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509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2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5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晚明商业出版的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通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阅读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

为了便于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晚明书坊刊刻的通俗作品和日用类书不仅注重语言通俗性,而且大部分图书都配有很多的注释和注音。

如熊大木编纂的《唐书志传》中,卷四第三十四节有一句:

“尔兄日前饮酒至酣。

”对“饮酒至酣”,编者做了注释:

“半醉也。

”此类注音注释显然旨在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地扫除阅读障碍。

综上可见,商业出版是晚明通俗文化繁盛的重要驱动力,正是凭借商业出版,通俗文化开始进入公共传播领域,从而一定程度赋予了商业出版大众传播属性。

(摘编自张献忠《晚明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的勃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三国演义》《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使得同类小说出现了创作和刊刻高峰。

B.白话小说因为文人士大夫的参与而被社会逐渐接受,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

C.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成为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标志。

D.晚明书坊刊刻的《唐书志传》配有注释是为了方便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

【解析】 原文并无“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的信息。

“标志”一说也不准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文章主体部分从白话小说和日用类图书的大量出版方面阐述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文章以《金瓶梅》及“三言”“二拍”的盛行为例论述了晚明世情小说刊刻的繁荣。

C.文章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结尾部分进一步指出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使文章论述严密。

【解析】 原文并没用到比喻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晚明时期,正式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宋元时期,白话小说的传播主要依靠说唱,偶有刊刻,也多以单篇形式流传。

C.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直到同类小说成功后才开始广泛刊行。

D.伴随通俗文化的兴起,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

【解析】 A项,“正是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错误,原文是“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可知不只是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才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还有士大夫的变化;

C项,根据原文可知是《水浒传》的商业出版成功才刺激了同类小说的创作;

D项,“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分析错误,原文“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并无主体之意。

二、(2018·

郑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

“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

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

”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

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

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

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

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

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

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

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

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

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

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

宋明理学正是继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

B.“忘言得意”中的“言”不仅可指语言,还可指形象,“意”则可理解为本质、韵味。

C.“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D.“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

【解析】 A项,混淆概念。

“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错,从原文最后一句看出,“义理之学”跟“忘言得意”不是一个概念。

C项,范围扩大。

原文只说到“忘言得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未提及给“创作者”也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D项,曲解文意。

根据原文可知,“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的特点”是指“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而不是该项所说的“‘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关“本”“始”“迹”“所以迹”的观点,是揭示“忘言得意”实质的依据。

B.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

C.对于“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和文艺欣赏上表现出的主观随意性,文章辩证分析,指出利弊。

D.文章先论述“忘言得意”作为认识方法的意义,再论述“忘言得意”对文艺欣赏的影响,最后总结。

【解析】 “可直接证明……”理解错误。

“可直接证明”的应是“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根据王弼的思想,如果仅仅着眼于事物的“近”“显”之处,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根本。

B.对如何才能“得意”,王弼与郭象看法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C.欣赏作品时,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

D.若不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维方式,玄学就很难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经学中解放出来。

【解析】 无中生有。

从原文中推不出“……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这一结论。

论述类文本阅读 巩固练

(二)

一、(2018·

安庆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

《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

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

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

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

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

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金属艺术也承载着文化交流。

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

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

得益于精湛的揲探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

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牧民族的器物形制。

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

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

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艺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

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金属艺术上承民族传统工艺的精神,下启独立审美表达、先进工艺技术与国际融合创新的未来。

(节选自王晓听《熔古铸今话金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夏启命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于是一鼎象征九州就成为夏王统治天下的标志。

B.汉代长信宫灯外观精美雅致,它的制作工艺和独特艺术构思至今仍然无法企及。

C.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萃取各个民族的艺术精华,它属于我国国宝级艺术珍品。

D.古代只有用金银加工制成的艺术品,才算质料华美珍贵与技艺精致繁复的结晶。

【解析】 A项,偷换概念,用“一鼎象征九州”偷换了原文“以一鼎象征一州,九州定鼎”。

B项,曲解文意,原文“令人叹为观止”曲解为“至今仍然无法企及”。

D项,改变范围,原文“用金银等”缩小为“只有用金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文章阐明了金属艺术发展意义,即熔炼民族历史、凝聚技术进步与承载文化交流。

B.文章概括了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特征,指出工业革命兴起促进当代金属艺术的诞生。

C.文章分析了当代金属艺术的两大特征,既体现传统工艺价值又汲取机械工艺优长。

D.文章先举例论证,继而对比论述古今金属艺术,最后进一步地论述当代金属艺术。

【解析】 错在“继而对比论述古今金属艺术”,论述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特点与论述当代金属艺术产生的原因,不构成对比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如果没有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华夏民族发展独特的金属艺术就失去源头。

B.如果没有丝绸之路带来文化交流融合,唐代金属艺术就很难达到新的高度。

C.我国古代金属艺术追求作品装饰性与技法复杂精湛,所以风格愈趋华丽繁复。

D.当代金属艺术创作只因引入新材料与新技术,所以其发展突破了传统限制。

【解析】 错在“只因”缩小范围,突破传统的原因不仅仅是“引入新材料与新技术”。

上饶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

区别在于,诚是一个形而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而下的实践概念。

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这对信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而立。

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

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

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

信是平等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道德原则。

尽管人伦之中不平等关系居多,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无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都是平等交往的关系居多数,因而信对于人生更重要,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意义。

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

现代社会是民主政治,强调权利平等;

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强调交易平等;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怪乎,近代革命先驱谭嗣同虽然主张整体废除三纲五伦,却强调要保留朋友一伦。

在他看来,“五伦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为朋友乎!

”保留朋友一伦的意义在于“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

总括其意,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常遇到如何立身处世的问题,信是人生立身处世之基,人而无信,则寸步难行,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车兒,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

”儒家运用信的概念于政治领域,主要是为统治者获得民心提供警示。

我国传统政治伦理一直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不仅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

先秦诸子百家都关心和认同信的观念,儒家关切尤甚。

信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构成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传统社会能够基本做到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都受赐于儒家之信的观照和浸润。

信不仅是传统社会坚守的伦理准则,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是全世界都能够接受和必须遵守的最低限度的伦理道德原则。

(摘编自夏海《儒家之信所蕴含的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诚是自然法则,信是做人的准则,所以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

B.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实质上就是强调民主法治,权利人人平等。

C.儒家把信运用于政治领域,是为统治阶级的服务,并没有考虑百姓的利益。

D.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受到了普遍的认同,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 A项,强加因果,诚与信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原文“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

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是对“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的诠释。

B项,“民主法治,权利人人平等”是现代社会强调的,并非“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的实质”。

C项,“并没有考虑百姓的利益”说法绝对,原文“主要是为统治者获得民心提供警示”“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

A.文章开篇把“诚”和“信“两个概念做了比较,阐明了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B.文章用谭嗣同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五伦之中以不平等关系居多,但朋友一伦是平等的。

C.文章第三段分别从信是立身处世之基和信是治国安邦之道两个角度阐述了信的意义。

D.文章使用了比较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解析】 用谭嗣同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

A.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和“信”是两个意义高度重叠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

B.信是任何一种社会都必需的道德原则,人如果没有信,则难以立足于世。

C.诚信治国,统治者首先要做到讲信用、守信诺,这样就可以赢得百姓的心。

D.儒家之信是传统社会基本能够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的前提。

【解析】 说法绝对。

原文是“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把“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才“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