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7504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格式.doc

6.1端口镜像功能 21

6.2sFlow流量统计功能 22

6.3管理功能 23

6.3.1CLI、Telnet界面管理功能 23

6.3.2Web界面管理功能 24

6.4SNMP网络管理协议 25

6.5ACL流过滤功能测试 26

6.6广播风暴的抑制功能 27

6.7RMON网络管理协议 28

7.802.1X安全认证测试 29

8.流量控制 30

8.1全双工模式下 30

8.2半双工模式下 31

9.VRRP协议测试 32

10.环网保护测试 33

11.ICMP协议测试 34

11.1ICMP目的地不可达消息报文 34

11.2ICMP回应请求应答消息报文 36

11.3未知类型的ICMP消息的处理 37

12.OSPF协议测试 38

13.RIP协议测试 39

13.1RIPV1应答报文定时器 39

13.2RIPV2应答报文端口非法 40

14.PIM-SM协议测试 41

1.基本功能测试

1.1端口速率自适应

测试编号:

1

项目:

基本功能测试

测试子项目:

端口速率自适应测试

测试目的:

验证交换机端口设计是否达到标准

测试连接图:

测试过程:

1.如图搭建网络环境,确保各连接端口状态为UP;

2.参照测试结果里的表格更改测试仪和DUT的端口速率;

3.观察不同速率之间是否能相互通信。

测试结果:

Switch

测试仪

10G-

Full

1000M-

100M-Half

100M-Full

10M-Half

10M-Full

AutoSpeed

10G-Full

1000M-Full

100M-Half

1.2端口的二层线速吞吐能力

2

端口的二层线速吞吐能力测试

验证交换机端口是否具备线速吞吐能力

2.设置P1、P2光端口为10Gfullduplex,P3、P4电各端口为1000Mfullduplex;

3.从P1向P2发线速数据流,P3向P4发线速数据流;

4.用测试仪软件查看测试结果。

1.P1发包数与P2收包数相同,P3发包数与P4收包数相同。

2.生成树与链路聚合测试

2.1生成树

2.1.1标准生成树协议

3

生成树与链路聚合测试

标准生成树协议测试

测试设备对生标准成树协议(STP)的支持情况

2.三台设备间运行标准生成树协议,配置各设备的生成树参数,使被测设备1成为根网桥。

3.观察设备能否根据配置的参数修剪环路,完成生成树。

4.断开被测设备1和被测设备3之间链路,观察设备是否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

1.被测设备支持标准生成树协议,在出现环路时能完成生成树计算,当出现链路故障时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

2.被测设备支持生成树参数的修改,从而按需选择根节点、根端口、屏蔽链路。

2.1.2多生成树协议

4

多生成树协议

测试设备对多生成树协议(MSTP)的支持情况

2.三台设备间运行多生成树协议(MSTP);

3.将三台设备间链路设置为VLANTRUNK,并配置5个VLAN:

VLAN1-5;

4.VLAN1和VLAN2属于生成树1,VLAN3和VLAN4属于生成树2,VLAN5属于生成树3。

修改各设备的生成树参数,使生成树1和生成树2的根网桥为被测设备1,生成树3的根网桥为被测设备2;

5.断开被测设备1和被测设备2之间链路,观察生成树1和生成树2是否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而VLAN5的业务应不受影响。

1. 被测设备支持生成树参数的修改,从而按需选择根节点、根端口、屏蔽链路。

2. 被测设备支持多生成树协议,在出现环路时能按不同VLAN完成生成树计       

算,当出现链路故障时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

2.1.3快速生成树协议

5

快速生成树协议

测试设备对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的支持情况

2.三台设备间运行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配置各设备的生成树参数,使被测设备1成为根网桥;

3.观察设备能否根据配置的参数修剪环路,完成生成树;

4.断开被测设备1和被测设备3之间链路,观察设备是否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

记录生成树收敛时间。

2. 被测设备支持快速生成树协议,在出现环路时能完成生成树计算,当出现链路故障时可自动完成网络拓扑的重构。

2.2链路聚合测试

2.2.1手动链路聚合

测试编号6

手动链路聚合功能测试

验证DUT上是否支持手动链路聚合功能

测试拓扑图:

1.如图搭建测试环境,确保各相关端口状态为UP;

2.在DUT1和DUT2之间有4个100M链路连接两台设备,测试仪与DUT1和DUT2之间为1000M连接;

3.在DUT1和DUT2上创建逻辑端口trunk2,将链路L1、L2、L3、L4的端口加入trunk2中;

4.在DUT1和DUT2上创建vlan2,将trunk2及连接测试仪的端口加入vlan2;

5.配置测试仪上通过T1和T2经过DUT1和DUT2对发1000M数据流;

6.观察测试仪上两端口的收包情况可见结果1;

7.在DUT1将端口P1shutdown,观察测试仪上两端口的收包情况可见结果2;

8.拔掉L4的连接,观察测试仪上两端口的收包情况可见结果3;

9.恢复L4的连接观察测试仪上两端口的收包情况可见结果4。

1.测试仪两个端口收到400M数据流;

2.测试仪两个端口都收到300M数据流;

3.测试仪两个端口都收到200M数据流;

4.测试仪两个端口都收到300M数据流。

2.2.2自动链路聚合

测试编号7

自动链路聚合功能测试

验证DUT上自动(IEEE802.3ad)链路聚合功能

2.在DUT1和DUT2上开启LACP协议,使用displaylink-aggregationinterface命令显示指定端口的端口汇聚信息。

查看结果1;

3.由端口T1向端口T2发送从测试仪接口1向接口2发送带有不同源/目的MAC地址的数据流,查看结果2。

1.系统自动创建了一个聚合组,端口1、2、3、4均被自动加入到聚合组中;

2.端口T2收到T1发出的数据流。

3.VLAN测试

3.1基于端口的VLAN

测试编号8

VLAN测试

基于端口的测试

验证DUT的基于端口的VLAN功能

1.如图搭建网络环境,将DUT的端口P1、P2、P3、P4四个端口与测试仪的T1-T4个端口对应连接,控制PC通过Console线控制DUT,通过网线控制测试仪;

2.启动DUT,将DUT上端口P1、P3端口设置为vlan2的成员,将P2、P4端口设置成Vlan3的成员;

3.端口T1、T2发送广播报文,观察测试仪各端口的收包情况可见结果1;

1.端口T1上发出的数据帧只有端口T3能收到;

端口T2发出的数据帧只有端口T4能收到。

3.2基于802.1q的VLAN

测试编号9

基于802.1q的VLAN测试

验证DUT的基于802.1q的VLAN功能

1.如图搭建网络环境,确保各相关端口状态为UP;

2.被测设备配置802.1q的VLAN,端口P1、P3为VLAN100trunk接口,端口P2、P4为VLAN200trunk接口;

3.从测试仪表端口T1发送带有VLAN100tag的广播数据帧,查看结果1;

4.从测试仪表端口T1发送带有VLAN200tag的广播数据帧,查看结果2。

1. 测试仪表端口T3可以收到带有VLAN100tag的广播数据帧;

2. 没有仪表端口可以收到数据帧。

3.3最大VLAN数为4096

测试编号10

最大VLAN数为4096的测试

验证DUT支持最大VLAN数为4096

1.如图搭建网络环境,确保各端口物理状态为UP;

2.配置控制PC能够通过console口连接DUT;

3.通过CLI配置vlan2到vlan4095,查看结果1;

4.再配置vlan4096,查看结果2.

1.配置vlan2到vlan4095成功;

2.配置vlan4096失败,提示信息显示vlan配置数目最多可配为4096个。

4.组播测试

4.1IGMPV1、V2、V3组管理协议

测试编号11

组播测试

IGMPV1、V2、V3组管理协议测试

测试设备对IGMPV1/V2/V3协议功能的支持情况

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确保各端口物理状态为UP,端口1-4为同一VLAN,VLANID为200;

2.将各接口配置协议版本为1,接收端口B、C、D使用IGMP协议加入组播组,端口A向端口B、C、D发送10个组的组播流量;

3.在被测设备上开启IGMP功能,观察各端口流量接收情况,查看结果1;

4.端口B离开该组,观察各端口流量接收情况,查看结果2;

5.将各接口配置协议版本为2,重复步骤2、3,查看结果3;

6.端口B发送离开报文,观察各端口流量接收情况,查看结果4;

7.将各接口配置协议版本为3,重复步骤2、3,查看结果5;

8.端口B发送离开报文,端口C配置不接收由端口A发出的组播报文,观察各端口流量接收情况,查看结果6。

1.IGMP开启时,端口A向接收端口B、C、D均发送组播流量,各接收端口均可接收到组播流量;

2.端口A向接收端口B、C、D均发送组播流量,接收端口B接收不到组播流量,接收端口C、D均可接收到组播流量;

3.端口A向接收端口B、C、D均发送组播流量,各接收端口均可接收到组播流量;

4.端口A向接收端口C、D发送组播流量,不向端口B发送组播流量,端口C、D接收组播流量,端口B不接收组播流量;

5.端口A向接收端口B、C、D均发送组播流量,接收端口B接收不到组播流量,接收端口C、D均可接收到组播流量;

6.端口A向接收端口C、D发送组播流量,不向端口B发送组播流量,接收端口B、C接收不到组播流量,端口D接收到组播流量。

4.2IGMPSnooping组管理协议

测试编号12

IGMPSnooping测试

测试设备对IGMPSNOOPING功能的支持情况

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确保各端口物理状态为UP端口1-4为同一VLAN,VLANID100;

2.测试仪端口A向被测设备发送10个组的组播流量;

3.在被测设备上禁用IGMPSNOOPING功能,观察测试仪端口B、C、D端口流量接收情况,查看结果1;

4.在被测设备上启用IGMPSNOOPING功能,观察测试仪端口B、C、D端口流量接收情况,查看结果2;

5.测试仪端口B、C使用IGMP协议加入组播组,观察测试仪端口B、C、D端口流量接收情况,查看结果3;

6.测试仪C端口发送离开组请求,观察测试仪端口B、C、D端口流量接收情况查看结果4。

1.在被测设备上禁用IGMPSNOOPING功能时,测试仪端口B、C、D端口均可接收到组播流量;

2.在被测设备上启用IGMPSNOOPING功能时,测试仪端口B、C、D不能接收到组播流量;

3. 测试仪端口B和C可以接收到组播流量,端口D应无流量;

4. 应只有测试仪B端口可以接收到组播流量。

5服务质量测试

5.1基于MAC地址的流分类

测试编号13

服务质量测试

基于MAC地址的流分类测试

测试设备对基于MAC的流分类功能的支持情况

1.按图建立实验环境,确保各端口物理状态为UP;

2.配置测试仪表A端口发送3组的数据流,每组数据流的目的MAC地址分别为MAC1、MAC2和MAC3;

3.配置被测设备的端口1对进入端口的流量进行分类,MAC地址为MAC1的

数据流802.1p优先级为7,MAC地址为MAC2的数据流优先级为5。

其余数据流优先级为0;

4.在仪表B端口观察被测设备对各数据流802.1p优先级的改写是否正确。

1.被测设备能根据数据流的MAC地址划分业务等级,并根据802.1p修改优先级。

5.2基于IP地址的流分类

测试编号14

基于IP地址的流分类测试

测试设备对基于IP地址的流分类功能的支持情况

2.配置测试仪表A端口发送3组的数据流,每组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分别为IP1、IP2和IP3;

3.配置被测设备的端口1对进入端口的流量进行分类,IP地址为IP1的

数据流802.1p优先级为7,MAC地址为IP2的数据流优先级为5。

1.被测设备能根据数据流的IP地址划分业务等级,并根据802.1p修改优先级。

5.3基于应用类型的流分类

测试编号15

基于应用类型的流分类测试

测试设备对基于应用类型的流分类功能的支持情况

2.配置测试仪表A端口发送3组的数据流,每组数据流的应用类型分别为m、n和p;

3.配置被测设备的端口1对进入端口的流量进行分类,应用类型为m的数据

流802.1p优先级为7,应用类型为n的数据流优先级为5。

1.被测设备能根据数据流的应用类型划分业务等级,并根据802.1p修改优先级。

5.4802.1p/DSCP优先级功能

测试编号16

802.1p/DSCP优先级功能测试

测试设备对802.1p/DSCP优先级功能的支持情况

2.在DTU的端口A上设一优先级数据流(Priority为5)配置带宽限制,限制速率为100Mbps;

3.端口1向端口2发送Priority为5的数据流,流量为10Mbps,查看结果1;

4.端口1向端口2发送Priority为5的数据流,流量为1000Mbps,查看结果2;

5.端口1向端口2发送Priority为6的数据流,流量为1000Mbps查看结果3;

6.在交换机上配置由802.1p优先级N到DSCP编码M的映射;

7.端口1向端口2发送Priority为N5的数据流,查看结果4;

1.端口2收到流量为10Mbps的Priority为5数据流;

2.端2收到流量为1000Mbps(±

10%)的Priority为5数据流;

3.端口2收到流量为1000Mbps的Priority为6数据流;

4.端口2收到DSCP编码为M的数据流。

5.5队列调度功能

测试编号17

Qos队列数测试

测试设备支持的基于每端口的QoS最大队列数

2.被测设备配置PQ队列调度模式;

3.测试仪表8个端口向被测设备线速发送同一目的地址CoS值0-7的8条数据流;

4.在测试仪接口端口查看流量接收情况,并统计被测设备支持的QoS队列数。

1.被测设备应能根据数据流的优先级和调度策略完成队列调度;

2.如果被测设备支持QoS,则QoS队列数=每子接口队列数*子接口数。

如果不支持,则QoS队列数=每接口队列数*实际物理接口数。

5.6拥塞避免机制功能

测试编号18

拥塞避免机制功能测试

测试设备对拥塞避免机制功能的支持情况

2.在DUT入端口2、3、4处标记不同数据流的优先级;

3.配置WRED对象,设置报文丢弃的高低门限百分比和丢弃概率;

4.在DUT出端口1处为不同业务等级的类队列配置调度策略,并在调度策略中应用配置好的WRED对象;

5.当网络中有流量通过时,在DUT下行接口1执行“显示端口队列统计”命令查看结果1;

6.当网络流量增加时,查看结果2。

1.可以看到2、3、4端口的流量迅速增长。

2.可以看到2、3、4端口发出的流中丢弃的流量按照优先级的不同开始迅速增

加。

5.7转发延迟、延迟抖动时间

测试编号19

转发延迟、延迟抖动时间测试

验证被测设备的转发延迟时间和延迟抖动时间是否达到设的标准

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确保各端口物理状态为UP;

2.打开测试仪的测试软件,查看端口A向端口B发送数据包的延迟时间,和延迟抖动时间。

1.显示的转发延迟时间和延迟抖动时间与规定的标准做比较,看是被测设备是否达到标准。

6.网络监控、管理和安全测试

6.1端口镜像功能

测试编号20

网络监控、管理和安全测试

端口镜像功能测试

验证被测设备是否可将指定端口的进出流量镜像到指定的端口

2.配置被测设备的端口1和端口2,端口3作为镜像端口;

3.将端口1的输入流量镜像到端口3;

4.由测试仪A端口发送速率为100M的数据流到B端口;

5.观察测试仪表C端口的数据接收情况,查看结果1;

6.取消端口1输入流量到端口3的镜像,添加端口1的输出流量镜像到端口3;

查看测试结果2;

7.由测试仪表B端口发送到A端口,速率为100M的数据流;

查看测试结果3。

1. 测试仪表C端口接收到100M的数据流;

2. 测试仪表C端口接收到100M的数据流;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