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553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6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政治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的启蒙哲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4、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物质是运动的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1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系统完整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16、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是指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唯心主义思想D.形而上学

17、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唯心主义思想D.唯物史观

1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1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三大工人运动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阶级斗争

2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

A.没剥削、没压迫的社会B.人们共同富裕的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2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B.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

C.认识论和辩证法D.唯物论和认识论

2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C.对立统一规律D.发展

2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

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25、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

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26、以下关于事物的联系和运动关系不正确的表述是

A.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B.事物的运动引起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多种联系构成多种运动形式D.运动构成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趋势2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29、“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30、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33、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3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3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3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38、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不变性C.运动性D.永恒性

39、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

40、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它的

A.客观性B.具体性C.终极性D.全面性

41、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4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客观性B.具体性C.终极性D.全面性

43、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A.经验主义B.先验论C.绝对主义D.教条主义

4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4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47、庄子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折衷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

C.绝对主义的观点D.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48、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有限性和无限性

4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相互联结和相互制约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50、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5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运动决定静止B.静止决定运动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5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客观性B.实践性C.运动性D.物质性

5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观点是

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54、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55、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C.形式决定内容D.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

56、事物的本质是

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引起另一现象的现象D.事物具有的现实性

57、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上帝D.人的意识

5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9、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60、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61、下列哪些不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

A.运动员训练B.科学实验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生产实践

62、“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6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64、下列不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是   

A.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6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6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不断运动B.物质普遍联系C.物质永恒发展D.实践的观点

67、意识的本质是 

A.人与生俱来的特性B.人脑的分泌物

C.观念的综合

68、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哪些论点是正确的

A.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B.所有物质都具有意识

C.意识独立于物质而存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69、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物质世界B.知识分子的头脑

C.人民群众的实践D.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70、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71、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

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7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7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

A.基本要素B.渗透性要素C.最革命的要素D.最积极的要素

74、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哲学思想是

A.规律是普遍的B.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

C.规律是固定不变的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5、“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76、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77、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

A.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

C.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都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有目的而起作用的

7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7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

80、事物的质是指

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总和B.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

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学的科学

81、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82、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83、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A.实践标准B.圣经标准C.权威标准D.实用标准

8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85、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

86、在狭义的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8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关系直接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88、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商品经济基础特有的规律——价值规律

C.在资本主义是剩余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89、政体问题说的是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9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91、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

9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B.法律制度C.社会意识D.军队

93、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科学技术B.社会改革C.社会基本矛盾D.阶级斗争

9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了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经济基础的发展必须有上层建筑的保证

D.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95、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96、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97、“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98、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99、在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要素是

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

10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决定性的作用,是因为

A.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B.生产力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因素

C.生产力是自然关系所以决定社会关系

D.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101、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A.购买、生产和销售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102、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0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0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106、价值规律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07、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8、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A.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B.使用价值和价值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09、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

A.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B.使用价值和价值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0、商品的自然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111、商品的社会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112、“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113、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B.年利润率C.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

114、反映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B.年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D.积累率

1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D.劳动力成为商品

116、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A.能创造物质产品B.能形成价值

C.能创造剩余价值D.能创造比劳动力商品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117、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D.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118、剩余价值的产生

A.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B.只和生产领域有关

C.贱买贵卖产生的D.不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是离不开流通领域

119、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12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121、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122、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123、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A.成正比B.成反比C.没有关系D.相等

124、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C.资本积累 

D.必要劳动

125、交换价值的基础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价格D.创造商品的劳动

126、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工人的具体劳动B.工人的抽象劳动C.剩余价值D.资本家的省吃俭用

127、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

A.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B.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和资本积累D.资本吞并和资本联合

128、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129、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130、资本的周转速度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13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劳动力价值的实现问题

C.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D.平均利润的实现问题

132、社会资本是指

A.货币资本的总和B.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C.社会上所有的资本D.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总和

1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C.生产不足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34、如果劳动生产率高,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价值量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