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6076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①场屋:

科举考试的地方。

②扈从:

随从护驾。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必将名世名:

闻名

B.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直:

通“值”,报酬

C.桢壮其言,改谢之谢:

道歉

D.令公署撤关,竞亦无事竞:

竟然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砺性刚直无所屈的一组是()

①砺操笔立成②砺日:

"

③砺知其弊,悉罢去。

④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

⑤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

⑥令公署撤关,竞亦无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砺从小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防的帮助,同韩唠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

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斥责胡砺就坐不懂礼法,胡砺认为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坐。

C.胡砺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每年为老百姓减轻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砺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国岁元使,胡砺做他的副手。

第Ⅱ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II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1分)

11.把第l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韩唠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砺操笔立成。

(3分)

②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

(4分)

③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

8、D(竟:

最终)

9、C(1是表现胡励的文才;

3是胡励革除深州辖县的弊端;

6显示胡励对所面临形势的正确估计)

10.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赴宴”错,是到漕运官署赴宴。

”另外,“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的大意是今天不是在官府,而是在宴会上,大家只行宾主之礼就可以了)

11.(共9分)

(1)韩口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显示他的志向,胡励提笔一挥而就。

(3分,每个句子1分,意思对即可)

(2)胡励经常用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俯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励。

(4分,前两个分句各1分,后一个分句2分,意思对即可)

(3)盗贼贪图的不过是钱财罢了,我这样穷,还防备什么?

(3分,每个分句1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胡砺,字元化,磷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

少年时期非常好学。

天会年问,金军攻占黄河以北地区,胡砺为金其所掠,行至燕地时,逃跑藏到香山寺,与寺中雇_工混腾在一起。

韩口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

弓涛来湿示他的志向,胡砺提笔…一挥而就,情致清静温和,胡砺十分高兴,于是收于门下与他的儿一起接受教育,从此学业一天天进步。

韩口曾经对人说:

“胡砺才学进步很快,将来一定名显天下。

”天会十年,考中状元,授予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过了很长时间,改任定州观察判官。

定州的学校是河朔地区最好的,聚居到那里的读书人常常数以百计,胡砺督学不倦,经他指点的学生,均成为多校骨,时人称胡砺考试示范文章为“元化格”。

皇统初年,胡砺侄河:

化西路转运都勾判官。

他刚正不畏权势,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前往汴京,路过:

真定府,到漕运官署赴宴。

胡砺即将就座时,高桢却斥责他不懂礼法。

胡砺道:

“高公在公府,礼节当在百官之上,今日的酒宴自宾主之礼。

“高桢很不高兴,说:

”你他日当省史,又该怎样?

“胡砺答道:

“在官行事,有什么可怕的。

”高桢对他的话极为赞赏。

马上向他道歉。

胡砺改任同知深州军州事,兼任朝奉大夫。

深州郡守残暴凶狠,蔑视下属同僚,胡砺经常刚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砺。

深州辖有五县,各县按惯例都没置了弓箭手,多者百余人,少者也有六七十人,每年向百姓征收钱币五千余万作为雇佣弓箭手的报酬。

,这些弓箭手大都是市井的无赖,以偷盗抢掠闻稻。

胡砺得知后,全部免除不用。

随即就有流言传来:

“某月某日,将杀胡砺。

”有人让胡砺早做准备,以防不测。

胡砺神情从容,说道:

“盗贼需要的不过是钱财,我这里…一贫如洗,还准备什么?

”力-且在夜间尽撤关卡哨兵,官署最终平安无事。

第二次补任翰林修撰,提升为礼部郎中,当时朝廷典礼大多由他裁决定夺。

海陵王被晋升为平章政事,百官在朝廷上向他祝贺,纷纷行跪拜大礼,只有胡砺不跪。

海陵王讯问其中的原因,胡砺以朝廷的有关法令回答他,并且说:

“穿着朝服跪拜,这是拜见图君的礼节。

海陵王听罢,不由得心服口服。

从此,他对胡砺更加器重。

天德初年,第二次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同修国史。

因为母亲去世辞官守丧,服丧结束又任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向彦恭为正使,海陵王对胡砺说:

“彦恭的官职比你低,因为他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你做他的副手。

”后来升为翰林学士,改任刑部尚书。

伴驾到开封得病,海陵王多次派人前去慰问,终病逝,海陵王为他深深哀悼惋惜。

享年五十五岁。

广西柳州铁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卞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

父裁,镇军司马。

导少有风鉴:

识量青远。

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

“此儿容貌志气_,将相之器也。

”初袭祖爵。

司空

刘蹇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

后参东海王越军事。

时元帝①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

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

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

会敦来朝。

导谓之日:

“琅琊王仁德虽厚,面名论犹轻。

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会三月上己,帝亲观禊②,乘肩舆,具威仪。

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导因进计日:

“古之王者。

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已顺心,以招俊义③。

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

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

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

人皆应命而至。

由是吴会④风靡,百姓归心焉。

自此之后,渐相祟奉,君臣之礼始定。

(《晋

书·

王导》卷六五)

注:

①元帝:

司马睿,公元317年他得到晋悯帝被俘的消息后,先自称晋王,第二年改称皇帝。

东晋王朝从此建立。

选文记载他称帝前初到江东的情况。

②禊:

,每年春秋二季在水边举行祭祀活动,以消除妖邪。

③俊义:

德高望重的老人。

④吴会;

地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其从兄敦曰从:

指堂房亲属

B.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潜:

暗地里

C.居月余,士庶莫有至得居:

居住

D.存问风俗,虚已顺心存:

慰问、问候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说明王导“识量清远”的一组是()

(1)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

(2)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

(3)帝亲观禊,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4)帝乃使导躬造循、荣。

(5)存问风俗,虚已顺心,以招俊义

(6)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A.

(2)(3)(5)B.(3)(4)(5)

C.

(1)(4)(6)D.

(1)

(2)(6)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导少时被地方名士称为有将相之才,曾先后担任东阁祭酒、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等要职。

B.王导与琅琊王亲密友善,志趣相投如挚友.曾献计帮助琅琊王赢得江东士人百姓的拥戴。

C.江东士族开始看不起司马睿,后来看到他亲观祭祀时,那隆重的仪仗,威整的行列

都惊惧不已,于是纷纷前来投靠。

D.荣、贺循等当地名流归附以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才开始制定君臣之间的礼仪。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

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兄威风己振,宜有以匡济者。

8、C(“居”是“过了”的意思。

9、A(

(1)说琅琊王和王导关系一向很好;

(4)王导奉命拜访荣、瞻二人;

(6)说明吴地人心归顺。

10、B(A.王导并没有担任东阁祭酒、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等职。

C.江东士族纷纷前来投靠的原因是王导受命亲自登门拜访了贺循、顾荣二人,二人前来投靠。

D.应为“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即尊奉琅琊王为帝。

11、

(1)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见识多,有远见。

十四岁时,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认为他是奇才,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认为他是奇才。

(2)琅琊王仁德虽然厚重,但名望还轻。

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正救助时局。

参考译文: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王览之孙。

父亲名王裁,官至镇军司马。

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见识多,有远见。

十四岁时,陈留名士张公见到他认为他是奇才,对他的堂兄王敦说:

“看这个孩子的相貌心志,是做将相的人才。

”最初王导承袭祖上的爵位。

不久司空刘寰引荐他做东阁祭酒,升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他均未赴任。

而后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

当时晋元帝还是琅琊王,与王导一向亲密友善。

王导看到天下已经大乱,便全力拥戴(琅琊王),暗自立下复兴(晋室)的心志。

晋元帝对他也很器重,志趣相投如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时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

及至元帝出镇下邳,就请王导做安东司马,凡军国大计,王导都积极筹画。

元帝刚出镇建康时,吴人不相依附,过了一个多月,仍没有士人百姓前去拜望,王导为此深感忧虑。

待王敦来朝见,王导对他说:

“琅琊王仁德虽然厚重,但名望还轻。

兄长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正救助(时局)。

”到了三月上巳节,元帝亲自前去观看修禊仪式,一路乘坐肩舆,威仪齐备。

王敦、王导以及众名臣骏将也都骑马护行。

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名望极高的人,他们私下前去观望,看到这种场面,都十分震惊,于是一起在路旁迎拜。

王导于是又向元帝献计说:

“古代凡是能够称王天下的,没有不礼遇遗老贤才,存问风土人情,虚心坦诚,以便招揽天下俊杰的。

更何况现在天下大乱,国土分裂,我们立国的大业尚在初创,当务之急在于取得民心啊!

顾荣、贺循二位是当地的土族首领,不如:

将他们邀请过来以便广收人心。

他们二位一来,其他人便没有不来的了。

”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他们两人也就奉命前来朝见元帝,因此吴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民心归附。

从此之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

广西2009届高考适应性练习八校联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欧阳修读其赋,谓曰:

“君辞气似沂公

,未可量也。

”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

,当试馆

职,辞曰:

“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

”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

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

明日,直舍人院;

又明日,判流内铨④:

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

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

上元

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

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将独谓:

“兵机不可失,愿从之。

”未几,捷书至。

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

许将列传》)

注释:

沂公:

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

秩满:

官吏任期届满。

试馆:

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

④流内铨:

官职。

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

上元:

即元宵节。

元祐:

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

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荣:

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的:

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籍:

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难:

危难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

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

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

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

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第Ⅱ卷(12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8.D(难:

认为困难。

例:

1.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

--《左传》。

2.是以圣人犹难之。

--《道德经》。

A.赞誉。

B.例:

有的放矢。

C.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

9.C(①⑥有误)

10.B(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11.

(1)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

(“治”1分,“释诸生无罪者”倒装句1分,“因”1分,句意通顺2分)

(2)章惇与蔡卞(蔡京之弟)一起肆意虚构罪名,降职流放元祐党诸臣,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坟墓。

(“肆罗织”1分;

“贬谪”1分,”奏发”1分,其余2分)

附:

[文言文阅读材料译文]

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状元。

欧阳修读其赋时说:

“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未可量也。

”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

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

(得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

)许将却认为:

“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

”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

(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

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

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

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

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

(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

许将对神宗说: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

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

”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以礼迎接,谈判时,萧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许将随问随答,不失国体。

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先后任许将为知审官西院,尚书兵部。

又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对许将的重用)引起朝臣的忌妒。

在审太学生虞蕃讼学官一案时,他(反对牵连太广而)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把他们父子都抓进了御史府,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任蕲州知州。

第二年,以龙图阁待制到郓州任职,元宵节那天,一些官吏登记为盗者并使之皆尽入狱,监狱人满。

许将说:

“这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于是全部释放。

此后,民无一日犯法,牢狱空无一人。

“这是建狱56年来第一次空牢也。

”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谤言朝政,许将虽然没有制止,至此也消失了。

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年,许将任吏部尚书。

(当时)奸臣章惇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罗织元祐诸臣罪名,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

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

”哲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崇宁元年,鄯、廓州抚定。

当时边将要求兴师渡河西攻,朝中大臣议论,皆有惧色,独许将说:

“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

我愿意跟随大军出征。

”不久,很快传来捷报。

许将因收复了河、湟,因此加“特进”(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

(哲宗死后,徽宗即位,一些奸臣密谋要贬许将)。

御史中丞朱谔找到许将过去章表中某些语句,诬为诽谤朝政。

徽宗将其贬为保留资政殿大学士到河南任知府,朱谔又进谗言,徽宗又免除资政殿大学士,到颖昌任知府,后来又迁任大名知府。

政和初年,卒,享年75岁。

谥文定。

2008学年秋季学期南宁市高中09届高三11月语文月考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0题。

(9分)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木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涯:

水边

B、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滋:

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

怨恨

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A、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

B、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D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了曾巩散文平正周详而长于议论的特点。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