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479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年青人应该胸怀大志,好高骛远,为中华再一次腾飞而努力。

C.他这种故弄玄虚的说法是不足为据的,凡事还是要用事实说话。

D.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6.

(1)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山水之乐,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2)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与“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一诗中信心满满地表示远大理想终将实现的两句是____,____。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鲜明抒发自己政治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完成题目。

某学校有意在校园广场树立孔子雕像。

于是,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

如果大多数人同意安放塑像,则定于2019年12月12日(阳历)上午8点18分举行奠基仪式,全校师生都要着工作服或校服准时参加。

结合以上情形完成下列任务:

(1)假如你也参与了讨论,请将你的意见写在横线上。

你的意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提前一天向全班同学下达与会通知。

你的通知内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副对联,作为主持词的引入语。

你拟写的对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教农民出头

陶行知

①如何教农民出头?

我们可举种棉花来做个比方。

农民辛辛苦苦,把棉花收获下来之后,对于棉花就不能自主了。

棉花要出头到纱厂里去,纱厂里要他的出头费。

纱厂以逸待劳,价格随意而定。

农民为经济所迫,不得不低价出售。

再进而至于由纺纱厂到织布厂,由织布厂到市场,没有一个关口不是有人要收很重的出头费。

到布出卖的时候,农民买进来穿是很贵的棉布衣。

棉花出售时是何等的便宜,穿布时却是大大的昂贵起来了。

我们现在要想个法子,把纺纱厂、织布厂以及市场打成一贯,使农民能执工商业之牛耳,则棉花可以出头,种棉花的人也跟着棉花出头了。

依我想来,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比方:

以江苏省来说,江苏一省有二千五百万的农民,以五个农民为一家来计算,统共有五百万个农家。

如果每家出一元,可以得到五百万元之数。

有这五百万元,便可以兴办农民纺纱厂,农民自己做股东,把农民自己所产的棉花,送到农民自办的工厂里去。

再每家出一元来办织布厂和商店。

如此,二千五百万的农民,不但可以省去出头费,也还可以赚得赢利不少。

②孙中山先生的实业大计划,也包括上述的事业。

他主张利用国家资本与外资来发展国内实业。

如果他的计划实行,要想教农民执工业上之牛耳,就得教农民实行把民权操在手中,运用国家的权力来出头。

国家资本,倘使分别缓急,必定要用来先筑千万里的铁路,因为这是农民出头必由之路。

如果工厂里的货物运不出去,则生产过剩,价格低落,实业必归失败,所以筑路是发展实业的第一步。

假如国家资本只能先顾筑路,创办纱厂一时不能并举,那么我们运用农民自己的资本与劳力,慢慢儿来开办起来,也是必要的政策。

因为政府与农民共同努力,出头当然可以快些。

③但如何可以从农民的荷包里掏出一元钱来做股东,以及如何可以使农民执有民权?

这两件事须靠我们从事乡村教育诸同志的努力。

农民对于这种大规模举动的不明了,与不知民权为何物,固然要靠舆论来鼓吹与启迪,但最要紧的还是重在培植小农民的乡村教师。

让乡村教师去教导农民,去聚集资金。

我们要想中国活起来,就得要在农业上安根,在工商业上出头。

这个问题很大,希望诸位注意这问题,细细加以研究。

(原载1927年8月15日《乡教丛讯》第l卷第16期有删节)

注释:

本篇是陶行知在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演讲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民要出头,修好铁路是关键。

B.作者的设想与孙中山的实业大计划不谋而合,可见作者与孙中山一样高明。

C.作者认为农业是当时中国活起来的根本,而农民要出头需要在工商业上下功夫。

D.作者认为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农民出头可能更快一些。

9.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以设问开头,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有助于激发读者思考。

B.举种棉花一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便于读者理解。

C.把农民出头这件社会的大事提到教育的范畴,充分体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的思想。

D.在农民出头这件事上,乡村教师的作用就是连接村落,募集资金。

10.你认为陶行知以教育来改变当时“国贫民弱”的现状可行吗?

简要说明理由。

二十四孝图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二十四孝图》。

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

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

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

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

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

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

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

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

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

”(《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

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

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

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

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

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

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

盍埋此子?

”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

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

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

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

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

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

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

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

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

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

何况现在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

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

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

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1.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批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来揭露封建卫道士的丑恶行径和险恶用心。

B.“老莱娱亲”之所以让作者不想看第二回,是因为编者让“老莱”变得扭捏作态,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很虚假。

C.《二十四孝图》让作者倍觉行“孝”之难,产生了心理阴影,可见不要提倡“孝”。

D.《二十四孝图》让不识字的阿长可以滔滔不绝的讲述其中故事,可见影响之深,封建遗毒之重。

12.如何理解“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13.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对“孝”的认识。

并结合现实谈谈在生活中应如何践行“孝”

《水浒传》节选

宋江却信步走出县来,去对过茶房里坐定吃茶。

只见一个大汉,头戴白范阳毡笠儿,身穿一领黑绿罗袄,下面腿絣护膝,八搭麻鞋,腰里跨着一口腰刀,背着一个大包,走得汗雨通流,气急喘促,把脸别转着看那县里。

宋江见了这个大汉走得跷蹊,慌忙起身赶出茶坊来,跟着那汉走。

约走了二三十步,那汉回过头来看了宋江,却不认得。

宋江见了这人,略有些面熟,“莫不是那里曾厮会来?

”心中一时思量不起。

那汉见宋江,看了一回,也有些认得,立住了脚,定睛看那宋江,又不敢问。

宋江寻思道:

“这个人好作怪,却怎地只顾看我?

”宋江亦不敢问他。

只见那汉去路边一个篦头铺里问道:

“大哥,前面那个押司是谁?

”篦头待诏应道:

“这位正是宋押司。

”那汉提着朴刀,走到面前,唱个大喏,说道:

“押司认得小弟么?

”宋江道:

“足下有些面善。

”那汉道:

“可借一步说话。

”宋江便和那汉入一条僻静小巷。

那汉道:

“这个酒店里好说话。

”两个上到酒楼,拣个僻静阁儿里坐下。

那汉倚了朴刀,解下包裹,撇在桌子底下。

那汉翻身便拜。

宋江慌忙答礼道:

“不敢拜问足下高姓?

”那人道:

“大恩人如何忘了小弟?

“兄长是谁?

真个有些面熟。

小人失忘了。

“小弟便是晁保正庄上曾拜识尊颜、蒙恩救了性命的赤发鬼刘唐便是。

”宋江听了大惊,说道:

“贤弟,你好大胆!

早是没做公的看见,险些儿惹出事来!

”刘唐道:

“感承大恩,不惧怕死,特地来酬谢大恩。

“晁保正弟兄们近日如何?

兄弟,谁教你来?

“晁头领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性命,如何不报。

见今做了梁山泊主都头领,吴学究做了军师,公孙胜同掌兵权。

林冲一力维持,火并了王伦。

山寨里原有杜迁、宋万、朱贵,和俺弟兄七个,共是十一个头领。

见今山寨里聚集得七八百人,粮食不计其数。

只想兄长大恩,无可报答,特使刘唐赍书一封,并黄金一百两相谢押司,并朱、雷二都头。

”刘唐便打开包裹,取出书来递与。

宋江看罢,拽起褶子前襟,摸出招文袋。

打开包儿时,刘唐取出金子放在桌上。

宋江把那封书——就取了一条金子,和这书包了——插在招文袋内。

放下衣襟,便道:

“贤弟将此金子依旧包了,还放桌了。

且坐。

”随即便唤量酒的打酒来。

叫大块切一盘肉来,铺下些菜蔬果子之类,叫量酒的筛酒与刘唐吃。

看看天色晚了,刘唐吃了酒,把桌子上金子包打开,要取出来。

宋江慌忙拦住道:

“贤弟,你听我说:

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

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教兄弟宋清来取。

今日非是宋江见外,于内受了一条。

朱仝那人也有些家私,不用与他,我自与他说知人情便了。

雷横这人,又不知我报与保正。

况兼这人贪赌,倘或将些出去赌时,他便惹出事来,不当稳便,金子切不可与他。

贤弟,我不敢留你相请去家中住,倘或有人认得时,不是耍处。

今夜月色必然明朗,你便可回山寨去,莫在此担阁。

宋江再三申意众头领,不能前来庆贺,切乞恕罪。

“哥哥大恩,无可报答。

特令小弟送些人情来与押司,微表孝顺之心。

保正哥哥今做头领,学究军师号令,非比旧日,小弟怎敢将回去?

到山寨中必然受责。

“既是号令严明,我便写一封回书,与你将去便了。

”刘唐苦苦相央宋江收受,宋江那里肯接。

随即取一幅纸来,借酒家笔砚,备细写了一封回书,与刘唐收在包内。

刘唐是个直性的人,见宋江如此推却,想是不肯受了,便将金子依前包了。

看看天色晚来,刘唐道:

“既然兄长有了回书,小弟连夜便去。

“贤弟,不及相留,以心相照。

”刘唐又下了四拜。

宋江唤量酒人来道:

“有此位官人留下白银一两在此,你且权收了,我明日却自来算。

”刘唐背上包裹,拿了朴刀,跟着宋江下楼来。

离了酒楼,出到巷口,天色昏黄,是八月半天气,月轮上来。

宋江携住刘唐的手,分付道:

贤弟保重,再不可来。

此间做公的多,不是耍处。

我更不远送,只此相别。

”刘唐见月色明朗,拽开脚步,望西路便走,连夜回梁山泊来。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

14.下列对上面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唐绰号“赤发鬼”,阮小七绰号“活阎罗”,宋江绰号“及时雨”,雷横绰号插翅虎。

B.宋江收受的黄金和梁山来的书信,为后面宋江杀阎婆惜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本选文集中体现了宋江谨慎小心的办事风格。

D.选文采用白话文,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华美绚丽,富有表现力。

15.宋江收受刘唐带来的黄金时只取了一条,有人认为宋江仗义不贪财,也有人认为宋江是想独吞这一百两黄金,你赞同哪种说法,试依据此节选内容并联系《水浒传》其他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增其旧制制:

规模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嘱托

B.①巴陵胜状胜:

美好②去国怀乡去:

离开

C.①不以物喜以:

凭借②或异二者之为或:

或许、也许

D.①迁客骚人迁:

贬谪、降职②而或长烟一空一: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8.“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

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政治思想?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

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

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

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

“吾岂失一孙仲谋耶!

”遂受之。

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

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

“钱婆留,喜汝长成。

”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

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为牛酒大陈,以饮乡人。

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

时将筑宫殿,望气者言:

“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

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

”武肃笑曰:

“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

奈何困吾民为!

”遂弗改造。

1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B.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C.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D.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20.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镠是一个骁勇善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的人。

B.钱镠出生时,他父亲很害怕,想把他溺死,多亏邻媪苦留,才幸免于难。

C.钱镠在梁开平元年被封为吴越王,有人讽刺钱镠,但钱镠不在乎,接受了封赏。

D.钱镠不想因为自己改造宫殿而让百姓受苦,于是放弃改造。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22.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然后由远到近写出傍晚景色的安详。

B.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写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有厚重的历史感,融入了喜悦之情。

C.颈联分别从时间、空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让人感慨万分。

D.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指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

“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际遇的自我写照。

23.联系作者的遭遇,本诗的情感是:

①_______;

②__________。

24.为庆祝祖国七十周年华诞,学校组织了一场关于“青年当自强”的演讲比赛。

李忠代表全班同学参赛。

请你代李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稿。

文内不得透露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等真实信息。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C.有误。

成吉思汗的“汗”应读“há

n”。

成吉思在蒙语中是坚强和大海的意思。

汗(há

n):

可汗的简称。

成吉思汗(1162—1227)即元太祖孛儿只斤·

铁木真,蒙古大汗。

2.D

A.“街”应改为“衔”,“崖”应该为“涯”;

B.“脏”应改为“赃”;

C.“待”应改为“代”;

故选D。

3.C

C.《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并不是“第一部章回体白话小说”。

故选C。

4.D

D.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改为“展现富春江两岸初秋山光水色的《富春山居图》”。

5.B

A.随机应变: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使用正确;

B.好高骛远:

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褒贬不当;

C.不足为据:

不能作为依据。

D.翻天覆地:

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

故选B。

【点睛】

6.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默写题作答,主要靠平时的背诵和积累。

做题过程中注意:

一、透彻理解诗文内容;

二、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默写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乎、寓、婵娟、破浪、沧、忧”等字词容易写错。

7.示例:

孔子像雕塑适合摆放在校园广场或大厅中,一尊精心定做的孔子像不仅是一处不错的景观,更是文化的传播载体。

孔子对教育界贡献很大,他打破了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教育传统,让平民百姓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且言传身教。

传闻孔子在杏坛讲学,门下弟子三千,并有杰出的七十二位弟子,成为七十二贤。

无论校园文化怎样策划,都离不开教育这个中心,那么与教育文化相关的孔子就再合适不过。

(言之有理即可)通知

某年级某班全体同学:

学校定于2019年12月12日(阳历)上午8点18分在学校广场举行孔子雕像奠基仪式,望全班同学着校服准时参加。

某年级某班班委会

2019年12月11日示例:

敬立孔子圣像,思考儒家精神;

瞻仰孔子圣容,弘扬传统文化(合理即可)

(1)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

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

③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本题针对“学校有意在校园广场树立孔子雕像”提出意见。

如,我同意在校园广场树立孔子雕像。

理由如下: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供给地,文化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理念。

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教学理念、历史特色,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展现元素,我倡导在建设校园文化时竖立一尊石雕孔子像。

孔子提倡仁爱治国的理念,并第一个创办私人教学,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成为影响中国历史发展最为深远的文化,被后世成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

孔子在教育的态度上值得我们学习,他提倡每个人爱好、好学、乐学,“三人行必有我师”;

对于老师,孔子也提倡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孔子都是我们共同学习的榜样。

(2)本题考查学生书写通知的能力。

应用文都有固定的格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通知”的要求。

首先第一行中间写“通知”,另起一行顶格写通知的对象,正文第一行空两格写,最后右下角写发通知的姓名(单位),在姓名下面写日期。

本题注意把时间、地点、要求(学校定于2019年12月12日(阳历)上午8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