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486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主体人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它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动用其内部结构的所有功能,对所反映对象的内容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猜想等等,因此,不仅能对客观对象进行直观的摹写,而且能对客观对象作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

不仅能反映事物现在的样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的改造活动而可能成为的样子。

人的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构成人的认识。

分析题干所阐述的事实: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是说客体对主体的作用;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是说在认识活动中主体人对客体的作用。

将前后两句话合起来意思是说“人的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的把握。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这是认识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将认识发生的自然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

劳动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育,并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中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

劳动实践促进了人的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

所以任何认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题干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这句古人所总结概括的富有哲理的话语,其深刻寓意是说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是执政者、领导者认识的真正来源和重要基础。

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就等于失去执政的根基,不但不能获得正确的执政经验和认识,其政权也难以稳固。

如果理解了古人这句话的意思,就会轻松地选出正确选项D。

即便考生没理解古语的含义,仅从温家宝总理引用此话的目的出发,也会顺理成章地选择D项。

  4.“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说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

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历史的前提;

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动态的更替;

社会生产和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因为人们得首先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其它活动。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理论观点。

  5.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

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A.80万,100%B.40万,400%C.40万,100%D.80万,400%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对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的掌握。

由题中条件可知:

C=80万元,V=20万元,一年周转4次,那么,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V是80万元,由于m′=100%,则年剩余价值量是80万元,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V=80万/20万=400%,因此,D是正确选项。

  6.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分析】本题考查对商业利润产生的直接原因的认识。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商业资本作为独立的资本形式也要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过程。

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商业利润率等于平均利润率,商业利润必须相当于平均利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不同部门的作用是不同的,因而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同。

等量资本投入不同部门得到不等的利润量,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

以资本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各部门的资本家按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因此,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C、D是具体途径而非直接原因。

  7.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股份制B.股份C.合伙制D.公司制

  【分析】本题考查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的认识。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

本题中A、B这两种形式属于公司制。

合伙制属自然人企业,因此,正确选项是D。

  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幅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B.宗派主义的党风C.党八股的文风D.官僚主义的作风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延安整风运动中心任务的理解。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其中在批评主观主义时说:

“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

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

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

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

那对子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因此,备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其关系的理解。

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包含着两个联盟:

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其中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基础。

因此,备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备选项A缺了农民阶级;

C多了民族资产阶级;

D是第二个联盟,属于次要的联盟。

因此,选项A、C、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10.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土地扩大,其结果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C.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D.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特点的理解。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在谈到中国近代社会的第五个特点时说:

“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11.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

A.积累与消费的关系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什么?

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与集约型两种。

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中心轨道上来。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C是正确选项。

  1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

  【分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是正确选项。

  1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分析】本题考查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的认识。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的。

并不是目的和手段、基础和目标、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是正确选项。

  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A.10%左右B.20%左右C.30%左右D.40%左右

  【分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15.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

  A.800元B.1200元C.1600元D.2000元

【分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16.2005年5月底6月初,欧盟成员国法国和荷兰先后在全民公决中以多数票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这一事件说明

  A.欧盟已失去其吸引力B.法、荷两国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建设现状不满

  C.法、荷两国将退出欧盟D.《欧盟宪法条约》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背道而驰

 

二、多项选择题:

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答案BCD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的理解和确认。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大体上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

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

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

据此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B、C、D三个选项的内容恰好满足了题干的要求,是正确选项。

A项明显是干扰项,排除掉。

  

18.马克思指出: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答案ACD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的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有其独特的特点:

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社会发展过程是自觉的,而自然界演变过程是自发实现的;

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必然性、规律性即决定性,但“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由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及其他矛盾与外部各种因素、条件的相互作用,使一个民族的发展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因此,哪种可能性能够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

由于在历史进程中主体具有自觉选择性,因此社会运动中会出现跳跃性发展,即一个民族可以跨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进入先进的社会形态。

但这种跨越是有条件的,先进的生产力是不可超越的“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题干的内容是马克思在谈到东方经典论述,它所包含的思想恰好是A、C、D三项的内容,所以是正确选项,这是一道定向性极强的选择题,题干的内容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

这就意味着,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是正确表述社会发展规律的,都是正确选项。

  19.据报载,北京市×

×

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

这是因为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化和文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化和文明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范畴。

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

“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即“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但是,文化和文明又不可分割地联系着,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考生选择本题的前提,必须对文明和文化的内涵有所掌握,紧紧抓住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成果,而文明是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这一前提,这样就会顺理成章地选出B、C、D三个正确选项。

20.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

有人这样评价他:

“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行为表明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答案BC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人的价值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的满足,也就是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既包括客观因素,又包括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他对社会、对他人的付出和贡献,对社会、对他人付出的过程、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

但是社会价值的实现决不是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的,而恰恰是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基础的。

这样排除A和D项两个错误的选项,B和C项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21.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B.资本积聚C.资本周转D.资本集中

  答案BD

  【分析】本题考查对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的掌握。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是个别资本运动的两种形式。

所以,BD是正确选项。

  2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B.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C.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D.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

  答案ABC

  【分析】本题考查对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掌握。

根据列宁的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以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等五个方面。

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是,垄断没有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

因为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消灭商品生产,因而也不可能消灭竞争。

而且由于垄断的统治,竞争反而更加激烈。

所以,ABC是正确选项。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A.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答案AD

  【分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的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不是直接作为社会劳动存在的,它要求把耗费在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还原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形成的价值量在市场上交换,因此,按劳分配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更不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而是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也不是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来计量,而是以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的,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而只是局部范围内的。

按劳动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因而其实现程度要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

  24.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产业政策D.收入政策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掌握。

题中A、B、C、D都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

  25.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答案CD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主要代表著作的掌握。

题干所说的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指1935—1945年的历史,备选项C是1940年写的,D是1945年写的,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而备选项A和B都是1930年写的,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6.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C.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

  D.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

  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1948年土地改革总路线的理解。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的主要的和直接的任务就是满足贫雇农群众的要求,我们赞助农民平分土地的要求,是为了便于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迅速地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度。

土地改革的一个任务是满足某些中农的要求,必须容许一部分中农保有比较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

因此,备选项A、B、D符合题干的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即消灭封建地主之为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对地主必须分给和农民同样的土地财产。

因此,备选项C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理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一百年来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因此,备选项A、B、D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只是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