短原则;

六是资本最优规模原则;

七是资本风险结构最优原则。

 

第七章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经济调控的定义:

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对国民经济活动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的管理活动。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经济总量平衡问题

2.市场不能有效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

3.市场不能有效实现经济结构平衡与优化

4.市场无法消除垄断

5.市场不能自动实现社会公平

6.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和盲目性,造成资源浪费

●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内容:

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内容是要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直接的基本平衡。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定义: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或这些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或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两个方面。

衡量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否平衡的五大指标:

(1)物价上涨率

(2)利率(3)汇率(4)失业率(5)经济增长率

●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

1.物价稳定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体系:

1.国家规划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产业政策

财政政策的手段:

包括:

国家预算、税收、财政支出和公债。

货币政策的手段: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的办法,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国家金融调控目标的活动。

(2)再贴现率

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以贴现收下的各种合格票据(如国库券等政府公债),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以筹措资金。

再贴现率就是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时支付的利息率。

(3)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应付存户提存而保留的库存现金和按规定存人中央银行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存款准备金同存款金额的比率。

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类型及运用:

1.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3.中性财政政策

第8章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含义:

它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和法规,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障,以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的总和。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的一般内容:

(1)社会保险:

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筹集保险基金,对社会成员在生育、疾病、负伤、残废、失业、年老、死亡时,由于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给予其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救济:

是指国家对那些因社会、自然、经济、个人生理和心理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以致无法正常生存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福利:

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通过一

定形式向他们提供的物质利益。

以上三种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内容、保障对象、保障经费来源和保障水平方面不同。

●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最高层次-社会福利;

核心层次-社会保险;

最低层次-社会救济;

特殊层次-优抚制度;

补充层次-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和商业保险等。

每一层次的项目都由基本保障形式和补充保障形式构成,这样相互补充,产生一种合力,取得较为满意的保障效果。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产出量的增加,包括产出量的增加和劳务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衡量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绿色GDP是指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增长方式也叫外延增长方式,是指主要通过增加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的投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实现产出增加的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也叫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产出增加的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要素:

一般认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四个:

(1)土地

(2)劳动(3)资本(4)企业家才能

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一般经济条件、社会福利、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情况的改善或变化的社会进步过程。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

“人类发展指数”

●经济发展要素:

经济发展的要素除了包括经济增长的四个要素之外,还有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制度、对外开放等要素。

二元经济结构定义: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并存,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现代工业部门。

 

第10章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的含义:

狭义的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化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过程,它的结果就是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工业化的指标体系:

1.工业或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工业内部的构成(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

霍夫曼系数=5工业化前阶段

霍夫曼系数=2.5前工业化阶段

霍夫曼系数=1基本实现工业化阶段

霍夫曼系数<1后工业化阶段

3.人均收入水平

城市化的含义:

按照通常的理解,城市化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及其他生产要

素不断地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的指标体系:

包括城市人口与土地在全国人口与土地中所占的比重;人均收入水平。

工业化战略与道路:

中共十六大推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条工业化道路是在高度关注、吸收、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新态势及认真总结我国过去工业化道路的经济教训,并展望未来一个时期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一些重要约束条件而提出来的,必须认真落实。

城市化战略与道路: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描述是:

“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未来中国城市化“制高点”的设计

中国城市化战略设计中由点、线、面组成的“三维分布”制高点:

培育三大城市群(面);创建七大城市带(线);发展若干中心城市(点)。

据预测,中国城市化战略制高点一旦成熟和完备后,将有全国人口的50%、全国GDP的80%、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0%、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约占国土总面积不到6%的地域上生成。

v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含义:

城乡一体化是指“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社会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v城乡一体化包括的内容:

1.城乡规划一体化

2.产业布局一体化

3.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

4.社会保障一体化

5.社会管理一体化

v苏州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三集中”,优化城乡产业布局

“三集中”就是“工业企业向规划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

“三集中”工作,有效促进了产业集群、土地集约和人口集中,加快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村发展形态转变。

(二)“三置换”,探索农民变市民新途径

“三置换”就是农户将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

这是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根本制度创新,有效保障了农民权益,解决了农民进城进镇的后顾之忧,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变市民的新途径。

(三)“三大合作”,实现富民强村

农村“三大合作”就是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农民专业合作。

这是新世纪苏州农村改革的主旋律。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创新,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开,逐步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四)“三个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三个创新”是指创新农业发展载体、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和创新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通过“三个创新”全面提升了农业产业总体水平,强化和拓展农业的“基础”作用。

(5)“三大举措”,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大举措:

是指通过改革财政体制、搭建服务平台、实施配套制度等措施,解决了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的资金、平台、制度问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六)“三个并轨”,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国民待遇

“三个并轨”是指城乡就业创业体系并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并轨、城乡社保服务体系并轨。

v苏州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的主要经验

(1)城乡规划、布局不断优化

(二)富民强村成效显著

(三)现代农业发展强劲

(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五)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