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754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0年艺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画《溪山行旅图》是北宋(D)的名作。

A、张择端B、吴道子C、赵佶D、范宽

13、《霓裳羽衣舞》是B代宫廷乐舞。

A、汉

B、唐

C、宋

D、元

14、 (B)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A、艺术体验 B、艺术构思 C、艺术表现 D、艺术接受

15、 下列不属于灵感的主要特征的是(D)

A、突发性 B、突破性 C、亢奋性 D、永久性

16、 (C )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

A、形象性 B、情感性 C、想像性 D、审美性

17、 凡是由两个以上的基形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单一的完整的意象,叫(A\

A、完形意象B、群形意象C、易形意象D、全行意象

18、 下列不属于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是(C\

A、艺术展览馆B、艺术出版社C、自家客厅D、艺术院校

19、 罗丹的(D)是“地狱之门”这件作品的核心人物,也概括了作者的主要思想。

A、青铜时代B、老妓女C、巴尔扎克像D、思想者

20、 在对艺术创造性的论述中,主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的艺术家是(B卜

A、张艺谋B、齐白石C、李可染D、王尔德

21、在《水》中塑造了一位西双版纳傣族妇女优美形象的著名舞蹈艺术家是(D)0

A.马兰B.陈爱莲C.杨丽萍D.刀美兰

22、 莎土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A》。

A.麦克白B.钦差人臣C.费加罗的婚礼D,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23、 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D)的重要作品之一。

A.意大利B.法国C.美国D.苏联

24、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D)导演的影片。

A.谢添B.谢晋C.谢铁骊D.蔡楚生

25、 扬州八怪之一的(A)早年画竹、中年画马,且绘画风格因生活境况的变迁,与人生体验的变化而几度发生较大改变。

A.金农B.黄慎C.郑板桥D.朱莺

26、 《登幽州台歌》是我国(C)代涛人陈子昂的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

A.汉B,晋C.唐D.宋

27、 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和布努艾尔导演的电影《一条安达鲁狗》等是(C)流派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B.存在主义C.超现实主义D,荒诞派

28、《人间喜剧》是(D)的重要作品。

A.狄更斯B.列夫•托尔斯泰C.萨克雷D.巴尔扎克

29、 主张艺术起源于模仿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

A、 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B、 席勒、斯宾塞

C、 克罗齐、柯林伍德

D、 爱德华泰勒、詹姆斯弗雷泽

30、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是A

A、 形象思维为主体

B、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起同样作用

C、 抽象思维为主导

D、 形象思维排斥思维

31、 “文艺复兴三杰”是指C

A、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罗丹B、达芬奇、毕加索、罗丹

C、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D、达芬奇、凡高、拉斐尔

32、话剧《雷雨》的作者是A

A、曹禺B、老舍C、夏衍D、洪深

33、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分类依据,不属于空间艺术的是A

A、文学B、绘画、C、雕塑、D、建筑

34、 最早提出“游戏说”的哲学家是A:

A.席勒B.斯宾塞C.康德D.谷鲁斯

35、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艺术起源于“表现”理论的是—D—。

A.詹姆斯B.叔本华

C.泰勒D.克罗齐

36、 《最后的晚餐》是—B—的绘画作品。

A米开朗基罗B达.芬奇C梵高D拉斐尔

37、 在我国—D—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

A鲁迅B胡适C毛泽东D蔡元培

38、 《月光奏鸣曲》是—B—的钢琴奏鸣作品。

A巴赫B贝多芬C舒曼D海顿

39、 《红字〉是美国作家_B_的代表作。

A奥尼尔B霍桑C爱默生D福克纳

40、 席勒在_A_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

A《美育书简》B《诗艺》C《艺术哲学。

D《美学》

二、填空题库(每小题库1分,共20分)

1、 荀子写过中国较早的一部关于音乐理论的专门著述是(《乐论》\

2、 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

3、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经典论断。

4、 (形象性)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

5、 原始状态的艺术一般分为造型艺术和(歌舞艺术 )b

6、 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舞蹈和杂技属于(时空)艺术。

7、 (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说,美术表现的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倾刻。

8、 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实际深度的不同,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类型。

9、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王羲之'

10、 现代工业设计在国际上称为(迪扎因),它担负着一切现代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任

务。

11、 舞蹈的类型,按美学特征来划分,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

12、 戏剧的根本特征是(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

13、 鲁迅说孔悲剧 )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4、(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征,是它区别于造型艺术其他门类而独立的

基础。

15、 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是( 形象塑造)的间接性和艺术表现的广泛性。

16、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建筑的三原则是适用、坚固和(美观\

17、 从世界范围来看,园林的主要流派有三个,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中国园林。

18、 关于艺术的起源,其中游戏说是由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

19、 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库材和(主题库)两种因素构成。

20、 孔子在闻(《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库3分,共15分)

1、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出自唐朝的画家张璟。

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直接来自于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间接来自但最终来自社会生活。

2、 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3、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用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其思想情感所采用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

4、 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

意境就是作品中情与景、物与我的交融与统一。

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5、风格: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

代表性的面貌。

6、 艺术起源的“模仿说”:

此学说认为,艺术的起源是人们对现实的“模仿”,是对“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肯定了艺术模仿现实的真实性,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艺术这种“模仿”功能,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

7、 审美教育: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8、 建筑艺术:

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9、 “造型艺术”:

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10、 旋律:

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

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还可以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人们常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

11、 艺术创作:

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

12、 艺术鉴赏:

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13、 艺术风格:

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4、 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15、 艺术意蕴:

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更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艺术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四、简答题库(每小题库5分,共25分)

1、艺术的主要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答:

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有:

1、 实践性与主体性

2、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 形象性

4、 形式美与形式感

5、 创造性

6、 情感性

2、为什么说音乐艺术专注于表现情感是由音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1x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

(2X音乐中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直接的。

(3X音乐表现情感的特殊方式,还带来欣赏的特殊性。

3、 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X运动的画面语言

(2X声画结合

(3K时空转换的自由性

(4\画面效果追求逼真

4、 艺术家应具有哪些修养及审美创造能力

艺术家的修养:

(1X进步的世界观和深刻的见解。

(2)、广播的文化素养。

(3X丰厚的生活积累。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感受力。

(2)、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记忆力。

(3)、卓越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技能技巧。

5、简述美术中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特征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答、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1)、艺术描绘的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代表人物:

库尔贝

《打石工》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播种者》《拾穗者》

杜米埃

《三等车厢》

6、简要论述艺术的起源。

答、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7、 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答、从广义上讲,"

艺术教育"

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

艺术教育”理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或者看电视,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

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8、 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答、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

美育"

(即"

审美教育"

)概念,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

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库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9、 艺术的节奏性与韵律美。

答、节奏性与韵律美。

在艺术领域里,节奏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对于音乐和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来讲,节奏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节奏看作是表情艺术的生命。

在音乐中,节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音乐节奏具体指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

在舞蹈中,节奏同样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

舞蹈节奏一般表现为人体的律动,即人体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以及动作幅度能量的大小等,因此,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韵律美。

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没有成功的韵律就没有完美的舞蹈,而节奏正是它们结合的纽带。

富有韵律美的舞蹈动作,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之上;

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

所以说,正是节奏将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舞蹈作品。

显然,对于音乐、舞蹈这两种表情艺术来讲,节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0、 散文的重要特征主要是什么?

答、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1、 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12、 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3、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

'

理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按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视,或者听音乐,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必然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

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14、 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育”)概念,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库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没有。

15、如何解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

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

五、作品评论题库(共一题库,20分)

1、 任意列举一件外国的艺术作品(时期不限),对其进行描述、介绍,并展开评论。

2、 任意列举一件中国1979年以前的艺术作品,对其进行描述、介绍,并展开评论。

3、 任意列举一件中国1979年以后的艺术作品,对其进行描述、介绍,并展开评论。

评分标准

描述部分

(10分)

作品名称及作者

1分

创作年代

作品的主题库

作品的内容

作者的形式

该作品在艺术史上的价值

5分

评论部分

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评论,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

该部分字数不少

于300。

抄袭别人观点以0分计。

10

范文:

约翰•凯奇的《4分33秒》

一、 描述部分:

<

4分33秒》(作品名称)是美国先锋派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MiltonCage)(作者)最著名的音乐作品之一,创作于1952年(创作年代)。

表现即兴音乐的某种极端状态(作品主题库)。

这首曲子分为三个乐章,但根据乐谱,从头至尾演奏者不演奏出一个音(作品内容)。

一般来说,钢琴演奏者在乐章之间会做出开合琴盖、擦汗等动作,而在这首乐曲的演奏期间听众听见的各种声响都可以被认为是音乐的组成部分,因此具有偶然音乐(即即兴音乐)的特征;

任何乐器或乐器组合皆可演奏,但比较常见的是钢琴的版本(作品形式)。

4分33秒》在音乐史上首次将"

silence(无声J'

这个概念在音乐舞台上得以实现。

凯奇在这部作品中想要做的就是清空节奏结构,让它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下,坦然地拥抱所有最纯粹的、自然发生的音,在空的结构框架内所有的声音,包括无声,都可以成为音乐。

这部作品常被称为“四分半钟的寂静”,在音乐界引起过震撼,也是现代音乐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在艺术史上的价值)。

二、 评论部分:

十九世纪末以来,诸多类型的西方艺术现代主义艺术,不断地挑战、瓦解传统的艺术观念。

以“达达”为代表的一系列艺术实验将这种反差推向极端,他们的创作不为建立新的艺术规范,而是意在推翻整个传统审美标准。

然而,就像连那个被杜尚扔到美术馆的小便池也终究成为一种新的形式语言那样,无论历史前卫艺术家如何地采取一种彻底的解构态度,但他们那些产生社会影响力的作品都无一幸免地被纳入了新的美学标准的建构中,并成为新的经典的规范。

1950年代的西方艺术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主义“革命”,即已不再面临一个强大、整一的传统

标准,尽管这一阶段在艺术创作上,有更多新材料、新形式的尝试,但无论从创作的思考还是阐释的角度上来说,人们都更关注个别作品在具体情境的微观意义,而不再从“内容-形式”二元对立的宏观角度上来判断作品的价值。

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4分33秒》对音乐传统概念破坏性不再被看重,而更多地被作为一种新的形式被肯定,因此对这件作品的评价中流行的观点是将其作为偶然音乐的一种极端形式来看待,关于这一点从一直以来不断有人重演这件作品的现象即可看出。

因此,这件作品更像是一件介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作品,它一方面带着现代主义对绝对形式的追求和在实践上的叛逆,另一方面也成为某种后现代主义音乐形式的开启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