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521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6.简述失业的重要类型: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而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劳动力的供给超过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必然有大量的劳动者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

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流动的过剩人口;

第二种,潜在的过剩人口;

第三种,停滞的过剩人口。

7.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

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家必须把他的全部资本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才不会有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中断。

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产业资本要连续地运行,还必须使每一种资本形式同时顺次地通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依次改变他们的形式,最后回到原来的形式上。

假如其中一种资本形式不能顺次通过其他阶段,其他两种资本形式的循环就会受到阻碍。

8.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土地等级差别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但这种生产资料不是等同和划一的,根据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或距离市场远近等进行划分等级,它有优等、中等、劣等之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样的资本投资投在优等地上会比投在中等地上得到更多的效益,投在中等地上又会比投在劣等地上得到更多的效益。

租赁不同等级土地的农业资本家需缴纳的地租也就不尽相同。

这种同土地等级差别相联系的地租,就是级差地租。

根据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不同,还将其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9.垄断的形成过程:

当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时,就必然会形成垄断。

生产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

垄断就是独占,就是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通过一定的形式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

生产和资本集中之所以会引起垄断,是因为把持了某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和销售的少数大企业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对产量和价格进行控制,以获取高于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平均利润水平的高额利润。

同时,正是由于企业的规模巨大,限制了资本在部门间和部门内的自由转移,压制了竞争,从而导致了垄断趋势的产生。

10.经济机制的基本含义:

经济机制又叫经济运行机制。

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内部和外部各构成要素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方式及其运作机理。

经济机制是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安排,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各经济组织构建了制度框架,同时也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法。

1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①建立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切实成为市场主体

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晚上的市场体系

③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④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机制。

12.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

①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

②公平促进效率。

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它们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

二者之间也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

即追求效率往往以某种程度的公平损失为代价,而追求公平则要以一定的效率损失为代价。

13.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的作用。

①在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的界限之内,消费需求增长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②消费需求作为初始变量,拉动投资需求进而间接推进经济增长,尤其是新兴消费物品中和劳务的消费需求会推动高新技术投资需求增长,推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

③消费需求增长形成新的消费市场,直接促进消费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

④消费需求创造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教育、体育保健、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的满足可提高公民素质,直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方式。

①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相结合(双松政策)

②紧缩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相结合(双紧政策)

③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相结合(松货币紧财政)

④紧的货币政策与松的财政政策相结合(紧货币松财政)

15.(原: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否的影响显然超过了要素改善、技术进步等一般经济因素而上升为根本性问题,制度因素成为了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的主要决定因素和重要解释变量。

离开了制度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就难以有根本性的、实质性的转变。

而制度因素的印象无疑是指体制改革和创新,以改变体制低效率运转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动状况。

1.商品的价值的决定——1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1

3.货币的起源和本质——1

4.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含义和公式——1

5.影响企业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1

6.简述失业的重要类型——1

7.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1

8.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1

9.垄断的形成过程——2

10.经济机制的基本含义——2

1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

12.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

13.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的作用——2

1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方式——2

1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重要作用——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4

1.商品价值的变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4

2.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4

3.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与物价关系——4

4.资本积累的两种基本方式——4

5.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4

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什么——5

7.借贷资本的基本特征——5

8.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的形成——5

9.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具有不同特征——5

10.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理解——5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性质——6

1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范畴的区别——6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基本条件——6

2.资本有机构成原理及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的关系——6

3.试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内容——7

4.垄断产生的条件和原因——7

5.如何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7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和内容——7

7.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作用——8

8.宏观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

——8

9.促进区域结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1.商品价值的变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价格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价格水平的变化也是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可见,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而价格则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但是,商品价格的每次变化并不都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这是因为,引起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除了商品的价值外,还有供求关系的变化、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化、纸币发行量的变化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

因此,不能说商品价格的每一次变化都反映了商品价值的变化。

2.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①劳动力商品形成条件的特殊性。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必须靠出卖劳动力才能生存。

②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的特殊性。

生活必须品价值;

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③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自身价值,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其超出的原有价值的那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劳动力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于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也是这种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必需条件是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

3.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与物价关系:

①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区别。

名义工资是指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给工人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能够买到的生活资料数量和各种劳务。

②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联系。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两者的变化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水平不仅取决于货币工资的高低,还取决于物价的高低。

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物价上涨,或者名义工资的提高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

根据上述分析,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除以÷

〔1+生活资料(包括劳务)物价指数〕

4.资本积累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本积累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形成大资本。

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资本集聚可以促进资本集中。

因为随着资本集聚的进行,大资本增长得更快,在竞争中更容易击败中小资本;

大资本可用于借贷的资本数量就增加,信用更加发展,这也能促进资本集中。

同样,资本集中也可以促进资本的积聚。

因为资本集中可以使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大,这有利于先进技术的采用,从而获得超额利润,以增加积累。

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又是有区别的。

主要在于:

①资本集聚是单个资本的自我积累;

资本集中是社会资本的合并或者联合。

②资本集聚是单个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它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是对原有资本重新分配,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③资本集聚要受积累基金限制,它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资本集中不受积累基金限制,它的增长速度比较快。

5.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

(棉纱、甜菜的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棉布、白糖中去,又随着出售收回)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是资本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固定资本是指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其价值却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固定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在物质形态上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全部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它是用来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和工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两者的区别:

①二者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固定资本价值是分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而流动资本价值则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②二者周转时间不同。

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时间短。

③二者的价值收回方式不同。

固定资本是一次性预付,逐渐收回;

流动资本是一次性预付,一次性收回。

④二者的实物更新方法不同。

固定资本在发挥作用的期限内,不需要再购买或更替;

而流动资本随着生产过程的连续进行,要不断购买和更新。

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什么: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流通领域中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根本不能产生商业利润,它不过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家是专门为产业资本家销售商品服务的。

由于这种服务能使产业资本的周转加快,而用于生产的资本增加,从而使剩余价值增加,所以产业资本家就必须而且宁愿把剥削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让给商业资本家,这比他自己兼营商业更为有利。

因此产业资本家便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销售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销售商品,于是商业资本家就获得了产业资本家让渡给他的这一部分剩余价值。

7.借贷资本的基本特征:

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通过货币的借贷关系来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基本形式。

其基本特征有:

①在借贷资本形式下,货币是作为资本借给职能资本家的。

在资本主义金融市场上,借贷活动被理解为职能资本家支付利息来“购买”货币(资本)的使用价值(增殖能力)。

所以教材上讲“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

②借贷资本家凭借对借贷资本的所有权来获得利息收入。

资本的价值增殖额是通过资本实际执行生产或流通职能而形成的。

借贷资本家只是凭借对借贷资本的所有权来占有职能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中一部分。

③借贷资本是最具拜物教性的资本形式:

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G——G’使货币创造收入、资本自行增殖的假象最终形成。

8.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的形成:

生产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垄断就是独占,就是少数大企业或者若干企业通过一定形式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

生产和集中之所以会引起垄断,是因为把持了某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和销售的少数垄断企业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对产量和价格进行控制,以获取高于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平均利润水平的高额利润。

同时,正是由于企业的规模的巨大,限制了资本在部门间和部门内的自由转移,限制了竞争,从而导致了垄断趋势的产生。

9.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具有不同特征: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

①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则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②在竞争的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革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等,以战胜对手,而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③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在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

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10.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理解: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坚持社会主义,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坚定不移。

如果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就会改变。

实践证明,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所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公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

按照这样的认识,除了继续深化国有经济内部的改革外,还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的布局。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动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其他领域,可能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适当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企业还可以自愿从事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营。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1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范畴的区别:

①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内容,但不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②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经济质量意识,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强调量的扩展。

③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容易激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基本条件。

①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②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劳动力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部分的价值。

③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④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使用价值。

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使其带来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资本有机构成原理及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的关系。

简单地说,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资本中科技含量所占的比重,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资本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在数量上的比值,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资本的价值构成以资本的技术构成为基础,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变化了,资本的价值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而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化通常又可以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

二者的区别在于:

①对资本考察的角度不同,资本技术构成是从物质形态方面来考察,资本价值构成是从价值形态方面来考察。

②内容不同,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是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是资本的价值构成。

3.试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内容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开展不仅跨越了国界相对自由地以全球范围为空间运行,而且世界各国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环节的相互联系和交织日趋紧密,向融入全球经济整体的方向发展。

从本质上看,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生产力和与之相关的生产的社会关系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全球维度的扩展。

它具有客观必然性。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

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4.垄断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当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时,就必然产生垄断。

垄断就是独占,就是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通过一定形式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

竞争引起的生产和资本集中为垄断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

(1)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

因为把持了某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和销售的少数大企业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对产量和价格进行控制,以获取高于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平均利润水平的高额利润。

(2)生产和资本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①生产集中使企业生产能力膨胀,一定时期内市场需求是有限的。

如果企业仍然采取自由竞争方式,势必导致生产过剩,利润减少。

大企业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市场。

②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其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拥有一定地位,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使自由竞争受到限制,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

③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避免两败俱伤,常常不得不谋求某种妥协,以某种形式结成垄断同盟,垄断或控制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以保证大家都能获得高额利润。

5.如何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

①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

②消费主要是指城乡居民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包括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

投资是指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的投资资金。

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增加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场所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和投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

消费是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

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投资于公共设施建设,则是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将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质量。

但消费和投资又存在着矛盾。

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投资的国民收入多了,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就少了,反之亦然。

④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关系的原则是两者都要兼顾,即在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要使消费和投资都有所增加。

如果国民收入增长较快,就可以使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的增长速度,以便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如果国民收入增长较慢或者无增长、负增长,则要首先保证人们生活水平不下降或少下降,在此前提下来确定投资的规模。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和内容(三个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