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624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遗传学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学重点.docx

《遗传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重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学重点.docx

遗传学重点

遗传学重点

遗传与变异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关系)

①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②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就成了简单的重复;

③没有遗传变异就没法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就无法进化和发展。

4、遗传学研究:

①经典遗传学;②细胞遗传学;③分子遗传学;④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

5、孟德尔的著名论文:

《植物杂交实验》

6、1900年荷兰的迪弗里斯,奥地利的切尔马克,德国的柯伦斯,发现孟德尔的论文,并将此定为遗传学形成和建立的开端。

第一章

3、常见染色体的种类: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多线染色体;异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是细胞内源有丝分裂形成的,染色体在间期进行正常复制,但未发生着丝粒分裂和染色单体分离,导致一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数目成倍的增加。

4、染色体组型:

指一个个体或一组相关个体特有的染色体组,通常以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

5、染色体组型分析:

对特定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数

7、隐形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在子一代没有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

10适合度测验:

O代表实际观察数e代表理论预期数

11、一因多效:

一个基因影响多个形状的发育。

多因一效:

一个性状发育受许多不同基因影响的现象。

12、基因互作:

指不同的(或非等位的)基因相互作用,控制或影响某一单位性状的遗传发育的观察。

互补作用:

9:

7

积加作用:

9:

6:

1

重叠作用:

15:

1

隐性上位基因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9:

3:

4

显性上位基因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2:

3:

1

抑制作用:

13:

3

1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意义:

理论意义:

①否定了融合式遗传,提出了粒子遗传,为遗传学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②不同对基因自由组合造成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发生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生物界出现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践意义:

①区别纯合和杂种;

②鉴定群体的纯度;

③有目的的组合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

④预测杂交后代中理想个体出现的比例,便于确定育种规模。

第四章

1、连锁:

用来描述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关系。

2、完全连锁:

指两对非等位基因总是连在一起传递,永不分离,其遗传行为与一对基因相似。

3、不完全连锁:

指连锁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交换而表现出类似独立遗传的现象,大多生物的连锁基因都会发生交换。

4、连锁基因:

汇集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称为连锁基因。

基因连锁:

非等位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汇集称为基因连锁。

5、连锁遗传:

不同性状尝尝联系在一起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

7、基因定位的方法:

两点测验三点测验

8、三点测验(three-pointtestcross):

取三杂合体和三隐性体进行侧交的方法称为…….

三点测验的优点:

①比两点测验方便、准确,一次三点测验就相当于三次两点测验的结果;

②能获得双交换的资料;③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直线排列的;

④两点测验需要三次杂交试验,其实验环境、条件等因素不一定会完全一致,而三点测验只需一次杂交,即可避免该弊端,从而减少测量误差。

10、连锁群: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

连锁群数目=染色体对数但人例外人有23对,但有24个连锁群“x”“y”

11、发生交叉不一定发生交换,但发生交换就一定发生了交叉。

12、双因子连锁基因间形成的任一种重组型配子的比率为二分之一Rf

13、连锁交换定律的意义:

①遗传定律的发现,进一步证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按一定距离和顺序呈线性排列;

②连锁基因交换造成的基因重组是生物界出现多样性的又一重要原因;

③育种工作中,可根据交换值的大小预测杂种后代中理想个体出现的概率,便于确定遗传规模;

④利用基因连锁造成的相关性状,根据某一性状间接选择另一相关的性状,或早期选择

⑤设法打破基因连锁,如辐射、化学诱变、远缘杂交等

第五章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缺失:

染色体某一片段丢失(顶端缺失;中间缺失)

缺失的主要遗传学效应:

出现了假显性现象。

①缺失的后果:

打破了基因的连锁平衡,破坏了基因间的互作关系,基因所控制的生物功能或性状丧失或异常。

②缺失的危害程度:

取决于缺失区段的大小,缺失区段所含基因的多少,缺失基因的重复程度,染色体倍数水平。

③缺失纯合体:

致死或半致死;

④缺失杂合体:

缺失区段较长时,生活力差,配子败育或育性降低、缺失,区段较小时,可能会造成假显性现象,或其他异常现象。

2、假显性现象:

一条染色体缺失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便会表现出来,称为假显性现象。

3、重复:

正常染色体增加了与自己相同的某一区段的结构变异叫做重复。

(顺接重复;反接重复)

主要的遗传学效应:

剂易效应

①重复对基因平衡的影响:

扰乱了生物体本身基因固有的平衡体系,影响个体的生活力

②有害程度:

取决于重复区段基因数量的多少,与失活相比,有害性相对较少,但若重复区段过长,往往使个体致死;

③对育性的影响:

重复杂合体一般败育,重复纯合体会产生剂量效应;

剂量效应是指同一种基因对表型的作用随基因数目的增多而呈一定的增长。

④位置效应:

果蝇的棒眼遗传

4、倒位:

正常染色体某一区段的基因序列发生了180度颠倒的现象,倒位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不变。

(臂内倒位;臂间倒位)

倒位主要遗传学效应:

降低重组率

①对基因关系的影响:

倒位改变了基因间的连锁关系,因不能正常配对而降低了连锁基因间的重组率;

②有害程度:

取决于倒位区段的长度,倒位区段过长往往致死;

③对育性的影响:

倒位染色体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产生的交换型配子含重复或缺失染色单体,这类配子不育,所以倒位杂合体部分不育,倒位纯合体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完全正常,但会产生“位置效应”,即倒位区段内,各个基因之间的物理距离发生改变,其遗传距离一般也改变;

④倒位杂合体通过自交可能产生倒位纯合体后代,这些倒位纯合体后代与其原来的物种不能受精,形成生殖隔离,产生新的变种,促进生物的进化;

⑤降低倒位杂合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在倒位圈内外发生交换后会产生以下4种

Ⅰ无着丝粒点(臂内倒位染色体)在后期Ⅰ丢失

Ⅱ双着丝粒点的缺失染色单体(臂间倒位染色体),在后期桥折断后形成缺失染色体,得到这种缺失染色体的孢子不育;

Ⅲ单着丝粒点的缺失染色单体(臂间倒位染色体)和缺失染色体(臂内倒位染色体),得到它们的孢子也不育;

Ⅳ正常或倒位染色单体,孢子可誉。

5、易位:

指两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节段转移的现象。

(简单易位;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

主要遗传学效应:

假连锁现象

①降低了连锁基因间的重组率:

易位改变了基因间的连锁关系,抑制了正常连锁群的重组,联会的紧密程度降低;

②易位杂合不育(半不育)

③出现假连锁现象:

因易位改变了基因间的连锁关系,使本应独立遗传的基因出现连锁,即假连锁;

④罗伯逊易位:

造成染色体融合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进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能够改变染色体的数目,但一般不能或很少改变遗传物质的总量。

6、重复环、缺失环、倒位环的区别:

缺失环是中间缺失,染色体联会时由于正常染色体未缺失的区段向外突出形成的;

重复环:

当重复区段较长时,重复染色体和正常染色体联会时,重复区段因无正确配对的基因而被排挤出来,成为二价体的一个环;

倒位环:

倒位区段长度适中,则倒位染色体在与正常染色体联会时,会扭曲而正确与之配对,从而出现二价体在倒位区段内形成倒位环;

总之,重复环、缺失环都是单个染色体拱突形成,而倒位环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拱突形成的。

第六章

1、单倍体:

是指体细胞中具有正常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双倍体:

是指体细胞中具有合子染色体数(2n)的异源多倍体。

2、染色体组:

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

3、整倍体: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成完全的染色体组的个体(染色体数是染色体组基数的整数倍)

4、非整倍体:

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2n)增加或减少了一条或数条染色体的个体。

6、一倍体与单倍体的区别:

①一倍体是指体细胞仅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类型,它是二倍体生物单性生殖形成的;

②单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正常配子染色体数目的生物个体(n),个体染色体组与正常配子染色体组相同,它是多倍体生物单性生殖形成的;

③可见,一倍体和单倍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倍体可以是一倍体,也可以是二倍体或多倍体。

7、单倍体的形成方法:

①生物自发产生,主要由于生殖过程不正常,如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②通过诱变形成,花药培养也可以人工创造单倍体。

植物的花药培养是生产单倍体最成功的技术之一,即在小孢子有丝分裂期取出花药在培养基上培养成植株。

8、多倍体的形成:

①自发形成,未减数配子结合或杂交合子染色体数加倍;

②人工诱发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Ⅰ用秋水仙素处理,阻碍分裂细胞纺锤丝的形成,使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Ⅱ诱导二倍体物种染色体加倍形成同源多倍体;

Ⅲ诱导杂种F1染色体加倍,形成二倍体;

Ⅳ对二氯苯诱发的多倍体的形成。

9、染色体的基因定位:

①利用单体进行基因定位(用正常双体与某一单体杂交)

②利用缺体进行基因定位:

③利用三体进行基因定位:

第七章

1、性别决定的常见几种方法:

性染色体决定;染色体倍数决定;环境温度;发育环境;复等位基因决定。

2、计量补偿效应:

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3、巴氏小体:

雌性哺乳动物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形成一个一微米大小,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又称x染色质或性染色质。

4、Lyon假说(莱昂假说):

①正常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在遗传上有活性,另一条在遗传上无活性;

②失活是随机的,在同一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有些是父源x染色体失活,有些是母源的失活;

③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④杂合体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合体。

5、激素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自由马丁性反转

不论是激素还是环境条件,只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而不改变其性染色体的组成。

6、伴性基因:

位于x或z染色体上与y或w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称为伴性基因。

7、伴性遗传:

也叫连锁性遗传

指伴性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行为,具体来说是指位于x或z染色体上于y或w染色体上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行为,称为伴性遗传。

8、伴性遗传的特点:

①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②若配子同型的性别传递隐性伴性性状,则F1表现交叉遗传现象,即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而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

③若异配性别传递隐性基因,表现为隔代遗传;

④性状分离比数在两性间不一致;⑤出现假显性现象。

9、限性遗传:

指子染色体(xy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所表现的现象。

10、从性遗传:

或称性影响遗传

不是指x及y染色体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它关系是某些性状只表现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而在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都是常染色体控制的。

第八章

1、烈性噬菌体:

噬菌体侵入细胞以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进行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合成,组装出许多子噬菌体,使宿主细胞裂解而释放子噬菌体,这种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2、原噬菌体:

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这种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

含有原噬菌体的宿主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或溶源体。

3、温和噬菌体:

在噬菌体侵入后,细菌并不裂解,而是以溶源体或质粒的形式存在的一类噬菌体。

4、转化:

指某些细菌能通过细胞膜摄取周围介质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转染:

用除去蛋白质外壳的病毒核酸感染细胞或原生质体的过程,称为转染。

(转染为转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双转化:

供体的两个基因紧密连锁在一条DNA片段上,他们同时转化的现象称为双转化。

5、接合:

指遗传物质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的重组过程。

6、性导:

带有F`因子的细菌在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便转移到宿主细菌的染色体上,这一过程称为性导。

F`因子:

Hfr菌株切除中发生错误时,分离出一个携带F因子和部分染色体基因的遗传因子,这种带有染色体基因的附加体称为F`因子。

7、F`因子与F+Hfr的关系

①F`是细胞质因子,Hfr通过环出可以形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F`因子,而F`因子又可通过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原来位置上,回复到原来的Hfr状态。

②在F+*F-中,F因子由供体进入F-细胞,使受体细胞称为F+细胞,但供体染色体很少转移;

③在Hfr*F-中,Hfr能以高频率把细菌染色体转移到F-细菌中,而F因子位于Hfr转移的染色体的最后端,极少进入受体细胞,F`因子和F因子很容易转移到F-菌中,但供体染色体的转移率很低。

8、转导:

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建的过程。

共转导:

两个基因一起被转到的现象称共转导或并发转导。

9、附加体:

有的质粒能整合到染色体中,在染色体的控制下与染色体一起复制,这种质粒称为……

第九章

1、细胞质遗传:

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又称母性遗传。

2、母性影响或母性效应:

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或积累于卵子中的核基因产物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从而导致子代的表型与母本相同点现象。

3、细胞质遗传、母性影响、伴性遗传的异同:

相同点:

正反交结果不一样

不同点:

①细胞质遗传是由核外基因(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母性影响子代表型与母本形同,随从母本表型,但其本质仍是由细胞核内基因决定的,而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遗传。

②细胞质性状的遗传表现是稳定的,受细胞质基因控制。

③母性影响的性状受核基因的控制,有持久的,也有短暂的;

④伴性遗传表现为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现象。

·母性影响子代表现型与母本基因型一致。

4、草履虫放毒性的条件:

卡巴粒、显性基因、(二者必须同时存在)

6、S(rr)不育N(rr)可育S(R-)可育N(R-)可育

第十章

1、数量性状:

表现连续变异,不易分离,需要数字加以区分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2、数量性状的特点:

变异的连续性;对环境的敏感性;分布的正态性;多基因作用的微效性;

4、遗传系数:

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遗传力是三者之核心

遗传力,也称遗传率,指性状的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率,反映祖先将某一性状表现传递给子代的概率。

5、遗传力的作用:

①预估选择进度;②确定繁殖方法;③确定选择方法;④估计个体育种值;⑤用于制定选择指数;⑥影响杂种优势

第十一章

1、突变体:

由于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状的细胞或生物个体称突变体。

2、突变率:

突变体占观察个体总数的比例。

3、基因突变:

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座位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化学性质的改变,又称点突变。

突变的结果是使一个基因突变为它的等位基因之一。

4、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①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重演性是指相同的基因突变可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中重复发生,可逆性是指基因突变的方向是可逆的。

②基因突变的多向性和复等位基因;突变的多向性是指基因突变可以多方向发生,即基因内部多个突变部位分别改变会产生多种复等位基因形式。

复等位基因是由同一基因位点经多方向突变产生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因。

③基因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④基因突变的平行性;平行性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往往会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⑤基因突变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指基因座位上某一基因发生突变且不会影响其它等位基因的现象

区别:

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间重复发生的基因突变,此为基因突变的重演性

不同物种的个体间发生的相同的基因突变,此为基因突变的平行性

5、一般,基因发生的变异类型可分为:

形态突变型;生化突变;致死突变;条件致死突变;渗透突变;获得功能的突变。

6、自发突变:

指生物体在自然状态下受内外环境条件影响而引起的基因突变;

诱发突变:

指生物体在人为条件的作用下而发生的基因突变。

7、转换:

在DNA分子中,如果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替代或者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替代,这种碱基的替代称为转换。

(同类碱基的替换)

8、颠换:

在DNA分子中,如果嘌呤碱基被嘧啶碱基替换或者嘧啶碱基被嘌呤碱基替换,这种碱基的替换称为颠换。

(不同碱基的替换)

9、复等位基因的主要特点:

①它们规定同一单位性状内多种差异的遗传;

②在二倍体生物的同一个体中,只能同时存在复等位基因中的两个成员;

③复等位基因中的每两个成员之间存在对性关系。

10、错义突变:

发生碱基取代后,使基因表达的产物发生改变的基因突变。

11、无义突变:

某一碱基被替代后,也可能产生一种终止密码,使多肽链的合成不完全,从而使蛋白质失去活性或正常代谢功能紊乱,称为无义突变。

12、同义突变:

碱基被替代后,产生的新密码可能仍然决定原来的氨基酸,结果不会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中的氨基酸的种类,称为同义突变。

13、移码突变:

一对或少数几对邻接碱基的增加或减少,造成这一位置以后的一系列密码发生移位错误的突变,称为移码突变。

第十二章

1、近交:

也称近亲繁殖或近亲交配,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对某一性状而言,是指基因型相同或相近的两个个体的交配。

2、近交系数:

指一个个体(二倍体生物)任何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来自父母共同祖先的同一基因的概率,即一个个体中某一位点上两个基因有共同来源的概率,用F表示,F的范围0~1

3、杂交:

指两个或更多品种之间或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之间个体的交配,就某一性状而言,指不同纯合子之间的异型交配。

4、纯系:

是指从一个基因型纯合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群体,其基因型也是纯的。

5、纯系学说的内容:

①在混杂群体中进行选择是有效的(因为在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通过选择可以分离出许多基因型纯合的纯系)

②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因为纯系个体所表现的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是不能遗传的)

6、近交杂交的遗传学效应:

①近交增加纯合子的频率,而杂交增加杂合子的频率;

②近交降低群体均值而杂交提高群体均值(群体的基因效应子)

③近交使群体分化,杂交使群体一致

④近交选择能加大群体间基因频率的差异,从而提高杂种优势

⑤近交产生近交衰退,杂交产生杂交优势

7、杂种优势的特点:

①杂种优势不是一两个性状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表现突出;

②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性状间的相对差异,包括基因型差异和地域差异等;

③杂种优势的大小与双亲基因型的距离、纯合度等有密切关系;

④适宜的杂交组合才能表现杂种优势;

⑤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表现杂种优势;

⑥杂种优势只在F1代表现,而在后代发生衰退;

8、杂种优势理论:

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

第十三章

1、群体:

特定地区内一群能相互交配繁殖后代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称为一个孟德尔群体简称群体。

4、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

①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存在,则群体的基因频率可代代保持不变;

②在任何一个群体中,不论上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构成的基因型频率就带到平衡,若无其它因素影响,以后每代都经过随机交配,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不变;

③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

D=p2H=2pqR=q2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体叫平衡群体。

5、平衡群体的条件:

前提条件:

理想群体

①是无限大的有性繁殖群体;②随机交配;③无突变、迁移、遗传漂变等作用;

④无任何形式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6、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非随机交配

7、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用pq表示基因型频率用DHR表示

BB=452Bb=43bb=2则D=f(BB)=452/497H=43/497R=2/497D+H+R=1

基因频率p=(2*BB+Bb)/(2*497)q=(Bb+2*bb)/(2*497)p+q=1

p=D+1/2Hq=1/2H+R

第十四章

1、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①DNA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且含量恒定;

②配子中DNA的含量之合正好是体细胞的一半;

③DNA结构的变化与突变具有一致性;

④DNA在代谢上较稳定;⑤DNA能自我复制,具有世代的延续性;

2、遗传密码:

DNA分子中Nt的排列顺序与蛋白质中氨基酸排列顺序之间的对应关系。

遗传密码由三个碱基组成,因此叫三联体密码。

遗传密码的特点:

简并现象;具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具有连续可读性和不重叠性;普遍通用性。

3、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从DNA转录到mRNA再翻译成蛋白质,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这一法则提示了基因的两个基本属性:

自我复制和控制蛋白质合成。

4、基因文库:

是指整套由基因组DNA片段插入克隆载体获得的克隆分子总和。

应用DNA重组技术,可以将各种生物体全部基因组的遗传信息,贮存在可以长期保存的稳定重组体中,以备需要时应用,好像将文献资料贮存于图书馆一样,因此称为基因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