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526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9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编辑Word下载.docx

为积极创建学校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新课改机制,自新课改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开展每学期一次课改研讨交流和每每学期两次家长座谈交流活动,让教师交流汇报新课课改的进展情况,向家长宣传新课改的精神,汇报学校的具体做法,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改的意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整改,取得了教师、学生、家长的大力配合。

较好的创设了立体化的课改氛围。

(二)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构建新课程理念。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改工作的主力军,课改伊始始,学校坚持以“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民主主科学的的管理运行机制,营造宽松和谐合作竞争的团队氛围,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机制”为基本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新课程标准及新理念的学习培训。

1、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严格落实教师培训制度。

在培训内容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重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改革目标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

学习新编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课程功能、课程评价、价值取向。

在培训形式上坚持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先后派31名教师到洋思中学、昌乐二中、江阴英桥国际学校、北京十六中、杜郎口中学实地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271教学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双向五环教学模式”“1333教学模式”。

至目前受训教师覆盖面达100%.同时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了我校教师培养计划,通过阶段培训,培养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2人,学科带头人17人,带班育人能手4人,青年教学能手5人。

2.以校本培训为抓手,扎实开展反思交流活动。

课改以来,利用每周的教研学习日,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我与新课改》、《有效教学》、《解密高效课堂》、《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等教育理论和教改经验。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典型案例,同时要求教师每周记写一篇教学反思。

利用每周例会进行交流学习。

十年来教师累计记写教学反思达3万余字。

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3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2篇,区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23篇篇。

3.聘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现场指导。

2005年聘请课改先进校的专家亲临现场对我校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与经验交流。

同时结合新课程培训,安排学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省级新课程培训。

通过一系列的学学习培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到位,对文本的解解读定位准确。

4.以远程教育及信息技术培训为平台,对全校教师师定时限期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使所有科任老师师能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方法、课件的制做作,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学实现整合。

通过学习培训,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转转变了观念,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三)改革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1.研究模式,超越模式。

在第一轮课改实验工作作中,结合我校实际,把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堂训练”教学模式有机引入我校课堂教学,扎实开展展了三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二、三轮课改试验工作中中,我们在杨思模式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将“三三六”教教学模式与杨思模式有机结合,扎实开展了“高效课课堂创建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教师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关注知识到关注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这一观念的转变,促使了教学习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全新建构。

新课堂带来了新气气象,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被动式的接受,而是一种满满足学生好奇和兴趣的探究之旅。

2.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根据

据第三轮课改实验实施方案,以“有效教学、精细化管理、高效课堂构建”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实施高校教学、构建活力课堂”这一主题,扎实开展学-研-讲-评-议-改系列活动。

结合每学期每人两次公开课教学、每学期一次优质课评比、每学期一次课堂教学改革评价验收活动,通过案例剖析式教研、听课评课式教研、专题式教研、模式发散式教研、集体备课式教研等形式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实验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步构建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合作、自主调控、自主评价”的活力课堂。

3.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严格落实“三分四聚六环节”集体备课模式。

4、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位教师必须做到“五个一”,即写一篇教学案例,一篇课改反思,一篇自己满意的教学设计,上好一节课改研讨课,写一篇优秀专业论文。

学期末进行专项考核,促进了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一线教师效果显著。

有12人在区级课赛中获奖。

5.建立校本教研体系,推动新课改工作。

(1)组织教师阶段性申报区、市、省、国家级课题,及时修改完善课题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塑名师、育名生、创名校”为目标的教育科研工程,课改以来,申报区级以上课题12项,校级课题55项。

其中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关系研究》通过鉴定验收。

(2)课改工作伊始,结合我校实际,紧紧围绕新课程教材研究,扎实开展了“月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实践探索、反思交流,逐步建立了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观,教学质量观和学学生观。

在第二、三轮课改实验工作中,我们紧紧围围绕高效教学这一主题,以学期为周期,以课堂教学学为核心广泛开展了“微格”小课题研究。

以小问题题、小专题、小策略、小方法的研究为主攻方向,较较好地解决了课改工作操作层面的许多困难和问题题。

使我校教科研工作逐步走向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规范化。

(3)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方式。

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开展,建立教师工作档案,制定专业化发展三五年规划,采取信息化管理方式,收集积累教育教学学成果。

(四)改革考试与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建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新课改的具体体要求,我校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着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着为学生、为教师、为为家长服务的指导思想,大胆实践“开放式考试评价价”和“自主选择考试模式”,由单一的评价逐步走转向了过程性多元评价,逐步建立了多元立体化评价体系。

对教师评价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态评价相结合、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

以学生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为抓手,严格落实学生自评、伙同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学校、家庭架起了信息畅通的沟通桥梁,真正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育人网络,促进了学生健康康、全面、快乐成长。

二、十年课改实施的结果

(一)主要成果

1.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连续十年,在校学生巩固率率均达到普九标准以上。

连续六年获得肃州区教育局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一、二、三等奖。

2003年至2011年毕业班六科合格率分别达到72%、68%、100%,80%、94%、93%、91%、88%、74%。

升学率连续几年稳中有升。

(二)实践行为的变化

1.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念有了根本性转变,突破了“唯书为上”的教材权威定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权威定势”和“教学评价的从众思维定势”。

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向了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观念;

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从“权威教学”观念转向了“开放式合作探究”观念。

2.改变了教师教学行为,优化了教学模式。

通过课改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经验型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合作、自我评价、学生在新课改教学中快乐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民主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在课堂上教得轻松,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快乐。

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展中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建构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创生的课堂、生活的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训练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思维品质。

4.改变了学生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积极尝试和探索新课改理念下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办法,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生活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努力构建多多元发展性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有机结合,通过分析评价、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审视视自我,认识自我,较好地发挥了评价促学生发展、教促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面对课改,教师越越来越多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教学反反思的习惯。

教师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制制作课件,既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又较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6.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教师们以课改为契机,主动充电,互相探讨。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交互式的讨论,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在不断提高。

新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教研的氛围更浓了。

三、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引发的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课程改革试验,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生使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调控者、促进者。

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合作交流的生动局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互动质疑已成分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

1.办学条件极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由于受撤点并校、家庭教育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学校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及设施相对落后,导致教师流动性大,学生流动性大,学校缺乏持续发展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持。

2.教师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职业教思想不稳定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在新课改过程中要部分教师观念转变不彻底,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储备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

为此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流于形式。

4.大环境下的考试与评价改革不到位。

学生、家长、社会还没有跳出“分数评价”的怪圈,加上综合评估、中考会考科目、会考形式、升学录取的单一化模式等因素影响,教师、学校还被分数所困扰,严重阻碍课改深入发展。

因此要继续推进经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

在研究完善考试与师生评价体系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管理的评价改革体系。

5.新课程配套资料缺乏,教辅读物的编写随意性较大,远离课本,远离学生生活,加之新课程编写体系过于凌乱,知识编排缺乏可读性、示范性,不利于中下学生学习。

 

春光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回顾和总结

时光荏苒,沐浴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扬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精神,聚焦课改,关注课程,挺立潮头,搏击风浪,走过了十年令人难忘的课改历程。

这其间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挫折的尴尬;

有满怀希望的期待,也有难见成效的沮丧……回顾这段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

课程改革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教师经历了又一次“提速”。

我们将满怀教育的理想开创“新清莲花竞绽放,桃李芬芳满园春”的课程改革新局面。

十年来,我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为目标,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推进学校校本研究,在实践中探新,在探新中求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

课程改革伊始,我们就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施性课程的教师队伍”列为课改的总目标之一。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

无论是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学生的发展,都要靠教师的专业化去实现,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1、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培训,将师资培训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参加校级新课程培训,另一方面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引导教师自我加压。

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在校内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2、有目的地强化校本培训,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学校抓好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1)、抓好常规教学研讨活动,落实互助教研的研究制度,课改组成员和青蓝结队互助组经常深入课堂听、评、议课,现场指导教学,交流教法,帮助教师设计新理念教学,总结经验,努力创设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氛围,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每学期学校都开展两轮课堂教学公开课评选活动,两位新上岗的实验教师除帮扶结队听课,并上好光盘或特级教师教学设计模仿课,体验教学成功,感受专家教学的优点,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促其尽快成长。

(2)、制定每周二为实验研讨日,并以此为载体,分学科,分年级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开展实验班成长袋观摩活动,交流各年级学生评价实施以及家校联系等经验做法交流,对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了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

比如实验成长袋的使用,还存在只收集、不整理,不评价的问题,把成长袋当作资料袋,学生教师都感觉是摆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实验教师认为把成长袋作为短期评价的依据,以专项评价为主,制定短期目标,实施及时及地的评价,打破一学期总评的方式,使成长袋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袋。

另外,一年级实验班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实施明确分工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使新生很快进入新的学习角色,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乐于同同伴合作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以课题带动提高实验研究水平。

为落实洋思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策略》的课题,针对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以及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等方面进行月课题研究,分小组,分学段,按阶段,确立各阶段实验的计划、目标及研究任务,以行动研究为主,紧密结合自己所带学科知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有好的做法及时观摩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为防止走过场,教导处,教研组及互助组深入课堂听课,听汇报,了解课改实验进程,并及时撰写阶段实验报告。

经过研究,教师们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自觉意识,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勇于探究主动合作意识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

(4)、学习洋思,做好“双清”工作,转化学困生课改实验中,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实验教师为此担忧,转化学困生已经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学习洋思“三清”的做法,在班内实施单元清和转化学困生双周清的教学管理办法,要求对学困生实行堂堂清,作业日日清的策略,并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制定了转差帮扶的计划、目标,通过课外辅导、一对一帮扶、师生结队、家访等方式,转化学困生。

在校本培训中我校还力求做到:

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方法活――采用讲座、案例分析、说课评课、反思教学、教育沙龙、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

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着力解决课改中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培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同时以“走近新课程”、“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课堂模式的构建”等专题思考与研讨,积极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并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使教师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之路。

二、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加强教学常规的建设与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我们依然遵循此规律,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为了规范教学行为,我们根据教学常规的流程,从教师的计划、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作业批改、辅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完善了相应的考核内容,使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统一到规范的尺度之内,克服了以前“重结果,轻内容”,“重教学成绩,轻教法”的弊端。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大胆改革,把教学常规中的备课、上课、反思、作业批改、测试、总结、评价等付于实效。

踏踏实实地备自己有特色的课。

反对全盘抄搬、模式化的备课,为了防止①多课不变、多年不变;

②备课备形不备人;

③生搬硬套、脱离实际。

我们进行了教案改革,摒除传统备课中程序化方式,注重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心理,实现了“教师备课――集体备课――教师备课”的三步备课模式,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制定了各科各学段的备课实施细则。

为了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提升自己,学校要求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得失。

课后反思不仅为课改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是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真正练好教学基本功的有效途径。

我们主要反思教材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反思教案设计是否恰当,反思每个问题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反思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改进的措施。

按照学校的课改要求,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做到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

坚持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教师在本年级、本学科和跨学科听课,以专业的眼光挖掘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然后撰写听课记录,每学期学校组织检查评比。

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虽然使教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但更主要的是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常规的执行。

1、强化检查,教导处在学期工作考核中,检查每位教师的教案、作业批阅、听课笔记,随查随记,形成教学检查资料,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目的。

2、分层管理。

为使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我们对教师采取分层管理的方法。

主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分成三个层次:

⒈五十周岁以上的教师;

⒉三十五周岁以上至五十周岁的教师;

⒊三十五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分别提出要求,确定每个教师的奋斗目标。

尤其是对新上岗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更是从严要求,促其尽快成长成材。

三、拓展培训阵地,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能力

1、利用每周例会,辟出专用时间,由教导主任牵头,进行理论学习。

教导处在每周例会时出专门的理论学习时间,定期向各位老师推荐观点新,理念新,操作性强的文章学习。

不仅如此,每一学期教导处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次有针对性的讲座。

专题分别是: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要求·

新挑战》、《对当前课程改革中几种教学方式的认识》、《对新课程实践中几种教学行为的反思》、《求真务实,把握课改新航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反思与前瞻》、《对当前新课程实践几个热点问题的透视与廓清》、《敢问课改,路向何方》、《对语文课改走势的展望》等。

“思考·

探究,求真·

务实”是一直不变的主题。

一些老师兴奋地说:

“听了讲座,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我们的课堂价值取向是对的。

”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的真实的课堂,出现了质的飞跃。

2、组织全体老师观看录相课,各抒己见,进行沙龙式评点。

教导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组织各科老师观看录相课。

看后,现场点评,使每个老师受益匪浅。

3、定期召开课改实验老师经验交流会。

课改实验老师经验交流会,每月召开一次。

整合了各科资源,凡参加课改的老师坐一起,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实验老师不再是叫苦连天,而是认真总结经验,贯彻新理念,找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涌现出一批寓先进理念与课堂实践的优秀实验老师。

“用课例说话”,是交流会经久不衰的主题。

它理论联系实际,对老师的指导作用最为强烈,很多老师就是在交流的基础上撰写反思,取得佳绩,涌现了如柴艳萍、段丽君、李萍、尚华等优秀实验老师,他们的文章有的见于报刊杂志,有的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

4、每周一次的观点演讲

我们将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分为两个版块,第一个版块是“课改观点演讲”。

每次演讲前,主讲人都要精心准备,并将讲稿送教导处审阅;

演讲后,还要接受老师们近乎苛刻的提问。

这样我们就把“单向演讲”变成“互动对话”,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又一个舞台。

5、选派部分老师外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外出学习的形式分两种。

其一是就近与兄弟学校联系,分享课改实践。

其二选派教师到山东、江苏等地学习,了解课改动态。

这些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都能在一定范围内对本学科教师进行二级培训。

6、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外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四、以校本教研为主深化教研教改,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解决发生在学校身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

我校教导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教研教改活动,以校本教研为龙头,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主要采取了以下内容和形式:

(一)开展专题研讨,针对课改实验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探讨如何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如何利用现有教材体现课改理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助、生生互助;

以及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等等,围绕一个主题,通过集体讨论取得认识上的统一,并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开展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单周备课;

双周教研活动制度。

每次活动组长按要求定出研究的内容,操作的步骤。

活动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

(三)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既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