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697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神经褶的顶端与外胚层交界处为神经嵴。

12.神经嵴细胞:

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

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头尾走向的细胞带。

又称外胚间叶细胞,神经嵴细胞是特殊的多能干细胞

13.甲状舌管:

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表面内胚层上皮,沿中线向深部增生至甲状软骨处,形成上皮条索称之。

14.舌盲孔:

甲状舌管以后变成实性上皮细胞条索并逐渐解体退化,与舌表面失去联系,但在其发生处的舌背表面留下一浅凹,即舌盲孔,位于界沟的前端。

15.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未退化或退化不全。

16.异位甲状腺:

甲状腺始基形成甲状舌管至甲状软骨要经历下降的过程,未下降或部分滞留造成。

17.原发性上皮带:

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18.牙板:

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

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19.上皮隔:

上皮根鞘持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0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

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

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放的孔,是未来的根尖孔。

20.上皮根鞘:

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

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

21.颈环:

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2.釉结:

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釉结在牙形态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

23.缩余釉上皮: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reduceddentalepithelium)。

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24.引导管:

牙胚向合面方向萌出时,包绕牙胚的牙囊组织通过结缔组织条索与口腔粘膜固有层相连,这一结构称为引导索。

在干燥的幼儿颅骨上乳牙的舌侧可见含有结缔组织条索的孔,称为引导管。

当恒牙萌出时,骨吸收使引导管很快增宽,成为牙萌出的骨通道。

25.口腔前庭沟:

前庭板继续向深层生长,与发育的牙槽嵴分开,形成前庭沟。

26.牙胚:

牙板向深层生长,末端细胞增生,发育为牙胚。

27.终棒:

在相邻的内釉细胞之间,有一特化的附着结构,即一种细胞连接复合体,含肌动蛋白的细丝由连接复合体进入细胞的胞浆中,在近中和远中形成终棒,这种连接复合体在釉质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28.釉索:

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索。

29.釉龛:

片状的牙板向内凹陷,切片上表现出两个上皮条索与口腔上皮相连。

30.牙乳头:

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称为牙乳头,将来形成牙本质和牙髓。

牙乳头是决定牙形状的重要因素。

31.牙囊:

包绕在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叶细胞密集成一结缔组织囊,称牙囊。

牙囊中含丰富的血管。

32.釉梭:

成牙本质细胞体积增大,细胞间隙消失,细胞向基底膜侧伸出粗短的突起,细胞体向牙髓中央移动,胞质突起埋在基质中,有的突起伸入基底膜中,形成釉梭

33.成釉细胞突(Tomes突):

釉质形成后,成釉细胞开始离开牙本质表面,在靠近釉质牙本质的一端,形成短的圆锥状突起称成釉细胞突。

突起中含初级分泌颗粒和小泡,胞体中含有丰富的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34.釉小皮:

釉质形成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物覆盖在牙冠表面上,称为釉小皮。

细胞通过半桥粒与釉小皮连接。

35.牙髓:

牙乳头是发生牙髓的原始组织,当牙乳头周围有牙本质形成时才叫牙髓。

36.根尖孔:

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放的孔,这是未来的根尖孔。

37.结合上皮:

当牙萌出到达口腔时,缩余釉上皮的成釉细胞变为鳞状上皮附着在釉质表面上,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38.球间牙本质:

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

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

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牙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形态不规则,其边缘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

39.前期牙本质:

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是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存在,称为前期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一般为10~12μm厚。

在发育完成的牙较之正在发育的牙其牙本质形成为慢,所以前者的前期牙本质较后者为薄。

前期牙本质与矿化牙本质的界限较清楚,呈不规则形,可见钙化小球。

40.修复性牙本质:

也称第三期牙本质、反应性牙本质、不规则牙本质、刺激性牙本质。

当牙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

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称修复性牙本质。

41.继发性牙本质:

牙根发育完成,牙齿和对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形成速度与食物种类及牙所承受的咬合力有关。

42.管间牙本质:

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

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

43.管周牙本质:

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时,可清楚地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

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

44.罩牙本质:

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

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

45.透明牙本质:

当牙本质在受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除了形成上述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性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的刺激传入牙髓,同时,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性。

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磨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46.(牙本质)透明层:

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在根部者称透明层,厚约5~10μm。

47.托姆斯粒层:

在牙纵剖磨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

48.死区:

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

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时,这部分牙本质呈黑色,称为死区。

此区的敏感度减低,常见于狭窄的髓角。

49.釉柱:

釉柱呈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质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达到牙的表面。

釉柱由成釉细胞形成,成釉细胞边形成边向后退缩,由于成釉细胞形成过程不是直线,故釉柱也不是直的。

釉柱彼此横跨缠绕,长度大于相应部位釉质的厚度。

不同部位的釉柱排列不同,釉质表面比釉质牙本质处宽大,故釉柱的直径在表面较深部为大。

光镜:

釉柱横剖面呈鱼鳞状,较大的头部朝向咬合面方向,尾部朝向牙颈方向,相邻釉柱以头尾相嵌形式排列。

电镜:

釉柱由有一定排列方向的扁六棱柱形晶体组成,呈球拍状。

釉质晶体在釉柱的头部互相平行排列,平行于釉柱长轴,从颈部向尾部移行时,晶体的长轴取向逐渐与釉柱长轴成一角度。

50.釉质牙本质界:

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外形呈贝壳状,增大两者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牢固的结合。

由许多紧挨的圆弧形小凹构成,小凹突向牙本质。

51.釉梭:

起于釉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纺锤状,形成于釉质发生的早期,磨片牙尖及切缘处多见,干燥牙磨片呈黑色。

52.釉丛:

起始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在釉质中的分布均匀。

53.釉板:

垂直于牙面,薄板状,可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磨片中呈裂隙状,内有较多的有机物,可成为龋致病菌侵入途径,也可因唾液中矿物盐的沉积而再矿化。

54.横纹:

釉柱上阶梯状细线,透光性低,与釉柱的长轴垂直,呈规律性重复分布。

横纹的形成与成釉细胞每天的周期性形成釉质有关,代表每天釉质形成的速度。

横纹处矿化程度稍低,当牙轻度脱矿时横纹较明显。

55.生长线:

在横断磨片中深褐色同心环状排列,类似年轮。

在纵向磨片中自生长线釉牙本质界向外,沿牙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行排列包绕牙尖,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

是研究釉质发育状况的标志。

56.绞釉:

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1/3处较直,而内2/3处弯曲,称绞釉。

绞釉可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

57.施雷格线:

用落射光观察牙纵向磨片时,可见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的带,改变入射光角度可使明暗带发生变化,这些明暗带称施雷格线。

58.釉面横纹:

釉质表面平行排列并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牙颈部尤明显,叠瓦状,是牙呈节律性发育的现象,也是釉质到达牙表面的部位。

59.牙本质小管:

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

充满组织液和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自牙髓表面向釉质牙本质界呈放射状排列;

牙本质小管在近牙髓一端较粗,越向表面越细,沿途有侧支,排列稀疏。

60.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成牙本质细胞胞体位于牙髓靠近牙本质侧,整齐单层排列,其细胞突起即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伸入牙本质小管内,行程中分出细小分支伸入小管的分支,并与临近的突起分支相连,部分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到达釉牙本质界。

61.生长线(vonEbnerline,冯.埃布纳线):

与牙本质小管垂直的间歇线纹,与牙釉质生长线的形成相似,表示牙本质的发育与形成速率是周期性变化。

62.点彩:

附着龈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桔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称点彩。

点彩可增强牙龈对机械摩擦力的抵抗,但在炎症水肿时,表面点彩可消失而变为光亮。

64.主纤维:

牙周膜中的胶原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在细胞外聚合成纤维,汇积成粗大的纤维束,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向,称主纤维。

65.上皮剩余:

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

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下的上皮细胞。

在光镜下细胞较小,立方或卵圆形,胞浆少,嗜碱染色。

电镜见有基底膜将细胞与牙周膜的基质分开,相邻细胞有桥粒相连,胞浆含有张力微丝和大量的核糖体。

平时上皮剩余呈静止状态,在受到炎症刺激时,上皮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

66.束骨:

由于有大量的外源性胶原纤维的埋入,所以固有牙槽骨又称为束骨。

67.(牙槽骨)穿通纤维:

邻近牙周膜侧的固有牙槽骨呈板层排列,其中包埋了大量的牙周膜纤维即穿通纤维,其走行方向与骨板垂直或有一定角度,固有牙槽骨中的穿通纤维比牙骨质中的穿通纤维粗。

68.龈沟:

游离龈与牙面之间的环状狭小空隙。

69.牙周袋:

龈沟深超过3mm时为牙周袋,常是病理性的。

70.牙龈:

包围和覆盖在牙颈部和牙槽嵴的口腔粘膜,呈浅粉红色,坚韧而不活动。

分为游离龈、附着龈、牙间乳头。

71.游离龈沟:

附着龈与游离龈相连处的浅红色凹沟,称游离龈沟。

72.牙间乳头(龈乳头):

牙龈呈锥体状充填于邻近两牙的牙间隙部分。

73.龈谷:

在后牙,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顶端位置较高,在牙邻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称龈谷。

74.牙龈结合:

牙龈上皮(包括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与结缔组织一起将牙龈附着在牙上的结构。

75.牙周韧带:

大量胶原纤维将牙固定在牙槽窝中,具有悬韧带作用,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 

1、修复性牙本质(11):

牙齿受到生理或病理刺激,如釉质表面磨损、酸蚀、龋病时,其深部牙本质小管会暴露,邻近的成牙本质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变性,牙髓中的未分化细胞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成为牙本质细胞,在其相对的髓腔壁上形成新的牙本质以保护牙髓,此种新形成的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

修复性牙本质中牙本质小管的数目少而弯曲,有些区域仅有少数小管或不含小管。

2、鳃弓(50):

胚胎第四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6对柱状隆起,左右对称,背腹走向,称鳃弓

3、口凹(51):

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称口凹或原口

4、管间牙本质(9):

分布于牙本质小管与小管之间的大部分区域,他构成了牙本质的主体,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

5、骨内袋(121):

其牙槽骨发生垂直向吸收,牙根周围的固有牙槽骨形成垂直或斜行破坏,导致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的根方,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

6、游离龈(18):

牙龈围绕在牙颈周围,不与牙面附着的边缘部分

7、菌斑(89):

一种薄而致密的膜状物,主要由细菌和菌斑基质组成

8、龋(88):

一种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细菌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牙体硬组织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崩溃,晚期形成缺损

9、含牙囊肿(163):

又称滤泡囊肿,是指囊肿包含一个未萌出牙齿的牙冠且囊壁附着于该牙牙颈部的囊肿

10、过度角化(125):

又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表现为乳白色或灰白色

11、釉柱

(2):

釉质的基本结构,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贯穿釉质全层甚至牙表面

12、结合上皮(19):

龈沟上皮延续后附着于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

13、白斑(128):

发生在黏膜表面不能被擦掉的白色斑块

14、骨上袋(121):

由于牙槽嵴呈水平方向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牙周袋底在牙槽嵴的冠方

15、错角化(126):

又称角化不良,为上皮的异常角化,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个别或一群细胞发生角化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

一、解释名词:

外胚间叶:

拉特克囊(Rathkepouch):

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此囊不断加深,囊中的外胚层细胞增生并向前脑腹侧面移动并分化出垂体前叶细胞,此后拉特克囊退化消失。

此囊的残余可发生颅咽管瘤。

融合:

联合:

甲状舌管:

胚胎第4周,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表面内胚层上皮沿中线向深部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

第7周时甲状舌管增生至颈部甲状软骨处,迅速发育成甲状腺。

此管以后变成实性上皮细胞条索并逐渐解体退化,与舌表面失去联系。

如甲状舌管未退化,其残留部分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

腭裂:

为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单、双侧均可发生。

  第二章牙的发育

一、名词解释

  牙板:

 上皮隔:

 上皮根鞘:

 釉结:

缩余釉上皮:

 引导管:

二、问答(思考)题

 以下颌第一恒磨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

答案要点:

(1)原发性上皮板及牙板的发生;

(2)成釉器的发育过程包括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及其形态特点;

(3)牙体组织形成。

包括冠部牙本质、釉质的形成;

牙根的形成,包括上皮隔、上皮根鞘的发生,牙骨质的发生;

(4)牙的萌出。

包括萌出的组织学变化、结合上皮的形成等。

三、填空题:

1.牙胚包括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其中成釉器形成牙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及其它牙周组织。

2. 钟状期成釉器由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和中间层四层组成。

 

第三章牙体组织

 球间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

 修复性牙本质:

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

 管间牙本质:

 管周牙本质:

 罩牙本质:

 透明牙本质:

(牙本质)透明层:

 托姆斯粒层:

 死区:

死区的周缘常有透明牙本质围绕,其近髓端则可见修复性牙本质。

唇裂:

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

口凹:

在额鼻窦,上颌窦和下颌窦的中央,形成以个凹陷,称为口凹

面裂;

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

牙胚:

牙板向深层得结缔组织内伸延,在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

牙囊:

包围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叶细胞密集成一结缔组织层。

牙乳头:

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域。

蕾状期:

在胚胎的第八周,在牙板的20个定点上牙板最末端膨大,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呈立方或矮柱状

釉丛:

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游离龈:

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腭裂:

为一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合

(增殖期)胚胎第9-10周,上皮芽继续向外胚间叶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

釉板:

是垂直压面的薄层板状结构。

结合上皮:

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条带状上皮

牙内陷:

指有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可分为牙冠内陷和牙根牙内陷

畸形中央尖:

也称牙外突,指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侧嵴上的牙尖样突起

双生牙:

为单个牙胚未完全分裂形成的牙有两个牙冠,但通常公用一个牙根和根管。

Turner牙:

是指与乳牙有关的感染或创伤去、引起继生恒牙成釉质细胞的损伤,导致继生恒牙釉质不全或矿化不全。

氟牙症:

又称斑釉,氟斑牙。

在牙发育阶段,如果引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取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

四环素牙:

四环素牙和骨有亲和性,在发育期全身性应用四环素牙可导致药物在牙硬组织和骨组织中沉淀形成四环素牙。

龋病:

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菌斑:

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有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

获得性薄膜:

也称唾液薄膜,是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

过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