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469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18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历史条件。

(1)军事上: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2)政治上:

国民党反动统治已被推翻;全国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政权。

(3)思想上: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①召开:

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

②内容:

第一,工作重心的转移。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第二,确定基本政策。

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第三,确定党的总任务。

提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③意义: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4)组织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①召开: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②内容。

A.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B.规定国旗、首都和国歌。

C.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应用示例

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的是(C)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③《论人民民主专政》 ④《论联合政府》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标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

3.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应用示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C)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基本概况。

答案:

1954年北京人民民主国家民主集中制公民的基本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应用示例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C)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1)初步建立。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②由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

(2)成为基本政治制度: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式继续存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3)进入新阶段: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应用示例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C)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

(1)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确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的政治制度,并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实施:

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4.意义:

实现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答案: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应用示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课堂点睛

试用“一、二、三”(一个前提、两个文件、三大制度)归纳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个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两个文件——《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选择题

1.人民解放军通过一个事件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赖以维持的主要军事力量,促使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基本成熟。

此事件是指(C)

A.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

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包括政治和军事上的,根据题意可知,此事件是指军事上的,故选C项。

2.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6周年,有四位同学在讨论新中国成立的影响,其中说法正确的是(B)

A.同学甲说:

“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B.同学乙说: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前提。

C.同学丙说: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D.同学丁说:

“结束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解析:

A项“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不正确(如全国性的土地改革还没完成);C项中“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有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底;D项“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错误,此时港澳还没回归。

3.66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 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 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此作品属于大型历史画,体现宏伟气象,没有山水画特点;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人民还在继续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祖国大陆还没有全部解放。

4.(2018·江苏单科)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

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解析: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

5.(2018·深圳调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C)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

解题时抓住时间提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1954年),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目的在于颁布社会主义宪法和确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故A项不合史实,B、D两项都是在1956年。

故选C项。

6.(2018·泰兴测试)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基本制度。

关键信息:

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没有陷入政党斗争局面。

根据三大政治制度的含意等分析,B项符合题意,A、C两项是三大基本制度之一,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新时期的治国方针,也不符合题意。

7.(2018·南通一中测试)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C)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解析:

现代中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题干正是反映了这一特点,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8.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络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C)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人大”也实行“代议制”,因此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9.(2018·安庆一模)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庆祝大会上提出“60年前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这里的“创举”是指(B)

A.民族聚居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自决制度

D.内地与内蒙古对口支援制度

解析:

内蒙古是第一个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区,具有开创性。

10.(2018·云南玉溪期中)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

“政协性质开始变化”的原因在于(C)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

D.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解析:

1954年政协性质变化,指的是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改变为参政议政的政治协商机构,原因是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人大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二、非选择题

11.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据此回答:

(1)新中国建立起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2)这些制度的建立对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些制度对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回答第

(2)个问题,注意一一展开阐述。

答案:

(1)新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包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人大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既符合历史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优越性。

它维护了国家统一、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物的权利;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究竟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并将继续加强。

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材料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三回答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四中所说政协“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什么?

如今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案:

(1)目的:

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措施:

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3)作用: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的《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1.(2018·拉萨期中)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

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

①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③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④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1954年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是协商机构,①③正确;1954年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排除②;是协商机构而非权力机构,排除④。

2.(2018·江苏模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

本题考查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

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

B、C、D三项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

故正确答案选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